新生兒多久可以聽見聲音?

香港韓國李娃娃


其實孩子在媽媽肚子裡5個月大的時候已經開始有了聽覺,7個月的時候聽力系統已經發育完成,對外界比較刺激的聲音會做出反應。所以聽力方面正常的新生兒一出生的時候就是能聽見聲音的。

新生兒出生7-8天后會被要求帶回醫院做新生兒聽力篩查和足跟血的採集,新生兒聽力篩查正常的話,基本上就不用擔心孩子聽力有問題。出生十天的寶寶對聲音不敏感,也是正常現象。

  1. 雖說寶寶的聽力系統已經發育完成,能聽見聲音,出生十天的寶寶能聽見聲音,很多的時候卻是定位不出來聲音的方位的。比如你對著他說話,他有反應抬起頭或是眼睛有變動,卻不一定是朝著你這個方位的。

  2. 寶寶還在適應新的環境,而且出生十天的新生兒是沒有什麼注意力的,更別說集中注意力了來聽聲音了。

等到孩子到了1月齡,聽力方面就會有很大的進步,1月齡嬰兒的聽力有以下的特點,可以對照一下看孩子達標了沒有。

  1. 聽覺完全成熟。這個時候是百分之百能聽見聲音的了,而且嬰兒的聽力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好。

  2. 能識別某些聲音。開始對媽媽的聲音情有獨鍾,媽媽一說話的時候寶寶就會比較興奮。

  3. 聽到熟悉的聲音或人聲時會扭頭去看。如果這個時放一些胎教時候的音樂給寶寶聽,寶寶就會變得安靜,看起來比較投入,其實是聽到了他們熟悉的聲音;哭的時候,只要一聽到媽媽的聲音就會安靜下來。

出生10天的寶寶對聲音不敏感,只要寶寶對聲音有反應就不用太擔心。再耐心等待一些時間,等到1月齡的時候再觀察一下寶寶的聽力反應,如果還是對聲音不敏感的話,建議帶著去看下兒科醫生。


六六的成長日記


我剛生完二胎,第二天一大早,醫生就拿著儀器過來給寶寶做聽力篩查。我當時還在餵奶,想讓醫生等一會,醫生說:還是儘量現在做吧!

隔壁床的產婦看我不緊不慢的樣子,就跟我說:我剛生完二胎,第二天一大早,醫生就拿著儀器過來給寶寶做聽力篩查。我當時還在餵奶,想讓醫生等一會,醫生說:還是儘量現在做吧!

隔壁床的產婦看我不緊不慢的樣子,就跟我說:你得認真對待聽力篩查啊!我寶寶昨天做了聽力篩查,有一隻耳朵沒通過,醫生說要一個月後再來複查,醫生還說:

初生嬰兒因為耳道里有羊水、胎脂等,可能會影響首次聽力篩查的結果。

首次聽力篩查不通過的孩子中,大部分孩子經過後期的複查 ,都被證實聽力是正常的,當然也有複查後確診為耳朵有先天疾病的。

哎,希望一個月後的複查結果正常吧!

1

其實,關於新生兒聽力篩查,我也是懷二胎的時候一個朋友告訴我才知道的。之前生老大的時候,完全沒印象做過這個篩查。也許是因為通過了,所以壓根沒把這當回事,覺得只是一種“例行檢查”,隨便應付的。

朋友在我生二胎之前,就千叮萬囑讓我一定要重視這個新生兒聽力篩查。

因為,她就是沒重視這個聽力篩查,導致現在孩子五歲了,有一次得了中耳炎去醫院檢查,才知道,原來孩子有一隻耳朵聽力幾乎為零。

朋友告訴我,她記得非常清楚,女兒出生第三天,醫生就讓做聽力篩查,做完一個耳朵,女兒似乎要醒來了,另一隻耳朵沒通過,她覺得也許是因為女兒醒來的緣故才沒通過,就沒太重視。

一個月之後也沒有再去複查。

因為這麼小的孩子,她有一隻耳朵是聽得見的,所以你叫她,雖然她可能不知道我們說什麼,她還是有反應的,所以壓根沒想到女兒的聽力是有問題的。

2

什麼是新生兒聽力篩查?怎樣做?

● 這其實是早期發現新生兒聽力是否有問題的重要手段。

● 新生兒聽力篩查,檢查方法是:自動腦幹聽性誘發電位。

● 醫院會有專業的儀器,兩個像耳機一樣的東西放在寶寶耳朵兩邊。

● 聽力篩查期間不可以拍照。

通常在寶寶安靜或者睡著的情況下,2分鐘左右就能做完這個篩查。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在甜美的夢鄉中就不知不覺地完成了。

聽力篩查結果當天就能出來,醫院會給一張“自動腦幹聽性誘發電位報告單”,上面會顯示寶寶左右耳是否通過測試。

通過:說明目前孩子內耳以及神經聽力傳導通路正常。

不通過:需要一個月後去醫院複查。複查依然沒通過的,三個月內做聽力學診斷檢查。確保在孩子6個月左右能確診是否患有先天聽力損失,以便在有好的時機對孩子聽力實施干預。

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兒:應該在嬰兒出生後一個月內進行聽力篩查,並且每半年隨訪一次,避免遲發性聽力損害的漏診,隨訪至少三年

3

新生兒聽力篩查的意義。

正常的聽力是人語言學習的重要前提。有聽力障礙的孩子,其語言發展能力一定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出生後6~11個月是進行言語模仿的“黃金時間”,而言語表達到2~3歲時方能發育,一旦錯過前面的黃金時間,待3歲後因不會說話再就診,就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後期治療難度會大大增加。

所以,給初生嬰兒做聽力篩查,可以儘早地發現有聽力障礙的孩子,對這些孩子進行早期干預,儘可能去提高其聽力和語言發展能力。

我朋友的孩子就是這樣,出生的時候,壓根沒重視另一隻耳朵不通過。

她的孩子語言發展比同齡小朋友慢很多,剛開始,她以為是老人家帶,在家整天不怎麼說話,導致她也不愛說話,她為此辭職自己帶孩子,孩子三歲多了,語言還是跟不上,她就帶她去醫院做理療,上勾音課,針灸等等,什麼方法都試過了,還是覺得效果不明顯。直到孩子五歲的時候,有一次中耳炎,她帶孩子去看醫生,醫生告訴她:

中耳炎已經沒什麼問題了,但是,你的孩子有一隻耳朵聽力為零,這個你知道嗎?

她才恍然大悟啊!

寶寶有一隻耳朵聽得見,孩子對聲音還是有反應的,你真的很難發現她另一隻耳朵會有先天聽力障礙的。所以,給孩子做聽力篩查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小馬快跑國際早教


新生兒多久可以聽見聲音?

新生兒出生後就能聽到聲音,出生10天應該對聲音非常敏感了。

我記得大寶出生後還沒出院時,兒科醫生來給做聽力篩查,醫生一靠近他,他就大哭不止,沒有成功完成篩查。

醫生說到滿月後再來複查,我們也沒去。因為我們平時很注意觀察大寶,大寶聽到一點動靜就會一哆嗦,嚇得哇哇大哭。我們一看就知道聽力很好,他長大後聽力確實是沒問題的。

10天的寶寶對聽力不敏感,也不一定代表聽力不好,最好做一下聽力篩查。如果家裡的環境不是特別安靜,也許寶寶已經適應了這個環境,所以看上去不敏感,只是對這些聲音免疫了而已。

我侄子就是這樣,他出生後,住院期間,經常有七八個人在屋子裡圍著看他,說話聲音特別大,開始他還一哆嗦,後來就沒反應了。回家後,去看他的人更多,還有人在外面唱卡拉ok,他該睡睡該玩玩,一點不受影響。他現在2歲,聽力很好,也被感染得愛唱歌了。

其實寶寶的聽力從胎兒期就已經發展起來了。

大約在16周以後,胎兒就能聽到媽媽肚子裡的聲音:大腸蠕動的聲音、血液流過的聲音、心臟的跳動。

在16周-19周,聽力會飛速發展,這期間胎兒就能聽到外界的聲音。比如:大人說話的聲音、電器的轟鳴聲、鞭炮聲等。

有一個媽媽說她排氣的時候,胎兒都會一哆嗦,表示被嚇到了。當我們聽音樂的時候、聽到很有磁性的聲音時,胎兒也會很活躍,表示他聽到這些聲音了。

很多媽媽都在孕期對胎兒實施音樂胎教,當寶寶出生後,聽到胎兒期聽過的聲音時,會特別愉快,表示胎兒期聽力確實是存在的。

總之,新生兒出生後就可以聽見聲音了,如果不確定的話,就去做個聽力篩查,相信是沒問題的。

新晉二胎寶媽,曾經叱吒職場的Career Hero,青雲計劃獲獎者,獲多平臺原創邀約。家有凝寶被派遣赴美文化交流。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凝媽悟語


新生兒多久可以聽見聲音,怎麼做聽覺訓練?

小寶寶在孃胎的時候就能聽見外界的一些聲音了,當他出生時聽覺系統已經較為發達了,只是尚處完善中沒大人那麼靈敏。

一般來說,出生48小時內醫生就會幫忙做聽力篩查。記得當時我家小子也是醫生自個兒安排的,當時他還住在保溫箱,我去探視的時候,就給了我個小紙條,說聽力篩查已做,叫我照上面的網址自個兒查詢結果。


後來他出院後兩個月去區婦幼中心做發育評估,護士說寶寶左耳不如右耳靈敏,叫我回去給他多加訓練。

訓練很簡單,就是買些音質與聲音大小不一的發聲玩具,每天給他做訓練。發聲玩具就圍繞寶寶耳邊兩側,從左側往後繞到右側,每次上下的角度不一樣,換不同的發生聲玩具來做訓練。

記得有一位有腦癱高危傾向的小寶寶,剛開始對聲音完全沒反應,後來她爸爸想了個辦法,用不同的材料自制發聲玩具,比如大豆、紅豆、芝麻、硬幣、紐扣等材料放進一個小小的透明玻璃瓶,蓋上蓋子,每天定時給寶寶做三次聽覺訓練。


那個小寶寶除了聽力不行,其他方面都沒有達標,她爸爸根據醫生的建議制定了各項訓練計劃並施行,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這個寶寶終於脫掉了腦癱高危的帽子,視力與聽力都超出同齡寶寶。

有付出有就收穫,如果你想寶寶耳朵靈敏,反應快,家長就給寶寶多加訓練吧,除了發聲玩具還可以多唱些朗朗上口的兒歌給他/她聽,日常護理中多交流多微笑,可以開發他/她的智力。

如果發覺寶寶對聲音沒反應,最好帶他去做ABR檢查。


美媽很帥


寶貝出生以後就可以聽到你說的話了,大約在滿月之內,寶寶就會跟著聲音去尋找的,有些寶寶會早一些,有些寶寶會晚一些。如果經常和寶寶對話的話,月子裡他就能找了,還是得滿月後比較機靈一些…我兒子三個月的時候有一次姥姥抱著一直哭,然後 我 說了一句寶貝不哭,接著就不哭了,呵呵從那以後知道她能分辨出媽媽的聲音了


伊麗莎白素貞


新生兒多久可以聽到聲音?其實新生兒寶寶在胎兒期就可以聽到聲音了,胎兒從第8周開始,神經系統初步形成,聽覺神經開始發育。5-7個月時聽力完全形成,還能分辨出各種聲音,並在母體中做出各種反應。只是由於新生兒中耳鼓室尚未充氣,並有一部分羊水瀦留,以致聽覺傳導較差,因此聽覺不是很靈敏。寶寶出生後3-7天聽力就比較好了。

我們寶寶出生第二天,有次不小心關門,聲音很大,然後寶寶就出現了抖動、受驚的反應。新生寶寶出生以後48小時,一般都要進行聽力測試的,95%以上的寶寶都能通過,當時沒通過也問題不大,我們寶寶當時左耳就沒通過,出生十天寶寶對聲音不敏感,在42天再複查一次,也沒問題。



新生兒對有節律的聲音特別敏感,並且喜歡聽媽媽的聲音,其次是爸爸的聲音。而且對柔軟、緩慢、純厚的聲音比較偏愛,對於尖利的響聲則反應急躁、激烈。一般可以給寶寶放一些輕柔舒緩的音樂,寶寶會比較喜歡。

小羽媽是國高級育嬰師,有十年的母嬰護理經驗,學前教育專業,多網絡平臺撰稿。關注媽媽健康和寶寶成長,同時也是二胎媽媽,育兒路上我們在一起!感謝您的閱讀和關注!

銀花育兒


  

  有些家長想跟寶寶聊天,又覺得寶寶太小,聽不懂,到底多大寶寶才能聽懂爸爸媽媽的話。

  

  實際上,語言只是大自然中極少使用的表達方式。嬰兒懂你,不是因為你說了什麼而是因為你做了什麼。有一句名言,感覺比語言快十倍,毫不誇張。孩子出生第一天就知道互動,他雖然看不清媽媽的臉,卻能感覺到媽媽的愛,甘甜的乳汁,溫暖的擁抱,熟悉的語調等等。他也會嘗試互動,比如媽媽把手伸到他的手心,他會試圖抓握。或者蹬腿,發出嗯啊的聲音等。這就是動作期的互動溝通。

  

  大約到了半歲,孩子已經輕鬆的掌握了互動的要領,只要哭就有人關心,所以半歲之後的孩子,哭不一定是哪裡不舒服,也可能是假哭求關注。在聽懂話之前,寶寶都要經歷一個動作期向語言期過度的過程。當媽媽對著寶寶說話,配以誇張的表情,緩慢的語速時,寶寶會認真思考,這個聲音代表了媽媽什麼意思,理解需要配合動作和語言。

  

  從九個月開始,寶寶對詞彙就有了好奇,願意接受新詞彙來充實自己的語言庫。從九個月到兩歲,十五個月的時間裡,發達地區幼兒詞彙量能達到2000+。即便是落後的地區,幼兒詞彙也不會低於600詞。幾乎可以認清常見所有事物,前提是家長認真的教。

  

  也是從九個月開始,寶寶知道自己的名字,當媽媽稱呼他的乳名時,他會停下手裡的玩具回頭看。一歲的寶寶,不但能記住自己的名字,還能記住爸爸媽媽的名字。一歲三個月的寶寶,按照指令指出五官,揮手再見,飛吻,要求抱著不下地等等,都沒問題。一歲三個月以後,對於指令性的語言都能理解,並且試圖用語言控制大人,最喜歡說不。

  

  直到兩歲之前,孩子都不會去預測沒發生的事,是源於對因果關係無法正確認知。比如刀子不能玩,會割手,手破了疼”,孩子非要拿起來,一看,不疼啊。比如吃東西前不洗手會肚子疼,孩子舔舔手,不疼啊。

  

  孩子更願意相信當下的感受,和自身經歷。並且認為所有人跟自己看到聽到的都一樣。看著孩子啥都懂的樣子,卻故意說謊話,頂嘴,叛逆,正是因為他開始思考,為什麼家長總騙他。不如換一個他能聽懂的方式告訴他刀子是做飯用的,廚具,不是玩具,你可以去玩玩具啊,比如切切樂裡面的刀子再直白點,這個刀是我的,你的玩具刀呢。或者飯前洗手是規則,每個人都要遵守,現在媽媽要去洗手了,不洗手的人沒有飯吃。

  還有些寶寶一歲半以後,就不願意聽話去做指令,尿不溼都不願意扔了。實際上不是聽不懂,而且想知道,如果不這麼做媽媽會怎樣。這是他在學習解決問題。他又不能發帖子在線等,我讓媽媽給我買蛋糕,媽媽不買我該怎麼辦。所以,如果媽媽因為寶寶不聽指令就對其大聲批評,那以後不合孩子心意的時候,就等著他哭吧。不侵犯原則的事,相互不勉強,才是相處之道。孩子多大能聽懂媽媽說話,從媽媽願意理解孩子開始。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阿斌小戈戈


孩子在0到3月的時候應該是能聽到聲音的,特別是聽到強烈的相聲孩子會發抖一下,也有可能會褲,會倆個小拳頭緊握,睡著的時候有可能會突然睜開眼睛,這些都是她聽到聲音的表現,孩子在4到6個月時,對於給予的聲音刺激能做出反應,並能分辨出媽媽的聲音。 到了7至9個月時,能主動地向音源方向轉臉,孩子能主動地去尋找。 等到l0至11個月時,叫他的名字能有反應,能學會說“媽媽”、“爸爸”。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引發孩子反應的聲音強度也在逐漸減小。



黑妞胖媽媽


你好 寶寶多大可以聽到聲音?

有些家長想跟寶寶聊天,又覺得寶寶太小,聽不懂,到底多大寶寶才能聽懂爸爸媽媽的話。 

  實際上,語言只是大自然中極少使用的表達方式。嬰兒懂你,不是因為你說了什麼而是因為你做了什麼。有一句名言,感覺比語言快十倍,毫不誇張。孩子出生第一天就知道互動,他雖然看不清媽媽的臉,卻能感覺到媽媽的愛,甘甜的乳汁,溫暖的擁抱,熟悉的語調等等。他也會嘗試互動,比如媽媽把手伸到他的手心,他會試圖抓握。或者蹬腿,發出嗯啊的聲音等。這就是動作期的互動溝通。

  

  大約到了半歲,孩子已經輕鬆的掌握了互動的要領,只要哭就有人關心,所以半歲之後的孩子,哭不一定是哪裡不舒服,也可能是假哭求關注。在聽懂話之前,寶寶都要經歷一個動作期向語言期過度的過程。當媽媽對著寶寶說話,配以誇張的表情,緩慢的語速時,寶寶會認真思考,這個聲音代表了媽媽什麼意思,理解需要配合動作和語言。

  

  從九個月開始,寶寶對詞彙就有了好奇,願意接受新詞彙來充實自己的語言庫。從九個月到兩歲,十五個月的時間裡,發達地區幼兒詞彙量能達到2000+。即便是落後的地區,幼兒詞彙也不會低於600詞。幾乎可以認清常見所有事物,前提是家長認真的教。

 

  也是從九個月開始,寶寶知道自己的名字,當媽媽稱呼他的乳名時,他會停下手裡的玩具回頭看。一歲的寶寶,不但能記住自己的名字,還能記住爸爸媽媽的名字。一歲三個月的寶寶,按照指令指出五官,揮手再見,飛吻,要求抱著不下地等等,都沒問題。一歲三個月以後,對於指令性的語言都能理解,並且試圖用語言控制大人,最喜歡說不。

  

  直到兩歲之前,孩子都不會去預測沒發生的事,是源於對因果關係無法正確認知。比如刀子不能玩,會割手,手破了疼”,孩子非要拿起來,一看,不疼啊。比如吃東西前不洗手會肚子疼,孩子舔舔手,不疼啊。

  

  孩子更願意相信當下的感受,和自身經歷。並且認為所有人跟自己看到聽到的都一樣。看著孩子啥都懂的樣子,卻故意說謊話,頂嘴,叛逆,正是因為他開始思考,為什麼家長總騙他。不如換一個他能聽懂的方式告訴他刀子是做飯用的,廚具,不是玩具,你可以去玩玩具啊,比如切切樂裡面的刀子再直白點,這個刀是我的,你的玩具刀呢。或者飯前洗手是規則,每個人都要遵守,現在媽媽要去洗手了,不洗手的人沒有飯吃。

  還有些寶寶一歲半以後,就不願意聽話去做指令,尿不溼都不願意扔了。實際上不是聽不懂,而且想知道,如果不這麼做媽媽會怎樣。這是他在學習解決問題。他又不能發帖子在線等,我讓媽媽給我買蛋糕,媽媽不買我該怎麼辦。所以,如果媽媽因為寶寶不聽指令就對其大聲批評,那以後不合孩子心意的時候,就等著他哭吧。不侵犯原則的事,相互不勉強,才是相處之道。孩子多大能聽懂媽媽說話,從媽媽願意理解孩子開始。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立聰堂常州


首先呢,寶寶出生時做了基礎的聽力篩查,寶媽也說了結果是正常的。這個檢查出錯的幾率很小,只要寶寶從出生到現在沒有發生有損寶寶聽力的事情,寶寶聽力是不會有問題的。

第二呢,寶媽說寶寶睡覺過程中聽到大的響聲會嚇得哭起來,或者會出現擁抱反射,這都說明寶寶聽力是沒問題的。

第三呢,寶媽說寶寶聽歌沒反應,不知道寶媽說的是哪種反應,是特別高興還是跟著音樂蹬蹬小腿,這個具體反應要看寶寶的性格特點了。

最後,我問下寶媽,如果拿個搖鈴在寶寶的頭一側搖搖,寶寶是否會向那邊轉頭找聲音,正常的三個月寶寶應該會尋找聲音了。

請寶寶爸爸媽媽細心觀察,如果還有疑慮去醫院讓兒保的醫生給看看,萬一寶寶的聽力出生後受損了,越早干預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