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不是我的青春,但我看到了自己


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不是我的青春,但我看到了自己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趙薇導演處女作《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根據暢銷作家辛夷塢的同名小說改編。這部影片主要從18歲的鄭微與青梅竹馬林靜的失意愛情開始,繼而講述了鄭微與大學戀人陳孝正之前的愛恨糾纏。同時影片圍繞青春主題,從不同側面描述了鄭微與大學好友阮莞、黎維娟、朱小北、張開、許開陽等人各自的命運悲歡及愛恨情仇。

這不僅是趙薇執導的首部電影,也是她作為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的畢業作品。這部電影在當年可謂掀起了"青春"懷舊電影的熱潮,同時也是小說改編電影的成功代表之一。

一、故事梗概

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不是我的青春,但我看到了自己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鄭微為了青梅竹馬的林靜,大學考到了他讀書的城市,但是卻遭遇林靜的不辭而別。她的初戀"還沒開始就結束了",這對於青春的女孩來講,無疑是"滅頂之災"。女生的交友法則向來是交換過秘密便成了朋友,於是鄭微的"失戀"成為了室友間加深情誼的契機。鄭微、阮莞、黎維娟、朱小北四個姑娘在宿舍微醺高呼致敬"青春不朽",同時也喊出了大多數人的心聲。

影片的前半段,故事基本是在宿舍、食堂、教室展開。女生宿舍的愛恨情仇、姐妹情深、互訴心事、深夜臥談,更是帶著很多人大學時光的美好印記。在這裡,70、80後的觀眾可能更有共鳴,影片中包含了太多熟悉的回憶,比如宿舍牆上粘貼海報、宿舍偷用電器被斥責、躲在宿舍偷喝啤酒等等。而其他年齡段的觀眾也都能或多或少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這裡諸多片段都與青春記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影片的後半段,逐漸揭曉鄭微等主要人物畢業之後的情感、生活、工作、婚姻狀態。曾經的豪言壯志如今是否實現,當年的赤誠之戀有無開花結果、那年的愛恨糾纏後來如何了結。現實與理想、愛情與婚姻、理性與回憶、剋制與勇敢等等一切,都在長大後的故事裡呈現。青春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對人生的理解,更給我們留下了一份珍貴的回憶。

"青春不朽"的可能性並不在於凝結時間,而是這期間歷經的種種磨難、成長、痛苦、收穫,最終凝結為對青春永恆的回憶。正如影片結尾所說"終究,青春是用來懷念的"

二、青春縮影,"五類"愛情

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不是我的青春,但我看到了自己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整部影片以鄭微為主線,同時結合幾個青春人物作為副線,展現了關於與青春有關的各類愛情故事。在這裡,總能找到熟悉的影子,看到熟悉的身影,體味青春帶來的苦與甜。

  • 1.鄭微:成長的愛

鄭微一個嬌生慣養的城市女孩,習慣了被包圍、被吹捧、被寵愛。初戀林靜的不辭而別可謂她當時人生中的第一次"滑鐵盧",而後遇到寒門"學霸"陳孝正,起初二人的種種矛盾衝突更讓鄭微遭遇了"被冷落"的人生危機。得知陳孝正與副院長女兒曾毓是"紅顏知己",更讓她"求勝心切"。鄭微在勇敢的年紀,做了勇敢的事,她向陳孝正表白,甚至向全世界宣告主權。

01鄭微與陳孝正:自信與自卑

鄭微的自信之於陳孝正的自卑,就像烈火遇到寒冰。烈火想要迅速融化冰,而冰自我掙扎著由表及裡地被慢慢暖化。鄭微和陳孝正的互補人生,對彼此都產生了化學作用,但終於成長經歷和人生志向的差異,讓他們分道揚鑣。陳孝正"不容許一釐米差池的人生"承擔不起鄭微帶來的風險,儘管學業再成功,也抵擋不住自卑帶來的生存壓力。陳孝正後來功成名就,想要挽回鄭微,也是出於當初的"自卑"之心,他以為如今風光無限的就能夠在鄭微面前承擔得起"愛"的名義,但鄭微想要的"愛"不是他理解的"保障"。他們應該感謝彼此,陳孝正讓鄭微成長,從當初嬌滴滴的公主逐漸成長為職場的精英白領;鄭微讓陳孝正成熟,經歷了刻骨銘心之痛和愛而不得之後的他,才是真正的成熟。陳孝正是鄭微愛的啟蒙,鄭微是陳孝正愛的終結。

02鄭微與林靜:勇敢與逃避

鄭微與林靜的重逢充滿戲劇性,但終究還是遇到了。林靜帶著他們兩家父母不光彩的秘密從此消失,他逃避了兩個人本該面對的現實。林靜直到自己父親去世都沒有選擇原諒,林靜的青春和愛情在發現秘密的那一刻便不復存在。相識17年林靜杳無音信,在困難面前,有時女生要比男生更能勇敢面對,鄭微面對父母的情感,她覺得父母甚至比他們"愛得起"。哪怕林靜在這期間擁有一點胸懷,也不至於彼此錯過這麼久。

阮莞的離去給了鄭微巨大的打擊,也讓她明白珍惜當下有多麼重要。她試圖選擇林靜,願意白首到老。她讓林靜與過去釋懷,林靜也在恰當的時間出現,給了她重新開始的機會。為什麼鄭微並沒有回頭接受陳孝正,陳孝正曾經將她當作自己人生的誤差,而林靜把她當作珍寶,才會消失獨自消化秘密。林靜給到鄭微的愛,是犧牲自己的,而陳孝正犧牲了鄭微。

但最後,鄭微發現林靜身邊還有一個愛到瘋魔的施潔,又選擇了放手。鄭微是勇敢的,但施潔更無私。

愛情裡更多的人選擇先愛自己,比如當年的陳孝正、現在的鄭微,而無私付出的愛人更值得珍惜,比如離去的阮莞、如今的施潔。

  • 2.阮莞:執迷的愛

阮莞在影片中一個極具悲情的角色。她與小男友高中相愛,彼此是初戀,大學承受異地的思念之苦,但阮莞還苦苦支撐。儘管作為校園女神追求者無數,但她還是忠於自己最終的心動。而她的小男友有多"沒出息"呢,就連騎單車都是阮莞載著他。小男友自小受到父母百般寵愛,已是十足的"媽寶"男,無擔當、沒魄力,但卻不願放手。在學校裡闖了禍,還需要阮莞千里迢迢幫他解決,而他卻依偎在家人的庇護下,放棄了阮莞的愛情。

阮莞不知道"愛錯"了嗎,她知道,她"愛迷心竅"、"執迷不悟"。她一直在為自己的愛情犧牲和付出,即便最後香消玉殞獻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她的愛糊里糊塗,但又轟轟烈烈。校園時為了不值得的愛,放棄了每天的"無名"滿天星,但凡她留心一下送花者究竟是誰,可能命運都會有所轉折;成年後,在相親了6次的相親對象和曾經的錯愛面前,她仍然執著了自己的初心,儘管那份初心早已佈滿傷痕。

阮莞躺在冰冷的醫院失去了生命,但卻還是那麼清冷和驕傲。鄭微痛罵她,可鄭微知道,阮莞才是那個最配愛的人。

  • 3.張開:配角的愛

直到影片最後,才解開"滿天星"的謎底。張開獨自來到阮莞的墓前,孤單地表白內心。校園中,定期給阮莞送滿天星的原來是他,誰能想到表面"不務正業"的老張,愛一個人竟如此深沉、如此厚重。深沉到一直默默地關注陪伴,厚重到一直沒有開口去坦白。"滿天星的話語是什麼,就是甘願做配角"。

他給阮莞的信、他送阮莞的花、他在危機時刻借給阮莞的錢,所有的一切,他都在用"好朋友"的名義愛著他的女神。

影片中,一共出現兩次同學聚會。第一次是畢業散夥飯,老張坐在阮莞旁邊,大家感傷的時候,他卻鼓舞士氣,舉杯暢飲"醉笑陪公三萬場,不用訴離殤";第二次是老張生日,大擺酒席偽裝自己,見到阮莞深情而禮貌地送上了擁抱,眼神裡卻滿是愛意。

張開一直在阮莞身邊甘當配角,直到最後在墓前傾訴心事,看到鄭微走來,也選擇默默離開,他就這麼孤獨又專情地愛著阮莞。愛一個人是自己的事,與他人無關。

  • 4.朱小北:自尊的愛

"假小子"朱小北有過愛情嗎?當然,她曾對室友們說自己喜歡一個人,但對方肯定看不上自己。後來在食堂,面對"樂天派"許開陽,許開陽像哥們兒一樣把手搭在她的肩膀,看到她臉上害羞的表情嗎?她喜歡的人就是富家公子許開陽。不過她知道兩人家境懸殊,許開陽不會留意她,自尊的小北選擇了暗戀。而她的悲劇也源於她的"自尊",和姐姐操練包子鋪,用自己的雙手賺錢,她自尊自愛。對於她來講,一份獨立的自尊比什麼都要珍貴。在超市被誤會"偷東西",對於小北而言是對她人格最深的侮辱,沒人知道她為了捍衛自尊付出了多少,而被誤解的一刻,一切都土崩瓦解,她的世界坍塌了。大鬧學校超市被迫退學的她,從此便成為了另一個要征服世界的"劉雲"。多年後,記憶名師"劉雲"在曾經的暗戀對象許開陽面前,選擇了失憶。

終究,她還是自尊的小北,愛要愛得自尊,忘也要忘得體面。

  • 5.許開陽:現實的愛

富家公子許開陽和鄭微太相似,他們自信、敢闖。在愛情面前,都可以拋開面子,屢敗屢戰也沒有關係。

即便在陳孝正面前,許開陽也依然不掩飾自己對鄭微的愛。然而,故事的最後他卻和陳孝正的"紅顏"曾毓組建了家庭。這是一對"門當戶對"的結合,也是一對活到現實的愛情。他們的愛情故事沒有其他人轟轟烈烈,彼此心頭也都存有自己的"白月光",但他們在俗世裡活得通透、過得明白。他們的愛情很現實,但卻好像是最"圓滿"的一對。

三、關於"青春"題材電影的反思

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不是我的青春,但我看到了自己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 1."致青春"與"致情懷"

趙薇的《致青春》就當時的賣座程度來講無疑是成功的,作為商業片擁有高票房,便是一份好成績。我們對比後來的青春題材電影《同桌的你》《左耳》《梔子花開》等等,那些電影后來都難以擺脫"販賣情懷"、"無病呻吟"的評價。"青春"題材的蛋糕先被趙薇分食了一大部分。

趙薇《致青春》的成功之處在於,她明智地選擇了70、80後的這段青春回憶,那一句"青春就是用來懷念的",戳中了無數人的痛點,單是電影中的一曲《紅日》也足以點燃無數人的激昂情緒。而影片所設置的時代,恰好是我們國家最具轉折意義的時期,那時候藉助時代之風,引進了很多新鮮元素,於是成為了那個時代特有的標籤。那一代人的青春回憶更是具有紀念價值和時代特色,從這個背景下牽引出的青春故事,既保守又開放、既內斂又大膽、既豪放又剋制,種種情感因素交織疊加,醞釀出一份很有質感的青春懷舊電影。同時那段青春的所有者恰好又是票房主力軍,故而為影片貢獻了諸多力量。

此外,電影中幾位人物所經歷的愛情故事,無論是熾熱的、失意的、遺憾的、現實的,幾乎把與青春有關的幾類愛情故事都表達到了,以致於後來的青春電影很難再有所突破。所以,時代背景的設定、主副線的敘事、情懷共鳴的設計,這些都成為了趙薇青春電影賣座的優勢。於是同為商業片,這部電影有幸在當時被稱為“致敬情懷”,但其他的後來者就沒有那麼好運了,尷尬承受著"販賣情懷"的評價。

2.電影與小說改編

趙薇另一明智之舉,則是藉助了辛夷塢小說的影響力。就我個人而言,目前根據青春小說改編的影視劇中,我比較欣賞的一部是辛夷塢《致我們終將失去的青春》電影,一部是顧漫《何以笙簫默》電視劇。為何不提《何以笙簫默》電影呢,因為青春電影的改編還是晚了《致青春》一步,就電影的觀眾評價來看,《致青春》更勝一籌。

無論是辛夷塢還是顧漫,她們本身就積累了大批粉絲,小說本身就可以幫助電影、劇集引流。此類電影的風險主要集中在劇情改編及主演選定上。作為小說的忠實粉絲而言,劇情大幅改動無異於是對原著的不尊重,而演員選擇上一旦失敗更是破壞了小說人物在粉絲心中的美好幻想。

關於劇情。很多人在劇情上,對趙薇的設計不是十分滿意,認為裡面的人物戀愛關係像是排列組合,而且阮莞的離世太過悲慘。我想,這也許就是改編電影的難處之一了。熟悉辛夷塢的讀者可能瞭解,她的小說中其實就是彼此間存在著諸多聯繫。一部小說的主角可能在另一部小說中就是配角,但是幾個人物會來回穿插彼此客串。於是也難怪《致青春》裡幾個人物反覆產生瓜葛,辛夷塢的小說情節設計十分巧妙,但那是基於多部小說串聯來比較的。作為電影院的觀眾來來說,在一部作品裡看到了"組合"式配對,未免就會顯得乏力和跳戲了。對於阮莞的離去,其實也是忠於小說的設計,小說中阮莞的離世更為離奇,影片中設計的交通意外還算是"情理之中"了。

關於演員。趙薇當時大膽選擇新演員楊子姍擔綱女主角,從效果上看這個決策還是十分正確的。如果選擇流量明星,也許不會使觀眾產生那麼多代入感,鄰家女孩的形象更適合"回憶"主題。男主角一個是趙又廷,一個是韓庚,兩個演員在當時算是攜帶一定流量,整體表演也是可圈可點,但是從影片整體上看,男演員中包貝爾的演繹所帶來的震撼更大。

於是在小說題材改編上,趙薇也是較早借了一把暢銷作者的東風,成功為電影助力。後來辛夷塢的其他小說也以"致青春"系列的噱頭搬上熒幕,但相比於這部電影取得的成績而言就遜色許多,這個題材如今在電影市場上逐漸失去了熱度。

  • 3.青春與回憶

青春題材電影之所以能成功,無疑是與觀眾之間"痛點""笑點""淚點"產生了有效聯結。在這部電影裡,我們從幾個不同類型的愛情故事及相關人物的命運中,逐漸喚醒自己對青春時期的回憶。幾乎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或多或少找到熟悉的影子,無論是明戀、暗戀、失戀、虐戀、苦戀等等,那一份心頭的感動通過影像的形式表達再適合不過。

趙薇《致青春》有不足嗎,無疑是有的,畢竟作為商業片在迎合觀眾的同時還要兼顧投資人的想法。但是《致青春》成功嗎,答案也是肯定的。搶佔市場先機、題材精準選取、藉助改編東風,這些都是電影的成功之處,而更重要的是,2013年上映的這部青春電影確實帶動了無數觀眾的情感共鳴,包括我自己。

四、結語

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不是我的青春,但我看到了自己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青春的縮影裡你有看到自己嗎?鄭微的勇敢、阮莞的執迷、小北的自尊、娟姐的現實、阿正的自私、林靜的逃避、張開的沉默等等,這些組合和構成了青春裡不同的情緒和色彩。影片中說“愛情中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然而哪怕我們再小心翼翼也還是會遇到激湧湍流。也許,我們都更愛自己,但是那束不曾擁有姓名的"滿天星"卻是我們青春裡對愛情最後的倔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