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成品油价调整新机制怎么看?

经开讯息


这个机制是出台于2016年,设置天花板和地板价格的初衷是保护消费者,也尽可能的保护国内石油企业。

设置天花板价格是为了保护消费者。这很好理解,如果油价过高的话,我们可能加油,都加不起了,人民的获得感就无从谈起了。从经济学上讲,油价过高将会严重地抑制消费。

设置地板价格是为了保护国内的石油企业,我们国家的石油成本还比较高,不像沙特只有不到十美元的成本,为了防止国际油价过低。将国内的石油企业都竞争没了。所以设置了一个地板价,保护这些企业在低油价时不会倒闭。

这是因为石油炼制企业对国家来讲非常重要,不管油价高低,这些企业是必须存在的。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血液总不能全部靠进口,否则能源安全就无法保障了,我们要防止外部势力对我断供。

随着美国页岩油企业的发展,美国变成了能源净出口国。能源市场上出现了沙特、美国、俄罗斯三国杀的局面。这可能使得能源市场的供给出现过剩。所以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油价可能不会太高了,高于100美元的情况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所以不知道这个天花板价格是不是可以适当的调降一下。否则这个天花板价格可能也用不太上。


莫水宏观经济


是不是对“国际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桶,我国成品油价格不予调整”这一条不满意?

关于我国成品油价格调整机制中对天花板价和地板价是如何规定的?

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机制是由发改委于2008年推出的,其中经历了几次比较大的调整,而影响最深远的就是2016年关于天花板价格和地板价的调整。

调整后规定:我国成品油价格调整适用于国际原油价格在区间40美元/桶-130美元/桶范围内,如果国际原油价格跌破40美元/桶或者冲破130美元/桶,那么发改委将不会就国内的原油价格进行调整。

设置调价区间的意义何在?

对调价区间的设置,很多消费者不予理解,认为既然国际原油价格降了那么多,为什么国内不降油价?

其实国内油价调价区间的设置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同时也是保护企业的利益。

首先,国际原油进口之后并不是直接就可以用于家用汽车的,而是要经过严格的工序加工提炼,再加上从海外运输到国内途中的运输费、储藏费,这又是一笔成本。

因此,如果原油价格跌破40美元/桶,我国依然调低油价的话不利于保护原油进口商和原油加工提炼商的利益。所以设置地板价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企业利益,同时也是为了维护企业稳定。

再者,如果国际原油突破130美元/桶的价格,我国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高同样不符合消费者的利益和用油企业的利益。

所以,区间价格的设置是有必要的,否则国际原油价格一旦涨起来,可能我们的汽车都加不起油了。

结语

我国的成品油价格调整机制是“有条件”的跟国际原油价格挂钩,其目的也是出于对企业、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

评论点赞,腰缠万贯;关注老刘,越来越牛。


中年老刘聊财经


这个机制的出台尤其特定的背景,可以理解,但是也可能有些内容需要重新商榷。

至少,130美元的天花板价应该降低,比如降到80美元,或者100美元。130美元的天花板价有些过于脱离当今的现实(历史上布伦特油价有过高于140美元的价格,但是那是在2008年发生经济危机前,中国需求旺盛,从那以后,国际油价从来没有高于过130美元,也就是12年以来,国际油价从来没有高于过130美元),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个天花板等于永远无法触及。如果永远无法触及,那这个天花板价格就成了一个装饰,而消费者也就享受不到这个天花板价格带来的实惠。因此,这个天花板价格是需要商榷的。

这个机制出台于2016年。当时油价跌破到了40美元以下,甚至跌至了30美元以下。本来国内的成品油调价机制里面是没有设置地板价和天花板价格的,这个地板价是为了应对当时的形势“应急式”出台的。当时外界对此完全没有预期。

而在出台这个机制之前,在2014年下半年油价下跌的过程中,成品油消费税已经被两次上调。而对这两次加税,本来人们就议论颇多。

当时之所以设置地板价,很简单,是为了照顾石油企业的利益。过低的油价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是非常大的冲击,对此我们普通消费者也可以给予理解,毕竟石油企业太重要了,决不能垮掉。但是就像我开头说的那样,希望能够大幅下调天花板价格,让消费者也能够获得这一机制的实惠。


美天然气观察


我国的油价一直都不是市场油价,而是政策油价,这意味着调整油价是为了为经济提供更好的操控能力。现在的市场油价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弊端,也还有重新调整的空间,但却能为我国的经济提供一定的稳定性。

首先要说我国的油价波动里主要有两个因素影响,第1个因素是国际油价,第2个因素是国内的税费,后者就是我们所说为什么国际油价下跌,国内的成品油价却反而上涨的原因。这是因为我国由于地质条件所限,出产石油数量不多,并且开采石油的成本非常的高,如果我们不进行税费的提升,对石油产业进行补贴的话,那么我们的石油企业就会遭遇非常严重的冲击,等到国内的石油开采完全没落之后,我国从海外进口的原油就在价格上没有任何的议价空间了,因此对于国内石油企业的保护是对长期的石油价格稳定进行的一个投资。

另一方面由于油价的长期走低,对于国内的节能,减排推进以及绿色能源产业来说都是很大的冲击,因为可再生能源成本都是要高于石油的,如果油价一直保持低廉,那么我国的光伏产业等新能源就永远没有崛起的机会。

再说天花板的设置和地方绑架的设置在40美元以下,我国油价不随着国际油价下调,这其实也有一定的依据,一方面就像上面所说,对我国的石油产业和节能减排行业进行一定的保护,另一方面我国主要参考的是布伦特原油价格,而这个价格相对比较高,即便是现在也没有跌落40美元以下太多,所以地板价的设置其实没有让消费者损失过多。

但是现在120美元的天花板设置确实有一点高,在国际油价从100美元以上跌落之后,实际上油价从未触碰到过这个天花板家,这和税费相应的使用方法是油价调整机制里,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商榷的。


咨询师天生


看见题目吓一大跳,今天也没看到成品油调价机制的新闻,而且你备注说的这个新机制已经是实行了几年了,原油价格天花板130美元,地板价40美元,超出天花板和低于地板价,国内成品油价格不调整。这个条例已经使用几年了,不是新条例。

不过需要注意的,国内的成品油机制看的不是时点值,而看的是一个调价周期内的平均值,目前是十个工作日一周期,前几天原油暴跌,跌破地板价,但是因为成品油调价周期还没到第十个工作日,所以不会同步调整。

根据最新的消息,截止昨天,挂靠原有估计均值仍处于41美元/桶附近,有触及地板价的可能,但是概率较小。因此,国内油价在3月14日,仍有下调可能性。

不过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石油价格管理办法》中仍有这样的条款,当国际市场油价异常波动需要对成品油进行调控时,可以由暂停、延迟调价或者缩小调价幅度,所以到3月14日24时,有调控政策出台也是有可能性的,搁浅或者缩小降价幅度也有可能,毕竟还要考虑到某些石油企业的成本和利益(瞎扯的,勿当真)。


不立而立


发改委公布成品油调整新机制?我查遍了整个网络也没看到最近有关发改委推出成品油调整新机制的新闻啊?

最近一段时间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连续暴跌,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跌破36美元左右。



看到油价跌得这么猛,很多人心里都挺高兴的,因为原油价格下跌了,那么对应的成品油价格也会跟着下降,预计在3月17日我国成品油调整窗口期的时候,我国的成品油应该会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但即便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得很厉害,大家也不要奢望国内成品油有太大幅度的下,因为我国成品油调整是有地板价的。

目前的成品油调整机制是在2016年就已经形成了,我国成品油调整机制已经推出有很多年,历年也经历了多次调整,而目前成品油调整机制是2016年形成的。

2016年成品油调整机制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推出了成品油调整限价,也就是所谓的天花板价和地板价。按照目前的成品油价格调整机制,我国成品油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调整的依据是参考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三大原油期货价格变动情况,这三大原油市场按照一定的比例加权平均之后得到一个参考油价。

但是如果这个参考油价高于130美元每桶或者低于40美元每桶都不再调整,简单来说就是国际市场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低于4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降低。中间价位则该降就降,该升就升。

看到这个估计很多朋友都觉得很纳闷,国内成品油生产原料是原油,那为什么在国际原油价格出现大幅下跌的时候,国内的成品油没有按照等比例进行下调呢?还有一个重要点是,为什么国内要设置40美元每桶的地板价?让国内成品油跟着国际原油价格走,这样不是可以降低国内的成品油价格,从而降低生产生活的成本吗?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朋友都说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时候,国内成品油没有同步下跌,甚至跌破40美元之后再不下调,很多朋友都把这个问题归结于“桶贵了”。

实际上我国之所以设置40美元的地板价,这里面是有一些战略性考虑的。

目前我国的成品油价格调整机制实际上是生产者有利的,说白了就是两桶油等石油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毕竟天花板价是130美元,而纵观原油历史价格,真正能突破130美元的很少,历上唯一超过130美元价格的是发生在2008年的时候,这也是历史上唯一的一次。

但是国际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的次数还是很多的,比如2016年的时候,国际原油价格就跌破了40美元每桶。



所以按照目前的成品油调整机制来看,对生产者是更有利的,毕竟国际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的时候,成品油价格就不再下调了,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保护石油相关企业的利益。

看到这这估计很多网友都不淡定了,成品油直接跟老百姓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成品油下降了,运输、物流成本会跟着下降,这样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另外老百姓加油成本也变低了,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成品油下降受益的人数要远远超过受损的人数,那为什么目前的成品油价格调整机制要保护占少数的油企利益呢?

实际上从根本上来说,目前我国的成品油价格调整地板价,并不是为了保护石油企业的利益,而是为了保护我国的能源安全。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能源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任何时候都必须警惕能源风险,特别是石油风险。毕竟目前我国是全球原油消费最大的国家之一,原油跟大家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目前我国的原油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70%,而且还有可能进一步上升的趋势。比如下图是从2001年到2018年我国石油依存度的具体数据,可以明显的看出石油对外依存度每年都在不断上升。



正因为目前我国石油严重依赖进口,所以更加需要保护国内的石油企业。万一哪一天国际发生一些突发情况我国石油进口受阻了,我们最终还是要依赖国内的油企供应石油。

所以从2016年开始我国设置地板价,其实也是为了保护石油相关企业的利益,特别是石油开采勘探企业的利益。通过设置40美元的地板价,在国际原油暴跌的过程当中,可以让国内的石油开采和勘探活动能够正常进行,不至于让这些石油企业停产。

因为一旦这些石油企业停产之后其损失是非常大的,毕竟这些石油企业开采和勘探前期投入的成本是非常大的,一旦停产了,对他们来说损失就非常巨大。因为石油的生产和开采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不像自来水一样想开就开,想关就关。如果油井突然减产甚至停产,不仅前期已投入的大量设备和前期资金将废弃,而且地下开发中形成的压裂系统,在油井关停后就会破坏,再恢复需要巨大投入。

如果不设置地板价,一旦油价长期处于低位,我国石油勘探业会受到很大的损失,甚至有很多油企会破产,而一旦这些油企破产之后,未来国际原油市场出现一些突发情况,我国原油进口受到影响了,那么我国的能源安全就会面临很大的问题。

所以出于能源安全的考虑,国家才设定40美元的成品油价格调整地板价。而地板价之所以要定在40美元,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目前我国大多数石油企业的开采成本都是在40~45美元之间,设定这样一个地板价,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这些油企亏损而走上破产的可能。


贷款教授


先要说明的这不是成品油价调整的新机制,这个机制在2016年就发布了,2016年发布的成品油价调整机制为当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的时候,我国汽油、柴油的价格不做调整,当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的时候,我国的汽油、柴油的价格也不做调整,所以现在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我国的汽油、柴油的价格没有做任何调整。

这个是不合理的,国际油价下降,我国购买的国际油价的成本也会下降,到终端的成品油的成本也会下降,成品油售卖价格下降是市场的反应,但是我们不是按照市场走,而是政策导向,这个我个人认为不合理,虽然政策导向有自己的考量,比如保护国内的石油企业,石油企业不就是那三桶油,三桶油也是国家控股。

所以我个人认为石油价格低于40美元的时候,不调整国内的成品油的价格,说是为了保护国内的石油企业不受国际原油处于极端低价的影响,但是我觉得可以从财政收入补贴来,成品油价格是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是不是更重要。


互金圈


不合理,直接国际油价40至43美元对应一个油价,44至46美元对应一个油价,以此类推,每一级油价里的税费要公布的明明白白,消费者有知情权,少玩些猫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