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是個怎麼樣的人?

愛喝可樂男孩


張作霖是顯赫一時的傳奇人物,被稱之為“亂世梟雄”。他出身貧窮,是農家孩子,後為北洋軍奉系統帥,號稱東北王,也有人稱之為張大帥。

他的政治、軍事才能卓越,充實東北邊疆,改變東北三省格局,為後來的日本侵略,築起了一道大的障礙。他重視教育,尊敬孔儒。自覺年少讀書少,懂得培養人才的重要性,開辦陸軍東北講武堂,組建東北大學等。他個性鮮明,性格硬氣,多次拒絕日本政客的拉攏。他曾說:“個人勝敗利益事小,引狼入室關係重大。我自己不做亡國奴,也不願意自己的子孫做亡國奴”。

不管張作霖如何,皇姑屯事件足以證明他有骨氣,有膽量,重氣節。他令日本感到威脅,他是不願讓人擺佈的大氣之人!以上簡述僅是本人拙見,不敢妄自評判,僅代表我自己的理解。


三言兩語壹世界


張學良晚年會見侄女張閭蘅時,曾說:“你爺爺(張作霖)有雄才無大略,蔣介石有大略無雄才”。少帥一生幹了很多荒唐事,但這一句評論還是很中肯的。

雄才是一個人處事果斷的魄力,大略則是對全局的長遠謀劃。所以張作霖能夠雄踞東北,卻不能宰割天下。這與其性格,成長經歷,所處環境是密不可分的。

1875年3月19日,張作霖出生在遼寧的一個偏僻鄉村。這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張作霖的生活非常艱難,不幸的是父親又被土匪打死。在這種環境下,張作霖只有兩種選擇,要麼一直被土匪欺壓,要麼成為土匪的一員。

張作霖選擇了後者,一日為匪,終身為匪。不管是在東北與日本人周旋,還是後來入主北京,號令天下,張作霖的身上都充滿匪性。

時勢造英雄,張作霖的發跡離不開那個混亂的時代。1900年義和團爆發,清政府疲於奔命。東北成了俄國人,日本人,土匪的天下。張作霖趁機搭建起了自己的班底。

張作霖讀書不多,但眼光獨特。他與其他流寇的燒殺搶掠不同,而是與地方鄉紳達成協議。保護他們的安全,獲得保護費。兩年後,清政府騰出了手,張作霖則選擇了招安,第一次成為了體制內的人。

為了順利招安,張作霖還演了一場戲。

當時清朝將軍曾琪的家眷路過海城,張作霖命人搶劫了曾琪老婆一行。張作霖假裝不知,並護送其平安回到奉天。曾琪大為感動,上奏朝廷收編了張作霖一眾。這也可以看出張作霖的狡猾之處。

張作霖的原則:兵多就是爺。辛亥革命時,他能進京勤王。袁世凱當道時他又擁護袁世凱稱帝。溥儀復辟時,他又與張勳眉來眼去。城頭不斷變幻大王旗,但張作霖的職位卻一升再升。

張作霖真正能夠稱霸東北,得益於日本人的支持。日本對東北垂涎已久,但是實力還未達到獨吞東北的地步。需要在東北尋找一個代理人,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善於投機的張作霖早在辛亥革命前,就與日本人取得了聯繫。

1919年7月19日,日本人與吉林守軍孟恩遠部發生衝突。張作霖趁機組成討伐軍以配合日本人。最終孟恩遠部大敗,張作霖不戰而得吉林,成了名副其實的東北王。

張作霖與日本人合作,但並不代表會出賣國家利益。相反,在與日本打交道的過程中,張作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張作霖最擅長的手段就是拖,對日本的要求一拖再拖,尋找各種理由,就是不辦。

一次宴會上,日本人知道張作霖識字不多,就起鬨要求大帥題字。張作霖也不客氣,拿起筆寫了一個蒼勁有力的“虎”字,並落款“張作霖手黑”。秘書連忙小聲提示道:“是墨”。張作霖大怒:“媽的巴子,我能不知道墨怎麼寫,對待日本人就得寸土不讓”。

對日本人來說,張作霖就是一個雞肋。正是這種近似流氓的手段,拖住了日本人侵略東北的步伐,也為東三省的發展贏得了寶貴時間。

1927年,張作霖趁北洋政府內亂,竟帥奉軍打到了北京。同年張作霖就任北洋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這是張作霖人生的巔峰。

接下來的事就充分暴露了張作霖缺乏大略的短板,很快在內鬥中失勢,不得已又退回了奉天。

由於張作霖一直拒絕實質性的讓步,日本軍方苦不堪言。一些極端分子終於忍無可忍,策劃了皇姑屯事件。隨著一聲巨響,張作霖結束了其傳奇的一生,當然日本也付出了更大的代價。第二年,揹負國恥家仇的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中華民國完成了形式上的統一。

張作霖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比真正的傀儡多些什麼,比真正的民族主義者又少些什麼。不過,在民族大義面前,張還是能夠守住底線的。這也是日本刺殺張作霖的根本原因。

大帥,無愧於那個時代。

歷史,素顏一些會更美。我是素顏歷史,期待您的關注。


素顏歷史


張作霖這個人,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影像,無論正史還是野史,似乎都不大好。拿影視劇來說,對他的刻畫,不是粗魯如土匪,就是昏聵如財主。事實上,張作霖雖出身綠林,孫科見到他之後,“方知他長得非常清秀,個子不高,不像土匪一類人物”;曹汝霖回憶錄則謂:“張氏身軀不高,聲亦不大,頗有恂恂儒雅之風,沒有赳赳武夫之氣,北人南相,決不像長白山出身之健兒也。”


形象之外,張作霖最具爭議的一點,還是與日本的關係。他與日本打交道,師承袁世凱,甚至可以上溯至李鴻章。李鴻章曾與其師曾國藩談如何辦外交,曾國藩的主旨是以誠待人,感化洋人,李鴻章則主張打痞子腔。不過,李鴻章終究還是繼承了曾國藩的衣缽,他的痞子腔,袁世凱有所借鑑,張作霖則全盤接納。


同為一代梟雄,相形之下,張作霖的才幹與處境,都不及袁世凱。袁世凱與日本人打交道,哪怕最艱危的時刻,如直面“二十一條”的威迫利誘,還是能強項一下,張作霖就差遠了。如今流傳最廣的張作霖對抗日本人的故事,只是一個段子。話說張作霖給日本人題字,落款不寫“張作霖手墨”,而寫“張作霖手黑”,有人提醒他少了一個“土”字,他罵道:老子能不知道“墨”字怎樣寫麼?對付日本人,手不黑能行嗎?這叫“寸土不讓”!這個段子,說起來十分提氣,不過,細細思量,假如張作霖的抗日事蹟足夠多、足夠壯觀的話,後世何必拿這樣難登大雅之堂的段子說事呢;恰因乏善可陳,“手黑”才成壯舉。這表現的不是豪情,而是悲情。


張作霖與日本的糾結,歸納起來,可分兩面,一面妥協,一面對抗。早在清朝末年,東三省已經淪為日本的勢力範圍,張作霖崛起期間,一再向日本示好,甚至赤裸裸表態:“吾人現已失去應為之效忠之皇帝,則依附同種之日本,乃屬理當然。”從1918年擔任東三省巡閱使,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北王”,到1928年命喪瀋陽,單說這十年,張作霖所出賣的東北利權,包括土地、路權、礦權等,簡直罄竹難書(詳見吾友楊津濤兄《張作霖不賣國,是抗日英雄?》一文)。有人為張作霖辯護,稱他“始終保持了東北領土的完整”,誠然,他不曾割讓一寸土地,卻出賣了大量土地給日本人,“如滿鐵(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以建廠為名,在1917年買了東北415萬平方米土地,1918年又買了36萬平方米,其中用於建廠的僅161萬平方米,剩下的都被用於建立街道、住宅、醫院、學校等”,這二者,性質或有差異,效果卻是一樣;再如對路權的出賣,他不僅幫助日本人實現了夢寐以求的“滿蒙五路”等計劃,皇姑屯事變之前,還與日本簽訂了《滿蒙新五路協約》,須知那個年代,控制了鐵路交通線,等於控制了當地的經濟與政治動脈。


當然,張作霖並不甘心做日本人的傀儡。他出賣東北利權給日本,同時卻阻擾、抵制日本擴張和侵略。譬如開電力公司,與日本人搶生意;修鐵路,與日本人控制的鐵路線平行,其用意昭然若揭,日本人依據條約表示抗議,他卻不予理睬。說起來,他對抗日本,不夠光明正大,其手段,一是拖,二是賴,哪怕對已經簽上了他的名字的條約,能拖則拖,能賴則賴,令日本難以如願(那個“手黑”的段子,正呈現了張作霖的無賴風格)。敵強我弱,弱國無外交,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無可厚非,只是不宜誇大其效果:你和君子耍無賴,也許還能沾點便宜;和日本人這樣貪婪、殘忍的強盜耍無賴,能有什麼好果子呢?張作霖的結局,恰是答案。


加文·麥柯馬克《張作霖在東北》一書指出:“就與日本帝國主義關係而言,張比一個純粹的傀儡還多些什麼;但卻比一個民族主義者少些什麼”,這大抵可作為蓋棺論定之語。


我們的歷史,對張作霖的確有些妖魔化,然而撥亂反正,還歷史以真相,還張作霖以清白,卻不必矯枉過正,反成美化。我實在無法接受那些以愛國來粉飾張作霖的論調,這從何談起呢,相反,他的賣國罪行,反而有據可查,證據確鑿。他與日本對抗,所維護的不是國家利益,甚至不是東三省人民利益,而是自傢俬利。話說回來,袁世凱與日本簽訂《中日新約》,何嘗沒有夾雜私心?


不過,張作霖無論怎麼妥協,怎麼賣國,終歸有其底線。這是他與張學良的最大差別。“九一八”事變,張學良下令不抵抗,逐步放棄東三省。後人常常假設,倘若張作霖在世,必定不會這般窩囊、倉皇,一槍不放,拱手相讓。我認同這個判斷。張作霖雖主政東北,貴為東北王,甚至名義上執政中國,貴為國家元首,他的行事,卻始終不脫江湖氣。廟堂可以無法度,江湖不可無規矩,江湖若無規矩,則與叢林無異。這裡的規矩,換一個說法,就是底線。這裡的底線,用梁敬錞的話講:“……大抵張作霖對於日本,雖甚富友誼,然日本欲其出賣國家,若日韓合併論中,宋秉峻、李容九之所為者,則非張作霖所能忍受。作霖之賢在此,日本滿蒙分離運動之失敗亦在此。”不難想見,這個有底線的張作霖,在日本人步步緊逼的刺刀與鐵蹄面前,決不會下令不抵抗,決不會一退再退,他必然孤注一擲,奮起一戰,即便戰爭的結局是失敗,即便他的結局是死亡。從這個意義上講,張作霖之死,可與袁世凱並提,適用那句“為日本去一大敵”。


羽戈


記得《增廣賢文》上一句話,“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今天我難道破戒論人是非?罷了,草草說半句吧。張作霖是大軍閥,是當時的東北王。他愛不愛國不敢說,可他是日本人侵佔東北的最大障礙人物。居民間傳說,當年日本人最怕張作霖。要不,日本人怎麼會設計把他炸死?確認其死後,日本人才搞了個七七事變。從此正式展開侵華戰爭。而其子張學良,是西安事變的主要策化者和執行者之一。這一事件對扭轉全國抗日局面和國共合作無疑起了重大作用。


青林223646642


張作霖只是沒有讀過書,他從小是跟著爹在賭場裡混大的。但是,沒有機會讀書,並不代表張作霖不識字呀。

張作霖不但認識字,而且還寫了一手好字。

你們不知道張作霖,用虎字暗示日本人的故事嗎?

有一次,一個日本軍官在舉行舞會,在舞會上,他想讓張作霖給籤一個字。

反正這個日本人,也是不懷好意。他知道張作霖的成長經歷,是流氓加混混出身,八成是大字不識一個,就更不要說讓他寫了。

沒想到令日本人感到驚奇的是,張作霖竟然答應了。

這時候只見張作霖在大大的紙張上,寫了一個虎虎生威的“虎”字,而且這個“虎”字寫的十分霸氣。

其實張作霖寫這個字,真正的用意是在落款上,張作霖寫的落款,也是別具一格。他寫的是“張作霖手黑”五字。

張作霖寫完這幾個字,頗為得意。

但是,日本軍官明顯笑了,他還是笑話張作霖是個大老粗,把字給寫錯了。

按道理張作霖的落款應該寫“張作霖手墨”才對,也就是說張作霖少寫了“墨”字底下的“土”。

這時候張作霖的秘書附在他耳邊說,大帥您是不是少寫了一個“土”呀。

張作霖回到,難道我連墨字都不會寫嗎?

我之所以少寫“土”字,是因為日本人不懷好心,他們侵略中國,就是想要中國的領土。我少寫“土”就是不讓他們的奸計得逞。讓他們知道,我張作霖也是一個手黑的人。

所以說張作霖是認識字,也會簽字的。

要知道張作霖是大名鼎鼎的東北王,每天有很多文件是要他簽字的。再說了學習和寫幾個字,以趙作霖的社會地位,再加上他的聰明,找個好老師。寫幾個字,認幾個字,也是不難理解的吧。

再說了一個人,有沒有成就,能不能當東北王,和他的學識是沒有關係的。

中國歷史上凡是能當帝王的,尤其是開國君,真的沒有幾個人能識很多字的,你看劉邦和朱元璋,他們的出身,其實和張作霖是差不了多少的,都是草莽,社會最底層人的出身。

決定一個人能不能成事的,是這個人的眼界,心胸,氣度與才能,在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張作霖就是一個很有眼光的人,他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善於把握各種機會,利用各種勢力。

當時的東北,本來是最複雜的地方,又有俄國的勢力,又有日本的勢力,這兩兩方勢力,可以說張作霖一個都得罪不起,但是,張作霖依然在他們的夾縫之間,長成了參天大樹。

這就是張作霖的本事。

最後日俄戰爭結束,日本開始霸佔東北,張作霖就開始依附於日本人勢力,慢慢的把自己的隊伍做強做大的。

後來張作霖靠著自己的政治敏銳性,他又搭上了清廷這棵大樹。這一下好了,土匪變成正規軍了。

張作霖的勢力就是在這時候進一步壯大的。

他正是通過日本人的勢力和清朝官方的身份,把東北的其他軍閥打壓下去,然後成為了一代東北王的。

不過到了後來,日本人才弄明白,張作霖只是藉助他們的勢力,來壯大發展自己。他是不會為日本人效力,做出賣祖國的事情的。

因為張作霖的這種做法,徹底的激怒了日本人,所以,日本人對他實施了暗殺行動。把張作霖給炸死在了皇姑屯。


史學達人



一代梟雄,有雄才而大略欠缺。

雖然身在關外,但張作霖對中國近代歷史的影響卻極為深遠,由於他的襄助,趙爾巽輕易瓦解了東北革命黨人的勢力,讓東三省沒有收到辛亥革命洶湧大潮的洗刷,在保持了穩定繁榮的同時,卻變成了保守的獨立王國,他的機變權謀雖然管用,但帶有濃厚的綠林草莽氣息,稱霸一方尚可,但不足以號令全國,一方向他被尊為民族英雄,另一方面也被貶斥為賣國軍閥,實在是因為他為人執政的多變性。西方學者加文·麥柯馬克則說:"就與日本帝國主義關係而言,張作霖比一個純粹的傀儡多了些什麼;但卻比一個民族主義者少些什麼。"


十二三歲時,張作霖的父親死了。這個沒錢唸書的窮孩子到楊景鎮的私塾去偷聽,楊看到窗外有一個小孩偷偷聽他講課,問他原因,小孩說:"我叫張作霖,我願意唸書,可家窮上不起學,因此常在這裡偷聽。"楊先生就讓他登堂入室,免費讓他上學,還贈給他紙筆。就這樣,張作霖讀了一段私塾,打下了初步的文化基礎。張作霖知道感恩,他後來當了民國陸軍第二十七師師長,特地請楊景鎮到瀋陽來,在家裡開了私塾館。


又過了幾年,頑皮精明的張作霖開始闖蕩社會,他靠賣燒餅賺過點錢,但因為賭博又把錢輸光了。母親讓他改學木匠,做了一段時間,他嫌拉鋸太累,放棄了。一度曾流浪街頭,沿街乞討。後來流浪到營口高坎鎮,在大車店給人家打雜。有時騾馬病了,他就弄點草藥給治,還真的就治好了。一來二去,他又成了獸醫。中日戰爭爆發,他投到清軍宋慶營中,當了一名騎兵。他喜好馬匹,"以精騎擊,得名擢哨長"。甲午戰敗,他逃回了遼西。

21歲時,張作霖同趙家廟地主趙佔元的二女兒趙春桂結婚。張作霖此後開始遇到貴人幫助,馮德麟介紹他加入董大虎匪部。他後來接受《密勒氏評論報》的主編鮑威爾專訪,當問到他曾在哪裡讀過書時,張作霖回答:"綠林學校。"當土匪4年後,岳父趙佔元幫助他在趙家廟組織保險隊,他開始發跡。各類大人見他而援手給利。八角臺的商會會長張紫雲看張作霖北人南相,眉清目秀,且行止有矩,談吐不俗,就請他做了團練長,地方紳商也表贊成。新民府知府增韞對張作霖印象不錯,同意了張紫雲的舉薦,讓張作霖的民團"改邪歸正"、"化私團為公團",先任馬隊幫帶(副營長),後升管帶(營長)。

當上了營長的張作霖,充分把他天性中的長處施展得淋漓盡致,他乖巧機敏,粗中有細,或者說善於"扮豬吃老虎",到了新民府的生疏環境,他把爭取增韞的信任擺在首位,投其所好;同時,籠絡紳商,認真辦事,約束部下,管理有方。因此深得增韞的賞識。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張先為俄軍效力後為日軍效力。在日、俄兩大帝國主義戰爭夾縫中求生存的張作霖,充分顯示了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他的部隊不但沒受損失,反而擴編為三個營。新任盛京將軍趙爾巽和新任新民府知府沈金鑑下令,將他升為統帶(團長)。

在計擒悍匪杜立三後,張作霖的能力得到東三省總督徐世昌的賞識,再次升官,做了奉天巡防營前路統領(旅長),成為東北舊軍中五支舉足輕重的武裝力量之一。在受命剿滅蒙匪時,因蒙人精於騎射、來去如風,經常打得官兵措手不及,張作霖多次遇險,九死一生。經年無功,遂被朝廷褫奪了頂戴,命他戴罪立功,以觀後效。他總結經驗,摸索出一套可行的策略。他本人也吃苦耐勞,身先士卒。他還結交了綠林豪傑安遇吾,委託他打入蒙匪內部,如此終獲成功,解除了危害東北邊疆多年的蒙匪之患。


清政府岌岌可危時,張作霖聯合馮德麟等33名將領聯名致電袁世凱,表示"決議勤王"。電文稱:"東三省與內地各省不同,軍隊部署既定,且勤王之心亦厚。勁旅數萬,一旦有命,即可取道山東南下,以區區微忠,盡瘁朝廷。"但是在袁世凱的點撥下,張作霖很快放棄了保皇論,搖身一變,成為共和制的積極擁護者。他兩次致電袁世凱表示贊成共和"。由此帶來的好處是,袁世凱下令對東三省的軍隊進行重點改編,命由張作霖任統領的原中路、前路巡防營改編為國家陸軍第二十七師,駐紮軍政要地奉天;任命張作霖為師長,授陸軍中將銜。

38歲的張作霖掌握了東北的兵權,但他仍不滿足,大膽進取,跟中央或明或暗地要權。袁世凱派他的老上司張錫鑾去東北主政,被張作霖排擠走;再派心腹段芝貴,又被張作霖驅逐。最後,袁世凱只得任命張作霖為奉天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奉天巡按使,張至此終成為一方諸侯。第一次直奉大戰失敗後,他宣佈東三省獨立,自任保安總司令,整軍經武,成立陸軍整理處,從各個方面治理東北。


張作霖並不是眼睛只盯著軍隊的武夫,他在東三省整頓財政,改良幣值,創辦了東北大學,陸軍講武堂,以及現代化兵工廠,1926年,張作霖在天津蔡園召開軍事會議,組織"安國軍",被15省軍閥推為總司令。1927年,張作霖進了北京,組成安國軍政府,就任陸海軍大元帥,成為北洋政府末代國家元首。

張作霖是個典型的"機會主義者",他自己常說:"智深須有忍,將勇貴能謀。"有人甚至說他是"中國第一流權勢主義者。袁世凱準備簽訂二十一條,換取日本人支持他稱帝的時候,張作霖通電錶示過反對。雖然張作霖身邊有日本顧問,但1916年鄭家溝事件發生後,張也婉拒了日本關東軍要求在東三省派駐日本警察,在東北軍裡增派日本軍事顧問的要求。為了抗衡日本對東三省的蠶食,張作霖還主持了關內移民計劃,還牽頭成立了東三省交通委員會,計劃修建和滿洲鐵路平行的鐵路,開工建造葫蘆島港。不過到了1925年郭松齡起兵反張的時候,張作霖為了換取日本人的支持,締結了《滿蒙新五路密約》,規定日本可以修建滿洲鐵路的支線,並在鐵路沿線享用土地商租權和僑民居住權,但郭之兵變一平,張作霖又想用他的江湖痞子精神賴賬,對上門來要求踐行“密約”的日本人不加理睬,試圖用“拖”字戰術解決問題,這也就埋下了日後皇姑屯事件的導火線。


用戶69792950182



月夜簫聲414


 1875年3月19日,張作霖出生在遼寧的一個偏僻鄉村。幼時,他的父親被土匪打死了,但是在後來的成長過程中,他自己又成了一名土匪,隨後被清廷招安。隨著勢力的不斷壯大,後為成為日本人在東北的代理人,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北王。

    1927年,張作霖趁北洋政府內亂率奉軍打到北京。同年任北洋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成為張作霖人生的巔峰。內鬥失敗後退回奉天。由於張作霖拒絕了日本人種種吞併東北的要求,後日本軍方策劃了皇姑屯事件,在火車站被炸死。

    這個人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評說。第一個方面,他作為一個土匪出身,乾的是殺人越貨的勾當,一生都充滿匪氣、江湖氣,有雄才無大略。第二個方面,他曾經是北洋軍政府的首腦人物,也堪稱亂世梟雄。第三個方面,他在日俄鬥爭中為虎作倀積累了資本,和日本關係更像是做生意,有利的就做,無利的拖或者耍無賴作風。同時對共產黨人或群眾運動多加迫害,李大釗就是死於他手。總體的評價呢,他不是一個純粹的傀儡,但也不是一個純粹的民族主義者,就是亂世中的一個梟雄。


會理一介書生


張大帥可謂有大略無雄才的典型代表了。

兵敗則回關外養傷,兵精糧足則入關內爭天下是張作霖的軍閥信條,屢試不爽。

張作霖以地方豪強入主中央成為北洋政府最後一任元首可以說是東北綠林大學優秀畢業生中的優秀畢業生了。

很多人吹張作霖是愛國者,這就太過了,大帥雖然比少帥強上百倍,但是本質上還是個封建軍閥,你說愛國軍閥我是不認的。

東北是他的根基,而他就是靠著在日俄兩國之間左右逢源才成為東北王,他不服從日本人的條件只是因為他還有籌碼他不想退一步,因為他深知帝國主義都是虎狼,他退一步對面就得從他身上撕下一大塊肉,而日本人則採取了最極端的手段除掉他,說白了就是生意沒談攏。

張作霖的野心一直很大,但他的才幹卻沒那麼大,按理說段祺瑞和吳佩孚這皖系和直系的老大水平都比張作霖水平高很多,但是張作霖一是會審時度勢,二是會用人敢用人:利用關內直系皖系西北系的各種矛盾張作霖通過數次戰爭進入北京主政,而且他用王永江改革東北,兵敗安徽隻身逃回的楊雨霆他仍然重用,革命黨出身的郭松齡他也敢用。

江湖人出身讓張作霖有了這兩項長處,但是江湖氣太重也讓奉系做不了江山,同時使得奉系內派系林立,自己身死之後兒子毫無能力鎮住奉軍。

那個時代的軍閥骨氣是有的,但是治國之能真是差,而張作霖比起軍事家更像個生意人,就拿最後的北伐戰爭來說,廣州誓師北伐,氣吞萬里如虎,面對這種情況張作霖不和吳佩孚和孫傳芳聯手反而坐山觀虎鬥,而吳孫二人連丟數省兵敗的時候吳佩孚傲氣但孫傳芳投靠了張作霖,張作霖在面對北伐軍時大部兵力用的就是孫傳芳、褚玉璞、張宗昌的兵馬,簡直就是驅虎吞狼,張作霖決定撤回東北的時候奉軍主力反而沒什麼損失。

張作霖本身就是一個草根出身、富有傳奇色彩的舊軍閥,可以吹,但別吹太過,別忘記了張大帥是殺人越貨的土匪起家,在日俄戰爭中為虎作倀積累的資本,他主政時期左派人士殺過、右翼人士也殺過、革命黨人無論紅藍都殺過、民眾也殺過,這煤球啊咋洗?


歷史區的旅法師


軍閥,張作霖也算袁世凱新軍出身,曾在其軍隊中當過低級軍官,(哨長,只是班排一級的程度),參加了甲午戰爭,而後歸鄉混綠林,通過收保護費保護繳費村莊,因為信譽良好,不但賺了錢,還賺了聲望。

日俄戰爭期間,他自己組織過一支馬隊,大概類似僱傭軍,先後幫俄日雙方都打過仗,這支馬隊,也就是後來東北軍最初的基礎。張作霖最高程度是奉系入關,勢力一直南伸到達上海,他本人任民國海陸空三軍大元帥,算實掌民國第一人過一段時間。張作霖其人,入過北洋,起家混跡也是北洋時期,但相比北洋龍虎狗之類的北洋軍閥,他是草根野路子出身,可是從他最初建立“保險區”,收錢保境安民的路數看,張作霖在北洋新軍裡,受到的北洋思想,對他影響很大,而且是終其一生的。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張作霖是一個真正的北洋軍閥頭子。最初東北那個遍地都是鬍子,連他張作霖自己都有鬍子身份,一但收到錢,建立起保險區,立下了規矩,張作霖自己就帶頭遵守,並沒有在自己控制地盤上為所欲為,這完全是靠他自己內心的格局,是一個軍人的格局而非鬍子的格局!再延伸到後來他入關,勢力最大擴張到長江流域,所作所為用今天的眼光看,不乏有侷限,但在當時,張作霖的格局,確實已經是合格的國家級的水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