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P7官宣706KM續航後進入「修羅場」

電動星球News出品

小鵬P7官宣706KM續航後進入「修羅場」


3 月 6 號上週五,工信部正式發佈《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20 年第 3 批)。名錄裡面首次披露了兩款熱門電動轎車的性能參數——國產特斯拉 Model 3 單電機長續航版,以及小鵬 P7 單電機長續航版。


即將國產的長續航版 Model 3,實際上是已經停產停售了的單電機進口版(曾經多次出現在我們文章裡的好朋友 H 先生,就是珠海第一批進口版單電機長續航 Model 3 車主)。


小鵬P7官宣706KM續航後進入「修羅場」


而另一款小鵬 P7 單電機超長續航版,則是其數據首次公開亮相。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工況續航 706 公里」。


小鵬P7官宣706KM續航後進入「修羅場」


這個數字讓 P7 長續航版成為目前 NEDC 續航里程最長的國產電動汽車,也是目前能買到的,唯一在里程上能與 Model S 長續航版掰手腕的電動轎車。


成績公佈之後的 P7,自然在上週末成為汽車輿論圈裡炙手可熱的話題。但我們沒想到的是,P7 這一次「火」到了國外去。無論是電動汽車媒體頂流網站,還是推特、Reddit 等社交軟件的電動汽車討論區,都對P7展現了足夠的熱情——或者說偏見。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聊聊這個。


「P7 我買爆!」


這句話來自上週末,著名電動汽車媒體 Electrek.co 的評論區——Electrek.co 為 P7 的續航打出了「小鵬 P7 擁有官方認證最高的中國電動汽車續航」標題。


小鵬P7官宣706KM續航後進入「修羅場」


而聞訊而來的國外網友們也紛紛表示「牛逼」,熱門評論第一位,就說出了「P7 我買爆,給我賣到美國來(I would buy that right now,Bring it to America!)」這樣的話。


小鵬P7官宣706KM續航後進入「修羅場」


更深刻的評論,則來自另一位使用相同馬斯克頭像的網友:


「如果奔馳寶馬大眾們足夠聰明,他們就應該馬上把這家企業買下來,把他們的 LOGO 打在小鵬的車上面,這樣(小鵬)生產出來的每一輛車都能賣到歐洲,甚至整個西方世界——更重要的是將他們重新帶回到(電動汽車的)競技場上。哪怕是保留這個品牌,也足以讓他們在中國的主流汽車市場競爭。而他們選擇了坐在舒適的總部裡面,看著帝國逐漸崩塌。」


小鵬P7官宣706KM續航後進入「修羅場」


第三位使用馬斯克鬍子頭像的網友,則給出了一句相當大膽的總結:「德國車企會被特斯拉和中國遺棄在電動化的滾滾浪潮中,無論是價格、質量,還是技術。」


小鵬P7官宣706KM續航後進入「修羅場」


這句話在評論區還引發了長達一天的爭論,比如說「保時捷 Taycan 和奧迪 E-Tron 瞭解一下?」、「ID.3 交付一輛車再來說話吧」等等火藥味極其濃郁的對話,看上去 P7 甚至成功地給特斯拉和傳統車企支持者的爭論添了一把火:


小鵬P7官宣706KM續航後進入「修羅場」


另外提一點,大家看完幾張截圖大概已經發現了:

用馬斯克的表情包做頭像的外國網友真的太多了...


換個平臺,另一家電動汽車媒體 insideEVs.com 的評論區裡,也出現了不少好評。其中最狠的一位老哥這樣說:「作為傳統車企真的太難受了,首先特斯拉造出了趕不上的電動車,現在一家中國的初創公司也在做一樣的事情」。


小鵬P7官宣706KM續航後進入「修羅場」


全球最大的分享社區 Reddit.com 上面,有網友將小鵬比喻成了「汽車圈的小米/華為」,而更多的共識,是希望像這樣的電動汽車可以儘快出現在其他市場:


小鵬P7官宣706KM續航後進入「修羅場」


在推特上,甚至有網友說「連中國也開始痛打傳統車企,你就知道他們有麻煩了」——這句話聽起來總有點怪怪的?


小鵬P7官宣706KM續航後進入「修羅場」


好像看到這裡,P7 的 NEDC 續航成功地為小鵬,乃至中國汽車都長了一次臉?


但是,並不只是這樣。三天過後,我們從外網發現了不少對中國汽車業,乃至對中國人固有的偏見。


中國人身高不到一米七,造那麼大輛車幹嘛?


同樣是在 Electrek.co 的評論區,我們看到了這條直接開了嘲諷的評論,「老實說,中國佬的平均身高也就 5 英尺 6 英寸(1.68 米)」


這條評論是對一條小鵬 G3 試駕反饋的回覆——又一位使用馬斯克頭像(如果不是評論內容大相徑庭又頗有深度,我都以為是刷評論了~)的網友 Andrew 試駕完小鵬 G3 之後,認為 G3 的腿部空間不足,而他自謙稱其身高只有 5 英尺 10 英寸(1.78 米)。


小鵬P7官宣706KM續航後進入「修羅場」


當然如果只是說事實,這條評論算不上令人反感。根據國務院公佈的《中國居民硬糖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文件,我國 18 歲以上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為 167.1 釐米,和這位網友所說的一致。


小鵬P7官宣706KM續航後進入「修羅場」


但關鍵是他的用詞——Chinamen,這是一箇中型偏貶義的詞彙,類似於我們平時說的「美國佬」,而不是「美國人」。


Andrew看到這條評論之後馬上回復說「也許 90 年代是這樣,但經過 25 年的醫療、營養進步之後肯定不是這樣」,然後這位叫做「M_H_Florida_43」的網友說:「剛查了一下,5 英尺 7 英寸(1.71米),可能 30 年後他們會長到 5 英尺 8 英寸吧(1.74米)。」


小鵬P7官宣706KM續航後進入「修羅場」


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發表一下意見,你們覺得這位網友的發言如何?


拋開稍微有點離題的身高論,我們轉過頭來看看國外網友對於小鵬 P7 有什麼批判性見解。合乎我們意料,最明顯的論點是「小鵬從特斯拉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


在 Reddit.com 上面,有網友直接說:「得了吧,大家都知道小鵬是照抄特斯拉的」、「小鵬:我能抄你的作業嗎?特斯拉:好吧,但不要抄的太明顯哦」。


小鵬P7官宣706KM續航後進入「修羅場」


另外相關的言論包括:「這車看上去就像是結合了捷豹和瑪莎拉蒂元素的特斯拉」、「前臉看上去像是馬自達+奧迪」,等等。


小鵬P7官宣706KM續航後進入「修羅場」


另外還有網友認為 P7 24-37 萬元的價格太貴了:


小鵬P7官宣706KM續航後進入「修羅場」


這裡解釋下,如果有外國朋友能看到這篇文章的話,與 P7 在中國同價位的豐田亞洲龍 Avalon,在美國的起售價是 35875 美元;美國售價 3.9 萬美元起的 Model 3 標準續航,國產版售價是 29.9 萬元。


儘管上面有一些言論相當尖銳,但我們還發現,更多的保守觀點,還是集中在不太相信「中國製造」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面追上世界頂尖水平,尤其是積貧積弱近一個世紀的中國汽車。


來自 EPA 工況的質疑:中國車的表現到底打幾折?


小鵬 P7 706 公里 NEDC 續航成績出爐的時候,我們還能從國外網站的評論區看到不少「續航科普貼」,將 P7 的 NEDC 里程換算成大概的 EPA 工況。


我們仔細研究了一下這些「科普貼」,比如說這位仁兄,就說「 P7 這個成績換算成 EPA 工況應該是 493 公里左右。

小鵬P7官宣706KM續航後進入「修羅場」


這樣算其實很嚴謹,由於不同工況之間測試步驟、測試條件、時長、里程都不一樣,所以至今人們依然沒有得出足夠精確的,可以在 NEDC/EPA/WLTP 之間轉換的係數。


InsideEVs.com 在 2019 年 3 月曾經根據他們測試過的電動汽車,綜合推算出 NEDC 轉 EPA 需要除以 1.428(迴歸方程標準誤差值 11%),WLTP 轉 EPA 則需要除以 1.121。


小鵬P7官宣706KM續航後進入「修羅場」


按照這個算法,小鵬 P7 的 EPA 工況大約等於 494 公里,EPA 最高誤差續航為 548 公里。


但如果我們將進口 Model 3 單電機長續航版(因為這個版本沒有經過特斯拉多次 OTA 調教,中國/美國測試條件相對統一)的 675 公里 NEDC 續航和 523 公里 EPA 續航(維基百科數據)相比,係數大概是 1.29,遠低於 1.428。


算一個眾說紛紜的數字,其實不是我們希望「得出P7的真實續航」,而是希望以此為論據,表達一個觀點。


說實話,NEDC 早就已經被拋棄了。且不論美國從來就沒有鳥過這個 1997 年起就沒有更新過的測試標準,就連歐洲人也已經在 2015 年就決定放棄NEDC,另立相對更嚴苛的 WLTP 標準。


即將在 2020 年第二季度交付的 P7,拿出了迄今為止最好的國標 NEDC 續航成績,即使是價格更高的國產單電機長續航版 Model 3 也敗在了 P7 輪下。


小鵬P7官宣706KM續航後進入「修羅場」


然而,希望引入更嚴格的測試標準,也是我們很早之前就一直在呼籲的事情。上週《寧德時代一句「末將不服」,引來逾十家車廠「撐臺腳」》文章裡提到,臺灣專家認為「我們要另立標準」,這句話當然沒說錯,不過不只是技術標準,測試標準也同樣應該重視。


小鵬 P7 是今年國產電動汽車裡面最重磅的車型之一,它必然會遭遇最嚴苛、最殘酷的實際測試——甚至國外的汽車媒體,也絕對會希望按照他們的標準測試一次這輛來自中國的電動轎車。


同樣的境遇,可以放大到整個中國電動汽車界。


今年的中國電動汽車,完全可以用「登堂入室」來形容。續航 615 公里的蔚來 EC6、580 公里的蔚來 ES8、象徵磷酸鐵鋰電池技術頂峰的比亞迪漢 EV...儘管直到後補貼時代才群雄並立,但我們已經可以和世界上最優秀的電動汽車同臺競技了。


蟹老闆上週寫過「現在是大爭之世」,大爭之世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各家都會將自己的技術成果護得嚴嚴實實。十年前通過研究 4G63 掀起國產汽車渦輪熱潮,在十年後的智能電動汽車世界,基本屬於不可行——

特斯拉的電池日會不會請你到實驗室?


技術壁壘常態化、專利官司當喝茶,這就是我們即將面對的汽車世界。但有恨不得將你打入深淵的對手,也說明你真的成為了修羅場中的一員。


其實,對於 P7 續航的爭議,不僅在海外有,國內同樣也不少。這樣的「嘲諷」或者「偏見」,最好的回應都是產品本身。在前進的路上,這是常態。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