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氏夫人是谁?为什么称她为明朝抗倭第一女将?

历史纪事本末探析


瓦氏赴任被称为明朝抗倭第一女将的原因,是因其在抗倭事迹上的功绩。

瓦氏夫人原名岑花,生于明朝弘治九年,后来嫁给田州土官岑猛,被称作“瓦氏”。

明朝嘉靖六年,岑猛被指叛乱,岑猛和儿子战败被杀,其孙子岑芝继承土官。因为其年龄较小,岑氏便代理知州事。

嘉靖二十九年,岑芝被征调到海南岛镇压叛乱,不幸战死后,瓦氏夫人便又抚养岑芝的两个儿子,并且又继续处理知州事务。

倭寇叛乱,当时承袭土官的岑大禄年幼,花甲之年的瓦氏夫人便亲自训练了七千五百人。

抗倭过程:

1、代替曾孙领军抗倭

嘉靖三十三年,沿海倭寇猖獗,明朝兵部尚书张经出任总督东南国务大臣。张经征调田州土官,当时岑芝的两个儿子岑大禄和岑大寿领军出征。

而当时岑大禄和岑大寿年纪尚小,瓦氏夫人便请求督府让自己代替两个曾孙出战。督府知道瓦氏的名望,便封瓦氏为“女官参将总兵”,让其领军出征。

2、抗倭功绩显赫

瓦氏率军到达前线金山卫之后,隶属于总兵俞大猷指挥。

瓦氏率军到漕泾镇阻截倭寇,不过因敌人众多被围困,瓦氏夫人所率兵力损失惨重。瓦氏夫人怒而亲自挥刀,骑马来回突击敌阵,最终得以突围。

时年四月二十八,瓦氏夫人率军围剿倭寇,击杀倭寇三千余人。五月初五,瓦氏又在金山卫重创倭寇。六月又率军斩杀三百倭寇,烧毁倭寇船只三十余只。

3、因抗倭功绩为获封“二品夫人”

因为瓦氏夫人在抗倭过程中的战绩,被朝廷封为“二品夫人”。

但因为当时的抗倭总督张经,被严嵩、赵文华陷害,而被调离了抗倭总督。

瓦氏之后便告老还乡,不久之后便病逝,在今田阳县田州镇那豆屯附近有瓦氏夫人墓,瓦氏夫人作为抗倭影响,受到后人的敬仰。


苏小衿


“人生如此艰难,你要自己学会变强!”瓦氏夫人的一生深刻地诠释了这个道理。

瓦氏夫人出征时,家里的男丁几乎死绝,为了保护岑家的最后一丝血脉,年近花甲的瓦氏夫人毅然决定代替自己两个年幼的曾孙出征,在战场上亲自披甲挥刀,然而不幸再次降临……

瓦氏夫人年轻时,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岑花,然而这个动人的名字并没有给她带来幸运。

岑花是广西归顺直隶州土司的女儿,后来嫁给了田州土司岑猛。明朝嘉靖六年,她的丈夫岑猛被朝廷指控犯上作乱,岑猛百口莫辩,连同他的儿子岑邦彦一同被诛杀,其孙岑芝因年幼幸免于难。

年幼的岑芝继承了土司的职位后,因为年幼所以瓦氏夫人便代理知州事。好不容易孙子长大成人,嘉靖二十九年,岑芝被征调到海南岛镇压叛乱,最终不幸战死。瓦氏夫人只好抚养岑芝的两个儿子,并且继续代理知州事务。

没过多久,嘉靖三十三年,沿海倭寇猖獗,兵部尚书张经出任总督东南国务大臣,抗击倭寇,张经传令征调田州土司领兵出征。继任田州土司的岑大禄年纪尚小,瓦氏夫人便请求督府让自己代替自己的曾孙出战。督府知道瓦氏的名望,便封瓦氏为“女官参将总兵”,让其领军出征。

瓦氏夫人训练了七千五百名士兵,驰援沿海战场,岑花亲自披发舞刀,全线斩贼首和溺死者约三千余人,后又烧毁倭寇船只三十余艘,巾帼不让须眉。因为瓦氏夫人在抗倭过程中的杰出战绩,被朝廷破格封为“二品夫人”。

可惜的是,第二年,抗倭总督张经,被严嵩、赵文华陷害,导致抗倭军队失去了有效地统率。瓦氏夫人于是告老还乡,不久之后便病逝。

瓦氏夫人并不是自己想成为英雄,而是被迫成为英雄。在自己丈夫、儿子、孙子都死后,为了保护自子的曾孙,瓦氏夫人从后台站到了前台、从一个年迈的老太婆变成了一个女将军,如果可以选择,我想瓦氏夫人更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子,相夫教子,颐养天年。


咕嘟趣话


▲瓦氏夫人浮雕像

瓦氏夫人原名岑花,今广西靖西县人,乃是西县土官(一个可以世袭的小官)岑璋之女,勉强算得上官宦人家。岑花虽为女儿身,但对武艺兵法之类颇为热爱,自小就习得一身本领,一手双刀更是耍的出神入化。有人专门为她写了一首《双刀歌》,其中一句曰:“女将亲战挥双刀,成团雪片初园月。”

十六岁之时,在父亲的安排下,岑花嫁给当地另外一个官宦子弟岑猛为妻,自此便以瓦氏夫人自称。她的夫君本是田州土官,但人品不好,经常仗势欺人、危害乡里。朝廷得闻以后,就命时任两广总督的张经前来缉拿,岑猛及其儿子在反抗中被杀。

▲瓦氏夫人戏剧剧照

按照当时的规定,土官属于世袭,岑猛的孙子岑芝便继承了田州土官一职。由于岑芝年幼,田州大小事务均有瓦岗夫人代理,虽然是一介女流,但她处理政务非常娴熟,办学校、抓生产几乎样样在行,在此期间,他还训练了数千人的壮族士兵,除了传授武艺,还负责训练阵法。

根据《岑家兵略》记载,“岑氏兵法,七人为伍,每伍自相为命。四人专主击刺,三人专主割首,所获首级,七人共之。”这个阵法后被戚继光所得,经过改造成为后来著名的“鸳鸯阵”,在抗倭战场上大放异彩。

▲戚继光“鸳鸯阵”图解

嘉靖二十九年,瓦氏夫人的孙子被朝廷征召,前往海南岛镇压黎族起义,不幸战死。无奈之下,瓦氏夫人再次扛起养育重孙以及田州事务的担子。

此时,由于日本陷入内乱,大批浪人到明朝东南沿海附近,干起了杀人放火的勾当,明朝多次派兵围剿,均没有效果,倭寇呈愈演愈烈之势。由于张经曾经在两广做过总督,对素有“狼兵”之称的壮族士兵很是看中,于是向朝廷申请征召壮族士兵。

▲张经历史画像

嘉靖三十三年,张经正式奉命征召壮族士兵参与抗倭,瓦氏夫人所管理的田州也在征召范围之内。

此时的瓦氏夫人已经58岁高龄,而在这之前,自己的丈夫、儿子、孙子都死在了战场上,为了保护自己的重孙,她请求亲自上战场,张经批准了她的请求并封其为“女官参将总兵”,归抗倭名将俞大猷统领。

领命出征的瓦氏夫人,率领从田州、南丹州等地,征调的“狼兵”近7000人,于次年到达抗倭前线。很快就在金山卫与日寇展开了激战,瓦氏夫人率领众人成功打退了日寇的进犯。

▲瓦氏夫人影视剧照

一个月后,日寇进犯嘉兴,瓦氏夫人再次奉命出战,在友邻军队的配合下,成功将日寇围困在王江泾一带。在张经指挥下,卢坚、俞大猷、汤克宽、瓦氏夫人等人,率领各自军队水路同时发起进攻,一举消灭倭寇近2000余人,取得抗倭以来最大胜利。

此役,瓦氏夫人带领的“狼兵”第一个达到战场,她本人更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率领壮族士兵打出了“狼人”风采,也打怕了日寇,“花瓦家,能杀倭”的歌谣自此在浙江沿海广为传唱。

▲瓦氏夫人影视剧照

朝廷为表彰瓦氏夫人及壮族士兵的贡献,赐瓦氏夫人“诰命二品夫人”,且“以杀贼多,诏赏瓦氏及其孙男岑大寿、大禄银币,余令军门奖赏”。

遗憾的是,此时朝中嘉靖皇帝只顾求仙问道,严嵩借机专权擅政,张经不愿攀附“严党”,王江泾大捷后,严嵩义子赵文华编造了一个理由,将张经逮捕入狱,仅仅五个月就于闹市斩首示众。

瓦氏夫人朝政黑暗也是心知肚明,随即也以年老为由,辞去职务,第二年在家乡去世。

▲瓦氏夫人影视剧照

去世后,他的族人为他举办了盛大的葬礼,而且奇怪的是,为她打造了18副一模一样的棺材,分散安置在城外,且埋葬过后立刻地面天平,不是近亲之人根本不知道哪一个才是她真正的墓葬。

上个世纪90年代,田阳县博物馆经过多方调查确定了瓦氏夫人的原葬地,但至今也没有找到她的遗骨,至于她的遗骨具体在哪,已经无从查找,算得上一个难解的历史疑团了。后来,广西靖西旧州为瓦氏夫人修建了衣冠冢,建立了纪念馆,还会定期举办一些缅怀活动。

▲靖西旧州举办瓦氏夫人点将出征500年纪念仪式


文史并蒂


我国古代历史虽然长期以男性为主导,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仍然诞生了大量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而明朝时期广西壮族的瓦氏夫人便是其中之一。她出身于广西土官家庭,丈夫因叛乱被杀之后,她不仅担负起了治理地方的责任,更是在抗倭战争中屡立战功,被封为“二品夫人”,并享有“抗倭第一女将”的美誉。

出身于土官之家,丈夫被杀之后主政地方

瓦氏夫人本名岑花,生于明朝弘治九年(1496年),其父岑璋乃是归顺直隶州土官(明朝的少数民族官职)。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汉家女子不同,出身土家的岑花自幼聪明好学,不仅饱读诗书,而且习练武艺、精通兵法。

成年之后,岑花嫁给了田州(今广西田阳县)的土官岑猛为妻,改称“瓦氏”。岑猛作为当地土官,本就有些飞扬跋扈、不服朝廷,弘治皇帝朱佑樘在位时,便曾一纸诏书将其降为平海卫千户(今福建莆田),直到正德三年(1508年)这才通过贿赂刘瑾这才返回田州,担任田州知州。

正德七年(1512年),岑猛带着乡勇将参与镇压江西华林起义军,因功被升任指挥同知,岑猛却仍不满足,意图通过续保战功而换取更大功绩,结果被识破。此后,岑猛的心理开始发生变化,不仅不服从上级管制,甚至还带着手下的兵勇胡作非为。

嘉靖二年(1523年),岑猛竟然率领乡勇公然攻打泗城(今广西百色),这已经是形同谋反了,不过对于广西少数民族,朝廷一项还是比较慎重的,因而并未立即对其作出惩处。直到嘉靖五年(1526年),朝廷才以其屡侵邻部,不听征调为名,派兵对其进行围剿,岑猛最终和其子岑邦彦于次年战败而亡。

岑猛死后,其孙岑芝承袭其位,但因岑芝年纪尚幼,瓦氏夫人便代其主管知州事。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岑芝受朝廷征调前往海南岛镇压黎族叛乱,结果战死于海南。于是,瓦氏夫人又担负起了抚育岑芝之子岑大寿、岑大禄的责任,并继续掌管州内政务。

瓦氏夫人这一路走来,堪称命运坎坷,然而其两次主政田州期间,却克己砺志,善理州政,“凡州之利害,躬为规划,内外凛然”,不但安定了社会秩序,同时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建义学、兴教育,使得百姓安居乐业,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拥护。

替重孙率兵抵抗倭寇,因功被加封“二品夫人”

明朝嘉靖年间倭患严重,而卫所官兵战斗力又极为有限,因此朝廷往往抽调“狼兵”参与作战。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明朝委派兵部尚书张经为总督东南国务大臣,负责东南剿倭事宜,张经于是抽调各地狼兵赶赴前线参战。

彼时,田州土官岑大禄、岑大寿也在征调之列,瓦氏为了避免两个重孙重蹈孙子岑芝之覆辙,便以岑大禄兄弟年幼不能担任军职为由,请示督府允许她亲自带兵前往江浙前线征倭。督府知道瓦氏有胆略、有威望,便准其所请,并授予“女官参将总兵”军衔,隶属于总兵俞大猷指挥。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四月初五,瓦氏奉令到漕泾镇截击倭寇,因敌众我寡,被敌重重围困,战斗激烈,头目钟富、黄维等十四人阵亡,瓦氏极为愤怒,亲自披发舞刀,往来突阵中,所乘马尾鬃为倭拔几尽,浴血奋战而出。

同年四月二十八日,倭寇由平望奔王江泾(在嘉兴县北州里),瓦氏参加对倭寇进行追击围剿,全线斩贼首和溺死者约三千多人。五月初五,敌经金山卫,又被瓦氏击溃。六月,在陆泾坝(今江苏苏州境)战役中,瓦氏夫人率兵斩获倭首三百余级,烧毁海盗船只三十余艘。

《明史》有载,“(嘉靖)三十四年,田州土官妇瓦氏以俍兵应调至苏州剿倭,隶于总兵俞大猷麾下。以杀贼多,诏赏瓦氏及其孙男岑大寿、大禄银币,余令军门奖赏。”由于瓦氏抗倭有功,被朝廷封为“二品夫人”,而这也是“瓦氏夫人”这个称呼的来源。

不久之后,主战的总督张经被严嵩陷害入狱,瓦氏悲愤之下告老还乡,不久之后病逝,享年59岁。1989年,广西百色市田州镇(现田阳)附近的村民在隆平村那豆屯鱼塘边找到了一块盖水沟的墓碑,上书“前明嘉靖特封淑人岑门瓦氏太君之墓”,这才重新唤起了人们对这位女英雄的记忆。


香茗史馆


杨家将里,有个佘老太君,传闻是百岁挂帅,令人钦佩。

其实在明朝,也有一位“佘老太君”,她虽然没有百岁高龄,人生事迹也没有写成演义小说、拍成电视剧广为流传,但是,她的抗倭精神,永远值得中国人民缅怀和纪念。

这位老太君,名叫岑花,史称瓦氏夫人。

岑花的父亲是广西归顺直隶州的土司,理所当然,她的婚姻要讲究门当户对,所以嫁给了田州土司岑猛。

土司是世袭的!

因此在岑花的印象中,只需要相夫教子,这一辈子就能安安稳稳。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岑花的丈夫岑猛被朝廷指控犯上作乱,面对诬告,岑猛有口难言,战败逃亡的路上,连同他的儿子岑邦彦一同被诛杀。

还好,岑猛的孙子岑芝年幼,逃过一劫,承袭了田州土司的职位。

也正是年幼,岑花就从幕后走到了台前,类似于“垂帘听政”,主政代理田州的大小事宜。

屋漏偏逢连夜雨,岑芝长大后,朝廷派他去海南镇压黎族叛乱,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留下幼子岑大禄,继续接任田州土司一职。

这个时候,沿海的倭寇愈演愈烈,嘉靖下旨,让兵部尚书张经,总督东南国务大臣,抗击倭寇,张经传令征调田州土司领兵出征。

丈夫、儿子、孙子都死了。

岑花再难忍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煎熬,遂决定代替曾孙,出战东南!

大战在即,岑花火速召集流民,训练士兵,带着7500人,驰援沿海战场,被授予“女官参将总兵”军衔。

抗击倭寇的战场,岑花亲自披发舞刀,浴血奋战,巾帼不让须眉。

嘉靖三十三年,岑花带兵参与对倭寇的围剿,全线斩贼首和溺死者约三千多人,并烧毁海盗船只三十余艘。

抗倭的功劳上达天听,嘉靖皇帝册封她为“二品夫人”。

在明朝,只有丈夫是一、二品的官员,才能称为“夫人”,而明朝土司的官职最高才是从三品,所以算是破格册封。

同时,岑花的功劳,也恩泽子孙,《明史》记载:以杀贼多,诏赏瓦氏及其孙男岑大寿、大禄银币,余令军门奖赏。

有此殊荣的,还有一位女将,就是明末秦良玉。秦良玉的丈夫也是一位土司,丈夫死后,她代领夫职,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被封为二品夫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岑花的墓碑意外被农民发现,碑文是:前明嘉靖特封淑人岑门瓦氏太君之墓。

这让人们又重新记起这位明朝抗倭女英雄。

只是,遗憾的是,岑花并没有看到自己把倭寇赶出中国的那一天。

就在岑花被封“二品夫人”的第二年,她的顶头上司张经,遭人陷害入狱,导致抗倭军队失去了得力统率。

又是诬陷!

这让岑花生出了一种无力感,于是告老还乡,不久病逝。


昨夜梦回


瓦氏夫人又名岑花,1496年生于归顺直隶州,土官岑璋之女,明代抗倭巾帼英雄。为保国安民立下了战功,被明嘉靖皇帝封为二品夫人。 1554年明朝廷委派兵部尚书张经为总督东南国务大臣。张经传令征调田州土官岑大禄、大寿领兵出征。曾祖母瓦氏以大禄等年幼不能担任军职,请示督府允许她亲自带兵前往江浙前线征倭。督府知道瓦氏有胆略、有威望,便准其所请,并授予“女官参将总兵”军衔。

瓦氏领兵到达江浙前线金山卫后,按照督府张经的部署,以瓦氏所率领的田州兵隶属总兵俞大猷指挥,其余各州队伍则分属游击邹继芳和参将汤克宽等指挥。

旧历四月初五,瓦氏奉令到漕泾镇截击倭寇,因敌众我寡,被敌重重围困,战斗激烈,头目钟富、黄维等十四人阵亡,瓦氏极为愤怒,亲自披发舞刀,往来突阵中,所乘马尾鬃为倭拔几尽,浴血奋战而出。

四月二十八日,倭寇由平望奔王江泾(在嘉兴县北州里),瓦氏参加对倭寇进行追击围剿,全线斩贼首和溺死者约三千多人。五月初五,敌经金山卫,又被瓦氏击溃。六月,在陆泾坝(今江苏苏州境)战役中,瓦氏夫人率兵斩获倭首三百余级,烧毁海盗船只三十余艘。

因瓦氏夫人抗倭有功,被朝廷封为“二品夫人”。戚继光、俞大猷、瓦氏夫人为明朝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瓦氏夫人以其英雄业绩也成了抗倭第一女英雄


陌上花77178705


瓦氏夫人,原名岑花,生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归顺直隶州(今广西靖西县旧州村)土官岑璋之

瓦氏夫人驰骋沙场纵马杀倭的英姿画像女。 她自幼聪明好学,饱读诗书,习练武艺,精通兵法;生性助人为乐。长大成人以后,按照壮族土司时代官族与官族通婚以及壮族婚姻不避同姓的习俗,嫁给田州(今广西田阳县)土官岑猛为妻,改称为“瓦氏”。明嘉靖六年(1527年),田州土官岑猛被指控叛乱,遭朝廷讨伐,与其子岑邦彦战败而亡。岑猛与其子死后由孙子岑芝承袭田州土官。因岑芝年纪尚幼,瓦氏夫人主政代理知州事。瓦氏夫人在职期间,克己砺志,善理州政,安定了社会秩序;同时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建义学,兴教育,在各方面均有所成就,人民得以安居乐业,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岑芝被朝廷征调到海南岛镇压黎族起义,战死于海南。于是,瓦氏夫人又负担起抚育岑芝之子岑大寿、岑大禄的责任,继续掌管州内一切政务,政绩依旧斐然。

嘉靖时期曾任田州州事。在职时善理州政,建义学、兴教育,召集流民,稳定秩序。田州土官岑大禄年幼,年近花甲的瓦氏夫人训练壮族子弟7500人出战,她的几个儿子和孙子都在抗倭战争中牺牲。瓦氏率狼兵在金山卫大战倭寇,毙敌4000余人,因功被嘉靖帝封为二品夫人。

主战的总督张经被严嵩陷害入狱,瓦氏悲愤,告老还乡。不久病逝,享年59岁。


紫霄尘浮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进犯东南沿海,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明朝政府征调田州土官妇瓦氏,这位瓦氏夫人奉命招募了一支由壮族子弟组成的6800人规模的狼兵部队,千里驰援浙江。到达前线后,瓦氏以“我自备军粮,不效尺寸(指建功立业),何以归见乡党”来激励部下奋勇杀敌,无论土官还是士兵,个个奋勇争先。

瓦氏曾率狼兵在金山卫从倭寇包围圈中救出俞大猷,同时毙敌4000余人,还有以50战200,依然击溃倭寇的惊人纪录,在王江泾(今浙江嘉兴北)战役中,瓦氏联合各路人马再度大败倭寇,获得抗倭战争的重大胜利,被嘉靖帝册封为二品夫人,“至是,瓦氏勇猛,始为敌人所畏服”。

在戚家军出现之前,广西狼兵就是抗倭主力。由于本就出身于游猎民族,狼兵作战天然就讲究协作,小组战术运用熟练,善于将不同的兵种组合到一起,常以7人为一组,有“长枪在前,两侧刀盾,双刀断后”阵形,却从无后退的步法,戚继光的鸳鸯阵就大量参考了狼兵的战斗经验。在明朝大厦将倾之时,远赴辽东的狼兵依然能在冰天雪地中力挫锋芒正盛的八旗军,战力之强可见一斑。




大大的文


瓦氏夫人明朝中期抗倭女将巾帼英雄,出身官宦之家,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的奇女子,忠贞报国、抵御日寇、护土为民的女英雄。她是广西人,其父是广西土官岑璋,她原名是岑花,后嫁给同族另一土官岑猛为妻,自建威猛厉害的广西狼牙军,其夫虽人品恶劣、品行不良,后与其子为明朝名将张经奉旨剿杀,但瓦氏夫人心怀报国大志,不计杀夫灭子之仇,依然忠于不明。后其孙在奉明朝之命征伐黎族起义时不幸战死沙场,又逢日寇侵我国土杀我同胞,以五十岁高龄的女英雄毅然请命、率七千狼军出征抵抗日寇,并获大捷受封二品诰命夫人。后因痛恨明朝黑暗,而辞官还乡在五十八岁时忧愤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