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

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


疫情还未真正过去,回归正常生活是我们所有人期盼已久的事情,但面对这样严重的灾难,我们应该有更深入的反思。


01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边界感,是对自己清醒的认知,是对人和事物的合理认可度,是人应有的修养。


边界感

网络让边界感消失殆尽


网络的发达让地球成为村,也让彼此间的边界感消失殆尽。仿佛隔着网线,做什么都可以肆无忌惮。


任何一种关系都需要边界感


边界感就是一个人的底线,如同人与人之间的一把标尺,认清自己,也认清彼此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相处,就像自律和自由的关系一样,有边界感的人,才更容易亲近。

人与自然更需要边界感。


在灾难面前反思,应该着重反思人和自然关系的问题。

人和自然到底谁更伟大?谁更厉害?

人对自然的态度应该是征服还是敬畏?

事实上有些灾难的确是大自然本身那种原始的力量造成的,是纯粹的天灾,但有些灾难却正是我们的这种错误观点、错误做法造成的,或者和大自然的力量一同起作用,在相当程度上是人祸。

海德格尔说,

当人们在莱茵河上建立了发电厂的时候,实际上是把莱茵河变成了发电厂的一个部件,莱茵河因此失去了自己的存在。

自然界的每一样事物都应该有自己的地位,有自己的价值


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


02 面对灾难的态度


面对灾难,要有理智的态度,所谓尽人事而听天命。

灾难属于天命,你只能顺从,在这个前提下,你可以尽人事。在减轻灾难的祸害上,人类不是无可作为的,可以提高技术,做好防灾的准备,增强抗灾的能力。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

修身。


修身,以人生为长度。

孟子说: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论语》里孔子的话,都因人而发,他从来不用教条。但是他有一条重要的教训。

最理解他的弟子曾参,怕老师的教训久而失传,在《大学》章里记下老师205字的教训。


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不就是锻炼自身吗?

修身不是为了自己一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中华古国向来崇尚和气,“致中和”,从和谐中求“止于至善”。

修身就是管制自己的情欲,超脱“小我”,而顺从灵性良心的指导。能这样,一家子可以很和洽。

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万物的目的,该是堪称万物之灵的人。但是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需锻炼出纯正的品色来,才有价值。

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


03 对生命的思考


灾难往往会打断我们习惯了的日常生活,逼迫我们从中跳出来,用幸存者的眼光重新审视人生。

在灾难面前,我们一个共同的最强烈、最直接的体会就是生命的宝贵。无论对社会来说,还是对个人来说,尊重生命都是最基本的、最应该确立的一个价值观念。

  • 热爱生命,追求幸福

灾难给了我们一个尺度,我们平时就应该这样来想问题,就是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最舍不得的是什么,那么现在就要懂得珍惜这个东西。

  • 同情生命,提升道德

同情生命是道德的重要基础,善良是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在这一次灾难面前我们看到了一些黑暗面,但更多看到的是人性的善良。

  • 敬畏生命,拥有信仰

最后,我们对生命都应该怀有敬畏之心,敬畏生命是任何一种信仰不可缺少的因素。


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


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


编撰整理 | 释放能量 (ID: SFNL88 )


【鸣谢】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仅限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