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人的青年突擊隊:一臺“呼吸機”背後的急速守護

“多生產一臺,就能多救一個!”

航天長峰戰疫青年突擊隊成立的第一天,這句突擊目標被寫在了任務書中,時刻提醒隊員們:決戰生死時速。

“我們的呼吸機是國家戰略物資,支援過2003年抗擊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33歲的青年突擊隊隊長呂遠在中國航天科工二院航天長峰醫療器械分公司工作了12年,自豪於航天人“哪裡需要,就在哪裡戰鬥”的精神氣兒。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航天科工二院航天長峰團委響應號召,火速成立了戰疫青年突擊隊,從1月27日開始,青年突擊隊兵分兩路、各司其職,奮戰在生產和服務保障的最前線。

航天人的青年突击队:一台“呼吸机”背后的急速守护

隊員正在對呼吸機進行包裝。受訪者供圖

大年二十九,呂遠接到了“待命”任務。大年初一,青年突擊隊組織復工,從最開始的七八名員工,到大年初三12名隊員全部集合投入生產,呼吸機以最快的速度保質出廠。

“正常組裝一臺呼吸機要6小時,這次是超負荷運轉。”組裝時間被壓縮了多少倍,呂遠說,“忙到顧不得算了”,但是有一點他心裡有數,“調整生產方式,迅速擴大產能!”

開工第一天,呂遠帶著隊員統計缺料情況,把現有的零件和材料歸置上線,能組裝的先組裝。來自生產、研發、採購、質量等多部門的隊員們被分配到流水線的各個位置。

零部件配套、組裝、調試、檢測、包裝、發運一條“小而精”的流水線由內到外環環相扣,“要從零件開始組裝成部件,由部件到整機,經過調試,送檢合格後包裝發運出廠。”

航天人的青年突击队:一台“呼吸机”背后的急速守护

隊員正在對呼吸機部件進行檢測。受訪者供圖

23歲的隊員張成剛入職不到半年,手上功夫不如師傅麻利,他一邊跟著學,一邊反覆練習。

夏俊入職還不滿一年,在師傅的帶領下,每天要對呼吸機的16種線材進行加工。他手裡拿著的一個小小的流量傳感器,要經過備件、裁線、焊接、熱封焊點、壓接等多個環節的加工,步驟看似簡單,實則不容馬虎。

“誰在就誰上!”時間緊、任務重,呂遠對於苦累和此時參與支援防疫任務的榮譽感,“什麼都沒想”,他心裡惦念的是不容推諉的交貨日期,和隨著需求不斷攀升的機器產量。

航天人的青年突击队:一台“呼吸机”背后的急速守护

隊員正在將運抵醫院的呼吸機裝車。受訪者供圖

從1月27日至今,航天長峰三款呼吸機共計發貨400餘臺。其中有100餘臺呼吸機送往湖北地區,用於武漢市協和醫院、武漢市第六醫院、宜昌市中心醫院、潛江市中心醫院、棗陽市人民醫院、湖北武昌醫院、武漢市中南醫院、麻城人民醫院等定點醫院的病人救治。

突擊隊員在生產線上完成了急救的第一步。生命的接力棒傳到了下一站,與疫情搏鬥的最前線。

運送呼吸機的車輛還在路上,服務保障組的何廣哲便開始忙起來。他和團隊的任務是堅守湖北,為臨床醫生提供支持,檢測、保障呼吸機的最佳使用狀態。

2月初,呼吸機剛剛投入使用的兩個星期,何廣哲的微信成了醫院的“求助專線”“培訓課堂”,成了各方對接的“需求中轉站”“技術說明書”。一天至少12小時,新消息提醒的小紅點在手機屏幕上不停地閃爍。

機器不能停,救命不分晝夜。有時,何廣哲會在夜裡突然接到醫院的電話:機器報警了!

報警的原因也有很多,有的是因為忘記更換細菌過濾器造成堵塞;有的是因為擺放的位置靠牆太近阻礙了空氣進入;有的是病人的使用狀態不佳,造成了參數的不穩定……總之,不管是哪些問題,警報急促的響聲會第一時間抵達何廣哲這裡。

“機器報警了,怎麼回事兒?”電話裡傳來一位醫生急促的聲音,何廣哲甚至能從他的語氣和嘈雜的環境音中,聽清電話那端的緊張和繁忙。

電話這端,何廣哲更急,“人命關天,不能出錯誤滴!”他馬上詢問是哪個參數報警,一步步校對,解決問題。

疫情期間,“遠程支援”成了何廣哲工作的常態。他把對機器的預警檢測做到了前面,從安裝到使用,每天對定點醫院進行跟蹤尋訪,耗材的更新、配件的調配、病人的使用狀態、新病區醫生的培訓,技術問題有時候可以直對臨床醫生,有時候則需要轉述幾方才能得以解決。

到目前,湖北地區百餘臺呼吸機正在為斑駁的白肺供氧,生命得以延續。何廣哲不是一個人,他的身後是強大的技術保障團隊,北京、重慶、長沙、河南……以湖北為圓心,各地的技術人員正在為全國做“呼吸”的急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