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和自如分别获软银10亿美元投资,两家的域名各有什么特点?

据媒体报道,近日软银通过愿景基金向自如投资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9.2亿)

,其中5亿美元是直接投资,还有5亿美元是从其创始人手上购买了5亿美元的股票,在投资之后自如估值为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57亿)。除此之外,软银还领投了贝壳找房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4亿),其中10亿美元是软银投资,还有5亿美元是由高瓴资本、腾讯控股、红杉资本出资,投资后贝壳找房估值达到1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72亿)。对于此次投资,三方均没有做出公开回应。

我们通过以上投资的数字来看,贝壳显然获得的投资更大,并且从投资后的估值来看,贝壳找房差不多是自如的两倍,有着明显的领先优势,那么从域名方面来看,两家对比又各自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同是链家系,对品牌域名的认识不同

首先我们来看贝壳找房,公司成立于2017年,曾在2018年5月传出贝壳八位数收购极品两字母单拼域名ke.com

并一直沿用,像这一类简短易记,容易输入的顶尖域名能够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收益。从中也不难看出贝壳深谙域名之道,有着强烈的域名意识。

贝壳和自如分别获软银10亿美元投资,两家的域名各有什么特点?

而相对于拥有极品单拼品牌域名的贝壳来说,自如的域名之路就显得有些坎坷。

自如成立于2015年,目前使用的依旧是创意域名ziroom.com,与其相关的终极品牌域名均不在手上,比如双拼ziru.com是58同城的姚总持有,并用作跳转到58同城官网;单拼zi.com搭建了“字里行间”终端;而ru.com和zr.com似乎是被投资人持有着……不得不说真的是“苦在心头口难开”啊。


贝壳和自如分别获软银10亿美元投资,两家的域名各有什么特点?

弯道超车过程中,域名也是重要的助力

链家是非常注重域名的企业,贝壳传承了其对域名的重视(此前链家曾多次重金收购保护相关的品牌域名),而在重金收购了ke.com之后的2019年多次获得各大企业的投资,当时估值就超过了100亿美元,在这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行业之中,要想引起投资方的注意除了自身过硬的实力基础之外,对于品牌的影响和包装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现在很多的互联网企业所涉及的项目众多,如果每启动一个新项目就要去注册一个域名,不但削弱了品牌对项目的影响力,更是让企业品牌难以形成统一的标识,给一些恶意的竞争对手提供了机会,对于用户来讲也是非常难以区分真假。


贝壳和自如分别获软银10亿美元投资,两家的域名各有什么特点?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而一个足够精品的品牌域名用户只要访问过一次,就能长久记住,能够节省很多的引流费用,并且在建造新项目的时候也能统一企业品牌域名。 比如: sz.ke.com就是贝壳找房二手房的深圳站,用户只需要认准品牌域名即可确认官方网站,减少了品牌风险的发生。

我们再回到自如方面,其实在域名的启用上自如方面还是用过心思的,zi是“自”room是英文单词“房间”而且在读音上跟“如”非常接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得上是一个中西合并“两开花”的品牌域名,但是对于国内的受众群体而言,还是单拼的ke.com来得更简单粗暴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