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宇林」一個盧氏資深傳媒人的心裡話

「郭宇林」一個盧氏資深傳媒人的心裡話

2010年與美國紐約時報記者懶斯合影

「郭宇林」一個盧氏資深傳媒人的心裡話

郭宇林

流年似水,不知不覺地度過了人生40多個春秋,每當夜深人靜時,想起曾走過的新聞歲月,感概萬千,難言盡表。總的體會是:勞辛伴著樂,樂從險中生。責任與使命,信念更堅。

十多年前的我,從伏牛山一個革命老區貧困盧氏縣走出來,融入了西部大開發的主戰場,被聘用在《中國勞動報》西北站長,成為一名職業新聞人。大家都知道,記者會經常深入各地城鄉,遊走黨政部門、公檢法司單位採訪報道,同時也深入工礦企業、鄉村調查,參加各類開業、慶典、座談等會議。緊張的工作一天下來躺床起不來,但為了完成採寫任務,不能有絲毫鬆動,高質量完成當天採編稿件又要為新聞的真實性負責,這是一名記者應有的責任與使命。

在旁人的眼裡當記者是吃香的、喝辣的,被領導高接遠送,被人們另眼相看,是無冕之王,而事實卻非如此。有時還真是欲哭無淚,被人懷疑,被人提防,被拒門外,遭人暗算。至於採訪重大的新聞稿件要反覆審查、核實,更是煩不勝煩。有時還要使盡十八般武藝,從“無可奉告”的有關領導口中套出真料來,其中的酸甜苦辣,真是一言難盡。

苦點、累點、難點倒沒有什麼,最令人苦惱的是批評稿件的採訪和發表。因沒有像《焦點訪談》那樣的尚方寶劍,採訪只能從外圍開始,悄悄地進行暗訪。碰上當事人由於種種原因三緘其口,我們只能耐著性子進行啟發和說服工作。有時往往採訪完後人尚未回報社,說情的電話便先到了總編處。一番講情,稿子就有可能被壓下,被泡湯。同在一座城市,低頭不見抬頭見,朋友、同學、熟人、同事、親戚等等等等,關係如網。因此,下筆之前須得仔細斟酌一番。有時一個很好的題材,卻因為種種原因不能發稿。唯有仰天長嘆,借酒消愁,感慨輿論監督之困難。

經過數載的記者生涯,我鍛鍊得能拼能搶。在眾目暌暌之下,面對各行各業各級領導亦敢慷慨陳詞,大膽提問。職業的角色推動我走出性格的弱點,練就了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從容的心態,這就是我當記者生涯留給我的最大的財富。

一份辛苦一份收穫,十幾年的記者歷練,各大媒體發表數千篇新聞、散文作品先後刊發在中國勞動保障報,經濟日報、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檢察日報等國家、省級報刊。這不僅是對我十多年辛苦的肯定,也是一種激勵。

作為離開家鄉在外工作的新聞人,時刻都在想著為我的家鄉經濟發展盡力盡責。說起我的家鄉,先讓讀者瞭解一下它的概況吧。地處河南省西部邊陲,深山區的國家級貧困縣盧氏,與陝西省的洛南、丹風、商南三縣接壤,橫跨崤山、熊耳、伏牛三大山脈,熊耳山為界,北部為長江流域,北部為黃河流域。全縣轄8鎮11鄉,353個行政村,37萬人。總面積4004平方公里,有耕地41,6萬畝。209 國道縱貫南北,、與隴海鐵路靈寶火車站相連(相距70餘公里)。是全省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海拔最高的深山區貧困縣和革命老區縣。最小、平均海撥最高的深山區。

如果把這個縣在外工作的各界人才和新聞媒體人組織起來,充分調動與發揮他們在外不同優勢,為家鄉經濟發展建設獻計獻策。三年來,我們目堵了盧氏經濟大發展,人民群眾安居樂業,脫貧攻堅真抓實幹,文化旅遊產業迎來春天······盧氏縣委縣政府領導好樣的(郭宇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