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猛的“老闆吐槽大會”《老總來了》,到底該如何和員工溝通?

讓老闆們汗顏的“老闆吐槽大會”

····················

東方衛視推出國內首檔職場觀察綜藝《老總來了》,為所有正在、曾經、即將經歷職場的人傾力打造史上最真實的“職場關係白皮書”,給職場人呈現真實的老闆日常生活。《老總來了》採用真人秀和演播室觀察相結合的形式,三期為一個小單元,每期邀請3位名人老闆,與4位明星觀察員一同觀察自己與員工的日常,傾聽來自員工的真實吐槽,實現兩者的雙向溝通。很多員工平常無法傾訴的真實想法,終於可以透過節目傾訴。很多老闆的缺點,也在節目中暴露無遺。


火力猛的“老闆吐槽大會”《老總來了》,到底該如何和員工溝通?

節目每一輪都選擇了三位具有典型性和差異性的名人老總,比如第一組的李誕、鄒市明、戴科彬,第二組的周鴻禕、胡海泉、高曉攀,就來自體育、娛樂、喜劇脫口秀、求職服務、互聯網安全等不同行業,他們有著3-13年不等的創業年限,公司規模組織架構也橫跨“傳統夫妻店”和大型上市企業。從另一個維度來看,李誕、鄒市明、胡海泉這類老總有明星光環加成,藝人作為老總的另一面對於大眾而言具有天然吸引力。而戴科彬、周鴻禕這類知名老總及其企業文化的展現,則能滿足普通職場人對成功人士和名企的好奇心,為節目增添了多元化的屬性。


火力猛的“老闆吐槽大會”《老總來了》,到底該如何和員工溝通?


讓不可一世的老闆們,看到自己的霸權和無知

····················

人類天生自戀,特別是對於那些在專業上或商業上已經取得巨大成就,佔據優勢地位的老闆們,他們總是狂妄自大,總是咄咄逼人和趾高氣揚,認為自己說什麼都對,做什麼事都自帶光環,他們總期待員工對自己真心崇拜且言聽計從。

而在《老總來了》的節目中,老闆們終於從第三者的觀察視角再次審查了自己的日常工作,每次與員工溝通和碰撞之後,老闆們都自我感覺良好,但從節目組過後對員工的單獨採訪中,員工才透露了真的心聲,老闆才意識到自己是生活在一種幻覺中,很多時候,想法和指令並沒有傳達下去,甚至傳達了一種反效果。


火力猛的“老闆吐槽大會”《老總來了》,到底該如何和員工溝通?

所以《老總來了》引起了很多職場人的共鳴,成為了他們新的下飯綜藝,網友紛紛表示“非常真實,令人噴飯”、“說出了我的心聲啊”,“老闆們終於從幻想中醒了”。那麼,經歷了一波如此真實又殘酷的吐槽後,老闆們,你學會怎麼跟員工溝通了嗎?


如何讓員工與公司“上下同欲”?

····················

沃頓商學院的教授羅素·艾柯夫(Russell L. Ackoff)說:“企業有義務服務於員工,員工是獨立的利益相關者,而不是哪裡缺就去哪裡的螺絲釘”。

火力猛的“老闆吐槽大會”《老總來了》,到底該如何和員工溝通?


如果老闆想要跟員工達到上下同欲,首先要搞清楚2件事情:

1. 一家公司作為一個整體,是有意識的。公司的目的是追求規模,追求利潤;

2. 每個員工作為獨立個體,也是有意識的。對公司認可,就好好幹;不認可,這僅僅是一份謀生的差事而已。

看到了嗎?公司是一個“雙意識”的系統,公司有公司的意識,員工有員工的意識,老闆們總是感慨“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 而從不抱怨“方向盤出問題了,車不好開了”,隊伍不好帶的核心是因為“人心和隊伍的意識沒有統一”,公司如果狀態變差,老闆以為大家都會明白現狀,一定會共度時艱。但實際上,每個個體為了自己的利益,寧願一起赴死,也不願共渡難關。

火力猛的“老闆吐槽大會”《老總來了》,到底該如何和員工溝通?

明白公司是一個“雙意識”的系統後,老闆們可以從兩個方向去改善管理:

1. 讓員工自動參與約束

因為員工有個體的意識,也就有個人的期待。所謂“滿意”,就是收穫大於自己的期待,公司在制定《工資分配方案》或《業績激勵計劃》時,可以邀請員工一起坐下來討論,研究實現目標的可能性,

如果員工認為公司制定的目標,是一個“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目標,就會自我激勵,自覺參與公司的各種約束。

2. 讓約束和激勵相容

管理都是反人性的,但如果“參與約束”和“個人收益”之間是正相關的,那麼員工在整個公司的系統中,就不是一個“無意識的零部件”,他們會主動參與到這個“正向增強迴路”中,不但不會牴觸公司下達的目標和約束,還會自帶雞血,想辦法去達成目標。當然,個人利益也是有層次的,有的人要賺錢養家,有的人要學習成長,有的人要自我實現。每個人所處的人生階段不同,在公司裡的位置不同,他們所求就不同。公司能找到與員工相同的大目標,又能在激勵方式上有差異,才能真正做到上下同欲。

每個公司,都應該有個“超額業績激勵計劃”。銷售比目標多賣了產品怎麼辦?開發比計劃早完成了怎麼辦?他們會因此而獲得“私利”嗎?沒有,那他為什麼不選擇懶惰?


如何讓員工敢說出“皇帝沒穿衣裳”?

····················

  • 三個臭皮匠,就一定贏一個諸葛亮嗎?
  • 集思就一定能廣益嗎?

當老闆決定了一件事,在大會上慷慨陳詞,宣佈決心時,如果你發現這是一個漏洞百出的計劃,你能成為《皇帝的新衣》故事中那個勇敢的小男孩,站出來對著老闆說:“你今天沒穿衣服”嗎?

火力猛的“老闆吐槽大會”《老總來了》,到底該如何和員工溝通?

研究發現,如果在一次群體大會中,當成員發現自己的意見和群體牴觸時,會產生巨大的壓力,從而主動放棄觀點,接受群體意見,這被稱為“群體壓力”。 個體時,每個人都正確;群體時,就走向錯誤。這就是為何“三個諸葛亮,還抵不上一個臭皮匠”的緣故。

如何識別“集思反而不廣益呢”?只要你發現,最近大家達成一致意見的速度特別快,就知道群體壓力,已經在公司裡紮根了。

明白到“群體壓力”後,老闆們可以做兩件事去切斷這種壓力:

1. 宣告決定前,先進行“頭腦風暴”

頭腦風暴,必須遵循兩個原則:1)重量而不重質;2)提出而不反駁。

鼓勵每一位與會成員都參與討論,每個人不超過2分鐘,依次進行,讓每個人都“必須”發表不同觀點,而不用擔心受到群體壓力的打擊。

2. 開會前,先進行“摸底調研”

開會之前,先讓每個人與會成員填一份調查問卷,每個成員先獨立寫下自己的觀點,然後把觀點交給群體,並逐一向大家說明自己的想法,最後才展開討論。

火力猛的“老闆吐槽大會”《老總來了》,到底該如何和員工溝通?

這樣,成員就無法迫於群體壓力,在討論時放棄自己的觀點。討論依然必要,但沒有一個觀點被放棄。


總 結

今天,我們從《老總來了》這個綜藝節目中,看到了很多老闆,其實都活在“自我感覺良好”的幻覺中,平常與員工缺乏有效溝通,公司的價值觀和業績目標也無法有效傳達。

當然,沒有一位老闆希望自己成為“暴君”,他們還是希望公司和員工能達到“上下同欲”,當員工發現老闆有問題時,也能站出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任何確定的目標,都不是人的源動力;和目標之間的差距,才是人的動力。只有目標和能力之間存在差距,企業的戰略、激勵、管理才有意義。而老闆們,必須營造一個員工可以參與制定目標,可以充分表達意見的環境,才能貫徹企業的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