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一定要考到985、211才有意义吗?

陈刚举


现如今,很多大学毕业生都面临着考研院校选择的问题,有很多人坚定地选择了名校,也有很多人选择了本校或知名度很普通的大学。那么考研一定要考名校吗?下面小编就来详细分析一下。
能考上名校肯定要考,名校有以下优于普通高校。
一、名校知名度和美誉度高,对社会影响力、干预力大,实力强。从物质上讲,教学设备更为高档丰裕,实验室,图书馆这两项重要指标更有保障。一般在社会上报学校的名字别人就很熟悉。
很多知名企业,乃至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都更青睐于名校毕业生,因为,名校生在考研时,难度就比普通高校大得多,这就说明这些名校的学生能力特别强,素质非常高,用人单位自然就会更愿意要。
二、师资力量强大,资源丰富。名校的师资,软硬件环境,学习氛围、实习机会都不是一般学校的学生所能比拟的,名校生的课程难度会更大,学到的东西更多更深入,付出的依旧更多,因此,毕业时的水平是不一样的。这一点,也不是一般高校的毕业生可以比的。选择名校,会给你丰富的资源,见贤思齐,名校的魅力也许就在这里。任何一个人未来的发展都需要丰富的人脉资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接近性是一条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规则。
三、地理位置优越,名校所处位置和城市往往是经济发达,信息畅通,交通便利的地方,很可能也是一个大地方的政治文化中心地带。由此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找工作或者继续深造或者出国都有了一个好的平台。也会让你的眼界开阔许多。
当然,普通高校的研究生也有很优秀的学生,并非所有普通高校的每一个毕业生都会进入一个不好的单位,关键是看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能力,一方是运气。
有很多普通学校毕业生,在学习期间,付出了很大努力,不仅获得了各类奖学金,还参加了各类校园活动,以及名企实习,他们的大学生活十分充实,再加上经常对校园招聘的深入研究,对行业的深入理解,对招聘的万全准备,因此,在校招中,超越名校生,是很正常的事情,假如90%的用人单位不愿意录用非名校毕业的学生,但是总有10%的优秀单位还是愿意破格录用那些非名校的毕业生的。
而这些优秀的非名校毕业生,关键一点在于勇于尝试,勤奋努力,本质上,与名校生并无差别,进入优秀企业,并不意外。其实,只要你考上了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那么你至少在学历上,已经超越了无数人,这一点就已经构成了你的优势,已经是很优秀的一种表现了。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努力上进,你才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所以能考名校即考名校,但是也不能偏执非要考取名校。名校是能够给人带来光环,但并非每一个人都能遂心所愿,人的潜力是不可低估的,只要有一种破釜沉舟,努力拼搏的决心,成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是你可以去期望,去通过自己努力,让自己的生活五彩缤纷,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

交大升学小博士


211都没意义 985里还得排名靠前的...因为现在学历越来越不值钱

下面所写希望同学们仔细看看 兴许 也许一定会有帮助😉

我上面的评论确实有些尖锐 让一些打算考研 刚刚考完研 刚刚考上研究生和已经在读的同学看了不爽 还请理解 毕竟是网络语言...

我之所以有上面的评论 并非凭空想象 也是有一定思考的回答

我们可以再进一步分析一下:

按照时间轴纵向比较看 现在的硕士研究生学历比起10年 15年 20年前的含金量 企业及社会欣赏度和认可度 都已经差了非常多 我是2003年大学毕业 那时本科生也可以做老师 现在不是知名院校的博士毕业都不能进入本科院校了 那时的研究生数量相对较少 个人 社会和企业认可度普遍高一些 对比本专科生 研究生学历确实有很明显优势 而现在研究生学历的学生已经非常多 研究生学历已经不能带来曾经的物质和精神回报 物以稀为贵 说它不值钱了也不算离谱吧 当然还是物以稀为贵 顶级大学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毕竟还是少数 所以含金量比普通大学就高得多...

按照空间横向比较的话 研究生学历比本科学历还是好不少的 但相对于十几年前的本硕差距来说 已经微乎其微...虽然很多机构和企业岗位要求必须是研究生学历才可 但那也只是因为研究生很多 同样的工资支付为啥不用好点学历的呢 也就是用人单位并没有将研究生学历同学的个人收入增加 反而只是压低了本专科生的收入 给人感觉研究生还是赚得多些...说到底是中国教育进步太快 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 店大欺客 客人之间打了起来...

有个高学历 总强过没有 这点总不错 只是要考虑你的付出和回报比(费效比) 读研要付出时间成本 要考虑机会成本... 读研与不读研 读好大学与读普通大学 读硕还是读博 自己应该有一个系统全面深刻的分析 而不是感性用事 想应该如何

对于年轻学子 马上要毕业或刚刚毕业的同学们来说 充满梦想和激情 满怀抱负和理想 这挺好 这也正是青春少年应有的样子 但是在继续求学还是工作 求啥样的学找啥样工作方面 我建议大家不要自己独自判断 更不要跟风和随波逐流 最好在自己分析和判断的同时 能够向身边有认识 有总结有一定历史和社会经验的“智者”咨询和寻求帮助...青春时光有一些专门是为碰壁准备的 谁也逃不脱 但一定要保证这个碰壁不会让人不可救赎不能回头才行 否则人生会多出许多后悔和遗憾...

另外 很多特别知名的机构和企业 要求第一学历比硕博还要严格的多 如果本科不是出自名校或较好学校 即使硕博为北清毕业 也可能不被待见和接受...这个我有一定的切实体会啊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所以同学们努力要趁早啊 读书时一定要真正用心 刻苦努力 别枉费时间和精力 读研不要只为了一个证书和暂时逃避...

还有读什么专业的研究生 读研究生时应该努力掌握什么知识 除了专业知识外还要储备哪些能力 这个可以与已经就业的同类专业 同样学历的网友或朋友聊一聊 或者在招聘网站上看看那些相应岗位的职位描述和任职要求是怎样的 以做到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就努力成为那样的人才 以客户为导向 拉动式生产...

再者 要尽快根据自己的智力 知识 性格等等的特点和优势 规划自己的职业规划 最大的事业高度是什么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职业人 然后把大目标细化到1年 3年 5年 10年...的职业进步目标 有战略目标 也有阶段性战术目标 每一个行动和积累都更容易有的放矢 事半功倍...

假如现在考了研 毕业后找了一份还算满意的工作...这个往往是人生路上的小目标 解决了阶段性困难 随着年龄增大 阅历增多 每个人都不会再满足于年轻时的小目标 所以眼界要放长远 心要放大 应该问问自己“我现在取得的成绩能给我带来几年的舒服 安逸和满足呢?” To think big 未来无止境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都不是瞎说 你不想当总统 没人会逼着你必须当...

我的学习和职业道路也可以说是比较坎坷吧 因为事事都是自己做主 而身边没有有认识人的提醒和点拨...

希望能帮到年轻的你哦


东华的深想简说


考研不一定要选择985/211,但是选择985/211能给你的收获是非常多的。很多人考研其实为了搞学术研究的并不多,大多是为了考个层次高一点的学校,再有个高学历,以弥补高考的缺憾。所以,考研才会选择985、211高校。985的考清北复交、C9高校,211的考985,双非的就选择了985或211,而考研的学生中,绝大多数是普通高校的,所以,自然就选择了报考985、211。

那么,选择985、211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平台优势。985/211高校里,国家给予的扶持是很多的,举个例子哈,北京大学的地质学专业本科野外实习是在阿尔卑斯山,而普通的好像可能就是国内的一些地质公园,这就是差距。名校的师资力量雄厚,名师也很多。你会接触到你的专业领域里的很多院士专家学者,而你在普通高校里只在课本或ppt上见到过他们的名字。而你考研选择985/211,这些名师就有可能成为你的导师,和你面对面讲课。

第二,地理优势。很多985/211都在大城市里,比如北上广,武汉,西安,成都,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给了这些高校学生很多便利的机会。比如实习,北京高校的学生可以去京东、百度、头条或大型央企甚至中央国家机关实习或工作,而身处二三线城市的普通高校就没有这样的机会。再比如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招志愿者,肯定是就近原则北上广高校,不可能北京奥运会跑到其它地市招志愿者吧。

第三,就业优势。就业优势,其实也是地理优势或者说平台优势的延伸。我们熟知的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头条,以及一些著名的国企央企,证券公司,大多是在北上广深,而这些公司招聘,肯定也会优先选择985/211的学生,因为他们的HR相信这些学校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要更好一点。即便有的同学选择考公务员、选调生,现在很多省份的部分岗位也要求985的毕业生。

第四,弥补缺憾。很多同学高考失利,遗憾地选择了不理想的学校,但心志依然很高,有名校情结。所以,考研选择985/211高校是弥补当年缺憾的最好选择。

综合以上几点,考研为什么选择985/211高校,供大家参考,欢迎补充!😄​​​


阿牛哥说




之后我又考取了博士,也是双非学校,但是专业很强的!有时候很多地方虽然歧视双非学校的学生,但是国内这么大,双非学校学生有限,大多数还是非双非学校的,所以双非学校的学生怎么办?要是按照你们想的,双非学校毕业的都找不到工作么?我感觉不是这样的,虽然差距是有的,但双非学校的学生照样能找到不错的工作!



彭博士固化长胶


并不是,当然考上985,211更好,全国的985,211大学只有那么一百多所,大部分考研人是进不了这些985,211大学的,难道那么多人考非211大学就没有意义?


除了这些大学,一大批非211高校在各自的行业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力,比如北京语言大学的语言类硕博士专业,中北大学的军工类专业,上海理工大学的光学与热能专业,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学类专业,东北财经大学的财经类专业,中国医科大学的医学类专业,首都师范大学的教育类专业,燕山大学的机械工程类专业,陕西科技大学的材料工程类专业,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等这些专业,这些高校数不胜数。这些高校的优势专业并不比一些所谓的211大学差,他们的校友也很知名。

千万不要被211,985这些名头所束缚。整个社会的科研和发展并不仅仅是靠211大学支撑的,只要你学有所长,术业有专攻,定能为自己为社会贡献一份力,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漫校园


这个答案显然不是的,并非考取985和211才有意义。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关键。

这个问题对每个人都会有所不同,主要是看个人的发展。不可否认的说,考取985和211确实能拿到好的offer并且有好的历练。但一般大学,只要你够优秀那同样也有优质的offer。

很多人在选校的时候,特别是分数处于临界状态的时候,名校可能没好专业,专业好可能不是名校,这些都是两难的选择,也有相关的讨论。

不管你选择什么,名校和好专业本身就给你提升了身价,但你如何你选择,那就看你个人,我觉得两个选择都不会差。

这里说的考研的确要考名校,但并非名校就不行,专业好有好的项目,得到锻炼,能力了提升了,这就是进步。

如果在名校没有项目锻炼也是不行的。

现在很多企业可能更看重能力,HR会在学校上做筛选,这也是存在的,无可厚非。

总结

不管你考取什么,看你自己的计划和想法,只要你有思想有计划,在哪里都会发光,只是说平台越好,发光越早,越有前途。

学校和企业的道理是一样的,大企业也有混日子的,小企业也有年薪百万千万的。

谢谢,你有什么好的看法可以一起交流。欢迎留言讨论


生活观察连连看


小丸子教大家如何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第一梯队:名牌大学+优势专业

难度系数:★★★★★

名牌大学多指985、34所,其分数线绝大多数超过国家线,但她们是牛导、科研项目的汇集地,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学术资源、人脉资源,无论在软件方面还是硬件方面,都是一些普通高校无法企及的。因此,报考难度系数最高,相当于华山论剑,高手过招。该梯队适合基础过硬,学习能力好,自律能力强的考生。如果你对未来有追求,目标比较明确,希望提升各方面能力,可以选择报考。

第二梯队:特色院校+强势专业

难度系数:★★★★

名牌学校难度系数过高,让大部分考研er望而却步,但对于那些学习基础中上,欲在专业上有所造诣的考生,不妨选择譬如财经类、政法类、纺织类院校等综合实力稍逊,但其强势学科往往另名校侧目的院校作为目标院校。该类院校由于专业认可度高其毕业生求职障碍少

,逐渐成为专业型考生竞相追逐的对象,难度略低于第一梯队。

第三梯队:名牌大学+弱势专业

难度系数:★★★

由于985、34所院校中弱势专业或者是新设专业有可能招不满人,因此第三梯队院校逐渐成为考研投机党与实力较好但对名校有所偏爱的考生的第一选择。越来越多的考生希望通过报考弱势学科降低难度进入名校,比如语言类院校理工科专业、理工科院校的文科类专业,虽说专业实力稍逊,但是牌子够硬,不愁就业。 注意报考此类院校要重视情报搜集,拼人品。

第四梯队:一般院校+一般专业

难度系数:★★

第四梯队一般指设有硕士点的地方一般高校中的非强势专业。适用于只以考上为目标,只要保证能有研究生学历即可的考生。虽然此类院校复试分数线一般与国家复试线持平,或略高于国家线,报考难度较低。但饭团儿建议大家不要有“只要报考这一梯队就能考上”的观念,毕竟国家线也不是很好突破的。

影响考生考研择校的因素有很多,不只要看院校考试难易难度,还要考虑个人因素,即个人兴趣,自我竞争力,职业意向,经济实力,人际支援,专业学习水平,目标投奔地区等。

小丸子希望大家明白:考研是一场选择,但你并不是在寻找一所完美的学校,而是如何在诸多“不完美”的学校中,找到最契合自己的那一个。虽然考虑的因素较多,不能面面俱到,但也要综合考虑,权衡利弊,做出最佳选择。


小圆说考研


这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财,中国医科大学,这些都不是211,却很值得去考,自然科学学科看专业排名,社会人文学科看学校排名,医学完全看地域


贺氏吊裝


别为了学历而追求学历。

高等教育的真正目的还是想通过学习让你在专业领域有所造诣。

985.211固然很好,比起这个我觉得你的国赛美赛奖项,论文,个人成就作品更具有说服力。

学历只是一定程度上决定你能不能进入大企业的,但能力才是决定你是否能留下来。


迷失古零


本人高考重庆一本线上70,已经8年了,不是211,985工程大学,选了专业,没选学校。其实专业更重要。更重要的是不要荒废大学。野鸡大学也可以发光。但是你到名牌大学你会发现那里到处都是金子。纪念华科荒废的一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