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生活條件到底有多苦?

來自亞洲的噴子


近日、電視劇《慶餘年》火爆網絡。神女葉輕眉穿越到未來的封建王朝,憑藉自己腦海中的記憶開辦商號慶餘堂、組建諜報網絡緝查院,完成了自己的創世夢想。

有許多小夥伴是不是也曾幻想過,自己穿越回古代。憑藉自己在這個世界的能力,稱霸未來。可是我想說:小夥伴你真的是想多了!

穿越回古代,首先你可能被餓死。

假如有一天、你穿越到了先秦時代。經歷了長時間的時空波折,剛到地方當然要吃點東西啦。眼看前面有家客棧,你大步走向前去。

小兒迎來:“客官您是打尖、還是住店?”

“打尖,來碗西紅柿雞蛋麵。”

“抱歉,客官,本店沒有您說的麵條,更別提您說的西紅柿了。”麵條成型於宋朝、西紅柿清朝才傳入中國。“你來一籠包子、饅頭吧!”

這位爺、您是從外地來的吧?包子饅頭我們這已也沒有。”包子饅頭出現在三國蜀漢時期。

哎呦,你們不會只有白米飯吧?”

“對不住,咱這是關中,水稻種在秦嶺以南,咱們這也沒有呀!”

“啥主食都沒有,那來半斤牛肉,來壺碧螺春。”

“客官小聲點!私自宰殺耕牛可是流放的大罪,萬萬不敢亂說。”

“想必你們這也沒有碧螺春,算了、大熱天的就來點西瓜蘋果什麼的吧。”

小二搖搖頭:“客官我們這隻有慄米的窩窩餅、您沾肉醬吃,再給您上一份燙白菜。”

你心想“原來你們開的是麻辣燙店呀,等你端上來我也該餓死了。”其實辣椒到明代才引進、大蒜是在西漢由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的…

穿越回古代,你還要做房奴。

大詩人白居易的才華不容置疑,他出身於書香門第,屬於典型的官二代。他從小博讀群書,胸懷文韜武略,相傳在他十幾歲的時候,他就寫出了一歲一枯榮這樣的句子。

當然,白居易的才華都是笨鳥先飛,刻苦努力的結果,據悉,為了讀書,他不捨晝夜,讀書讀的嘴巴都生出了泡瘡,而寫字寫的手都磨出了老繭,而且年紀輕輕就白了少年頭。然而,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人發跡卻晚。他28歲才中舉人、29歲才中進士、32歲參加了“拔萃科”的考試,授秘書省校書郎,開始了仕途生涯。 到了長安為官,他的官職雖然不高,只有正九品,但工資還馬馬虎虎,每月16000錢,按現在的人民幣來換算,大約8000元左右。

可是,儘管如此,白居易在長安為官了多年,仍然買不起房,只能長期租房。而且在市中心還買不起,還得去郊外去租茅屋,可以稱之為真正的“北漂一族”。

白居易就這樣過了20年的北漂生活,直到50多歲,才用省吃節用省下的錢,在長安買下了一間小房子,讓他在長安終於有落腳之地了。

有詩為證:

遊宦京都二十春,貧中無處可安貧。

長羨蝸牛猶有舍,不如碩鼠解藏身。

且求容立錐頭地,免似漂流木偶人。

但道吾廬心便足,敢辭湫隘與囂塵。

大概意思就是說,上班快 20年了,窮得連個房子住都沒有。看看吧,一代文豪尚且如此,到了古代還是買房難。

穿越到古代,隨時可能被拐賣。

漢朝時有這樣一首歌謠《十五從軍徵》,一位十五歲的少年郎從軍後,一直到八十多歲的高齡才得以回鄉。這樣的徭役實在是太重了,而歸根結底,主要是古代平民沒有太多的錢,無法“逃過徭役”。  

而那些有錢的人家,在和平年代時則會多交些錢,讓官員拿錢去找付不起錢的窮人服徭役。所以說,為了保障兵源,往往就從平民家庭“挖”,少年從軍,白髮歸鄉。  

另外,在戰亂之年,不管是“有錢無錢”,都要強制徵兵。所以說,古代平民就是為王朝服務的,他們根本就沒有選擇的權利。

活在當下的人,總是感覺各種不如意。

想著穿越到古代,其實這是逃避的態度。

古代人民表示,我們也很難。

不如踏踏實實過好每一天!


太史閒話


如果有一天早上,你醒來,發現自己是在古代。

早上起來穿衣服,沒有內衣,只能用細一點的布料把自己包裹起來,然後一層在一層算是穿好了衣服。

洗臉,洗面奶什麼的就算了,用澡豆吧,什麼澡豆也沒有,那把昨天的淘米水給我端過來。

刷牙,牙膏當然也是沒有的,含一口鹽漱下口得了,那個竹片一樣的東西,我才不要用這個刷牙,會刮傷口腔的,鹽也少用點,還要用來食用呢。

廁所,小時候老家的廁所都見過吧,現在甚至有點懷念那種廁所。小心翼翼的上完廁所,出門逛逛順便吃個早飯。

在路邊買點餅喝碗粗糧粥,熙熙攘攘的街道,小販比顧客還多,賣的還都是生活用品,沒什麼意思。 娛樂項目,除了鬥雞就是鬥蛐蛐,我的網吧呢,我都手機呢,都還給我。

渾渾噩噩的在街上游蕩,天還沒黑呢,街道上已經沒有人了,快到宵禁時間了。沒有公交車,還是要步行回去。

回家吃晚飯,結果,忘記這邊一天只吃兩頓飯了。

洗洗睡吧,算了算了,直接睡吧。可是現在才19點啊。不到凌晨怎麼睡的著啊。

突然,鬧鐘響了,我愛上班,我愛工作。


明日故事匯


古人的生活條件到底有多苦,這個還真說不上來,因為咱沒有見到,道聽途說的也不一定準確。咱就不說古人了,我是1969年出生的,現在50歲,就說說我小時候開始記事的那個年代生活條件到底多苦吧。



一、吃

民以食為天,吃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剛剛記事的時候,就覺得總也吃不飽。那時候的物質生活實在是太貧乏了,大家一塊種地,掙工分分糧食,我們家孩子多共6個又都是女孩,勞力少掙的工分自然少,父親在外上班工資少,還得養著年邁多病的姥姥,母親靠給人家做衣服掙點工分貼補家用。


小時候的我身體瘦弱,營養不良,極度挑食,現在想想那時候就是缺鋅。現在他們經常還有人跟我開玩笑說,你父母都長得都不矮,你怎麼長那麼矮?我呵呵一笑,其實也不是太矮吧,女人1米57小巧玲瓏剛剛好。


那時候一日三餐吃什麼呢?


早上玉米麵糊糊,玉米麵窩頭或者貼餅子,那時候的玉米麵不像現在加工的這麼精細,都是用加工磨自己手工磨面,很粗糙,吃到嗓子處轉好幾個圈就是咽不下去,那種感覺至今記憶猶新。外加上一盤鹹菜或蝦醬,鹹菜就是純鹹菜切成條直接上桌,也沒有油。蝦醬就是蒸的純蝦醬,放點蔥花也沒有雞蛋可放。



中午有時候蒸菜糰子或者野菜餅,這指的是夏天還好一點,到了冬天連野菜也沒了,午飯就和早飯一樣了,也是窩窩頭或貼餅子、鹹菜、蝦醬,幾乎天天如此一年到頭不見白麵白米的影子。


晚飯會變得好一點,因為在農村比較重視晚飯,主食並沒有改變,菜品和湯有時候會發生改變。在碗裡面加上玉米麵放點蔥花、鹽,再倒點水和起來蒸一蒸,就是絕口的美味,我們叫它面子醬。吃著玉米麵饅頭就著面子醬,那是一天中最享受的時刻。


一日三餐大概如此,因為我那時候太小,這些食物對我來說經常是難以下嚥的,以後父母都說就是我因為吃的太少了,而耽誤了長個兒。


二、穿

對於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時候穿的補丁衣服,那時候太窮了沒有錢 ,當然也就買不了新衣服,通常是給大姐買新衣服,然後二姐三姐跟著穿,到了老四我這兒衣服差不多就破了。然後娘就找點碎布把衣服的洞補上給我穿,娘在遠近是出了名的巧手,她會把碎布剪成一個花樣然後把衣服洞補上,看起來不像補丁倒像是一個藝術圖案。


還有鞋子,大拇腳趾頭經常是在外邊。因為小時候長得快,鞋子很快就穿著小了,小了也得湊合著穿,於是大拇腳趾就把鞋子頂出了窟窿。



冬天也沒有太厚的棉衣,記得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教室裡也沒有爐子,窗子上也沒有玻璃,外面寒風凌厲,凍得我直打哆嗦,手都拿不住筆沒完成作業,被老師訓了一通,委屈的哭了。


三、住

那時候住的都是土房子,有一天聽老公聊起他小時候的住房,他家好不容易蓋了三間土房,但是到最後實在是沒有錢來買窗子和門了,就用玉米秸稈把窗子和門堵上,冬天屋裡都是結冰的狀態,就這樣堅持了兩年後才把門和窗子安上。


我們小時侯上學教室裡沒有桌子和板凳,都是用土坯壘的臺子做桌子和 板凳,然後在外層貼上報紙。那時候教室也少,老師也少,於是我們一二五3個年級的學生在一個教室,二四年級在另外一個教室,老師給一年級講完再給二年級講,然後是五年級,我記得上二年級的時候就也跟著聽五年級的課,那時候真的是素質教育,跳著年級聽課,現在還真辦不到呢。



四、行

那時候根本見不到汽車、摩托車、電動車,偶爾能見到一輛自行車,那在村裡也絕不是一般的家庭。去哪裡都是靠腳量,記得去50裡地以外的姥姥家,也是一步一步的走了去。一直到我14歲的時候,我們家有了第一輛自行車,那種欣喜勁比現在買了小汽車還高興的多。


以上寫的都是70年代初的事情,以後的80年代90年代到21世紀,我國農村和城市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寫到這裡我腦海中不僅出現了一首歌:


《歌唱祖國 》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勝利歌聲多麼嘹亮
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
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越過高山 越過平原
跨過奔騰的黃河長江
寬廣美麗的土地


是我們親愛的家鄉
英雄的人民站起來了!


校書郎工作室出品,凝時空


歷史漫談君


古人的生活條件到底有多苦?

先說原始社會的古人吧,他的思想和現在人的思想是一樣的,但是都沒有文化也沒勞動工具,天天尋食生活,有時餓個死,冬天凍個死,還有狼衝虎豹和毒蛇,咱們的祖先怎麼熬過來的呢,這隻能想象,想著想著入了夢籠。

那是一萬年的秋天,我看見了一大群人正樹園裡邊幹活,有一七八個人搬倒一棵棵樹木,有的人正在搭棚,有的人用長草搭棚頂,這時我走到近處,看見男男女女都設穿衣服,只見頭髮有一米多長,鬍須也有一尺多,胸毛三四寸襠毛給穿一個三角褲頭一樣,光著腳,一會棚搭起來了,用草擋的不透風,臥室補的厚厚的。

該吃飯了,一個身高八尺個頭儡武象是個頭,拿起一根大木棒,別人也都拿起木棒都走了,見水果吃水果,見瓜吃瓜見豆吃豆,見動物圍住就打打死都撕著吃,這時我醒了,坐起來抽支菸又睡了,天好冷呀,又見到那群人,有的披著狼皮,有的披住羊皮,還有的披著一身草,到晚上都睡在大棚裡,用木棒做的門也很結實,四邊啥動物也進不去,雖說日子苦還能過下去。真是啥都不如一雙手,是這一雙手創造了一切,苦難的日子熬過來了,到伏羲畫圖造字,神農氏造地種莊稼巢氏等等慢慢進入了奴隸社會,奴隸的日子也不好過,累死幹活沒工錢,捱打捱罵賣來賣去的生活,醒來想想人與人公平嗎?現在打個工幹錯了老闆說幾句心裡不個味,飯對不著口味不想吃,衣服跟不上時尚就扔了,給右人吃了穿了該多好呀,話不多說了,古人一路過來真是受苦了,您的後代不會忘您的,給祖先磕首了。


自然的語言


都不要說古人了,就算近代都夠嗆。有一次我去大邑的劉文彩莊園,解說一路都在說劉文彩這個大地主,多腐敗,生活多奢侈。這時候一個小朋友說話了:爸爸,大地主就住這房子啊?還沒咱們家好。大家都笑了,連導遊都笑了。確實,劉文彩那個地主莊園,除了面積大點,其他真的是一無是處,要是在那兒住,那條件真的不咋地。


robin7831


也別說古代如何,單就我們小時候的經歷,就足以說明生活條件的艱苦。

人世上衣食住行最為要緊,然後才是其它。

先說衣吧。我出生時已建國二十年後,雖然打破了貧富差距,但農村依然很苦,雖醫療條件改善新生兒成活率提高,傳染病被遏制,但物資供應跟不上人口增長,一件衣服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家裡人口多的,小孩子們幾乎沒穿過新衣服,冬天捻點羊毛線織雙襪子那就是天大的奢侈。走親戚借衣褲出門者大有人在,誰家炕上鋪上毛氈就屬於富戶,大多男娃到結婚才能堂堂正正穿上新鞋,幹活或趕路還得脫下來省著。

再說食。當年的老人得病時最大的願望是吃一頓白麵饃或者蔥花熗鍋麵條。人人都餓,走哪兒都有要飯的。榆樹錢子葉子皮,嚼起來粘粘乎乎就是口中食。剛抽條的嫩沙棗枝,還有山裡的各種野蒜野蔥,更不必說灰兒菜苦兒菜等,人們盼著春暖地化就可以土裡刨食了。

說到住,現下的老人們不會忘了以前的低矮小土屋忙上炕,靠山掏的窖洞,用純土塊壘的不用一根椽子大梁的箍窖,沒有象樣的傢俱,土灶燒羊糞牛糞驢糞,冬天取暖用牲口糞填炕,照明先時用菜油,後來有了煤油,但也得省著,不是想照就能點的。有戲語叫天為頂地為鋪,月當燈風掃地,想想當年人們的住房條件多差。

走路全靠腿,運貨全靠背。一般人一天背百來斤走個百八十里路都正常,條件好點後養牲囗代步馱東西,自行車很稀罕。

吃水得挑,小孩子剛比水桶高就抬水,有水的村還行,沒水的村子人們最家常的活是走很遠的路起早貪黑去擔水。因為水金貴,所以人們很少洗衣服洗澡,導致衛生狀況很差,人人身上長蝨子長蟣子。

因為生活條件艱苦,吃飽肚子是第一要務,所以雖然政府大力推行義務教育,學校老師挨家挨戶作動員,上學的娃娃還是很少,而且上著上著就不見了。


一介農夫w


有多苦?大概率上活三十到四十歲,你的壽命就到頭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古人不都吃的是綠色無公害食物嗎?又沒有現如今的各種汙染問題困擾,綠水青山間,嫋嫋一炊煙,才活這麼短,不科學啊!

實際上,建國之初 我們國人平均壽命也就三十歲左右。有人會說,那是連年戰亂導致的,和平年代壽命會長很多。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首先,古人生活在一個沒有抗生素沒有疫苗的年代,現在看來一些在醫務室就能治療的傷病,在當時就是要出人命的,比如外傷導致的破傷風敗血症,古時就是純粹撞大運的病,得了就得了 死了就死了。現代醫學的發展,除了白血病癌症等絕症外,幾乎很難有醫學不能影響扭轉的病了,而在當時拔顆牙都是要冒生命危險的。而疫苗的作用更明顯,在疫苗普及之前,新生兒的死亡率經常高達百分之十幾,而現在由於醫學的進步疫苗的普及,新生兒死亡率普遍下降到了百分之一二以下,這就是巨大的進步。此外,古代雖說有華佗一類神醫,但是普通人能輪上神醫的機會有幾何呢?大多數情況下會成為庸醫或巫醫的陪練吧。

其次,生態環境。古人的環境是綠水青山不假,但味道就最好別問了。筆者九十年代到山東農村去蹲點採訪,一個幾百年的老村子,村路還是民國時某大戶捐糧修的呢,滿地泥濘不說,夏天蚊蠅滋生,村中所有廁所都是旱廁,大多在豬圈邊上,氣味之豐富可盡情聯想。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你要還能始終捏著鼻子悠然自得地寫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老哥我不扶別人就扶你![贊]

第三,社會環境問題。大約十年前我和媳婦自駕到河北一溫泉去玩,下了高速走了好長時間的荒無人煙的村道,當時就感慨說,這也就是在今天,在解放前,在古時候,這樣人跡罕至的地方就是土匪樂園,不遇到土匪才怪。其實,古代就算為數不多的盛世,也到處盜匪橫行,國家力量主要放在大城市和軍事要地,廣大的農村則只好實行鄉村自治,而村與村之間則是偉大的三不管地帶,前黑臉官吏宋江和他的一百多吃人肉兄弟的地盤。看看水滸裡那些不問青紅皂白就砍人頭納投名狀的勾當,你就明白如今能單身出去旅遊不怕掉腦袋不怕被扒褲子是件多麼幸福的事了。

第四,文明程度。水電煤氣暖氣網線現代交通工具不說了,用水,照明 取暖,引火,通信這些,隨便哪一樣在古代都夠折騰人大半天的,單說一個吃。不知多少人有冬儲大白菜的記憶,現在人很難想象,那麼長的時間裡,一到冬天,白菜土豆蘿蔔 就成了鍋裡永恆的主題,什麼澳洲牛肉,新西蘭羊肉,挪威三文魚,海南的香蕉,菲律賓的水果,在那物流不發達的年代什麼都沒有,但其實我們離那個時代也就不到三十年的時間而已。而在古代 白菜土豆能管夠那就叫物富民豐,老百姓是要給老爺們送萬民傘的,現在的吃貨們生活在那時只能用生不如死來形容了。


石海釣沉


要想知道古人中普通百姓有多苦,不妨看一看古代號稱盛世中百姓生活的面貌。

讓我們把目光放到封建社會最後一個,也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盛世“康乾盛世”裡,看一看乾隆時期百姓的生活。


1793年,乾隆58年夏天,英國訪華團訪問中國。

  1. 他們本來憧憬著馬可波羅塑造的的盛世想象中。可是,一到達中國,他們就發現了觸目驚心的貧困:他們船上有一些清政府僱傭的百姓,這些百姓都非常消瘦。用英國人的話說“每次接到我們的殘羹剩飯,都要千恩萬謝。對我們用過的茶葉,他們總是貪婪地爭搶,然後煮水泡著喝。”
  2. 其中一名使團成員在《我看乾隆盛世》中描述到“不管是在舟山還是順河向京城去的三天裡,完全看不到人民豐衣足食、農村富饒繁榮的證明,房屋都是泥牆、茅草蓋頂。事實上,觸目所及都是貧困落後。”


  3. 農民們吃的不僅沒有質量,更不要說數量了。他們一直都以粗糧和青菜為主,通常情況下,在春荒的時候還得吃野菜度日。乾隆時代,百姓吃糠咽菜的記錄不勝枚舉。一份記錄顯示,一箇中等收入的農民一年下來還要負債,一旦遇到饑荒年份,賣兒賣女都是正常現象,而我們所知,鬧饑荒是經常的事。

除了生活條件,更讓人不寒而慄的是精神上的奴化!

為了更好的服侍英國人,清政府派士兵找沿途的百姓為使團服務,這些人雙膝跪地希望可以回家照顧兒女和父母,但得不到允許還要遭受毫無緣由的刑罰。百姓卻並無反抗,在沉默中忍受著。

所以不難想象,他們的生活有多苦,沒有尊嚴而且朝不保夕。當然,那些地主階級和皇族宗親自然是不一樣,他們肯定說不上苦。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真我!


xiaoZ彈史


昨天看到一張1899年的照片,秦嶺裡的運木人。前面兩根杆子,可能用於途間稍息時的支撐。非常震撼。



小黃人還不老


古代九成以上的人都是農民,那麼,咱們就說說古代的農民生活吧。



某一天醒來,你突然發現自己已經處在了古代。很可惜,你不是皇帝,不是皇親國戚,也不是官僚階級,甚至連個地主也沒混上。

仔細看看家裡,四面都是泥牆,房頂是用茅草鋪的,泥巴糊的灶臺就在屋裡的一個角落裡,做飯用的柴火也都整整齊齊的放在了屋裡,生怕下雨被淋溼。

除了這些,基本上什麼都沒有了。

由於屋裡過於昏暗,你準備穿上衣服去外面去透透氣,順便洗漱一下。結果剛一起來,你發現只有麻布製作的衣服,這種衣服非常不舒服,穿在身上會劃的皮膚很難受。沒辦法,絲綢是富人穿的,所以只能穿著麻布製作的衣服外出了。



剛一出門,外面就颳起了大風,而且還下起了雨。由於麻布製作的衣服很透風,你覺得有點冷,於是你又躲進了茅草屋。

運氣不錯,你的茅草屋比杜甫的茅草屋要結實很多,沒有被秋風所破。

雨停了,這下準備去洗漱一下,此時,你發現家裡沒有牙膏,沒有香皂。這該怎麼辦呢?聽說古人都是用鹽刷牙的,那好吧,勉為其難,用鹽刷牙,用清水洗洗臉就算了。

看了看家裡的陶罐,竟然沒有鹽了。無奈之下,你只用家中大缸裡略微渾濁的的水漱了漱嘴,然後又洗了一把臉。

之後淘了一點米,煮了一碗粥。吃飽喝足之後,看著生活條件實在太苦了,於是你決定外出找個工作,順便碰碰運氣,看看是不是能夠鹹魚翻身。



由於沒有交通工具,你準備獨自一人靠著雙腿從農村走到附近的城市發展。此時,你問了問周圍的鄰居,鄰居告訴你現在是宋朝,而且你所處的位置距離北宋的首都開封府僅有30裡。

宋朝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富裕的朝代,看來運氣還是不錯的。30里路也不遠,鄰居告訴你一上午就可以走到。

經過了一上午步行,你終於走到了。剛一進城,你發現這裡確實繁華,簡直和張擇端所畫的《清明上河圖》一模一樣。

短暫的沉浸之後,你開始了找工作。可此時你才發現,除了種地,你什麼都不會,這裡雖然繁華,但卻沒有你一寸的容身之地。

這可怎麼辦?對了,宋朝的軍隊經常招募一些普通人。那好吧,從最底層的士兵幹起!



剛走進軍營,軍官告訴你,你的身高決定了工資。五尺八寸[約合1.83米]以上,月薪1000文。五尺七寸[約1.8米]以上,月薪700文。五尺六寸[約1.77米]以上,月薪500文。五尺五寸[約1.74米]以上,月薪400文。五尺二寸[約1.65米]以上,月薪200文。如果五尺二寸以下,對不起軍營只管吃喝,沒有工資。

你看了看自己的身高,1.75米。這個身高已經是2017年山東男性的平均身高了,還算可以,不過卻只能拿500文。

此時你又開始猶豫了,因為宋朝的一石米大約等於120斤,而一石米最低也需要300文錢。也就是說,辛辛苦苦一個月,只能買200斤米。

想來想去,你開始猶豫了。畢竟一個月只有200斤米的收入,你根本不可能有多餘的財富去拓展人脈。

無奈之下,你又回到了家中,準備思考一下如何在古代生活。



晚上,天氣已經比較冷了,床上的麻布被子也不保溫。你又想起了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突然,因為天氣太涼,你開始鬧肚子,迅速衝到了茅廁。一陣酣暢之後,壓根就找不到一張紙,於是你拿起了旁邊竹片做成的廁籌開始清潔。



由於多年的痔瘡,廁籌讓你異常難受,劇烈的疼痛讓你從夢中醒來。這時你才發現生活在現代社會,有電、有手機、有網絡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等等,你是不是忘了什麼東西,對呀,床上的東西怎麼辦?各位小夥伴們,你們還是自己看著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