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超視距空戰,40公里左右發射中距彈的今天,俄羅斯仍然痴迷所謂機動性,比如蘇57,忽視隱身性?

亮灬點


因為俄羅斯的電子技術落後中國太多了,他們根本造不出來好的雷達和航電,蘇35到現在都用的無源相控陣雷達,俄羅斯再吹雷達能探測350公里也根本不管用,實際上根本探測不了這麼遠,導彈就更不用說了,中國的導彈技術連美國都沒法比,而且看看蘇57那粗糙樣,能隱身?俄羅也不是不想超視距空戰,只是他實力不允許


ZT山東總銷售


空空導彈射程40km,這是極限射程。也就是說最遠能擊中40km的目標。但並不是肯定能打的中。

空空導彈分為兩個區域,可逃逸區和不可逃逸區。一般導彈發動機點火,前10km左右是有動力飛行。這時導彈非常靈活,飛機再怎麼機動也基本是無效的。所以這個區域稱作不可逃逸區,也成非逃逸區。

那麼如果空空導彈飛行了15km以上,這時導彈基本靠慣性飛行。那麼飛機的機動性還是很有用的,可以做出一些規避動作進行躲避。這個區域稱作可逃逸區。

當然在不可逃逸區也有一定概率不被擊落,比如su27的眼鏡蛇機動,這個動作被證明有一定的規避能力。有可能不被擊落。所以戰鬥機的機動性能在實戰中還是有一定作用的。


逸凡1


因為什麼?還用問?蘇式戰機一直以來都是以給F16,F15做訓練靶機為榮,尤其米格系列,更是陪練的角色,可憐南聯盟的飛行員們,被揍的忍無可忍,勇敢的駕駛米格29戰機飛上藍天找聯軍拼命,可惜連個鬼影子也沒發現就看見一枚導彈飛奔而來。想想看,一直是美空軍的菜還有啥奔頭,搞隱形?沒病吧?花了天價臨了還不是被揍的漫天煙花!不如搞的熱鬧還心裡踏實,到時候好再敗可以義正辭嚴的指責美國亂用武力,動用先進戰機以大欺小,罵死美軍!


jienashengzhi


因為俄羅斯準備打大戰。他軍隊是針對美國的。認為世界大戰必定是一場原始戰爭。

原子彈炸燬機場,工廠。衛星。

剩下的飛機。坦克出動。跟二戰差不多了。

半導體在原子彈下都會燒燬。

他那個電子管。儀表盤橫行天下。

飛機開機炮。拼速度,機動性。

他認為原子彈下,人口還能剩一半,嘿嘿。還可以治療。


大眼睛164554753


就算是不靠系統,單機也一樣被虐,這是毫無懸念的,因為價值觀理念已經定性了。因為蘇聯這種體制價值觀是不尊重生命的,因此他們對戰爭的理解就是用巨大的數量壓倒對方,而這個數量就是包括飛行員的生命,所以他們造的發動機壽命只有兩千小時。而美國是個人生命利益至上的國家,這個價值。準確來說,是目標速度矢量與波束矢量垂直時,目標相對載機速度這時會被判定為0,從而信號在濾波器中被當作雜波濾掉。現代再先進的機載AESA都會運用這個原理。所以即使是現在,出現這個情況,這種尷尬的情形會依舊,但不同的是點掃描天線賦予了波束非常快速的掃描能力,即使在這個時刻丟失,也會立即在下一個時刻重新捕獲,畢竟垂直的條件不會一直滿足。所以這招並不像以前那麼好使。

他們不重視士兵生命,喜歡不惜一切代價,所以他們的戰機和發動機造的都壽命都很短,這也就意味著訓練不足,技術上也像一次性產品似的。真打起來肯定不是美軍基礎飛行必須兩千小時飛行老手的對手。駕駛蘇式飛機戰勝過美軍的唯一空軍只有印度,但印度蘇式飛機摔的慘烈,有目共睹。蟲子因為BVR後狗鬥階段的能量恢復和“機敏性”不行而被美海軍抵制?麻煩去找一下蟲子的飛行包線,再簡單的算一下F404的推力和整機重。蟲子因為翼型的原因,高速性能很渣,某些掛載下連突破音速都難,BVR階段反而吃虧,但是低速機動性能是可以和F-16這種狗鬥怪物抗衡的(瞬盤稍差,但能量恢復比單發的好)。

第一,戰鬥機強調機動性從來都不是為了躲導彈準備的。不可否認在早期導彈過載能力還不是很強,不可逃逸區範圍還不是很大的時候,戰機在發現被鎖定時立即大過載機動能夠躲避攻擊,但隨著導彈技術進步這種方法已經越來越難以躲避了。第二,目前戰機強調高機動主要還是為了應付狗鬥。哪怕是隱身機,目前對隱身機之間空戰形式分析中,就有觀點認為因為雙方雷達發現距離都大大縮短,隱身機相互發現時可能都進入了目視距離,狗鬥會越來越多。第三,確實也有觀點認為,未來空戰對狗斗的需求越來越少。因此美國的新一代戰機招標中就對機動性要求有所降低,更強調全波段隱身和超音速能力。

雙脈衝和衝壓發動機瞭解一下。目前各國早就發現了火箭發動機的缺點,知道這種情況會導致末端性能下降,所以應對辦法分別是雙脈衝或者衝壓發動機。一次點火接近目標,二次點火達到毀傷效果。飛機的機動性遠比不上導彈,因為人體最大隻能承受9G過載,這是飛機設計的極限,但是導彈可以承受70-80G過載。那麼飛機規避導彈可以用常規機動+干擾+非常規機動(如眼鏡蛇或落葉飄等),看飛行員的技巧了。70年代時期技術的論述。而現代高精尖技術多功能(及信號反遺電子計算機撐控指令)引導導彈技術並非如此)40公里以內一旦被鎖定不管怎樣機避100%被擊中。

印象裡攻防機動是要同時用的,即使是迎頭攻擊,發射導彈後也要立刻側轉+加速,能保持跟蹤的前提下儘可能多的側轉,再配合自己的高速壓縮對方導彈射程。所以有些飛機才會把雷達側視角度搞到110-120度,以及有些飛機即使是相控陣雷達也保留了水平向機掃。迎頭時,敵機雷達照射方向正對我機(兩機速度向量平行反向),當我機完成轉向後,我機速度向量與敵機垂直,且與敵機雷達照射方向垂直,此時我機沿敵機雷達照射方向上的平移很小,從而迫使多普勒雷達丟失有效跟蹤。

超視距空戰是因為可以堆裝備而達到碾壓的效果,但是對同等對手來說效果就沒那麼明顯了。假如雙方都有預警機,那麼超遠程的空空導彈就很難有效果,這時戰術戰略就成為了制勝的關鍵。

6O公里至8O公里以內一旦被鎖定不管怎樣機避存活率僅有10%。100公里至120公里一旦被鎖定其存活率也只有30%左右。四代機開始,隱身和低可截獲雷達剝奪了對手的勢態感知能力,對手知道被攻擊的時候已經是導引頭開機的時候,再進行機動已然來不及。想想你點了燈泡卻全程不亮是個什麼感覺。超巡巨大的進攻優勢是四代機的核心能力。超音速接戰所帶來的高初速可使空空彈的射程提升50%以上。拿戰艦世界舉例。假如哈巴狗艦炮射程+50%(超巡)舵效+60%(超機動)隱蔽距離只有原來的一半(隱身)那麼一場戰鬥在沒有航母(預警體系) 1ⅴ10很難麼。


歷史深度揭秘


俄羅斯研製蘇57是根據自己的國情來做出的。

蘇57自從2010年亮相以來就爭議不斷,其中就令人詬病的就是它的隱身性能。蘇57採用俄羅斯拿手的中央流體升力佈局設計。所謂的中央流體升力佈局,就是將機翼和機身融合,機身儘量拉扁,讓它也能產生部分升力。而發動機就懸掛在機身下方。這種設計確實有利於提高戰機的升力和機動性。你看看,戰鬥全重30噸的蘇33,只要一塊12度的上翹甲板就能從航母上起飛。配合優異的發動機,蘇27系列及其改進型號都能飛出眼鏡蛇、尾衝等高難度動作,如果再換上推力發動機的話,還可以飛出像落葉飄、勾子等匪夷所思的機動。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採用中央流體升力佈局設計的蘇57卻破壞了五代機最至關重要的隱身性能。由於發動機直接懸掛在機體下面,通過進氣道就能夠看到飛機發動機葉片這個最大的雷達反射源。再加上發動機噴口有一大截直接裸露在外,又成為另一個最大的雷達反射源和紅外散射源。正因為這樣的設計,使得蘇57的隱身性能成了最大的敗筆。在中美俄所有的五代機中,蘇57的隱身性能是最差的。反觀中美的五代機,為了更好的隱身,都採用了卡特爾進氣道或DSI進氣道設計,機身進氣道呈S形,雷達波要經過多次折射才能到達發動機機體。另外,發動機噴口要儘量的深埋進機體,還採用了改變發動機紅外波長特徵設計,儘量減少和改變它的紅外特徵。


除了隱身性能外,另一個受人詬病的地方就是它的彈艙。由於蘇57比蘇27“拍”得更扁,機體非常的纖薄。正因為這纖薄的機體,導致它無法安裝更深的內置彈艙,不但大大的限制了它的載彈量,而且它也沒有足夠大的尺寸和深度來掛載大型的導彈,這無疑是削弱了它的戰鬥力。

確實,俄羅斯的蘇57在機動性方面做得非常好,如果和它比機動性,中美五代機都要落下風。但這種機動性在實戰方面能有多大的作用呢?而且如今空空導彈都有幾十個G的機動能力,你和空空導彈玩機動,你能玩得過它嗎?另外,如果空空導彈來襲,你在玩眼鏡蛇、落葉飄等過失速高難度動作,豈不是要直接當人家的靶子了?

但評論一款武器裝備的好壞並不能僅僅看它的基本性能,還要考慮到它的作戰體系。連我這種二百五的軍迷都知道蘇57的缺點,俄羅斯軍方大佬、航空專家們不可能不知道。蘇57是俄羅斯“前線航空兵作戰系統”計劃的產物。目前的俄羅斯空中力量依舊採用前蘇聯的作戰體系,蘇57的作戰任務就是為前線陸軍部隊奪取制空權,掩護地面部隊進攻的。在這個作戰體系中,蘇57既能得到地面雷達的引導,又能得到空中預警機和天基偵察系統的支持。在這套作戰體系的支持下,敵方所謂的隱身優勢,超視距攻擊優勢等也佔不到什麼便宜。所以,它是根據俄羅斯的作戰體系打造的,是符合俄羅斯作戰需求的。如果讓它跳出俄羅斯這套作戰體系去,它的缺點肯定會暴露無遺,而且很有可能在未來的交戰中會敗得很慘。


血染戰旗紅


這裡有個偽命題,實際上,放棄隱身的話戰機的機動性就會打造氣動佈局的極限,選擇隱身意味著放棄一定的機動性。

蘇57並不是不隱身,而是他的隱身技術沒有達到四代機對隱身戰機隱身性能的標準(前橫截面0.1 平方米反射面積)。

蘇57做了大量隱身的努力,比如扁平化機身,可調節遮擋進氣道(實際上F14,F15等戰機都有這個能力),打開減少飛機的稜角,有三個內置彈倉[捂臉][捂臉](也是被人嘲笑得一點,工藝不達標)。

蘇57最大特點 他的發動機,全球推力領先,沒有之一。他使用的是蘇35的AL41發動機改進型三元矢量推力發動機(據說是15噸級的,我國未來渦扇15也是15噸級的,人家已經非常成熟了,壽命,性能,可靠性)。

蘇57可以發射米格31掛載的機載反艦彈道導彈。超音速隱身巡航導彈等,打擊能力非常牛逼。

他的速度也是目前四代機裡最快的。都知道F35只有1.6~1.8馬赫。

而殲20在據說保持著和F22一樣的2.2馬赫的巡航速度。蘇57的速度更快2.3馬赫左右。

這裡給大家講下超音速機動。這是所有三代機都不具備的能力。三代機在超音速狀態下的機動性能會大打折扣。如果輕易進行大過載,輕則進入失速螺旋,重則空中解體。

三代機分兩個派系,一個是追求跨音速區間的氣動性能,一個人是超低速和超音速兩段的機動性能。蘇27是後者,F16是前者。F16在亞音速和稍微超音速的狀態下,飛控性能最佳,反之則不行。蘇27在亞音速和平稍微超音速狀態下飛控性能一般,在超低速和超音速狀態下有這良好的飛控性能。這就是蘇27的優點。然而,在超音速和超低速狀態下進行大動作,大過載機動三代機都不行。他們在這種狀態下飛機結構強度和氣動控制性能無法滿足需求。

而四代機卻可以輕鬆應對。

拿我們的殲20來說,我們的殲20為了應對四代機的超機動,超音速巡航飛行員座椅是向後傾斜的,飛行員幾乎躺著開飛機。這樣飛行員可以承受更大過載。另外,殲20是數字模擬飛控,側杆操作,極大的降低了飛行員的操作難度。

殲20的鴨翼+梯形主翼讓他在超音速狀態下擁有非常優良的升力係數。這也是我們飛行員表示:殲20造超音速狀態下沒對手的原因。

這就是超機動的優勢。

回頭說超視距空戰,近期土耳其用F16在40公里處擊落數架蘇24戰鬥轟炸機。蘇24本身的航電就不適合空戰。

F16利用機載數據鏈和預警機對蘇24 進行了體系壓制型攻擊,F16在不開雷達狀態下逼近到40公里才開火,這其實對於AIM120C來說已經是不可逃逸區了。AIM120C最大射程在100公里以上。40公里導彈已經開啟自己的主動制導雷達了。

那麼如果F16想用這套打法打蘇57行嗎?

我只想說如果土耳其沒有F35,別來獻醜。俄羅斯在敘利亞有一整套單的空天戰場監視體制,只不過俄羅斯一直保持著有限的介入敘利亞戰局而已。

如果土耳其用F16+薩博預警機對付蘇57,那麼他是要吃虧的。蘇57雖然得機載雷達和F16沒代差,但是蘇57 雷達口徑更大,機載計算機性能也不遑多讓。意味著雷達敏捷度差不多。蘇57的機載雷達探測距離要比F16更遠,意味著蘇57可以更早發著中距彈R27。而俄羅斯出動蘇57必然要出動預警機了。雖然俄羅斯預警機不多。最後不要小瞧蘇57隱身能力。他曾經挑戰過以色列和土耳其的戰場監視系統。目前敘利亞戰場主要俄製戰機是蘇35和蘇30SM,這些現役戰機可不是蘇30MKK和蘇30MKI可以比的。所以小編不要小瞧俄羅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追逐蘿蔔的毛驢


這個問題有失偏頗了。因為俄羅斯沒有痴迷機動性,也沒有忽視隱身。蘇-57是俄羅斯空軍的單座雙發隱身重型戰鬥機 強調空優。是和美國F-22抗衡的隱身戰鬥機。總體上蘇-57除了隱身性能比F-22差以外,其餘方面具備跟F-22和F-35較量的能力。


隱身戰鬥機一定要具備4個"S",也就是四點要求——隱身、超機動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超級信息優勢。大多數時候,人們只知道強調隱身戰機需要隱身性能,比如重點強調F-22的雷達正面反射面積只有0.0001平方米,但是事實上,F-22雷達反射面積到底是多少,只有美國空軍自己知道,我們無從而知。過分強調隱身性能而忽視機動性,那麼也會被軍方摒棄,比如著名的美國的YF-23試驗機,為了隱身性能而忽視機動性,最終被遺棄。所以無論俄羅斯還是美國,都知道要在隱身性和機動性上找到平衡,因此俄羅斯並沒有忽視隱身性能,也沒有痴迷機動性,反而想把這個優勢發揚光大。



俄羅斯和美國是超視距空戰理論引導者和先行實施者。越南戰爭已經有超視距攻擊的運用。蘇俄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發展超視距空戰的導彈,到現在已經發展出的R-77遠距離空對空導彈,射程在300米-100公里。總體和美國的AIM-120相當。同時美俄都發展出了各自的超視距雷達。俄羅斯的蘇-35裝備的"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對3平方米的物體探測距離在400公里,在2014年蘇-35服役後,俄羅斯就已經開發出了一系列超視距空戰的戰術,其組合在當時正是蘇-35+R-77導彈組合。蘇-57一樣是具備超視距空戰能力的。最近幾年,俄羅斯的雷達技術越發先進,已經追上了西方先進水平。蘇-57裝備的N036-1-01有源相控陣雷達,最大探測距離400公里!完全可以超視距攻擊。


上世紀70年代,蘇聯的蘇-27在氣動佈局和機動性上全面壓倒F-15,直到現在,世界的空軍強國,包括中國 都還受到蘇聯的氣動佈局技術影響,或從中借鑑,或從中發現其他有價值的。這使得俄羅斯不會放棄自己的機動性優勢。蘇-35已經是蘇-27最終的大集成者。

俄羅斯在隱身戰鬥機上的研發,跟美國有所不同。俄羅斯有根深蒂固的機動性情結,一方面這是俄羅斯在戰爭中得到的經驗,另一方面俄羅斯在電子技術上落後美國,隱身塗層材料上研究和運用沒有美國成熟,但並不等於蘇-57沒有隱身能力。隱身戰鬥機的隱身性能,目前沒有準確標準,無論是美國,中國,俄羅斯,對於自己的戰鬥機都是從實際出發,所以隱身性能各有優劣。蘇-57的氣動結構類似F-22,在機頭橫截面、尾翼、發動機噴口等跟F-22有類似效果。俄羅斯公佈的蘇-57的雷達反射面積僅僅0.4平方米!略強於F-15E水平。比F-22和F-35還要差得多,究其原因,最大的缺陷還是在正面進氣道設計上,發動機大量的熱導致極大增加了雷達反射面。從俄羅斯空軍小規模採購蘇-57到宣佈下一代第六代戰機計劃,可見蘇-57在隱身上做得並不是很好,恐怕俄羅斯軍方不太滿意,但又要採購蘇-57保持空中優勢。
俄羅斯既重視超視距空戰,也強調隱身性能,但俄羅斯國家實力有限,跟美國的抗衡並不可能處處跟美國展開競爭,在電子技術、隱身技術上跟美國的差距是必須承認的。並也不代表俄羅斯空軍不重視隱身性能。蘇-57已經在敘利亞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實戰檢驗,作戰效能如何恐怕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只有俄羅斯空天軍自己最清楚。俄軍發展的超視距攻擊理念,和依據自身實力發展的蘇-57,對中國的殲20發展,都有值得借鑑和反思的地方。


靜聽竹林風


超視距空戰是發展方向沒有什麼爭議,但是徹底改變現代空戰模式,此言為時尚早。機動性不僅僅是痴迷於近距空戰,在超視距空戰中依舊有很大的用處,難道超視距空戰戰機就不機動了,任由中距彈攻擊?這顯然是不符合正常邏輯的。俄羅斯的發展路線有別於歐美,其蘇-57是一個隱身與機動性之間綜合權衡的一個產品,畢竟作戰理念有歷史的差異擺在那裡。

在二戰後,戰鬥機發展進入到第二代後,隨著空空導彈的出現,美國人在F-4戰鬥機研發上就出現了一個失誤,直接摒棄了傳統空戰的機炮,空空導彈成為F-4唯一的對空作戰武器。在後續的實戰中,這一設計的侷限性暴露出來了,美國在後續的改進中不得不又加裝了機炮,且就算是發展到最新的第四代隱形戰鬥機F-22也保留了機炮。機炮的主要作用就是在近距空戰中使用,算是一種最後的保命措施吧,畢竟導彈的搭載數量是有限的。

因此無論超視距空戰論如何發酵,基於事實來看近距空戰模式暫時還是不會退出歷史舞臺的。除了我國的殲-20放棄了機炮,僅保留了霹靂-10近距格鬥彈之外,其他的現役主流三四代機都保留了機炮設計,就已經充分說明問題了,然而近距空戰決定勝負的往往是戰機自身的機動性和飛行員的素養。

理論上並沒有真正走到放棄近距空戰的層面,俄羅斯人注重戰鬥機的機動性還是有一定的原因的,美國人也極為重視戰機的機動性,比如F-22憑藉強大的發動機獲得了極為優異的機動性,成為現代四代機發展的參照作品。總的而言,在戰鬥機機動性上美俄走的是兩條不同的路徑,美國人強調動力優勢,俄羅斯人則是更多的強調氣動優勢。

除了設計理念傾向上的不同之外,俄系戰機多多少少和蘇聯時代的設計理念有很大的繼承性,畢竟俄系戰機師承前蘇聯。前蘇聯在戰鬥機發展上極為注重戰機的機動性,早期的米格家族,比如米格-15、米格-17、米格-19以及米格-21在當時都是以機動性出眾而著稱,相比同時期的歐美戰機都有獨特的機動優勢;到了第三代,憑藉中央升力體氣動佈局設計的蘇-27再次實現了機動性對歐美戰機的超越,直至美國開發出F-22才算終結。

美俄作為世界戰鬥機發展的兩大巨頭,在上世紀90年代以後,俄羅斯因經濟原因在技術研發上與美國拉開了一代的差距,美國在2005年推出了F-22隱形戰鬥機,成為當時很長一段時間當之無愧的戰鬥機之王。俄羅斯的五代機蘇-572010年才首飛,迄今也沒有實際服役,在時間軸上已經相差了將近15年,在這種劣勢之下,俄羅斯需要奮起直追。

隨著俄羅斯人在矢量發動機領域取得突破,在經過蘇-30戰機矢量技術驗證之後,在蘇-35上實現了大成,成為國際上性能水平最好的三代++型戰鬥機,綜合作戰能力僅次於隱形戰機。這就確立了一種非對稱優勢,從而展示削弱來自美國隱形戰機的技術壓力,這算是俄羅斯的一種無奈的選擇吧。

戰鬥機發展中,世界各國都極為注重戰鬥機的機動性,不光是俄羅斯痴迷,世界各國的戰鬥機設計師都痴迷。至於隱身,蘇-57的隱身處理除了用了等離子隱身新技術之外,更多的還是因為研發資金的問題導致的。


鷹鴿分析


機動性是戰鬥力的基本技能,也是保命技能,這麼跟你講吧,你是隱身戰機,我也是隱身戰機,那麼即使雷達能看到對方也是已經很近了,在加上雙方都是超音速巡航,就那點距離眨眼就見面了。就算你隱身性能好,你雷達好,你先發現對方,你先發射導彈。那你發射導彈的一瞬間就暴露了,對方反手幾枚導彈就過來了,你沒機動性咋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