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是不是输了帝国,嬴了二战,英国值得吗?

墨染君自看



丘吉尔不抵抗,大英帝国就会好过吗?

不少认为英国与轴心国作战感觉不值得的人,都会拿出历史上希特勒希望与英国和解来作为例子。尽管希特勒确实有过与英国和谈的想法与行为,但这不过是缓兵之计。并且随着希特勒的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不断扩张,与大英帝国的冲突也将不可避免。

希特勒知道英国是一个岛国,而且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早已闻名欧洲。但凡有哪个欧陆国家想要破坏欧陆均势,大张旗鼓的搞霸权行为势必会引发英国的介入。面对这一情况,他希望德国在尚未对英国准备好入侵的形势下,尽量与英国修好,并且多次在公共场合透露自己希望与英国结盟的念头。

但是,早在1938年,希特勒又制订了Z计划,这个计划中就特别将英国作为主要敌人,希特勒希望纳粹德国能够建造一支可以和英国皇家海军一决雌雄的强大海军。并着手建造H级战列舰。

一旦英国放弃与纳粹德国抵抗,保持中立甚至与其答应修好,等到纳粹德国准备充足以后进行针对英国本土的入侵,那英国所面临的形势将比1940年和1941年更加危急。

并且,作为轴心国的重要成员之一的意大利,早已对英国在中东的殖民地垂涎三尺。加上墨索里尼希望重新恢复罗马帝国版图的野心。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即便不在丘吉尔的主导下与轴心国进行殊死抗争,大英帝国就能保住了吗?显然不能。


大英帝国的瓦解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吗?

另外,部分历史爱好者认为,大英帝国的瓦解全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于是得出了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英帝国就不会瓦解的言论。

然而,实际上,大英帝国的瓦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是由多个因素组成。并且早在20世纪20年代,大英帝国已经有分崩离析的迹象。到了30年代大英帝国的瓦解已经是迟早的事情。只是还没有达到瞬间分崩离析的程度。而且两个埋头发展的大国——美国与苏联伴随着实力与野心的上升,与英国在海外利益上或多或少的都有矛盾。在后来的发展中,美、苏两国又特别反对老牌殖民帝国的殖民行径。并鼓励殖民地进行独立,以便自己的势力得以渗透。

二战结束后,美国与苏联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无可避免的与欧洲的老牌殖民帝国发生了利益冲突,例如在中东地区,美国与苏联多次一致的与英国、法国站在对立面,加速了英国与法国在中东地区的势力退潮,使美国与苏联得以向中东渗透。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没有丘吉尔带着英国与轴心国进行抗争,大英帝国也迟早会结束。


丘吉尔就没有其他方式避免大英帝国的瓦解吗?

在二战期间,丘吉尔也力图保全大英帝国的利益,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1941年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在短时间内占领了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这其中有许多战略和经济价值非常高的殖民地,诸如新加坡等地落入日本手中,使大英帝国几乎断了一条臂膀。

日本在亚洲的行为,又加速了二战后英国在远东地区许多殖民地的独立浪潮。

而英国的实力已经无法做到东西兼顾,只能无奈的拆东墙补西墙。在欧洲方向,早在1940年法国战役结束后,丘吉尔又认为只凭英国一己之力与德国在北非与海上进行抗衡实在勉强,故而又极力拉拢美国介入战争。至少也要获取美国的物资援助,甚至不惜割舍大英帝国的海外利益来换取。丘吉尔知道不赢得胜利,大英帝国只会瓦解的更快。


黎塞留的野望


我是向生,我来回答。丘吉尔领导英国战胜了德国法西斯,但也付出了巨大的损失和代价,不仅本土遭受德国轰炸,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也丧失殆尽,这也是英国必然的结果,霸权不可能长久,下面我来具体分析下。

18世纪以来,英国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


18世纪以来,英国曾经的日不落帝国,除了西欧的本土外,在非洲、亚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以及大洋洲都有着广阔的殖民地,但是英国为了保住自己海上霸主的地位,孤悬西欧大陆之外的英国就必须阻止西欧大陆出现强国出现,比如19世纪初法国在拿破仑的带领下几乎横扫欧洲,英国就联合沙俄和普鲁士抵御法国的攻势,围攻法国;到了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德国发起的,而英国就联合法国和俄国(一战是沙俄,二战是苏联)等国抵御德国的进攻,英国确实善于玩弄战略,把战略平衡发挥到了极致。

英国首相丘吉尔视察被德国轰炸后的教堂

谈到二战,英国和法国初期的绥靖政策,纵容德国吞并周边小国,比如吞并捷克斯洛伐克,闪击波兰等,想把祸水东引,让德国和苏联起冲突甚至发生战争,而英国就希望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可是最后德国远征苏联前,就把法国给拿下了,而后一路把英法联军逼到法国东北部的边境港口敦刻尔克,而英法联军进行了敦刻尔克大撤退,从此英国势力彻底退出欧洲大陆,西欧除英国、瑞士和西班牙以外的主要地区被德国占领。不得不说敦刻尔克大撤退为后来英国和盟友美国进行诺曼底登陆反攻欧洲大陆保存了骨干力量。



由于英国本土在二战中损失巨大,伤根动骨,英国已经无力维持对庞大殖民地的有效统治。同时英国本土在战争中被德国轰炸的一片狼藉,也丢失了金融、贸易、航运等垄断地位,再加上英国殖民地独立运动高涨,因此英国综合考量后决定进行战略收缩,放弃了大部分殖民地,只保留了一部分战略地位重要的殖民地,比如马绍尔群岛和直布罗陀等地。

二战后,雅尔塔会议上的英苏美三巨头


因此,英国在二战后虽然失去了霸权,但仍然是有着世界影响力的大国,英国在二战中没有像法国那样领土尽失也是万幸了,谈不上英国赢了二战而失去了帝国,毕竟二战英国也只能后说是惨胜。


向生分析


丘吉尔打赢德国,这应该算是英国的基本国策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环,英国的国策就是:决不允许欧洲强大。那么德国这会儿强大起来了,横扫西欧,英国要做的就是,宁死也要遏制德国扩大。

希特勒击败法国之后,就给英国开出了议和条件,大概就是:英国承认德国吞下的一切、拿回德国失去的一切、英国和德国结盟。这份议和条件呢,并不苛刻,也可以说是合情合理,而且希特勒这份议和条件已经很有诚意了。但是,英国人绝对不同意,就是要和德国死磕到底。

英国失去了海外殖民地,这个东西吧,说不上和二战有直接关系,二战确实掏空了英国,世界第一的位置也让了出去,但是有一点要注意,二战让很多国家都有了民族意识,民族独立是他们在这个时候觉醒的。很多英属殖民地其实早在二战开始前就逐渐脱离英国了,这是大势所趋。

不过有一点要承认,确实就是二战,让英国把世界第一的位置让了出去。一战结束,英国打个稀巴烂,但是英国还是有底子,有实力,这个时候世界第一还是英国。而二战,打了这么多年,英国家底全掏空了,这个时候,世界第一变成了美国,源源不断的真金白银流向美国,美国直接一跃成为超级大国。

英国这个行为,按中国话说就是“远交近攻”,英国玩这个可是个老手,他宁愿让世界第一变成美国,也不愿让德国统一欧洲。原因就在于,英国希望自己继续插手欧洲事务,欧洲不能有强国,相比较于世界,欧洲就在眼前,消灭德国,英国还能继续作威作福。

英国一直都是这么想的,英国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这和丘吉尔无关,这是英国既定国策,直至今日都是如此,现在仗是没法打了,好,英国玩了个脱欧。英国是欧洲国家,但是英国和欧洲不是一条心。


军武文斋


丘吉尔是赢是输英国人说了不算,中国人说了算![大笑]


夜郎大帝


这跟值不值得没有半毛钱关系啊!丘吉尔即没有能力改变其英帝国主义列强自己的命运,又没有能力改变他国的未来。帝国主义崩溃是早晚之事。


战神震慑邪恶势力


为人类赢得了和平,即使付出再大代价,也值!


青梅煮酒不论英雄


历史的发展进程谁也改变不了,日不落帝国辉煌不在。二战共同反法西斯,英国做出了贡献。


157830907映山红


值不值得英国都得有的选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