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评《荷马史诗》的艺术魅力:用史诗级的画面还原真实的人文情怀

那些不在乎阅读古人著作的人,永远也不会知道拉辛从荷马那里得到了多大的教益——(法)狄德罗

清代冯镇峦对聊斋志异有过如下评价:“聊斋非独文笔之佳,独有千古,第一议论醇正,准情酌理,毫无可驳。如名儒讲学,如老僧谈禅,如乡曲长者读诵劝世文,观之实有益于身心,警戒顽愚。至说到忠孝节义,令人雪涕,令人猛醒,更为有关世教之书。”

浅评《荷马史诗》的艺术魅力:用史诗级的画面还原真实的人文情怀

而在西方文学史中,也有一部被黑格尔评价之为:在荷马的作品里,每一个英雄都是许多性格特征充满生气的总和,荷马借不同的情景,把这种多方面的性格都揭示出来了。

正如所说,《荷马史诗》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依据,结合神话传说,广泛地反映出当时希腊社会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希腊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是古代希腊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时期的一部社会史、风俗史,对于我们当代研究价值具有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的很高价值,是研究远古社会的重要文献。

正如,伟大的哲学思想家马克思曾在《政治经济学导论》中曾特别指出,作为“人性开展得最美好的社会幼年时期”的伟大里程碑作品,《荷马史诗》至今仍然“继续供给我们以艺术享受,并仍然“显示着不配的魅力”。

荷马史诗》是真正的艺术作品,不但是因为它是希腊民族的伟大创造,而且它又表现出了罕见天才的深刻水平,它那丰富的思想和绚丽的艺术魅力永照千古。

浅评《荷马史诗》的艺术魅力:用史诗级的画面还原真实的人文情怀

《荷马史诗》到底说了什么

《荷马史诗》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

两部史诗都分成24卷。《荷马史诗》以扬抑格六音部写成,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

它广泛地反映了从原始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古希腊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斗争和思想感情,是研究远古社会的重要文献,有很大的认识价值。

浅评《荷马史诗》的艺术魅力:用史诗级的画面还原真实的人文情怀

01:作者构思荷马史诗的形成过程

英国著名文艺理论家约翰·凯里在《艺术有什么用》一书中认为:“文学不像其他艺术,它能够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能够完全否定文学”。

公元前的十二世纪初期在小亚细亚的特洛伊上发生过一次历时十年之久的部落战争。战争历经十年之久结束后,在小亚细亚和希腊各地流传着很多关于这次战争的歌谣,而这些歌谣大多数以歌颂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为主。

到了公元前九至八世纪一个名叫荷马的民间盲歌人,他凭借他高超的艺术才能对这些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进行整理加工,编成了两部完整的长诗。

这也就是“荷马史诗”这一名称的由来。

不过,这时的史诗还只是以口头的民间歌谣的形式存在的。

荷马史诗的编写经历了古希腊从氏族社会晚期到奴隶社会衰落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并不由是荷马个人创作的,而是以民间歌谣为基础,然后汇聚集体与个人智慧相结合,最后由文人学者编定的。

浅评《荷马史诗》的艺术魅力:用史诗级的画面还原真实的人文情怀

荷马史诗主题思想

前苏联美学家斯托洛维奇在论述文学作品的意义中提出的那样,意义包括功利意义、政治意义、认识意义和伦理意义在内,“但如果这些意义不融在审美冶炉之中,如果它们同艺术的审美意义折中地共存而不是有机地纳入其中,那么作品可能是不坏的直观教具,或是有用的物品,但是永远不能上升到艺术高度。”

而歌颂英雄、历史意识、自由主义、以人为本这四大思想贯穿了史诗始终。

浅评《荷马史诗》的艺术魅力:用史诗级的画面还原真实的人文情怀

  • 首先,作者用神奇的笔调描写英雄的形象、突出英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只要代表氏族理想的英雄,不管属于战争的哪一方,都在歌颂之列。
  • 其次,在《荷马史诗》中,出现了古希腊人关于“历史”的最初概念,而且在一些篇章中还出现了表示“历史”概念的词语。可以说后来希腊语中的“历史”一词,就是直接从这个含义上演变而来。
  • 再次,它以整个希腊及四周的汪洋大海为主要情节的背景,展现了自由主义的自由情景,并为日后希腊人的道德观念立下了典范。
  • 最后,在史诗中,我们还可看到以人为本思想的反映,赞美人的智慧,嘲笑神的邪恶,赞美、歌颂人间,蔑视上天。可谓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雏形。

荷马史诗所展现的魅力,是时代的强音

初谈荷马史诗的读者,一定会惊叹于:独特的艺术魅力可从它的规模结构,所体现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色彩,特色语言及艺术手法的运用等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浅评《荷马史诗》的艺术魅力:用史诗级的画面还原真实的人文情怀

001:荷马史诗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构思巧妙。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每部都长达万行以上;《伊利亚特》共有15,693行,《奥德赛》共有12,110行,两部都分成24卷,两部史诗跨度都是10年。

荷马采取戏剧式的集中,概括和浓缩的手法,把故事集中在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和某一段时间上,从而把众多的人物纷繁的情节和丰富的生活画面浓缩成一个严谨的整体。

如《伊利亚特》集中描写战争结束前51天的故事,又重点描写其中四天,就充分表现了这场为期10年的战争全貌。

《奥德修纪》首先描写的是奥德修斯回到故乡伊大卡前四十二天的海上遭遇,然后再用倒叙的手法展现了他海上十年的漂流经历,同时又以帖雷马科寻父和全家团圆为线索,使全篇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这样的结构布局使全诗的情节引人入胜,极富于戏剧性。

浅评《荷马史诗》的艺术魅力:用史诗级的画面还原真实的人文情怀

002:现实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色彩相结合。

荷马史诗比较真实地表现出荷马时代的本质面貌。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以部落的名义使用暴力去掠夺和保护财富而表现出的英雄主义、集体主义、正是值得歌颂的时代精神。

史诗用它的情节、人物和艺术环境来体现这种精神从而表现了现实主义的写实倾向。

史诗在表现出写实主义的同时,描写了人的世界同时有写入了神的世界,使整篇史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浅评《荷马史诗》的艺术魅力:用史诗级的画面还原真实的人文情怀

003:史诗的语言很有特色。

荷马史诗采用六音步诗行,不用尾韵,但节奏感很强。

这种诗体显然是为朗诵或歌吟而创造出来的,在歌吟时,大概还弹着琴来加强其节奏效果。由于这种叙事长诗是由艺人说唱,因此常常重复不少惯用的词句,甚至整段重复,一字不改。

有时,有些形容词的重复使用,只是为了音节上的需要,并不一定对本文意思有多少加强。而许多重复词句的一再出现,象交响乐里一再出现的旋律,又能给人一种更深的美的感受。

这大概是由于古代的某些艺术手法虽然比较简陋,但有经验的说故事的诗人运用技巧非常纯熟,所以才能产生这种成功的效果。使用比喻来加强气氛,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也是荷马史诗里一个突出的艺术手法。

此外,荷马史诗还善于用简洁的手法描写,用寥寥数语,表达出很深的感情。

浅评《荷马史诗》的艺术魅力:用史诗级的画面还原真实的人文情怀

004:多种表现手法综合应用。

《荷马史诗》中一方面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变化发展的情节中去写,另一方面又成功地运用了烘托、对比、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心理刻划等多种艺术手段。

《伊利亚特》中写阿基琉斯就是把他置于内讧产生、发展和终止中既写出他那刚直、暴烈、执拗、掘强而又韧性的个性,同时又揭示出他重友谊、讲义气、感情真挚、强烈、有同情心的另一面,而在战局的变化中,则着力突出他那非凡的神勇、力量和体魄,既从正面所向披靡、横扫千军的战斗力作淋漓尽致的描写,同时又借其它英雄加以陪衬和烘托,这样一来,阿喀琉斯的英雄性格,犹如一块宝石,闪现出其丰富人性、复杂性格的多个方面。

另外,阿基琉斯在帕特洛克罗斯死上的可怕预感、赫克托与之对阵前矛盾的心情均为细致的心理描写,通过特洛伊长老的议论写海伦之美,从海伦的谈话中介绍希腊的将士,都是侧面描写的生动实例。

由于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因之中外文中的人物形象都鲜明、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浅评《荷马史诗》的艺术魅力:用史诗级的画面还原真实的人文情怀

荷马史诗的现实价值

在整个世界的范围里,不论是现实世界还是文化领域的世界里,《荷马史诗》都可称之为艺术瑰宝。

恩格斯曾说:“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

它既反映了古希腊史前时代的生活面貌,又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它犹如百科全书,古希腊人民从中吸取了关于天文、地理、历史、社会、哲学、艺术和神话的一切知识,后代欧洲及其它许多地区和国家的作家艺术家从中汲取了无限丰富的养料。

时至今日,荷马史诗仍是我们研究古代社会的珍贵文献,仍能以其永久的魅力给我们高贵的艺术享受。

《荷马史诗》对我们的人文熏陶是什么?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要学管理,与其读商学院,不如读短篇小说。马奇老师曾经也专门写过一篇论文,建议管理者读诗。


浅评《荷马史诗》的艺术魅力:用史诗级的画面还原真实的人文情怀

显然,这些建议是非主流的,主流的管理教育,采用的是“科学管理”的鼻祖泰勒开创的“科学路径”。
而马奇和巴达拉克的论述却提醒我们:管理教育,尤其是领导力教育,还可以有一条“美学路径”。

2016年3月24日,哈佛大学校长、历史学家德鲁·福斯特女士在西点军校演讲。她主要讲述了她的曾祖父劳伦斯·泰森的故事。泰森于1883年毕业于西点军校,班上一共52名学生,他的成绩是第51名。后来他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将军,并在退役后成为了参议员。


为什么一个差生最终取得了成功,文化熏陶到底有多重要?

福斯特曾自述道:这可能要部分归功于她曾祖父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她的历史依据是年轻的泰森少尉驻扎在西部时写给她未来的曾祖母的“优雅的情书”。她还提到,著名的格兰特将军也毕业于西点军校,成绩也不算很好(1843年毕业,班上共39人,为第21名),承认自己在学校花了不少时间读小说。
福斯特还说,人们关于领导力的共识很少,也许只有一点:领导者鼓舞人们去做他们本来可能不会做的事情(这里我插个话,找来十个领导力学者,我估计至少有五个不会认为这是个共识)。

如何培养领导者?

浅评《荷马史诗》的艺术魅力:用史诗级的画面还原真实的人文情怀

福斯特说:“今天站在世界上最好的领导力训练场上,我看到了一些答案:这里不仅是世界上第一所工程学院……现在也是一所刻意、深深地投身于博雅教育(liberal arts)的机构。他提到,美国的立法机构在减少对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资助,读人文专业的本科生现在只有6%,是从有统计数据的1848年以来的最低点。

西点军校却逆潮流而动,一直在加强人文学科,在过去50年来已经转型为综合性的博雅教育。

从《荷马史诗》中,对我们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人文教育对培养领导者有什么用?

古人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首先,领导者要有视角(perspective)。用西点军校的语言来说,是“扩展一个人认识自己和从多重角度看待世界的能力”。

福斯特用了一个比喻:“我们也许可以把它称为通往不同地方、不同时代、不同思维方式的护照。”

关于扩展视角,我认为:人类学以及自己的本行历史学。历史并不告诉我们任何事,是历史学家在告诉我们。历史提供的关于我们自己和他人的视角,基于的是对历史证据的“阐释”。

  • 其次,领导者要有即兴行动(improvise)的能力。教育不同于职业培训,职业会变,情境会变。

兴表演,灵活性,偶然性,可能性的艺术,这些是我们从事博雅教育的根本原因。在没有规则手册的情况下,我们求助于哲学、历史学、人类学、诗歌与文学。

  • 最后,领导者要有使用语言的说服力。

福斯特认为,那些能够激励他人舍弃人性中对变化的抗拒,为更加美好的未来进行冒险的人们常常具有一个共同点:用言辞打动他人的能力。


林肯短短272个单词的葛底斯堡演讲,“创造了一个不同的美国”。


战争定义了难以想象的死亡的场景;林肯则定义了战争的意义。福斯特引用了另一个历史学家的话:“枪炮的工作需要由文字来完成。”

浅评《荷马史诗》的艺术魅力:用史诗级的画面还原真实的人文情怀

因此,与文学作品为伴,如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而我们在《荷马史诗》中,正如,一位老师教年轻的阿基里斯两件重要的事情:同时成为辞之言者与事之行者。

我觉得:“在你的枕头下放你自己的《荷马史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