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護養黃金寶典,值了

盆栽是受到人們喜愛的品種。可是,很多花友從市場上買回來的杜鵑花,頭一年開花挺好,但是到了第二年卻不開花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其實,杜鵑花從花芽分化、孕蕾,到開花大約需要7~8個月的時間,尤其是進入秋季以後,正是盆栽開始進行花芽分化及孕蕾的關鍵期,在這一階段,如果養護不當,則來年很難復花。



那麼,導致盆栽不進行花芽分化及孕蕾的原因是什麼?秋季如何養殖盆栽才能促使其來年能開花?需要注意哪些養護問題呢?下面就和花友們共同探討一下,導致盆栽不進行花芽分化和孕蕾的原因,以及秋季如何才能養護好盆栽。



一,澆水不合理

杜鵑花怕幹、怕澇、忌積水。盆土過幹或過溼,排水不好,都會造成枯蕾而開不出來。所以,澆水要掌握見幹澆水,保持盆土微潤;在杜鵑生長旺盛期,花芽分化及孕蕾期,供水要適當多些,但在開花期,澆水不宜過多,澆水過多花朵容易凋謝枯萎;生長緩慢期與冬季休眠期,要保持盆土微潤不幹即可。



家庭栽培杜鵑花,一個重要問題是空氣溼度不好把控。尤其是秋冬季節,空氣比較乾燥,加上冬季室內有采暖設施,很容易造成空氣乾燥,溼潤度不好。因此,在深秋和冬季,需要經常向杜鵑葉片噴水和地面灑水,以增加小環境中的空氣溼潤度,但注意勿使盆土過溼,那樣對杜鵑花生長不利,極易導致根鬚腐爛,生長不好就很難讓杜鵑來年開花。



二,施肥缺磷鉀

施肥不恰當也是造成杜鵑第二年不開花的另一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原盆土沒有放基肥,造成養分不足,而花期前又施入了過多的濃肥,或未經完全發酵腐熟透的“生肥”;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在孕蕾期,施入氮肥過多而磷鉀肥偏少的緣故。當磷肥不足時,花芽就無法形成,也容易導致盆栽不進行花芽分化,轉過年也就不容易復花。



三,秋冬溫度高

深秋和冬季,若室內養護環境溫度過高,晝夜溫差不夠,致使盆栽新枝徒長,分散了花芽的營養,導致盆栽不能正常進行花芽分化和孕蕾,來年開不出花來。盆栽的抗寒能力是比較強的,秋冬季應在不低於15攝氏度的低溫環境下越冬養護,讓盆栽處在自然休眠的狀態,以便它進行生殖生長,促使其花芽分化和孕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