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品卖出2亿天价,制造商亲口承认造假,鉴宝专家却坚称:是真品

进入21世纪之后,各式各样以“鉴定文物真伪”和“评估市场价值”为招牌的鉴宝节目层出不穷。所以大家也见过不少真品被当成赝品砸掉、或者真品被有心人说成赝品并且低价买走、转手卖出高价的事情。

让我们将时间倒回到2011年,这一年,一件汉代青黄玉龙凤纹梳妆台及坐凳组合成的“两件套”在拍卖会上亮相,惊艳四方。主持拍卖的是北京中嘉国际拍卖公司,“两件套”喊出来的价格是1.8亿,最终成交的价格是2.2亿。

2亿多元对普通人来说绝对是天文数字,“两件套”瞬间打破了当年的玉器高价记录。本来这等事大家也只是围观一番而已,但第二年就有网友开始怀疑,汉朝人跟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完全不一样,他们怎么会坐这样的高凳子?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古人讲究礼仪,坐礼分成“正坐”与“胡坐”,前者是指席地跪坐,后者就是我们现在习惯的坐在椅子上、两腿自然垂直了。而汉朝时大家都“正坐”,“胡坐”直到南北朝时期才传入中原,并且渐渐形成风俗。

所以,网友们质疑的焦点就集中在:汉朝人既然都跪坐,为什么会制造这样的高凳?难道是他们预测到了未来的坐姿发展趋势,提前做出来、摆着好看?对此,出具了鉴定证书的专家周南泉说,不应该以这样的方式断定真假。

按照周南泉所说,这件玉器的纹饰、工艺、玉质都符合汉代玉器的标准,历史没记载不代表没有。且自己的鉴宝过程也不存在任何暗箱操作,不管为拍卖公司鉴定多少次,每个月都只收600元报酬。然而就在同时,玉器的制造商却承认自己“造假”了。

制造商是江苏邳州一个姓赵的老板,他表示这件“汉代玉凳”是花了1年多时间做出来的工艺品,仿照了明代家具的式样,做好后以260万元的价格卖出去。但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件仿品竟然成了真品,还喊出了亿元高价。

一时间,鉴宝专家、网友与各方专业人士、制造商各执一词。不少专家表示,汉朝玉文化虽然十分盛行,但贵族们最讲究礼仪,不可能会坐这样的高凳子“失礼”。更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样的“文物造假”事件也不是第一次在拍卖公司出现了。

早在2008年就有一位刘先生花25万从中嘉公司购买了玉器,最后发现全是现代仿品,他一气之下提出诉讼,最后胜诉并且追回了原来的货款,还拿到了2万多的赔偿。种种疑点综合在一起,让“汉代玉凳”的真假更模糊不清。

其实在笔者看来,大家如此在意一件文物的真假,主要还是鉴宝行业各种浑水摸鱼的专家太多,降低了大家对这个称呼的信任度。如果能少一些信口开河的“砖家”,这样的事也会少很多。那么问题来了,这件汉代玉凳到底是真是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