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视野下的 ——《今天我一定要自杀》

人类学视野下的 ——《今天我一定要自杀》

原创 Caesar He 三更III 2019-12-13

人类学视野下的

——《今天我一定要

自杀》

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俗称岁末,这个月对很多人来说,不平凡,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年底意味着总结,意味着这一年的得与失,昨日在朋友圈看到一篇转发的文章,内心泛起了波澜,眼前的过往历历在目,不知道怎么眼泪不争气的跑了出来。

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了无睡意,看着周围漆黑一片,在想,你想过自杀吗?也许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内心会微微一颤,心想,为什会想到自杀?生活如此美好,有谁会想这些,然而,大千社会无奇不有,谁又不会想这些呢。

埃米尔-迪尔凯姆在《自杀论》中提到在个人遇到挫折时,可以得到群体的保护和支持。因此群体的整合是遏制成员自杀倾向的社会因素。相反,个人主义的兴起增强了个人的独立性,削弱了群体对个人的约束和控制,降低了成员对群体的归属感,松弛了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在这种情况下,那些遭遇不幸的人很容易陷入沮丧、绝望而难以自拔,进而采取自杀以求解脱。

自杀总是要有原因的,是群体原因还是个体原因,这个问题看似很深奥,但也不是不无法解释,我所看到的那篇文章题目叫“没关系,我也崩溃过”,里面有一些案例,值得揣摩,当然这些人并没有自杀。

案例1:

“我不敢回家哭,怕吓到女儿。”

11月18日,湖北武汉,地铁站内,一女子抱着上前安慰的工作人员,崩溃大哭。她已连续加班一个月,回家哭怕吓到女儿,所以只敢待在外面……

作为一位学人类学的学生,看完这个案例之后,我无法释怀,为何人在关注社会的同时,在很多时候会被社会忽略,这种忽略,并不是物质上的而是情绪上的,当时如果工作人员不在场,她会不会想到自杀?你在给社会创造价值,但是社会冷血无情回报给你的是什么,人和社会是一把双刃剑,有的地方致命,有的地方温暖,有时人对社会毫不留情,也有时社会对人残酷无情。

拉德克利夫布朗在《社会人类学方法》提到过,社会也许是向内一种内外均衡的结构状态迈进,也许是向更复杂的社会结构发展。但这种结构本身是更好些还是更坏些,应当根据另外一些标准来判定。

也许是因为当你情绪低落不被关注,也许是因为社会带给人的压力太大,自始至终,谁会弄明白呢,就像他所说:“应当根据另外一些标准来判定。”

案例2

“我压力好大……我只想哭一下。”

浙江杭州,小伙骑车逆行被罚,一边是等着自己送钥匙才能进家门的女友,一边是等着自己加班的全体同事。

在你无法做出选择的同时,选择逆流而上,同时不在乎社会上的法律约束导致了不该发生的后果,并且功亏于溃,结果什么也没有了,那时你会想到自杀吗?社会使你留下了无情的泪水,而人却给社会带来了灾难。

案例三

“我笑不起来了,我不能像以前一样快乐了。”

舍不得从幼儿园毕业,小女孩和同学一起哭得“梨花带雨”。

孩子的童年,其实从客位角度来分析,孩子害怕长大,同样人类也害怕长大,可能人类在长大的同时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未来会不会自杀,可是人类的童年会哭,她知道,她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快乐了。

其实,当我们即将要自杀的时候,并不是要奔溃的时刻,也不是顶不住的时候,只是那时需要一点人的温暖,因为那一刻他者的温暖可能会使你挺过去。

文中案例来图片源于央视新闻网

标题源自于毕淑敏老师文章启发

给你们一个大大的拥抱

谢谢你们听我讲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