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23大家是怎麼過小年的呢?

勇哥哥品影視劇


紀灶神過小年,烙紀灶託託饃接福,保護一家人平安,快樂,吉祥,幸福開門大吉





微笑人生朋芳


在我的家鄉臘月23是小年,過完了小年,其實就算邁入了過年的門檻了,當然和平時不一樣的是肯定要吃一頓好的。在我小時候,過小年必吃火燒的,那時候家家戶戶,多多少少都做一些火燒。如果自家沒有做火燒的工具,集市上又沒有賣火燒的,好多人家就只有把面先發好,拎上煤塊,端著面盆到有火爐和鏊子的人家做火燒,人多時,還需要排隊呢。吃著椒鹽味的火燒,配著摻有大肉的燴菜,甚至再放一掛短短的鞭炮,小年夜就這樣緊張,歡快的度過了。現在的小年夜一樣吃火燒,但可以隨便的在集市或超市買到了,現在不光吃有肉的燴菜,而且還有條件做幾盤可口的葷菜和素菜,一家人坐一起邊吃邊喝了,鞭炮也放得越來越長了。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當人們富裕的同時,四十年前的小年味再也回不去了。


風溯漢水飛


我們魯南地區的小年有農曆23和24過的習慣,我老家所在的村子一般是把23這天作為小年,而臨近縣界的好些村子是24過小年。我小的時候,總覺得這不夠嚴肅,這麼重要的節日,日子咋能不統一呢?!及至年歲漸長也就慢慢理解了,只有心中有美意,何不天天都小年。

小年俗稱“辭灶”,意思是說灶王爺要在這一天從家裡出發,去天庭開年度總結大會,把家裡一年來發生的大事小情去天上如實彙報,並把天庭來年新指示帶回來。當然玉帝老大有沒有請灶王爺喝一杯,尚不得而知。

我母親在的時候,她總是在小年的前兩天,買一些簡單的祭品,譬如灶王爺的掛畫啊燒紙啊元寶啊等等,並在小年這天把灶王的掛畫臨時貼上(貼春聯的時候會重新正式貼)把柿餅,糖果,麥芽做的糖瓜等擺好,燒香後掐一塊柿餅抹在灶王掛畫的嘴角,意思是上天后,不要“啥也往外咧咧”,撿好的說,並去玉帝老大那裡多爭取點優惠條件,來年增福增壽,老少平安。


滄海57088253


臘月二十三就是小年,民間有祭祖、祭灶的習俗,提前一週進入過年氛圍。民諺: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寫福字,二十五掃塵土,二十六燉牛肉,二七二八把面發,二十九對聯貼門口,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一般來說小年是是臘月二十三,也有是在臘月二十四,主要是不同地區過節的時間有差異。宋代有個說法叫“官三、民四、船家五”,簡單點就是宮中、官府的人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平民們二十四過,船家還要晚一天,二十五才過。但是明清以來,這種當官的和平民之間的小年區分越來越模糊,逐漸演變了南北之爭。一般來說北方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臘月二十四過小年。

但是各個地方還是有差異的,像我這裡雖然是北方,但我家過小年一直是臘月二十四,因為官過三,民國四,我們這裡過小年也沒啥特別的習俗,就是吃餃子


朗朗影視館


以前過小年就是和家人一起!現在負債累累不敢回去了!一個人躲在出租屋裡面!默默思考著人生,未來迷茫!不知道要做什麼,負債真的很累!



世界這麼大遇見你


隨著年齡的增長,感覺一年年,這時間真是過得太快了。眨眼間又要過年了,還在外面忙碌奔波的你,是否已收拾好行囊,踏上回家過年的列車了呢!我從小就很喜歡過年那種熱鬧氛圍,在老家過年總是會有各種的民間習俗,比如過小年時要祭拜灶神。

“灶神”光從字面理解,就知道這一定是位掌管人間吃喝的神仙。老話說的好“民以食為天”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灶神是和老百姓生活最接近的神。他也是民間粉絲最多,最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流行神。

舊時,基本上家家戶戶廚房都供有“灶王爺”神位。被當作一家的守護神而受到崇拜。神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就直接將神像貼在牆上。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

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昇天述職,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這家人一年的善行或惡行,玉皇大帝會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

祭灶,北方地區多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那天。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古老傳統。

祭灶時,除了要供奉一些美食外,最重要的是要將灶糖(也叫糖瓜),塗在灶王爺的嘴上。為的是讓灶王爺嘴甜一點,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多在玉帝面前說好話,來年給家裡一個更紅火的光景。也有人說,祭灶用灶糖,並非粘灶王爺的嘴,而是粘嘴饞好事、愛說閒話的灶王奶奶的嘴。常用的灶神聯上也往往寫著“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祭拜習俗寄託了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舉頭三尺有神明,這也是對自身的一種警醒和對人類道德底線的約束。在相應的時節對祖先和神靈的祭拜,其實就是在提醒每個人,要有敬畏之心,多行善事,不作惡事,才能得到他們的庇佑和福報。








勻速行駛吧


【 賣廢品就上廢品之家,你的問題我來回答 】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灶等。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雲南部分地區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是除夕。

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座標湖北,我們這裡都是臘月24過小年,這一天要貼春聯,窗花,打掃衛生,給長輩辭年,一家人要一起吃頓飯。你們那裡是不是也是這樣?


廢品之家


我的故鄉是河北豐潤。每到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須祭灶。早晨起床既要撒掃庭除,把房間打掃乾淨。掃畢衛生,在灶臺上方開始貼上灶王爺的民間畫像,點燃香燭,擺上供品---糖瓜。家鄉的糖瓜享譽北方各省。供品擺畢,一家老少便向灶王磕頭施禮。有恭維討好灶王之心: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祭灶儀式古樸肅穆。當天家境好的人家須擺酒進美食過小年。一般人家則是包餃子,有捏住嘴巴之意。亦是提示兒童在過年之際不可說不吉利之言。平平安安準備過年。這些當然均是過去很多年前的民間習俗。也可以說是舊時的傳統百姓文化。時過境遷,在我心中,只是兒時的記憶了。


承德青埂石


臘月二十三我們這裡不過小年!我們過二十四。這一天是我們民間送灶王爺上天過年的日子,故這一天要做些好飯,過年的東西,如柿餅,炸的炸果子,蒸的各種麵食,還有雞魚肉等供品等擺在灶臺上,還要凈手焚香,最後燒紙,傳說是給灶王爺的上天路費呢!哈哈哈,扯遠了。


婁柱雲


臘月二十三離大年還有七天了,我們沒有放假不能回去和家人一起過了,只能大年的時候和家人團聚了,但還是很想回家過小年,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無論吃啥都是特別幸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