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遊客會覺得跟著導遊購物會被坑呢?

李白旅行記


主要是因為現在很多團都是要去購物,而且推薦的都是次品。之前和同事去雲南,每個家庭必須買東西,不是導遊就罵人,一開始就說雪花銀手鐲多好多好,後面我同事買了,說後面沒多久就斷了。去年去越南,本來沒有計劃買東西的,後面導遊推的乳膠枕床墊這些,忍不住買了一對枕頭一千塊,結果拿回來根本沒法用,很重的膠味,現在半年多了,依然味道很重,後面在網上查了,說的越南泰國賣的乳膠製品都是從國內運過去的,出廠價才幾十。哎經歷過幾次,以後肯定是不會買導遊推薦的東西了


用戶200121944


我講一個真實的跟導遊購物被坑的故事吧!

我一個姐姐,在海南跟團去港澳6日遊,港澳遊,去過的人都應該知道會有什麼套路,何況,跟的旅行團,是免費的,6天全程跟著大巴車,從三亞出發,到海口碼頭,車船過海,到湛江,到廣州,到深圳,到香港,到澳門,到珠海,然後回來還是這個過程,看看這些路程,即使想想,都非常累。

還是有很多人去,在海南的候鳥太多了,一呆就是半年,閒著幹嘛啊,閒著還要自己買菜做飯,出去不花錢,還管幾天的飯。

出發了,坐上車大家心情很好,能遊覽這麼多地方,又能參觀新修的港珠澳大橋,雖然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是購物店,可也有景點參觀,雖然蜻蜓點水一樣,可還是能點下水,能看一下景點。

重點不是看景點,比景點要精彩很多倍的是演出,這個演出不是舞臺的演出,是購物店的真人實景的套路演出。

在一個購物店,一個珠寶購物店,大家都圍在沙發上坐好,一個30多的男士出場了,他穿著花衣服,花褲子,戴了個大金鍊子,時髦新潮,自帶著一股強大的氣場,在店員鞠躬恭迎下,他大搖大擺地進來了。

先和大家打個招呼,自我介紹說他是這裡的老闆,這是家族企業,今天是他老父親80大壽的喜慶的日子,今天我們這個團恰好是第80團,所以老闆和今天的團員有緣分。

既然有緣分,他就把店的鎮店之寶,一個20多萬的玉墜,以優惠的價格回饋大家,既然回饋,就要用最優惠的價格,看看大家想多少錢買,自己出價,你敢多少買,我就敢多少錢賣!

他拿出一些紙牌,上面有四個格,後面三個格都寫的999,他說你們在前面標上數字,還是那句話,你敢寫,我就敢賣!

當然了,數字越大越好,7代表“起”,8代表“發”,9代表長長久久,大家開始都有些猶豫,填7就是7999,填8就是8999,這個數目也不小了,可是,畢竟這個玉墜要值20多萬呢。

後來有人買了,有花3999的,也有花6999的,還有8999的,老闆和員工拿著一元錢和刷卡機,像陀螺一樣在人群裡,忙得不亦樂乎。

我姐姐經常出門,她就明白這個套路,她在紙牌上填了一個0又加了一個“.”,老闆拿著刷卡機,讓她劃卡,姐姐說:我不刷卡,我給你1元錢,你看我填多少,0.99元,剩下的一分錢不要了,你給我拿個玉墜吧!

老闆忙著收錢,正在興頭上,聽見姐姐一說,愣住了,居然還有這個操作,他都沒想到,他馬上意識到,這有人來砸場子了,他臉立刻拉下來,一擺手,去!去!去!

姐姐不依不饒:你是不是說的,我們敢寫,你就敢送?!

老闆一看姐姐不是好惹的,慌忙看看周圍,低聲說:你別吱聲,我給你拿一個!你別吱聲了!

就這樣老闆給姐姐拿了一個玉墜,推著姐姐上了車,姐姐上了車,他讓司機馬上把門關上了!他還要招待其他客人呢。

後來大家陸續上了車,都沉浸在買了便宜貨的喜悅中,車開走了,大家互相交流,你花多少?他花多少?他們發現都是一樣的玉墜,有花2999的,也有花6999的,還有一對老夫妻,居然兩個人都填了7999,兩個人花了1.6萬,買了兩個玉墜。

知道上當了,老人裡的大叔就心慌心跳,犯了心臟病。全團裡,只有姐姐,沒有花錢。

這個套路,相信我說到一半的時候,有人就能知道結局,可是還是有人上當,不知道為什麼,有些人就能那麼輕易上當受騙。

所以,出去旅遊,遇到購物的時候,一定要理智冷靜,不要貪圖便宜,只要不貪小便宜,就不會上大當!


心語天涯


確實會有。導遊再苦口婆心,我都會覺得上當受騙。主要是東西真的不太好,導遊拿的回扣太大,價格又實在不合理。遊客和導遊之間已經缺少一種基本的信任感。

去日本的時候,團中的當地導遊,說在日本沒有導遊拿回扣這麼一說的,不用擔心帶去的店要價太高,結果帶我們去的店是清一色中國服務員的藥妝店。

去山西的時候,團中的當地導遊,會先把我們叫到隔壁的小角落,說買不買東西決定著她的業績。但不會強迫買,萬一真覺得好的話,她可以幫忙砍價。

去海南的時候,團中的導遊,帶著去賣珍珠的店,然後說“如果以後產品有問題直接找他就好了,都能解決。不用找導遊公司,省的麻煩。”因為行程裡面根本沒有去珍珠店的這一站。

去南非的時候,團中的導遊,因為我們沒有買太多他推薦的蘆薈精華,不太開心。第二天就沒有再帶我們團了。

當然我說的都是比較極端的,這些導遊也有好的方面。畢竟導遊是他們的工作,宣傳當地特產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只要做到不強迫購買,推薦就推薦吧。

例如就摩洛哥菲斯的時候,導遊和每個店裡面的人都會里應外合,但不會強迫。只要覺得不好那就不買,他們依舊會給我們介紹當地的手工,讓大家去體驗。這種就是一種很良性的循環。


講道理的北極熊


近些年,因為太多的遊客不買產品,導遊就發脾氣或者罵人等等的負面消息出現,所以很多遊客潛意識都覺得跟著導遊買東西會被坑。

說實在,我也覺得跟著導遊買東西一般是會被坑的,可是買不買是你的個人選擇,導遊也無法強行要求遊客消費。

所以我如果報了那些特價團,還有購物項目的團,既然價格低廉,那麼相應的可能就要聽導遊的嘮叨和被導遊帶去購物店。

如果想要好的服務,全程沒有買東西的團,那麼相應的就要付出更多的旅遊費用,所以如果報的的是廉價的團,那麼導遊帶去購物,是可以忍受的,前提是導遊並沒有強迫遊客要消費。

在國內國外旅遊我曾經都跟過團,可是幸運的我報的那些團的導遊都不很不錯。就是說因為付的團費比較低,心裡面已經預想了他會帶我去購物點。他們在車上會不斷地說,推銷產品,我就當做是聽故事,這樣子聽過就行了,淡然處之。

到了購物店,裡面的服務人員一般都會非常熱情賣力跟遊客推銷,我一般都跟著旅遊團的其他人,聽推銷員向他們推銷的話語,增長一下自己的見識,可是也沒有打算買,因為其實真的很多旅行團跟購物處合作的一些購物點,他們的價格是偏貴的,而且他們的質量其實也很難有保證,很多事後發現問題要退貨的,沒有多少是退款成功的。

所以我覺得如果沒有想買,可以當作一個志在參與的過程,看著其他的團友買。只要導遊沒有過激的強制消費行為,大家都好說話,他就說說,我就聽聽,保持自己良好的旅遊心態最重要。

我是旅樂音,歡迎關注我,和我一起旅遊吧!


旅樂音


這個問題,你還真問到了點上。不是“遊客”覺得,而是真的,跟著導遊買東西,絕對是坑。

十幾年前,剛開始跟團遊,到了西安。導遊一再叮囑我們,到了景點不能亂買東西,很容易受騙。我們覺得她真是個負責任的導遊。但出門總得點東西吧,導遊把我們帶到一個購物點,賣玉手鐲的。還請來專業人員教我們如何識別是真假玉鐲。呵呵,一口氣買下好幾對。出門時對那些小攤上的貨不屑一顧,心裡說:“哼,玻璃假貨,想騙我?”多年過後,才知道,當初買下的手鐲,和店外兩塊錢一對的沒任何差別。

到山東旅遊,到達煙臺時,被導遊帶入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講解員是個很漂亮的氣質姑娘,那口才,那知識,那演示。於是花錢買下好幾瓶“深海魚油”膠囊。感覺多虧到了煙臺,多虧買到高科技產品,要不然,這幾年可要得什麼大病了。好久以後,中央電視臺曝光,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是上當了。

雲南買過翡翠,桂林買過茶葉,無錫過茶壺,南京買過絲綢,貴州買過硃砂……凡跟團,必有購物,凡購物,肯定入坑。好在我窮,買不大件精品,花點小錢,吃虧不大。

越吃虧越精明,後來不買了。但也明白了,導遊為什麼那麼熱心帶遊客購物?為什麼景點安排的時間那麼少,購物時從來不催促遊客?為什麼人一下車,就有人給你發一個有標誌的卡片讓你帶著?為什麼離開時導遊總是最後出來?

購物肯定不是旅遊項目,也不像住宿、吃飯、乘車一樣是必須的。但團遊總有購物,甚至零團費的旅遊。據說導遊很不喜歡帶教師團,那些窮教師們總是不肯購物。




女士可可西里


為什麼有些遊客覺得跟著導遊購物會被坑?估計大多數遊客都有這個感覺吧,為什麼呢?因為在跟團遊的過程中,一般進店前導遊就對商品進行了前期引導似的解說,進店後,再加上購物氣氛的烘托,遊客可能會因為一時頭腦發熱,做出衝動購物的決定。然而,等購物結束後,冷靜下來,又覺得自己買的東西,不是必買品,還買虧了買貴了,所以就會產生一種被坑的感覺。我就有過這樣的經歷,算是給我一個覺醒吧。

還說一件比較理性的購物,有次在旅遊回來的路上,導遊拿出幾樣景點的地方特產,一一發給我們品嚐,然後說公司發放的任務,請我們幫忙完成。我特地在網上搜索了一下,價格比起某寶上還有點優勢,再說也要給家人朋友帶點特產什麼的,然後就買了一些。

出去旅遊,建議大家報團的時候,不能太便宜,凡是價格便宜的團隊都會進購物店,有的團隊還會明碼標示進店幾處,不會強制性購物等等。

最後提醒大家,管住自己,理性消費,就會避免被坑。


庭院梅子


這個問題把佳賓給雷焦了。有多少人覺得跟著導遊去買東西,不會被坑了?

導遊帶你去買東西,勞神又費力,他如果不掙錢的話,是在幹什麼?在學雷鋒做好事嗎?是趁著你們去購物的時間,他在旁邊休息嗎?肯定不是啊,他會在旁邊非常努力認真的鼓動你去買這個買那個,為什麼呢?當然是有他的利潤在裡面啊。


店家的利潤一分錢不會少,還要再多出導遊和旅行社的利潤,那麼可想而知,這個價格一定是比正常價格要高的,而且旅行社的生意大多數人只會來一次,不會很多次。買完了就走了,發現有問題,回來投訴的有多少個呢?你能看的到旅遊的投訴,正是因為它稀少,所以才會被報道,更多的時候,即便發現了被坑也不去投訴的

那麼,為什麼還要這麼多人跟著導遊去買東西呢?我覺得原因一是因為被導購和導遊忽悠的,一時衝動就買了下來,另外還有一種人是因為他們在這個地方的時間有限,沒有機會自己出去買,所以明明知道會貴一些,但是也認了。

還有一些人說:我們這個導遊就很好啊,在這個地方說,這個地方的東西不值,不要買。這個地方的東西很便宜,很划算,可以買一些。。。如果你真的相信,那就圖樣了,沒有其他的原因,只有價錢談的合適不合適而已。

我是佳賓,也被導遊帶進過購物場所,那種滋味,唉,不提了


佳賓在旅遊


作為一個一線導遊出身的旅遊訂製師,其實對於你的這種說法表示理解。

同時,也表示不解。

首先說,按照出團合同,旅遊可以分成一、購物團(低價/高價)。二、無購物團。三、訂製團(單團訂製/小包訂製)。


一、購物團

在這三種旅行團中,購物團基本上是旅遊發展的這20年的主力。隨著信息傳播的高效,旅遊行業的秘密也越發的走進了大眾的視野。信息對等。很多遊客報了購物團,買了東西,只要覺得和網上的信息稍微不相同,就覺得被坑,其實並沒有去確認信息的可真性。也沒有考慮過服務他們的購物團的導遊、司機和領隊的收入來源問題。

信息傳播高效的另一個作用就是,這個行業中,確實存在很多心術不正的人。他們本身就是想靠欺詐來獲得更多的利益,而人生地不熟,又舉目無親的遊客自然是最方便下手的對象。這種事情,發生一次,在網絡傳播中,就變成了所有導遊都是如此了。其實,根本不是。


二、無購物團

無購物團相較購物團,肯定多了很多細心,少了很多勢力。因為導遊領隊和司機本身已經有了基礎的收入保障。這種團,有的時候也會出現部分利慾薰心的導遊和領隊,帶客人去做什麼。又是因為少量的事情出現,讓大家對於導遊的印象又降低了一個級別。


三、訂製團

訂製團是在訂製旅行社的特製服務下做的行程,不管是單團私人定製,還是2,3個家庭的小散拼訂製行程。服務質量與行程內容,都比前兩種會高很多。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是導遊,還是司機兼導遊,都會以服務客人為主,絕不會帶著客人去做什麼雜七雜八的事情。所以現在也是越來越多的小眾出行,選擇定製遊的原因。


大Ben,澳洲Light Travel首席訂製師、訂製師講師。關注我,更多旅行諮詢,跟多遊記行程。


遊說遊聽


跟著導遊買東西肯定被坑,導遊出來就是掙錢的,導遊是沒有工資的,導遊的收入主要靠購物回扣,購物的多掙得多,購物的少掙的少,這就是導遊苦口婆心,絞盡腦汁兒忽悠你購物的根本原因。



現在社會離不了錢,說是為遊客服務,都是為錢服務,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哪有白服務的,導遊和遊客始終再做貓和耗子的遊戲,你想的是景點,導遊想的是購物,你不想去購物店,導遊想盡一切的辦法也的把你帶進店,你是少買或不買,導遊是多多益善,咋也的得給個面子少買點吧。


說白了導遊帶團就是帶團購物的,說是帶你旅遊那是誘餌和幌子,只要是旅遊團沒有不購物的 ,不購物導遊掙什麼吃什麼,不購物導遊會為你服務嗎,尤其是低價旅遊團,那麼低的價格路費都不夠,明擺著就是購物陷阱,往裡跳的人還真不少,結果吃了啞巴虧,成了周瑜打黃蓋。願誰呢,誰也別怨怨自己,錢是自己的,你不買沒人強迫你,還是自己經不住導遊和導購的誘惑。現在網購這麼方便,物美價廉,沒必要在購物店買東西,購物店就是專門宰遊客的店,反正你也不是回頭客,宰一個算一個,你也沒有退貨和起訴的機會。我經常出去旅遊,只要跟旅遊團肯定要進購物店,關鍵是自己要捂住自己的錢袋子。我在悟空問答裡提問了一個你在旅途中是咋樣成功躲過購物陷阱的,好多人以自己的經歷回答了這個問題,歸根結底在自己,你不買誰也拿你沒辦法,錢是自己的,自己的錢自己說了算。


出門在外不吃虧就等於佔了便宜 ,天上掉下來的永遠是陷阱。現在景區商販套路太多,打著治病保健的幌子,挖空心思不擇手段誘騙消費者,遊客就是獵物,購物店讓你品嚐體驗給你講課洗腦,這個能治病那個能保健,說的天花亂墜,過了這村沒這店兒,你不想一想如果真的能治病早開連鎖醫院去了,還在這裡叫賣,明擺著就是騙人的套,給導遊個面子看看就是,千萬別當真,一認真就快上當了。


泰山157534450


客觀的說,有參團購物經驗的遊客基本是這麼想的。我大學的時候也在旅行社兼職,我也覺得基本就是這樣的。畢竟每家購物店要給導遊司機返傭,又要給旅行提成,他們只賣遊客,價格肯定溢價很多。買貴是普遍現象,買一堆你不太需要的東西肯定是不能避免,而且在旅程中每個店耽誤半小時以上也是跑不掉的。

具體的,國內團,外賓團和港臺團進的店類型也各有不同,國內的買水晶,土特產,藥材....日本團買字畫,美國團買珍珠,港臺團買 蠶絲被....針對不同客戶產品不同。國內遊客多數反應是土特產貴,水晶用處不大;但是對美國人來說珍珠的價格打折下來的確比在美國買便宜,臺灣的蠶絲被的確比大陸貴不少,剛來大陸旅遊時會買不少,後來他們發現到大陸哪個地方旅遊,買的東西都差不多,都是買蠶絲被,燙傷膏,這些東西是好,就是買了太多了。所以基本上大家消費都是看在團費便宜,導遊辛苦的基礎上。逐漸你會發現,經常出遊的人會比較淡定,他們可能不太買東西,但是配合進去待著等其它人。如果大家都去店裡卻不消費,導遊就得想辦法給大家壓力了....軟的硬的都可能來一遍,結果是有的人在壓力下消費了,有的就發火了。

實際上,也不用去報怨導遊態度差,我覺得一個巴掌拍不響,買賣雙方都有問題。低團費甚至零團費這種奇怪的消費現象本身就是一個惡性循環,你參加購物團,這類團隊的一部分團隊操作成本就是導遊給的買團費,導遊沒工資,還買了團,你不消費他就虧本白辛苦,自然不能輕易放過你……人人都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但是不少人在看到低價時就不淡定了。我在旅行社做訂製時,也常遇到有企業客戶說我們價格高,比如泰國遊,我們定製五星不購物團7天下來八千多,做購物團的旅行社一千多。最後客戶去了那邊,理由是企業只想讓員工出境一趟,說起來好聽--每年出國遊一次(至於什麼形式遊覽就不重要了),而員工覺得公司把機票住宿都出了,出來消費一下也可以,畢竟錢交成團費就回不來了,買成東西還有東西在!

所以,不同的消費觀念就催生了不同的旅遊產品。雖然我們都認為購物團是坑,隱形消費防不勝防,但是每年還是會不少消費者選擇低價團,有的的確沒錢又希望出去旅行,常常抱有僥倖心理“我堅持不買,罵就罵吧,反正不少塊肉,萬一其它遊客買了不就行了”,結果時常出現導遊罵遊客的現象; 有的遊客就像前面提到的希望得到最“優惠”的價格,其它的錢用來購物好了,出行花的少,還拿了東西回來....

不過值得高興的是,現在旅遊市場也越來越成熟,不少客戶產生了理性的消費觀,預算少的自由行;不想操心的選擇全包團(不購物); 還有車技好的進行自駕遊....一分錢一分貨,錢花的明明白白,不貪小便宜,不用看導遊臉色,沒有強制消費,我的行程我做主,這才是最好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