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宇宙中30萬公里內人看到的是真實的?30萬公里以外的都是過去?

李懌嶼


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我們更能瞭解光的速度。真空光速定義值:c0=299792458m/s

光速計算值:c0=299792.458km/s (一般取300000km/s)也就是說光在一秒鐘內的速度是30萬公里每秒。那麼就好理解了,你也總看到的也就是一秒前30萬公里以外的事物!

那麼答案就顯而易見了,不是的。你看到30萬公里以外的事物,不過是一秒前的吧了!宇宙浩瀚無邊,如止1萬個30萬公里,那總該有萬萬個億萬個30萬公里吧。





洋洋的生活記


不需要30萬公里,你看到的永遠都是去過的。甚至,在地球上的某一刻發生的某事件,有的人先看到,有的人後看到。往大的說,又要和相對論扯上關係了。

人眼可以看東西的原理是,光線通過瞳孔,落到眼球的晶狀體上,經過折射,最後在眼球后面的視網膜上成像,由視神經把看到的東西傳給大腦。光速即使再快,電磁波(光)從物體傳到眼睛也是需要時間的。雖然,這個過程耗時非常非常短,在生活中人類根本無法察覺,但是,嚴格來說人看到的永遠是過去的。

放到宇宙中,這個現象更為明顯,宇宙中現在發生的,將來才能被觀測到。舉個例子,參宿四是一個紅超巨星,距離地球640光年。據現在對參宿四的觀測,它可能快爆炸了。但是,參宿四爆炸後640年,才能被地球觀測到(包括引力波),也許現在參宿四已經不在了。

拓展一個問題,小李和小明是一對好朋友。小李住在一樓,小明住在三十樓。有一天,小李和小明同時站在陽臺向外看,距離小李十米遠的地方一個小孩摔倒了。當然,住在三十樓的小明也能看到。這個事件,小李先看到,小明後看到沒有問題吧?小孩摔倒是具體時刻,具體地點發生的具體事件。如果,小李,小明都戴著一塊兒非常準確的表!那麼問題來了,他們看到小孩摔倒事件發生時,手錶上顯示的時間一樣嗎?


神州上卿


過去的景象就不是真的了嗎?如果按照光的傳播時間去判定事物,那我們看到的一切都非真實,就算只有1毫米的距離,光傳播過來還是需要時間的,儘管非常非常短暫。

人類能看到東西,正是因為光的存在,如果物體可以自行發出可見光,或者可以反射可見光波段的物體,我們都能看到它們。而反射只涉及物體的物理性質的變化,不涉及物體物質屬性的變化。甭管發光的物體距離人類有多遠,只要它能夠發射出可見光波段的光,不管它的性質是否發生變化,我們都能觀測到,並且通過光屬性的變化來判斷它的變化,這依賴肉眼就能看到,不過肉眼的能力有限;

所以人類發明了光學望遠鏡、射電望遠鏡、X射線望遠鏡、紅外線望遠鏡、紫外線望遠鏡等等,覆蓋所有的波段,它們的性能遠超人體,可以將很微弱的信號聚集放大,使人類觀測到它們,經過光電轉換將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便於人類觀看,而這種觀測過程中,也是不影響源頭天體,我們轉化來的信號也只是電磁波的反應而已,望遠鏡就是人類眼睛的延申。

不過宇宙實在是太大了,儘管光傳播的速度很快,我們觀測到的都是“過去”的景象,並不能實時地反應天體的變化,儘管如此我們看到的也是真實的,但只是天體過去的樣貌和變化,你不能因為看到的是過去的景象就覺得觀測到的是假的或者不存在的。而我們可以通過大量的觀測來判斷天體已經發生的變化,由於宇宙足夠大,各個階段的恆星、恆星系統、星系系統都有;我們只需要觀測到它們收集足夠多的數據,就能初步判斷數萬光年外的某天體後者天體團如今可能是什麼面貌,這個雖然是估計,但也是建立在大量數據基礎上,也是靠得住的,但是由於光在傳播過程中也會受到引力場等影響,在判斷天體位置和距離的時候,要費一番周折,需要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計算。這同時也是人類科學的手段,通過大量的觀測歸納總結規律,形成理論體系,然後以規律去判斷天體的運行狀況。

現如今人類沒辦法超越光的限制,宇宙又這麼大,所以只能觀測到過去的宇宙景象,但這也足夠了,而事實是不管距離多遠,我們看到的都只是過去的景象,只不過離得近的光傳播很快,相應的時間就很短暫,在這短暫的時間內,事物發生變化的可能就更小了。


來看世界呀


是不是宇宙中30萬公里內人看到的是真實的?30萬公里以外的都是過去?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只要明白人眼的視物原理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在地球上我們之所以能夠觀察到星空、看到周圍的物體,原因就是它們正在發射或者反射著光線。星空裡面的星星,通常情況下都是遙遠的恆星,有一些距離較近的行星能夠發光,則是由於反射太陽的光線所致。

而我們周圍的物體,同樣遵循著這樣的規律,電燈、電視和手機屏等能夠自我發光,高樓大廈、花草樹木、桌椅板凳等都能夠不同程度地反射太陽光。從這些物體表面反射出的光線,當進入到我們的眼睛以後,通過晶狀體的折射,最終會在視網膜上成像,然後通過視神經把相應的光影信號傳遞給大腦,大腦就會做出物體形狀、亮度、顏色等各方面特徵的判斷,我們就形成了對這個物體的概念。

人類從光線進入眼睛以後到視覺的形成,這個過程所需要的時間是極其短暫的,僅需要0.1秒左右,而我們周圍的物體和我們之間的距離又比較近,光線在從“光源”發生進入到我們的眼睛這點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我們就認為自己所看到的現象,和物體本身所處的狀態是一致的,並不會察覺視覺形成與物體所處狀態之間的差異,也就是說,理論上只要物體處在光線0.1秒所走的路程範圍(3萬公里)之內,只要我們的眼睛能夠清晰地把光線或者反射的光線捕捉到即可。

但是,這並不是說明我們在這個臨界點,之內看到的就是真實,之外看到的就是過去。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們所看到的物體或者現象,都是它們的過去時,因為光線從它們所處的位置發出,到達我們的眼睛上必須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這點毋庸置疑。所以,放眼浩瀚的宇宙,我們無論是用肉眼還是用天文望遠鏡,看到的星空都是不同時間點它們的過去狀態,這個時間點取決於它們與地球的距離。

比如我們看到的月球,是1.3秒之前的;我們看到的太陽,是8分鐘之前的;看到的織女星,是26年之前的,等等。依此類推,隨著宇宙大爆炸帶來的空間膨脹效應,在我們可觀測到的宇宙半徑465億光年之處,我們理論上看到的將是465億年前的樣子,也就是宇宙大爆炸的初始狀態。而與我們地球的遠離速度正好與光速相同,在此處以及以外的地方發出的光線將永遠到達不了地球,我們或許永遠也無法知道之外是個什麼狀況。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不是

人類能感知到的電磁波只佔大自然存在的極小一部分,稱為可見光。可見光進入眼睛中光感細胞向大腦發出信號,這些信號經過大腦加工處理後變成我們”看到”的自認為真實圖像

在大腦處理之前,這些神經脈衝信號是無意義的,或者說人是不能理解的

所謂真實,其實是腦補。腦補的肯定不是真實,比如做夢。能做夢說明我們是不需要眼睛就能”看到”東西的。比如清明夢,比如冥想內觀,比如幻視………幻視就是人體自帶的增強現實

從做夢到清明夢,修煉者可以逐漸掌握夢境。再到冥想內視,就可以自己製造視覺場景。再到幻視,修煉者就可以達到終結者的境界,將目標的屬性可視化地疊加到現實場景中,更快地進行視覺化思考

當然,一旦走火入魔,就只能去不正常人類研究中心工作了


yanzhen74


光速約為每秒30萬公里。就是說當你看到的來自30萬公里外事物發出或者反射的光的時候,你看到的是一秒之前的情形。當然那也是真實的。

不管是什麼距離都是真實的。同樣,不管什麼距離都是過去。只是在你面前的光,時差微乎其微。只有遠達30萬公里,時差才積累到1秒。


素衣安


如果有一天航空器飛船真的超越了光速,那麼回到過去是肯定的,我們看到的太陽光是八分鐘之前的光那些幾百光年以外的星系咱們要是能在一天或者一個月一年之內到達那就是能到達過去,理論是這樣。


車行五洲汽車俱樂部


科技科普促使人們養成理性思考和理性處理事務的習慣!

過去,現在,未來狀態核心在於對時間的感知力。

人類對時間的感知<0.1秒,即以0.1秒個單位為基準,則0.1秒前的為過去,0.1秒後為未來。

光的傳播速度約為30萬公里/秒。即從探測30萬公里點看一個往返即2秒。

宇宙是動態的,則人看到30萬公里點已經距離觀測時刻點過去2秒。從時間軸上已經是過去。


識柔


帶水碗裡放筷子,水面下好似折了一般,這就是視覺假象。

眼前尚且如此,何談三十萬公里……


CE88


對,包括你現在對面手機,一飛秒過去都是叫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