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县温寨村:第一书记“带货”忙 消费扶贫乐乡亲


伊川县温寨村:第一书记“带货”忙 消费扶贫乐乡亲

1月16日,雪后的伊川县江左镇温寨村十分静谧,村外皑皑积雪中,3座温室大棚格外显眼,记者走进其中一座大棚时,村民黄银良正在摘草莓。

  “现在不用出去打工了,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每个月能挣两千多块钱呢。”今年55岁的黄银良是温寨村的困难群众,家里三口人,前几年一直在外打工,后来村里搞大棚种植扶贫项目,他和妻子2018年成为大棚管理员。如今,两口子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能随时照看家里,用老黄的话说,“抬抬脚就能回家吃饭”。说话间,老黄就要往家回,说要赶紧回去弄粉条,不能耽误了赵书记的事……

  在温寨村贫困户刘电卿家,他美滋滋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目前在村里做公益工作,主要是保洁、给村民帮忙等,每次出工能挣150块钱,加上他外出打工,一年能挣两万多块钱,再算上村里给的各种补贴,他一年的收入有4万多块钱。前段时间,他“卖”给了赵书记1000多斤玉米。“这1000多块钱还在兜里揣着,热乎着呢。”刘电卿一说起这事儿,就喜上眉梢。

  又是粉条,又是玉米,还都要给赵书记,这是怎么回事?

  赵会立,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派驻温寨村的第一书记。他笑着告诉记者,他2017年11月驻村,如今村里还有15户贫困户。当初赵会立调查发现,温寨村的土壤富硒,于是向单位申请派专家进行土壤改良,建起大棚,主要种植草莓和香椿,一方面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另一方面搞消费扶贫增收。

  “就是把温寨村贫困户家里的粉条、玉米等,以高于市场20%的价格收购上来,然后运到郑州给我们单位职工发福利。”赵会立说,此举也是积极响应“省直机关百千万工程助力脱贫计划”和省直工会“消费扶贫进机关”活动。现在,他们单位在郑州建起了展厅,还为伊川县和省内其他3个县开设了展台。

  “赵书记收购了我整整85袋粉条,消费扶贫真是让我尝到了甜头。”脱贫户李双智说起消费扶贫也眉开眼笑。

  “我现在可是有名的‘带货郎’。”赵会立笑言,今年头一次搞这种模式的消费扶贫,经验还需慢慢积累,他已经向单位申请,来年加大力度,让贫困户都坐上这趟“扶贫快车”。(洛阳日报记者 赵硕 通讯员 王社民 文/图)


伊川县温寨村:第一书记“带货”忙 消费扶贫乐乡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