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县杜沟村:红薯变身“金疙瘩”

 眼下,正是春耕备耕好时节。在伊川县鸦岭镇杜沟村甘薯产业科创园内,黄土地上的一座座崭新的塑料大棚颇为惹眼。大棚内,村民董小霞和工友们正有条不紊地浇水、覆土、铺膜,干得热火朝天。

  48岁的董小霞来园区一年多了,虽然干的还是种红薯的活儿,不过每月可观的收入让她干得很起劲。

  “你看,这红薯长得多喜人,跟咱自己种的不一样吧?”她一边干活,一边津津有味地给刚来园区的新人“科普”,“这是高科技红薯,没有病害,产量还高,听说卖得可贵咧!”

  大棚对面的温室里,一株株红薯秧苗冒出了尖尖的嫩芽,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可不要小瞧这些嫩芽,它们就是我们的宝贝——脱毒红薯苗,脱毒红薯苗培育成功解决了红薯产业发展的重茬、病虫害等难题。”园区负责人张建益介绍,一株脱毒红薯需要经过试管苗、原原种苗、原种苗、商品苗四代繁育才能上市。

  为了呵护脱毒红薯苗健康成长,园区建设了日光温室、阳光大棚等繁育区域。在日光温室里,红薯苗的待遇相当好,地下有地暖,地上有自动喷淋器,可以实现地温设置和自动开关,维持红薯苗生长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张建益介绍,这样的一个日光温室造价高达28万元。

  如此高科技投入的繁育基地,为啥会建在这儿?张建益说,鸦岭镇地处浅山丘陵地区,是中原核心富硒带,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独特的沙壤土特别适合红薯种植。2017年年底,洛阳市红薯产业协会、河南科技大学甘薯脱毒工程中心和鸦岭镇三方在杜沟村建设甘薯产业科创园,发展脱毒红薯产业。

  “我们从全国各地选择了40多个品种进行试验,优中选优,筛选出适合洛阳地区种植的10个脱毒甘薯试管苗进行繁育,这些品种品质好、产量高,软糯香甜、入口即化,受到市场欢迎。”张建益说,他们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脱毒红薯集中连片种植5000余亩,带动鸦岭镇分散种植2万亩,建有11个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不断提升红薯产业化水平。

  “科创园真有两下子,把咱农村最常见的红薯变成了致富‘金疙瘩’。”杜沟村村委会主任杜正国怎么也没想到,红薯竟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宝贝”,甘薯产业科创园带动种植大户搞规模种植,招收村民到园区务工,还免费给贫困户提供脱毒红薯苗,村里集体经济也有了起色。

  最近,趁不少打算外出务工的村民还没出发,杜正国给大家算了一笔账:“脱毒红薯亩产4000斤至5000斤,市场价每斤3元左右,每亩地的收益超万元,如果进行红薯深加工,价格还能翻好几倍……”(洛阳日报记者 李冰 通讯员 葛高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