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評師地位最高的年代,高官寧坐牢也不敢得罪,否則前程不保



我們都知道,古代封建社會的皇帝代表的是天命,是真龍天子,因此也就是皇帝的權力是至上的。


差評師地位最高的年代,高官寧坐牢也不敢得罪,否則前程不保

有丞相的時候丞相可以微弱的約束,沒了後還有內閣大臣這種,但是董仲舒有一個理論叫天人感應,這個東西既可以約束皇帝,也能被皇帝利用。而除此之外,它還可以被用來營造輿論。輿論在一些時代,也可以對皇帝有一定的制約。

有一個朝代,輿論影響很大,關係到一個人的名聲與地位,包括整個社會存在擁有的一切財產,如果出現輿論問題,後果不堪設想。這個朝代就是東漢。

差評師地位最高的年代,高官寧坐牢也不敢得罪,否則前程不保

我們舉一個例子。

東漢末年有一個昏庸的皇帝,是漢靈帝,這個人作為皇帝很貪財,想要金銀財寶,但是當時漢朝境況不太好,這人就想歪主意。

什麼值錢呢?

這人想出來了,有的人有錢,但是沒權啊。那就賣官鬻爵吧。所以漢靈帝時期從三公到郡守,全部明碼實價。這也帶來了政局和人才流動的混亂不堪。比如說。像曹操的父親曹嵩就花上億的錢買了一個太尉的三公,自此正式有了名聲和地位。

曹嵩怎麼這麼有錢?因為他是當時的大司農,管著國家的財政,再加上他的出身一般,所以就交了更多錢。因為相比當時的崔烈五百萬買了一個司徒,曹嵩就很虧。但是實際上當時的崔烈是名門,是世家大族,而且中國歷史上崔這個姓往往都是豪強大族。

差評師地位最高的年代,高官寧坐牢也不敢得罪,否則前程不保

怎麼扯到輿論呢?

說是本來崔烈是延尉,管司法的但是買了官爵司徒後,他就很擔心自己被人嫉恨調侃,就開始私下打聽自己的輿論情況。

他兒子說:“大人少有英稱,歷位卿守,論者不謂不當為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他兒子也很實誠,告訴他本來你年輕時候大家都很看好你覺得你可以當三公,但是大家現在都不這麼想了,很失望。

我想不用問為什麼吧?否則崔烈自己也不需要擔心了。

論者嫌其銅臭。

差評師地位最高的年代,高官寧坐牢也不敢得罪,否則前程不保

當時賣官後,漢靈帝還覺得賣得便宜了,漢靈帝母親說,崔烈是天下名士,他買這官是我暗地撮合的。意思就是崔烈本來也沒打算買,但是受了蠱惑。不過實際上作為三公,他沒必要考慮那麼多,但是他還是很憂心忡忡。為什麼?

是漢朝以來重視儒家的關係,以儒治國。而同時漢代的察舉制度選拔官吏是舉孝廉,也就是看你的名聲。所以說輿論對當時人的影響很大,社會上都喜歡針砭時宜,批評人物。

東漢末年許邵的月旦評就是這個原理興起的,被評論的人立刻就會出名,瞬間成為風雲人物。曹操就厚著臉皮要了個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的美稱。有點像是武林小說對高手的排名。

差評師地位最高的年代,高官寧坐牢也不敢得罪,否則前程不保

就算是朝廷內部,也不敢小覷輿論力量。

有一年皇帝下詔:“詔公卿以謠言舉刺史、二千石為民蠹害者。時太尉許戫、司空張濟承望內官,受取貨賂,其宦者子弟賓客,雖貪汙穢濁,皆不敢問,而虛糾邊遠小郡清修有惠化者二十六人。吏人詣闕陳述,陳耽與議郎曹操上言:“公卿所舉,率黨其私,所謂放鴟梟而囚鸞鳳。”

差評師地位最高的年代,高官寧坐牢也不敢得罪,否則前程不保

讓中央官員去各地調查有沒有出現地方民謠嘲諷侮辱地方官員的情況。我們都知道古代人閒的沒事種完田喜歡編小曲,還喜歡罵娘,特別是劣跡斑斑的官員,無可奈何,就只能罵一罵。但是皇帝根據這個來考察官員,有一點真實性的疑問,但是無風不起浪。

因為太監干政,一些太監在地方收到惡評,而他們會私自隱匿真相。曹操有一句評價很著名:放鴟梟而囚鸞鳳。也就是如果信息被屏蔽,那真正的人才就會埋沒,惡人會興風作浪。

輿論威力強大也導致了一個行業的出現,那就是東漢出現了許多評論家,比如剛才說的許邵,包括有一位叫陳寔的:“寧為刑罰所加,不為陳君所短。”他還有個孫子叫陳群。

差評師地位最高的年代,高官寧坐牢也不敢得罪,否則前程不保

什麼意思呢?

捱打坐牢都無所謂,別讓他批評你一句不是,否則你下半輩子就毀了。 他孫子再接再厲,陳群的九品中正制之後,輿論更加可怕。

顧炎武說過一句話:“降及魏晉而九品中正之設,雖多失實,遺意未亡。凡被糾彈付清議者,即廢棄終身,同之禁錮。”


差評師地位最高的年代,高官寧坐牢也不敢得罪,否則前程不保

被輿論傷及一次,就很難翻身了。所以說這個問題就出現了,有些被冤枉的人就會埋沒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