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宇宙的規則和本源……;德:是對宇宙規則和本源的敬畏和順從;二者合一就是信仰嗎?

用戶3486437905


道是規則和規律

德是每個個人根據自己對規則和規律的理解來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二者合一是信仰,更準確的說,是每一個人的價值觀標準。

規則&規律

在自然界中孕育形成存在 的規則:生態鏈規則,叢林法則,生物進化論,動物群體等級制度等等。

在人類社會中產生存在的規則:社會制度,法律法規,道德理論,風俗民俗,遊戲規則,工作規章等等。

自然界孕育形成存在的各種各樣的規則,直接對自然界萬物產生作用,千變萬化的自然界萬物遵循這些規則,轉而成為自然規律。

人類社會本是自然界的重要的一份子,遵循著自然界法則,研究認識著自然規律。

人類社會可以通過對自然規律的逆向推演,充分了解自然規則確立後,形成自然規律的過程,以及期間的自然規則調整變化後,對自然規律的影響。

道法自然:效仿自然法則來確立人類社會各種各樣的法則,人的行為和思想在遵循法則後,就會形成習慣成為規律。

你能知道或者瞭解多少規律?比如紅燈停綠燈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你能充分利用多少規律?利用規律來成為受益者。

你會模仿確立一個完整的遊戲規則體系嗎?


慧音1968


道:是宇宙的規則和本源……;德:是對宇宙的規則和本源的敬畏和順從:二者合一不是信仰,是指人類適應自然,是遵從、遵循、遵守自然,是應變自然,是利用自然,是人類研究、探索、開拓、開發自然…………等。

信仰:是指人類的思想、思維和智慧,是指人類主觀唯物與唯心的意識形態,是指人類人文精神、人文品質的行為規範…………

國人的信仰與老子的《道德經》: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相對觀念和概念。《道德經》中的道與德————不是指世界人類、中國人的信仰,純屬指的是宇宙、天生、天然自然資然的物質世界,包括自然物質世界天生、天然資然造人、誕生、產生的人類,人是動物、同樣是物質的屬性。只不過人是自然世界的高級動物,有高級的意識形態、有高級的思維、思想和智慧,有高級的人文精神和意志,故而創造了人類思想品質的人文文化…………

人類本身、本質:是天生、天然自然資然物質世界所創造、所誕生、產生的物質屬性、特性,是動物、是物質,順從、服從、遵循、遵守、適應、適宜則昌盛繁衍、興旺發達;違反、違背,倒行逆施,不遵循、不遵從、不遵守自然叢林法則和自然科學規律則亡,故而天然自然資然物質世界就不存在人類。

老子的《道德經》中的道與德:是指天生、天然自然資然物質世界的天道,即自然;是指自然叢林法則和自然科學規律。其核心、中心、本意、本質、實質、本性是指:人類要想在自然世界謀生存、求發展,就要完全應該遵循、遵從、遵守自然世界的天道,適應、適宜、順從、服從自然世界的變化,掌握、利用、運用、研究、探索自然世界的叢林法則和科學規律,努力實現人類社會天人合一的智慧…………

信仰:是指人類社會的思想、意識、意志的精神層面;是指人類對美好心願、心境、境界、層次、層級、理想、夢想的追求,並努力拼搏、勤勞奮鬥而踐行的目的、目標、志向…………


袁聰


關於《道德經》,歷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2500年以來,見解精到者,寥若晨星。以下不揣鄙陋,簡述如下:

首先,道是自然的本原及其規律,作為客觀實在的本原,稱為“道體”;作為道體的規律,稱為“道法”。從橫向看,自然之中,由宏觀,向微觀,分為“天象”、“地形”、“物精”、“物信”這四個層次,所謂“物信”,便是道體的客觀實在性,或著便是道體本身。從縱向看,“道體”通過“德”之聚合作用,逐步聚合為太一“先天之炁”,陰(蓄能少或吸收能,如太陰)、陽(蓄能多或釋放能,如太陽)和和氣(陰陽衝氣以為和,能量之動態平衡),以至於天地萬物。道體其大無外,包容自然,其小無內,不可細分,應該是一種基本的能量波,波形是正弦,參數為其內含之信息。道法貫穿自然發展演化始終,隱藏在天地萬物之內,是天地萬物的根本遵循。

其次,“德”是道體聚合的動力機制及表現。作為動力機制,“德”促使道體聚合,形成一種聚合和離散的動態變化,這就是《易》所表達的變動不居。用個例子來說,道體好比泥土顆粒,德化便是粘性,沒有粘性則泥土便是一盤散沙,此謂之“德蓄之”。因為“德蓄”,所以道體聚合為萬物,萬物各具形狀,“物形之”。有的形狀的物體,可以為人所用,發揮效用,是為“器成之”。

自然之道,是形而上的終極之道,是普遍真理,自然可以應用於社會。因此,世俗之所謂道德,在“道-法-術-權-勢”的體系架構中,已經淪落為“術”及其以下層次了,有些是小道——道之具體應用,更有不少,成為旁門左道。若問《道德經》之中的老子本義,正如上所述。僅供參考,歡迎討論。鄙人所探究之道德原旨,可參見鄙人之頭條號,均為原創,歡迎賜教。

【文章均為原創,圖片源自網絡。自度度人隨喜,轉發分享多謝。】


泰和道安


說的很好,但是不足。道:是規則,德:就是本源。這二者之間留下覺悟,古往今來多少人在探索奮鬥。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宗教信仰文化政治)。我個人認為毛主席思想最接近大同。他用他的思想和行動 ,造就了一個公平安定的社會;他造就了一個廉潔自律的政府;他造就了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團隊;他造就了一支戰無不勝的人民軍隊;他造就了全國積極向上、團結進取的人民大眾;他把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踩在腳下;他把勞苦大眾推舉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




鵬飛135313346


《道德經》遺傳數千年,簡結五千餘字。按照中國文人之秉性,必然強解或牽強附會衍生。

數千年前,老子騎一青牛,從洛陽向函谷關而來。函谷關守吏尹喜觀星象、“望氣”,就看見一股紫氣從東方冉冉而來,於是推算出必有真人要來。當老子騎牛過關時,尹喜認定老子就是那位真人。這就是“紫氣東來”的故事。

老子在函谷關住下後,見尹喜心慈人善,氣質純清,於是取其精華而為尹喜著書,名為《道德經》。《道德經》寫成後,老子對尹喜道:“老夫授汝《道德經》,分上下兩篇,上篇為《道經》,言宇宙根本,含天地變化之機,蘊神鬼應驗之秘;下篇為《德經》,言處世之方,含人事進退之術,蘊長生久視之道。研習不止,苦修不懈,終有所成!”言罷,老子飄然而去。

這是《道德經》的來源。

《道德經》之道:

是中華民族為認識自然為己所用的一個名詞,意思是萬事萬物的運行軌道或軌跡,也可以說是事物變化運動的場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說明的,它並非普通的“名”)。

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風無人扇而自動,水無人推而自流,草木無人種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盡言皆自己如此。

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約而同,統一遵循某種東西,無有例外。它即變化之本, 不生不滅,無形無象,無始無終,無所不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過而變之、亙古不變。其始無名,“老子”強名曰:“道”。

然而,數千年來的共識,忽略了一點:漢字早期沒有標點符號斷句。誰又知道,老子當年不是這樣寫的呢?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這樣斷句,是不是意思幾乎相左。

所以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與人與境與時代的解讀的各有意義。

"道"這一字,數千年至今,誰能悟透?

我個人認為:道通則德順,先在道,自有德。


改過去


“道”是萬法之體。非空非有,即空即有;非一非無量,即一即無量;非真非妄,即真即妄。

“德”是萬法之妙用。有體必有相,有相必有“用”(“用”特指 : 覺知性、智慧、知見、運作……!)。

用分別法講 : “體”、“相”、“用”、是三個方面的內容,但是從根本法來講 : “體、相、用”是一個東西,“體、相、用”是一個整體,誰也離不開誰,是一而三,是三而一。

就像一個人,即有無形無相的心,也有有形有相的身體,更有非有相非無相的智慧和知見;但是這三個方面的內容是一個人!

我們要知道“無形無相的心”,就是“有形有相的體”,更是“非空非不空智慧妙用”;把他們合起來講就是“道德”!

“道德”不是規則,不是信仰,更不是“本源”;宇宙沒有什麼“本源”、“本體”、“原始”、“老大”、“第一”等等,這些都方便說,因為當下這一分、這一秒就是一切,已經絕對圓滿,不少一法了,為什麼還要妄上加妄?

“道德”講的就是“真”、就是“實”,別無其他!當然“真”的當下就是“妄”,“實”的當下就是幻,以真顯妄,以妄顯真,真妄一體,知妄即真。離真無妄,離妄無真,妄真同二妄!





今令我見


道是體,德是道的體用!

德是道的內容!目的!



空相淨悟居士


1、【道】是宇宙自然的秩序,是“一是一 、二是二”的社會法制化,是將人與人之間、人與事之間邊界劃分的很清楚的行為規則。

人類最偉大的創造不是民主自由,而是社會秩序。民主自由是原始的本性,而遵守秩序才是人類超越所有生物的最大原因素。

道是剛性的。

2、【德】是仁愛,是用來模糊邊界的情感。是模糊人與人之間、人與事之間關係的感性存在。

雖然,人類最偉大的創造是“秩序”,但是,所有生命最偉大的東西依然是充滿感性、最原始的愛,在社會活動中就是“德”。

3、道和德一陽一陰,這就是“一陰一陽謂之道”。

4、人類社會最完美的相處或社會治理就是“社會法制化”+“道德治理”。社會法制化就讓人們有了社會秩序,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做了會怎樣。這是剛性的,不容觸犯的。

而道德治理沒有邊界,宗教活動也是道德治理的一種,在法律不太健全的社會,宗教用日常道德約束人們,告訴人們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禮”制是宗教對社會道德治理的提升,讓道德更理性,給人們一個自我約束的理由,比如“裸體上街”這種事,法律很難判刑,但“禮”告訴人們有羞恥心,不能那樣做。所以,實際上【德】也在教育人們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只是【德】模糊了大多數的邊界。

5、法治不能酷刑,禮不能無底線,也就是說【道】要符合天道,宇宙天地運行的自然規則就是法治社會的上限;【德】要符合生命本源,愛是有底線的,“熟不知禮”和“無法無天”就是底線。

道和德相互作用就是美好社會的開始。

6,實際上,這世界上不止是一分為二隻有道、德這兩個方面,而是還有“三”,“三”就是“散”,三生萬物。【社會法制化+道德治理+中央集權制】這才是真正符合銀河系、整個宇宙運行的規律。

銀河系是有核心的,宇宙一定也是有核心的……宗教的核心是上帝的力量,老百姓的核心是中央集權,以及中央集權所制定的(符合“道”的:不符合則亂,符合則安居樂業)社會運行秩序。




終南高揚


道,萬物的主宰

德,道的行事特點

道德其實就是道之德

有道之人就有德

這個德,與我們平時說的德不太一樣,是道德,道之德

我們平時人所說的那個德,其實很多都不能歸於道德(道之德),屬於人德,下德


善良不能再沉默


中國人追尋道、德兩字含義都源自老子的《道德經》,老子是春秋時期楚國人氏,原名李耳,字聃,是周朝圖書館館長。然而老子並非是道家創始人,只是上古道術傳到周朝時期,老子創作《道德經》,成為上古道術傳至後世的集大成者!老子之道承自上古的“三皇五帝”,最可考證的是伏羲氏,伏羲氏創立八卦,教民接繩作網以漁,創造文字,變革婚姻習俗等,是華夏民族人文始祖。從遠古時代盤古開天闢地,始創天地萬物,在此之前,宇宙混沌一團,充滿虛幻鴻蒙之氣,此沖虛之氣為天地萬物之始,從何而來,道生之!道為萬物之宗,萬物非道而不能生。同時道為倫理之宗,道為萬物造化之宗!德又是什麼?道是怎麼作用於萬物的?以德府之,萬物合道則積德,積德則養正,養正則長久!道為根,德為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