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谋秘卷」韬晦的最高境界

编者按:很多人面对和自己有仇的强权,经常想着要雄起一把,和对方硬碰硬,导致自己血溅当场甚至身首异处,那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怎么办?本文就给出一个非常高超的手法:


「权谋秘卷」韬晦的最高境界

【资治通鉴原文】帝与石敬瑭皆以勇力善斗,事明宗为左右;然心竞,素不相悦。帝即位,敬瑭不得已入朝,山陵既毕,不敢言归。时敬瑭久病羸瘠,太后及魏国公主屡为之言;而凤翔将佐多劝帝留之,惟韩昭胤、李专美以为赵延寿在汴,不宜猜忌敬瑭。帝亦见其骨立,不以为虞,乃曰:“石郎不惟密亲,兼自少与吾同艰难,今我为天子,非石郎尚谁托哉!”乃复以为河东节度使。

【翻译】末帝李从珂和石敬瑭都是由于勇武善斗而服侍在明宗李嗣源的左右;然而二人心里竞争,平素彼此不和睦。现在,李从珂即位为皇帝,石敬瑭不得已入京朝拜,安葬完明宗以后,不敢提出归还镇所。当时石敬瑭久病之后很疲弱,曹太后和魏国公主几次替他说情;而从凤翔来的将佐大多劝说末帝把他羁留洛陽,只有韩昭胤、李专美认为宣武节度使赵延寿正在汴梁,逼近洛都,为了避免赵延寿的疑惧,不应当猜忌石敬瑭。末帝也看到石敬瑭很削瘦衰弱,不担心他,便说:“石郎不但是内亲,关系密切,而且他从小与我共同经历艰难;现在我做了天子,不依靠石郎还能依靠谁呀!”便仍任用他为河东节度使。

【解析】本案例说了一个韬晦到极致的案例,我们普通人肯定到不了这个程度,一般而言,能做到这个水平的都是大人物,以前司马懿做到过,现在又来一个石敬瑭,他们都可以说是开国的皇帝,谋略之深让我们望尘莫及,虽然是望尘莫及,我们还是可以看看把中间的具体操作方式找出来,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可以借鉴的。

我们开到开头的时候,李从珂和石敬瑭都在领导明宗李嗣源的左右,他们两位是领导的左膀右臂,不过呢,他们之间存在既联合也斗争的关系,其实还是很简单的,因为他们的特点都很类似,所以不存在互补的情况,只能存在很多竞争的机会,而基于领导的立场,像这样的情况,领导肯定也不希望他们两个能联合起来,而是有适当的竞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不过这个斗争啊,如果没有领导很好的协调,很容易豁边,就是破局,在本案例里面他们两个就是在破局的边缘,从领导的角度来看,反正他是准备把皇位传给其他的皇子,所以他们斗一下无关大局,所以不会非常上心去调和他们的关系。

现在形势有了变化,突然李从珂继承了皇位,当然他这个继承皇位其实是杀了继承的皇帝篡位,而石敬瑭在里面也帮了忙的,因为石敬瑭和李从珂的历史关系,石敬瑭还是觉得自己非常危险;从这个情况我们看得出来,现在我们如果一个单位一把手的位置空出来后,一般不会把副总提升到一把手的位置,而是会空降一个干部,这个就是因为原来的一把手在的时候,内部必然会有很多派别,如果把某个副总提升到了一把手,那这个副总必然就会纠结自己的党羽打击以前的对手派别,这样容易导致于内部被一个派别占满,这样就会大大影响上级对下级单位的掌握。当然本案例里面不可避免得产生了这个情况。

那现在石敬瑭就尴尬了,他不得已入京朝拜,这个提供了两个信息,首先他经过衡量,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能和中央抗衡。其次,石敬瑭能屈能伸;这点很重要,很多人就是因为不懂这个导致灾难提早到来,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石敬瑭通过综合研判,虽然自己入京朝拜有风险,但还是去了,因为他凭着自己的韬晦的方法和联络自己的势力来帮自己说话,肯定会有惊无险。基于这样的算计,石敬瑭来到了京城,然后在安葬完明宗之后,他不敢提出回去,这个本身也是一个韬晦的手法,因为如果你先提出回去,李从珂作为现任皇帝,肯定觉得你回去准备要干什么?那又有人会说,不辞而别行不行?其实不辞而别也是不行的,因为李从珂很可能已经在你身边布下了眼线,你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掌握,如果你不辞而别,正好给他消灭自己的理由,就算能平安到达自己的领地,就像前面说的,自己也无法和中央抗衡,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只能继续潜伏。

之后我们看到,石敬瑭久病之后很疲弱,从事后看啊,他这个病是装出来的,但是他的病不是我们普通意义上的装,而是他通过自残,譬如绝食这样的,把自己真弄病了,对自己的身体下手,他这个行为比历史上其他人没病装病又高深了一层,以前好像李世民在参加了哥哥的宴会后吐血也是差不多这样的操作,没有宏大的目标是不敢这样做的。

在把自己搞病的同时,他还是不敢自己提出回去看病,以免引起李从珂的警觉,他实战中去走了女性路线,一个是自己的夫人,也就是李从珂的姐姐,然后还有丈母娘,这个是李从珂的妈,而他们容易和皇帝接近,她们说的话,不容易被皇帝李从珂拒绝,而且一般女性都比较心软,有同情心。

除了走女性路线,他还走了李从珂的亲信的路线,韩昭胤、李专美他们两位就帮助石敬瑭说话了,他们说话就和女性不一样了,他们是从组织利益的角度来劝李从珂,而这个劝解是非常有力的,所以李从珂经过考虑,甚至还当面见了一次石敬瑭,石敬瑭正好已经把自己搞的羸弱不堪了,李从珂觉得已经不堪大用了,也就是没有威胁了,正好能表现一下自己的大肚,来收买其他人的心,所以他说“石郎不但是内亲,关系密切,而且他从小与我共同经历艰难;现在我做了天子,不依靠石郎还能依靠谁呀!”,这句话其实大部分是假的,只是表面的漂亮话,是内心经过充分的计算后才说的话,我们不能被这样的话所迷惑。

当然如果李从珂能预见到后来石敬瑭能创建了后晋,那他一定对现在的决定很后悔,所以当时来看,最好的办法就是假装放走石敬瑭,然后派人装作强盗偷袭,直接在半路上后干掉他们,然后厚葬石敬瑭,同时自己也去葬礼上哭几滴眼泪,同时安抚好赵延寿他们,确保万无一失。

最后我们从石敬瑭的角度来看,我们做多大的事,就要匹配多深的谋略,石敬瑭的谋略无疑是过关的,包含他在中国历史上做了一次绝无仅有的儿皇帝,这个也是韬晦和能屈能伸的一个典范性操作,虽然被当时和后世的人不齿,但是这样评价的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在强敌环伺,财狼林立的乱世,保存自己的实力时最重要的,外在的名号等自己有了实力再拿回来好了;那就本案例来看,石敬瑭已经把韬晦的权谋手段用到了极致,甚至不惜以自残来获取别人的同情。当然作者不推荐普通人来学这个手段,只是我们先了解一下原来还有这样极致的手法,用韬晦来麻痹敌人,用韬晦来博取同情,用韬晦来让自己免祸。韬晦的好处是不是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