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丰死后,你觉得慈禧是如何斗倒拥有军权的顾命八大臣的?

心系V娜


慈禧是中国近代的“风云人物”,是晚清的实际统治者。她心机深沉,权欲熏天,大清王朝著名的“败家女”。她的成功上位的关键在于发动“辛酉政变”,斗倒了辅佐幼帝同治的顾命八大臣。

清朝1861年,不堪重压,心力憔悴的咸丰帝撒手人寰。临终前任命八位大臣辅佐小皇帝同治,八大臣分别为: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

慈禧是一个非常有政治野心的女人,哪里会甘心大权旁落。 再加上咸丰帝在世的时候,肃顺等人察觉了她的野心,处处跟她作对, 甚至还建议咸丰帝杀了慈禧。现在咸丰死了,自己又是小同治的亲生母亲,已贵为皇太后,实现自己抱负的时机来了。

但八大臣在朝中经营那么多年,实力不容忽视,慈禧想斗倒他们也不是那么容易,毕竟自己势单力薄,她得寻找盟友。她首先把目标盯向了东太后慈安,毕竟都是女人好忽悠,另外慈安也是八大臣打击的目标,两个人联手慈安也求之不得。第二个目标她找到了咸丰的弟弟恭亲王奕祈,奕祈精明能干,但一直受到八大臣的排挤,虽贵为皇叔,但没啥实权,也是郁郁不得志。慈禧找到他,就是“狼”找到了“狈”, 二人一拍即合。盟友找到了,行动开始了。

慈禧集团先以“兼职太多”为由撤了郑亲王端华步兵统领的职务,然后“以减其劳”的名义,解除了载垣领禁卫军兵权。再由奕祈拉拢争取了掌握卫戍京师的兵部侍郎胜保和僧格林沁的支持。取得了兵权,现在就差一个理由了,站到舆论的高点也十分重要。

机会终于来了,八大臣跟帝国列强和谈失败,慈禧借机宣称肃顺等人伪造辅政大臣诏书,以此两条重罪解除了八大臣的职务,并立马逮捕了八大臣。不久慈禧集团党羽纷纷出来痛打落水狗,历数载垣、端华、肃顺等八大臣的罪状,这样理由充足、证据确凿了。慈禧于是下令将肃顺斩首,载垣、端华赐死;另外五大臣则被革职或充军。 至此慈禧扫清了通往权力巅峰的障碍,开始了垂帘听政之路。

此次“辛酉政变”后,慈禧开始了她统治晚清四十七年的历史舞台,也拉开了近代中国屈辱史的序幕。如果历史能重来,八大臣除掉了慈禧,晚清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呢?


花木童说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斗倒顾命大臣的根本原因,在于肃顺他们太轻敌了。

肃顺此人能力很强,有着丰富的政治和军事经验,也是八大臣领袖。

可惜此人过于傲慢自大,从没有将慈禧放在眼里。

之前因为咸丰的存在,慈禧顶多在幕后发表一些一件。

肃顺认为慈禧虽聪明,文化程度太低,又缺乏军政经验,不值得重视。

比如英法联军杀到北京城下,肃顺见局势难以挽回,紧急要求咸丰北上逃到热河去。

结果慈禧去建议在北京和洋人决战。

肃顺认为,以清军目前实力和洋人决战简直是无稽之谈,当面说慈禧的言论是“妇人之见”,意思是女人的胡说八道。

事实证明,肃顺的说法有一定道理。

轻敌是第一原因,第二原因是肃顺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慈禧会这么快夺权,还是要他们的性命。

要知道,慈禧从没有真正掌握过朝政。作为一个仅有几年私塾文化的女人,慈禧写一份短信就能错字连篇。在肃顺看来,慈禧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干到他们,因为慈禧没有掌权执政的能力。

就算慈禧要对付他们,也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所以肃顺他们毫无戒备,几乎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被逮捕杀头。

另外,肃顺低估了奕䜣的能力。

肃顺也一向轻视奕䜣,认为他胆小怕事,有才无胆,蔑称为鬼子六。虽然奕䜣颇有军政能力,但肃顺做梦没想到他敢于迅速和慈禧联手政变。

奕䜣因哥哥的故意排斥,之前从没有进入过统治高层,最高不过是一个镶红旗蒙古都统而已。

肃顺认为奕䜣就算和慈禧联手,也没有太大威胁,两人都没有能力掌握国家大权。

当时英法联军一把火少了圆明园,满清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太平军又连续反攻,北方捻军猖獗。当时真是国家危难的时候,肃顺认为慈禧不可能蠢到自毁长城。

就是太轻敌了,才导致肃顺的垮台。


萨沙


慈禧能斗倒顾命八大臣是因为她有两个先天优势。第一个优势,咸丰临终安排顾命八大臣,但他并不是完全相信八大臣,为了制约八大臣,他把盖章的权利给了慈禧。八大臣下发执行的公文必须由慈禧盖章才生效。第二个优势,慈禧是同治皇帝的生母,人们普遍认为,天下母亲对儿子感情最真。



有了以上两点,八大臣无法绕开慈禧,给了慈禧与八大臣争权的机会,慈禧与八大臣发生矛盾时,更多人会站在慈禧这一面。

但慈禧也有一个先天弱势,慈禧是女人,在男权社会里她不能出头露面,朝中之事没办法亲自协调。为克服这一弱点,慈禧找到恭亲王奕忻作为代理人。



慈禧的手段大家是清楚的,恭亲王奕忻号称鬼子六,胆大心细,足智多谋,也是一个能人,这两个人联合起来能量巨大。当然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也不是吃素的。慈禧和八大臣的斗争真正是高手过招,本来没那么容易获胜。

慈禧能够获胜,主要得益于八大臣的轻敌,他们不相信慈禧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弱女子会翻起多大风浪,对慈禧的动向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给了慈禧机会。



由于疏忽轻敌,八大臣犯了两个致命错误:

第一是慈溪和慈安使用苦肉计,把贴身太监发往京城与奕忻联络,奕忻以吊唁名誉和慈禧会面。八大臣本来不允许奕忻到避暑山庄吊唁,但没阻止了。奕忻到了避暑山庄,八大臣本来不让奕忻与慈禧见面,也没阻止了。奕忻与慈禧见面了,正是这次叔嫂见面,定下了政变计划。



第二是放慈禧提前回北京,使慈禧和奕忻联手发动政变有了充分地准备时间。按照祖制慈禧和同治小皇帝是要随咸丰的灵柩一起回北京的,慈禧提出小皇帝太小,一路颠簸受不了,八大臣答应了。

如果八大臣想到慈禧有可能发动政变,说什么也不会让慈禧叔嫂单独会面,不会让慈禧提前回京。慈禧政变成功,主要是肃顺等八大臣不相信慈禧有能力掀翻他们,才出现了管控失误,导致慈禧有了机会。


有得观史


咸丰帝是死在了河北的避暑山庄,那时候的他之所以去避暑山庄,是因为八国联军打过来了,他去哪里狩猎去了。

结果在那里一住,咸丰帝再也没来得及回北京就去世了。

在避暑山庄咸丰帝交代了后世,立了自己只有六岁的儿子载淳为皇帝,载淳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同治皇帝。

因为同治年龄小,咸丰帝就找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来辅佐同治。

同时为了避免顾命八大臣专权,咸丰皇帝还命令了皇后慈安和同治的生母慈禧,一起干政,他们两个就是中国历史上极其有名的两宫皇太后。她们两个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在顾命八大臣审过的稿件上,签字表示同意。

也就是说,顾命八大臣决定下发到全国执行的文件,只有两宫皇太后一起盖章,才有效。

这样时日一长,就导致了顾命八大臣和两宫皇太后之间的矛盾。

这期间为了打压两宫皇太后,让他们让步,肃顺等八大臣还罢过工。

他们一罢工,两宫皇太后就害怕了。毕竟 这个国家还是要治理的,所以,两宫皇太后,不得不屈服顾命八大臣。

这件事就弄的两宫皇太后不爽了,慈禧和慈安商量了一下,就想要除去顾命八大臣。

这时候慈禧想起来的第一个人,就是咸丰的弟弟奕忻。

此刻的奕忻正在北京城里郁闷呢,因为哥哥咸丰去世,并没有给他托福重任。

正好这时候慈禧从承德派人来,要和奕忻联系,慈禧的意思是让奕忻和她联手,把顾命八大臣给杀掉。

奕忻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了,所以,他先是去承德吊唁了自己的哥哥给慈禧密谈了几次,然后奕忻就回到北京城,安排除掉顾命八大臣的事去了。

奕忻就是想借着两宫皇太后和同治皇帝从避暑山庄回紫禁城的时候,把顾命八大臣给杀掉的。

当时,肃顺安排了两个顾命大臣和小皇帝一起先回去。自己和剩下的顾命大臣,带着咸丰帝的尸首在后面到。

结果小皇帝刚到北京地盘,奕忻就把跟随小皇帝的两个顾明大臣给抓了,然后奕忻又派了人,把正在赶路的肃顺等人给抓住处死了。

至此,咸丰帝安排的顾命八大臣,全部被慈禧和奕忻给除去了。大清的皇权也就落到了慈禧,慈安和奕忻的手里。


汉史趣闻


在“辛酉政变”后,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慈禧真正的走上了清朝权力的舞台。

真的是慈禧斗倒了咸丰留下的“顾命八大臣”吗?

咸丰病逝前为了给自己的儿子,六岁的小皇帝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特意留下了“顾命八大臣”和“两宫皇太后”相互牵制,给小皇帝“同治”一个成长、掌权的机会。

但正是因为咸丰考虑的太多了,设计的也过于完美,损害了很多人的利益,这些人联合起来推翻了所谓的“顾命八大臣”,才有了慈禧的垂帘亲政。

慈安皇太后,钮祜禄氏

慈安皇太后虽然不是同治帝的生母,却是由皇后晋升皇太后的真正的“嫡母”,地位远比同治帝的生母慈禧高很多。

道光帝虽然留下了两枚御印,分赐给慈安、慈禧与顾命八大臣相抗衡,但是这已经大大的损害了慈安太后的权利。在“吃人”的后宫里面没有子嗣的慈安,能够先后晋位皇后、皇太后,真的可能是一个“傻白甜”吗?

于是,在慈禧的挑拨之下,德高望重的慈安太后很快站了出来,成为了“辛酉政变”的主力。

铁帽子王,恭亲王奕訢

恭亲王奕訢虽然是铁帽子王,但是作为道光帝唯一的弟弟,聪明才智远在道光帝之上,当初是有极大的可能登基称帝的。

所以对于这个聪明的弟弟道光帝非常的忌惮,在此临死之前更是将本来最亲近的恭亲王奕訢,排除在“顾命八大臣”之外。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鸦片战争中崛起与英法联军进行和谈的恭亲王奕訢,本来就极有才干,后来更是领导了洋务运动,很快就坚定了与慈禧勾结的决心。

在欢欣鼓舞的洋人的支持下,恭亲王奕訢成为“辛酉政变”的另一个主力。

军机大臣瓜尔佳·文祥等人

恭亲王奕訢在与英法联军进行和谈过程中,笼络、勾结的一个新兴的政治集团,也被道光排除在“顾命八大臣”之外。这些人包括军机大臣瓜尔佳·文祥、蒙古族王公大臣僧格林沁等。

在“辛酉政变”中,还有一个人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他就是慈禧的亲近太监安德海。正是在安德海的串联之下,慈安、慈禧、奕訢勾结在一起,成功的搬到了“顾命八大臣”,

最终,所谓的“顾命八大臣”被慈禧以“不能尽心和议”的罪名全部除掉,其中肃顺斩首,载垣、端华自尽,另外五大臣革职充军。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1861年10月6日,北京菜市口,聚集了愤怒的群众,肃顺大义凛然,始终不肯下跪,最后被刽子手敲断了小腿,方才就范。他不甘心,一世英明,竟败给了两个女人。

慈禧很早以前就不满肃顺,肃曾向咸丰讲述“钩弋夫人”的故事,让咸丰对慈禧动了杀机,可咸丰毕竟不是汉武帝,不忍生前动手,病重时,写了一封信交给慈安皇后,若慈禧有任何违规举动,大可诛之。后来,慈禧在自己身上割了块肥肉,给慈安煲了一锅高汤,为她进补。慈安一时激动,就把这道遗诏给烧了。慈禧虽然保住了性命,却一直记恨肃顺。

想杀肃顺不是简单的事,肃位居八大顾命大臣之首,是皇上身边的大红人。他的行事作风有点像乾隆时期的和珅,可他比和大人在用人方面要高明的多,最著名的是”亲汉疏满“,赏识曾国藩,暗助左宗棠。

对待自己的族人,肃顺就没那么客气,先是砍了军机大臣柏葰的人头,其次赐死”外交官“耆英。接着裁减八旗俸禄。于是就有他临刑那天,菜市口旗人围观喝彩的场面。

慈禧心里盘算,想杀肃顺就得找同盟,她先找到皇后慈安,慈安因随大队人马前往承德避暑山庄“谒陵”,一路上,肃顺和皇上吃香喝辣的,皇后却是每天“豆乳充饭”,从此慈安“切齿于肃顺”。

但即便联合了皇后慈安,她们手上的资源只有“幼帝”;必须找一个实力派。慈禧思来想去,恭王奕訢跳入眼前,恭王在北京,掌管总理衙门,全面负责外交事务,可以调动相关的文武大臣,内外合力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再加上他们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满于肃顺“铁腕”的官员和旗民。

最为重要的是,夺权需要武装力量作为保障。慈禧手里牌正是胜保。慈禧未进宫前,跟着满清才女殊保学习书法,这胜宝正是殊保的弟弟。咸丰死前,因二后与肃顺有矛盾,胜保放话要带兵”清君侧恶“。慈禧很是感动,特意绣了个荷包给他,上有四字:精忠报国。等咸丰驾崩,胜保统领勤王部队万余人,又兼管圆明园八旗和内务府包衣三旗,改练”京兵“,实际成为”卫戌司令“。

肃顺虽有察觉,奈何以端华、载垣为代表的大多数反对肃顺果断行事,先下手为强的计谋。当他们仨被捉,同时关在宗人府,肃顺怒斥他俩“若早从吾言,何至有今日?”


本草百晓生


所谓顾命八大臣实际上是在咸丰帝弥留之际所做的政治安排,其中包括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人,肃顺为八大臣的领袖。咸丰帝之所以要这样做,一方面是对他的老婆慈禧的不放心,但是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防止他的弟弟恭亲王奕䜣的擅权。

咸丰帝死后,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八大臣就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两宫太后以及恭亲王给扳倒了。而当时慈禧太后年仅26岁,那么她是怎样做到呢?

首先是联合了慈安太后以及恭亲王,慈安太后是咸丰帝的遗孀,正宫皇后,在朝野有着相当高的权威性和正统性。而恭亲王则掌握着当时清廷的部分兵权,恭亲王的岳父是咸丰时期的权臣桂良,另外恭亲王手下还有胜保、僧格林沁等掌军将领。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当时慈禧太后等人是受到外国人支持的,因为与八大臣相比,慈禧太后是主张对列强妥协的,所以慈禧太后在内外合作之下,成功的瓦解了八大臣集团。


青年史学家


咸丰皇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拥有实权的皇帝,1861年忧愤交加的咸丰皇帝病逝于承德避暑山庄,身后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清王朝,由于咸丰只有一个儿子尚且年幼,所以他破纪录的留下了八位辅政大臣协助幼主,这一年慈禧年仅26岁,一个弱女子能够斗败八位位高权重的辅政大臣确实感觉不可思议。


顾命八大臣分别是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中郑亲王端华及怡亲王载垣,肃顺皆为爱新觉罗宗室,深得咸丰皇帝信任,其中肃顺性情刚烈尤其看慈禧不顺眼,相传他曾建议咸丰帝仿效汉武帝赐死太子生母钩弋夫人的做法,尽快除掉皇帝生母叶赫那拉氏,因此遭到了慈禧的记恨。

慈禧能够夺权有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慈禧是同治皇帝的生母。

从古至今“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控制朝政的最好方法,作为皇帝的生母慈禧在这方面有先天优势,慈禧击败辅政八大臣夺权,甚至在此后半个世纪掌握大清的实权在对于皇帝的控制方面从未放松过。

除此之外慈禧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还有很多原因。

咸丰皇帝并不是无条件的相信顾命八大臣

毕竟小皇帝才六岁,辅政大臣中又以皇族宗室为主,如果心怀不轨难保小皇帝不会成为傀儡,所以在授予辅政大臣权力的同时,又给与了皇帝和太后制约他们的权力,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御赏”和“同道堂”两章。

慈禧太后有着强大的外援

如果说辅政大臣的人选中有一个漏洞,那就是咸丰的弟弟,恭亲王奕䜣没有成为辅政大臣,无论从亲疏远近还是工作能力恭亲王奕䜣绝对应该入选,但是由于在立储和“静太妃”事件中的隔阂,使得咸丰最终没有将奕訢选为辅政大臣。

正式因为如此,留守京城负责和洋人议和的奕訢能够联合慈禧控制京城局势最终发动了政变,当然在此之前身为咸丰正牌皇后,已经升级为母后皇太后的慈安也已经被慈禧说服,在这场政变中慈安太后的作用绝对不可忽视。

慈禧太后有着强烈的权力欲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权力欲极强的女性,汉朝的吕雉,唐朝的武则天,太平公主,宋朝的刘娥都是这类人,慈禧虽然在治国理政的水平上比较差,但是对于权力的渴望却是极强。

此外辅政大臣的粗心大意也给了慈禧和奕訢发动政变的机会,或许在他们眼中孤儿寡母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最终结果辅政八大臣中载垣、端华在宗人府空室自尽,肃顺处斩,余者或被充军或被革职。

“辛酉政变”最终以慈禧的胜利告终,大清王朝也开始了最后的半个世纪。










一点点历史


慈禧不是一般的女子,她可不是弱女子,她非常懂得如何把控大权,更懂得如何拉拢东太后和恭亲王,有了这两人的支持还不够,还需要身边有可靠的人,慈禧一切都有底之后,开始发动政变,


红学爱好者萧梦


有斗嘛?挟天子以令诸侯,清朝是有这个先例的,比如说孝庄,所以说她只要做的事情符合大部分贵族的利益,他就可以掌权,名义上肯定还是皇帝年幼,慈禧母族也是支持她的,每一次皇位的变动只是利益的交换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