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本來拿了一手好牌,隨便亂打都會贏,為何最後卻輸了?

娟花兒


胤礽,康熙皇太子,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兩度被廢的太子。

康熙晚年,由於兒子們都太優秀,以至於出現“九龍奪嫡”,各個皇子要麼參與其中,要麼站隊相爭,其中更是驚險萬分,最憋屈的就要數太子胤礽了。



從兩歲起就被康熙立為太子,有清一朝,也是唯一一個在皇帝生前就被立為太子的皇子,由此可見,胤礽多麼受康熙喜愛。

首先,胤礽的一切要拜出身所賜,也就是有個好的母后。胤礽的母后是孝誠仁皇后,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赫舍里氏,索額圖更是胤礽的舅舅,胤礽也是順治託孤大臣索尼的外孫,胤礽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一出生起點都比別的皇子高,高的還不止一點。



從胤礽的母后赫舍里氏來看,胤礽能得康熙青睞,跟赫舍里氏有很大關係。康熙迎娶赫舍裡本來有很大原因是政治聯姻,利用赫舍裡家族在朝堂上的影響對付鰲拜,鰲拜被清除後,赫舍裡家族一時風光無兩。而赫舍裡下嫁康熙之時正是康熙最艱難時期,先有鰲拜,後有吳三桂,處境艱難,赫舍裡都在背後默默支持康熙,夫妻恩愛。

赫舍裡在生胤礽時難產而死,康熙更是悲痛萬分,在胤礽兩歲之時,不顧大清祖制,赫然預立胤礽為太子,打破了清朝祖制(生前不預立太子)。當了太子之後更是兩度被廢,能兩起兩落,也由此可見康熙對於胤礽是多麼喜愛。



胤礽一手好牌打的稀爛,不單純都是自己原因,既有外在原因,也有內在原因。

外在原因

胤礽兩歲就被立為太子,中間一度被廢,後來又重新立為太子,可見過程多麼艱險。斷斷續續當了幾十年太子,上有康熙壓制,下有兄弟搗亂、穿小鞋、各種陰招層出不窮。胤礽為太子時,所有皇子以太子為攻伐對象,一致以對付太子為己任。太子即使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難保不出點問題,一旦出了一點差錯就是各個皇子討伐的幌子。



時間一久,性格難免出現問題,縱容下屬貪汙腐敗,更是熱河圍獵之時,在康熙營帳外面窺探康熙,以至於出現後來康熙大怒“欲分朕威柄,代朕諮其行事也”。

內在原因

胤礽兩歲被立為太子,十幾歲康熙就把權利分給胤礽,處理軍國大事,既不能不盡心辦事,又不能越過紅線。時間一久行事乖張,難免出錯。

其實最根本原因在於,胤礽當了幾十年太子,逐漸迷失,權利慾望也相繼變大,與皇帝的權威自相矛盾,皇權不容挑戰,而胤礽又不甘壓制,索性越了紅線,自然而然成了無法調和的矛盾,說到底,還是權利歸屬的問題。


慕山曦侃史


胤礽是康熙兩次立廢的太子。胤礽生於北京紫禁城坤寧宮,其母后赫舍里氏(赫舍裡·索尼的孫女)因難產去世,年僅21歲。康熙帝與皇后感情非常好,因此萬分悲痛。康熙十四年六月,康熙帝冊封胤礽為皇太子。胤礽被立為太子時,不滿兩歲。胤礽為嫡長子,在皇子中排行第二。

皇太子在宮廷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胤礽小時候,周圍的人對他謙恭尊敬。這種生活環境使他產生了惟我獨尊的潛意識。這種潛意識對他以後的為人處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胤礽在少年時代,命途還比較順利。玄燁給他選配了最好的老師,並常常親自教他寫字讀書。由於受到良好的教育,胤礽不但很快地通曉滿漢文字,而且像其父親一樣嫻於騎射,能左右開弓。這一點很讓玄燁滿意。

胤礽在青年時代,他與其父親玄燁之間的關係便發生了變化。漸漸地,玄燁對他的品行開始不滿。這種不滿最初是來自胤礽的不孝。

康熙二十九年,為剿滅噶爾丹勢力,玄燁從北京出發,去前線指揮作戰。不料玄燁突患重感冒。經眾臣和侍衛懇請,玄燁決定“迴鑾”,召皇太子和皇三子馳驛前迎。胤礽雖按時趕到玄燁下榻處,但表情上一點也沒有因父皇病重的憂急,甚至連問候的話也懶得多說一句。這使玄燁十分不快。由此,玄燁看到了:胤礽心中只有自已,對他人太冷漠無情,對長輩缺乏孝心。

在以後的日子裡,胤礽同玄燁的衝突也時有發生,其中主要原因是:胤礽權勢的增長使玄燁感到了一種威脅。

胤礽成年以後,玄燁有意令其參與政事,得到鍛鍊。可是胤礽參政之後,一些勢利的朝官大臣便聚集到了胤礽左右,獻媚討好,形成了穩定的幫派,人稱太子黨。這些人聚在一起,有時能出些對朝政有利的主意,有時則單純為提高主人地位而傷害他人,甚至危及到了皇帝的利益。比如,為了讓胤礽能像皇帝一樣至尊,他們唆使胤礽穿用一律都用黃色,這是隻有皇帝才能享用的一種特權。再如,玄燁率諸皇子到奉先殿祭祀。按禮儀,只有皇帝才能在檻內拜褥,可禮部竟然把玄燁和胤礽一起安排到了檻內。這件事給玄燁的感覺是,胤礽在朝廷中的勢力太大了,已經到了與他分庭抗禮的程度,使他產生了一種威脅感。

不過,這時候玄燁還沒有過分地怪罪胤礽,他把這一切都看作是胤礽周圍人出謀劃策使然。對胤礽本人,他還是信任的。在玄燁率軍親征噶爾丹時,便令胤礽坐鎮京師,處理各部院奏章等事務。第二年,玄燁出兵寧夏時,又命胤礽留守。

胤礽同玄燁的矛盾爆發於康熙四十七年。這一年,玄燁巡幸塞外,命胤礽以及眾皇子隨駕。行進途中,其中一個皇子突然得了重病,御醫通過各種方法也沒有控制住病情,玄燁心急如焚。但是胤礽像沒事兒似的,整天忙著和那些年幼的弟弟們遊玩。玄燁把這一切看在眼裡,很是生氣。

一天,玄燁訓斥胤礽,胤礽頂撞了父皇,康熙心裡越發生氣。在往回走的路上,他意識到不該那麼衝動。他知道,父皇對他一直是非常關心的,在他的身上,注入了許多心血。父皇雖然把權力看得重了一些,但對他還是信任的。他為傷了父皇的心而後悔。他越想這些事越感到難過。想到最後,竟產生了一種擔心:擔心父皇一怒之下會做出廢黜他為太子的決定來。以致最後,他竟生出了去父皇營帳觀望的想法。這樣,有幾天晚上睡覺前他都到其父皇的帳篷外,觀望一下,看看父皇是不是在寫關於廢黜他的詔書。

可是,胤礽沒有想到,他這一無惡意的舉動被人利用了。那些早就對他當太子有嫉妒心的皇兄皇弟們,見他和父皇鬧翻,恨不得早一天將他廢黜,自己也好有個競爭皇太子的機會。於是,窺測胤礽,造謠生事。現在,見胤礽幾乎天天晚上都到父皇的帳前觀望,便有了攻擊胤礽的口實。這樣,胤礽圖謀不軌、欲暗刺父皇的罪名,便被人捏造到了玄燁那裡。

玄燁平生最不能容忍的事就是“弒逆”。特別聽到自己栽培了多年的太子竟要做這種大逆不道之事的時候,一時勃然大怒。當即宣佈廢黜太子。回到北京後,胤礽被幽禁於鹹安宮。

胤礽被廢,太子位缺,諸皇子立即為爭儲位積極活動起來。其中最活躍的是皇長子胤禔和皇八子胤禩。在皇子們的互相攻訐中,玄燁瞭解到了許多以前不瞭解的事,明白了在一些事上冤枉過胤礽。玄燁將胤礽與胤禔、胤禩幾人進行比較,感到胤礽還是比他們優秀的。玄燁開始有了悔意。玄燁在召見科爾沁達爾漢親王等人時,表達了欲復立胤礽為太子之意。康熙四十八年,也就是在宣佈廢黜決定僅僅半年的時候,玄燁又頒詔復立胤礽為皇太子,並遣官告祭天地、宗廟、社稷。

胤礽恢復了太子地位以後,原來圍繞在胤礽身邊的官吏又重新聚到一起。這是玄燁所不願看到的。在他看來,皇帝應有絕對的權威,在朝廷中,只能有一箇中心,朝臣們只能統一在他的周圍,不能另有中心,而太子黨的形成便是對皇帝權威的損害。玄燁感覺到胤礽對他的地位又構成了威脅。加上胤礽被複立為太子以後,又成了諸皇子共同攻擊的目標,各種存在的和不存在的問題統統反映到了玄燁的耳朵裡。

在玄燁自身感覺和諸皇子的攻擊下,康熙五十一年,復立了三年半的皇太子又被廢黜。玄燁在向群臣說明廢黜的緣由時說:胤礽以前便是因為行事乖戾而被廢黜的,原以為此次復立後他能痛改前非。沒想到,他故態復萌。這樣的人是不能繼承祖宗的弘業的。玄燁在復立胤礽時曾表示過,胤礽如果表現好,則為皇太子,如果被廢黜,則仍舊錮。所以這次被廢后,胤礽就又被幽禁起來。





小王漫聊


四十多年的老太子成功上臺幾率太低,不是康熙活的太久,是胤礽被封為太子太早了,四十年的時間一切都變了。


老父親變老了,權力慾更強了,更沒安全感,這點從乾隆禪位給嘉慶仍手握大權不肯交出玉璽可見一斑。偏偏四十多年的老太子在朝中樹大根深,黨羽眾多,很多官員攀附這個未來皇帝,太子長時間威脅皇權。

老父親變老了,更在乎孩子的孝心了,喜歡天倫之樂,太子這時不太關心父親,而其他兄弟及皇孫又過分關心老皇帝,鮮明對比下老皇帝別提有多傷心了,對太子有多失望。

老父親變老了,對孩子期望變的太高了。他感覺自己時日不多了,太子應該具備這技能,應該具備那能力,應該具備這胸懷,應該具備那高度,總之這個老太子越看越失望,太不成器了。老太子剛開始表現很好,甚至超出父親預期,朝中上下一片稱讚。隨著年齡增長和太子工齡增加,在眾兄弟的倒忙支持和圈套中,在黨羽大臣的作奸犯科中,逐漸失去了康熙的肯定與信任,老太子不耐煩了,自暴自棄,一人對抗整個皇子集團,最終敗下陣來,犯錯不斷,被定性成不成器的太子,被廢。


老父親變老了,力不從心了,兒子們爭的太激烈了,沒辦法,只能把胤礽又立為太子穩定局勢,這下子不但沒有平息兒子們爭奪皇位,使老太子更成為眾矢之的,皇子們齊心協力搞老太子,老皇帝和老太子都招架不住了,結果再次被廢,退出歷史舞臺。

太子是幸運的,出生就定了名分,父親極度寵愛並寄予厚望,孃舅索額圖權傾朝野鼎力支持,一切都往良性結果發展,可能真的是老皇帝活的太久了,太子封的太早了。如果老皇帝過了60歲才封太子,胤礽太子履歷只有幾年,他真的有可能成為一代明君,順利即位,就不會有九子奪嫡,歷史就改寫了。


小義老師扯歷史


首先我們看看康熙的責任,康熙是早早立胤礽為太子,而且這太子是有實際權力的,皇帝外出,他是監國,但這一切雙刃劍,胤礽是得到了鍛鍊,也得到了大臣的支持,胤礽因為工作的關係,必然形成結黨營私,我們站在大臣的角度,誰都想巴結準儲君。他的身邊必然成為小的集團,這是皇帝萬萬不想看到的。

第二,康熙對胤礽的溺愛,這在皇太子廢詔書,可以看到,為了滿足皇太子的需求,立胤礽的奶媽的丈夫為內務府總管,導致了皇太子的日常用度都趕上了皇上,還到處索取,從曹雪芹家族江寧織造府拿了五萬兩白銀,導致了胤礽的暴虐驕縱、奢侈無度。

第三,康熙還命令其他皇子也參與朝政,這個導致了大臣的比較,八皇子為人處事在眾皇子第一,胤礽經常辱罵大臣皇族。再加上,清朝祖先有眾人推選皇太子的傳統。那麼勢必形成另外一個反皇太子集團。

第四,皇上康熙在位時間太長,胤礽當太子時間也太長,這種等待也是讓人窒息的。


陳說紅樓


胤礽是康熙最愛的皇后赫舍里氏生下的孩子,是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經過公開冊立的皇太子,也是唯一一位經歷過兩廢兩立過的皇太子,下面就來說一下胤礽廢立的事情:

首先我們來看胤礽有什麼好牌:

血統高貴

康熙皇太子胤礽的生母是赫舍裡皇后,本身康熙與赫舍里氏的感情很好,赫舍里氏出身名門世家,祖先是清朝的開國功臣,祖父索尼是康熙時期的輔政大臣,哥哥索額圖是康熙身邊的紅人,當朝宰相,在康熙除鰲拜時立了不小的功,有這樣的家世背景,胤礽出身比其他皇子都要高。

年幼被立

康熙與赫舍里氏的感情很好,而赫舍里氏又是在生胤礽時難產而死,這又讓康熙想起了與赫舍里氏的第一個早早夭折的孩子承祜,於是在承祜忌日,便將1歲的胤礽立為皇子,相對於其他皇子太子來說,出生便立為太子的胤礽優勢很大,彷彿太子天生就是他的。

深得寵愛

康熙失去心愛的皇后便把對皇后的愛全部的放到了胤礽身上,同時胤礽自身也及其聰明,好學,深得太子太保張英、李光地、熊賜履等人的誇獎,而且善理政務,勤奮好學,在康熙遠征葛爾丹,出兵親征時,太子胤礽吧朝政處理的很好,並且胤礽前期是出了名的孝順長輩,於是康熙十分喜愛這個太子。

這就是胤礽的好牌,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胤礽是怎麼一步步失敗被廢的:

黨羽眾多

胤礽從康熙十四年被立為太子,一直到到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廢黜太子之位,這期間太子之位做了33年,這個時間對於大臣還有他自己都太漫長了,長的就連他自己也以為繼承大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他自己都這樣看,康熙的大臣也是這麼看,誰都想要有一個好前程,所以朝廷半數以上都依附於胤礽,再加上後來康熙讓胤礽攝政監國,即有人也有權,所以胤礽的勢力很大,但此時畢竟康熙還是皇上,而皇帝最見不得的是有人權利,黨羽比他多,威脅了皇權,所以矛盾也就越來越大。

僭越禮制

康熙對胤礽寵愛到什麼程度?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發佈詔書,命令大臣逢節,必須要對胤礽行二跪六叩拜大禮,並且太子名諱要避諱。康熙的寵愛,年幼得志,自身實力也不差,慢慢的讓胤礽飄了起來,康熙主張節儉,而胤礽卻大肆鋪張浪費,揮金如土,每月支出都超過康熙,並且超前享用了很多皇帝才能享用的東西,又讓康熙對他的不滿上了一層樓

被孤立

出生便被裡為太子,讓其他甚至比胤礽更優秀的皇子失去了公平競爭的關係,不滿和嫉妒的人越來越,於是大家便共同將矛頭對準胤礽,監視胤礽的一舉一動,只要胤礽一說不恰當或者有毛病的話,會立馬向康熙舉報,並且不斷地醜化胤礽,同時胤礽也如坐針氈。

不斷地被舉報,被監視,康熙又覺得自己的權利收到了挑釁,又滿眼都是對胤礽的不滿,於是最後胤礽被廢。


丫丫說史


愛新覺羅·胤礽是康熙皇帝的第二子,母親是康熙的原配妻子孝誠仁皇后,康熙長子早夭,原配皇后生第二子胤礽的時候又難產死掉了。所以胤礽十分受寵,兩歲的時候就被立為皇太子。

跟其他九子相比,胤礽的確拿了一手好牌,他的優勢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先天優勢

他血統高貴,母親赫舍里氏是康熙的原配妻子,赫舍里氏又是康熙的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滿洲正黃旗人。他的胞兄和母親又去世了,康熙飽含著對妻子和長子的思念之情,在長子忌辰立了胤礽為皇太子,一直備受寵愛,沒有交給其他嬪妃,而是被康熙留在身邊親自教養。

第二、少年英才

康熙挑選了許多名師大儒為胤礽授課,胤礽也十分刻苦,帝師湯斌在《湯子遺書》中評價:“皇太子自六歲學書,至今八載,未嘗一日間斷。字畫、端楷在歐、虞之間。”

八年未有一日中斷,而且他在騎射方面也極為精湛,實在是一個文武全才。

第三、善理政事

康熙親自作為胤礽的治國導師,帶他巡遊民間,瞭解百姓疾苦。並且出遊時放心讓太子兼國,讓他歷練。而胤礽治績不俗,在朝野內外頗具令名,大大地減輕了康熙的負擔。外國使臣也對胤礽稱讚有佳,認為胤礽是康熙之後又一個偉大的君王。

第四、恭敬孝順

父子兩人關係非常好,康熙每次出巡或者征戰時,胤礽多為掛念,兩人之間書信不斷。

胤礽又是怎麼把這一手好牌打爛的呢?

首先,他做了30多年的太子,許多大臣紛紛依附,他的黨羽就漸漸變多了。這對皇上來說還是很忌諱的;

其次,胤礽有些鋪張浪費,身居高位時間久了難免傲慢無禮,康熙又品行節儉,胤礽的用度甚至超過了康熙,引發不滿;

再者,胤礽被其他皇子孤立了,要知道九子奪嫡的眾皇子都是很有能力的,胤礽從小身份就是太子,難免受人嫉妒。

最後一個導火索就是胤礽不關心幼弟,康熙最寵愛的皇十八子胤祄重病。胤礽不僅毫無關心之意,反而還在夜間鬼鬼祟祟,靠近康熙行宮帳外偷窺。讓康熙誤以為他要篡位。本就矛盾重重的康熙和胤礽,終於父子反目,導致本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胤礽,最終遭到廢黜。

雖然後來康熙為了平息九子奪嫡之亂,又恢復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可是破鏡怎能重圓,胤礽擔心再次被廢,於是結黨逼宮,最終讓憤怒的康熙再次廢黜了他的太子之位。


歷史至上


古代的太子一人之下,萬人、甚至萬萬人之上,威風的很。但這些都是表面的風光,實際太子是天下最不好過的。

封建社會的第一位太子是劉邦的兒子劉盈。從劉盈被立為太子開始,就在廢立之間不斷拉扯,由此也拉開了皇帝和太子的爭奪戰。古代的太子很多都沒好下場。

太子是儲君,皇帝的繼承人和備胎。每天在皇帝面前晃,皇帝看著就心煩。皇家本無親情,皇帝總想千秋萬代,可有這麼個貨每天在眼前提醒自己也會死能不心煩嗎?

就好像現在的單位,正局長最大的敵人一定是第一副局長,總防著搶班奪權。

皇帝也一樣害怕太子那天造反把自己做了。

胤礽本是康熙的愛子,嬰兒時期就被封為太子,康熙也竭力栽培他。可惜康熙活的太久,太子一當就是40年,胤礽的壓力是很大的。偏偏還有20多個兄弟,這些傢伙每一個省油的燈,不斷下絆子、挖坑給太子。這麼多年這種生活過下來,估計胤礽都崩潰了。

最後出點什麼錯,康熙廢了他。


故紙匯


比起其他皇子來,胤礽的確有一把好牌。

一是血統高貴。胤礽的生母是康熙的原配赫舍裡皇后。赫舍裡皇后出身於世勳家族,她的先祖是開國功臣,祖父是輔政大臣索尼,哥哥是當朝大學士索額圖。

二是年幼被立。胤礽出生即失去了生母赫舍裡皇后,康熙面對難產而死的赫舍裡皇后,心裡悲痛不已,又想到他和赫舍裡皇后所生的嫡長子承祜,於是在承祜忌辰,把才1歲的胤礽立為皇太子。

三是深得寵愛。由於胤礽出生就失去了母親,康熙對他極為憐愛,沒有把他交給別的嬪妃撫養,而是親歷親為。一邊日理萬機操勞國事,一邊還對胤礽細心養育,悉心培養。

礽在康熙的指點和培養下,最終成為一名眾人讚不絕口,康熙也深以為傲的儲君,那麼他的優秀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其一,學有所成。

在對胤礽的教育上,康熙是一毫也不馬虎,他先後為胤礽挑選了張英、李光地、熊賜履等名師大儒為他講學授課。

胤礽在學習上非常刻苦,他勤學好讀,在年少時便能對康熙所考倒背如流,並對所學內容有獨道見解,因此深得老師誇讚。

帝師湯斌在《湯子遺書》中評價:

“皇太子自六歲學書,至今八載,未嘗一日間斷。字畫、端楷在歐、虞之間。”

除讀書外,胤礽騎射也極為精湛。

《清實錄》中就曾記載:“上幸景山,命皇太子騎射,連發五矢,射中一鹿、四兔,聖意大悅。時太子睿齡方六歲。”

聰慧再加上刻苦,胤礽最終成為文武皆備的人才。不光精通滿漢蒙文,還在書法字畫和騎射上成績斐然。

其二,善理政務。

康熙親自做胤礽的治國導師,亦是淳淳教誨。

待胤礽治國的理論知識充裕之後,又將他帶在身邊,巡遊民間,使他“望其諳習地方風俗,民間疾苦”,好讓他在以後決策判斷的時候有所參考。

康熙親征噶爾丹在外有10月餘不在京師,便放心讓胤礽監國,代理軍政事務。

據《康熙帝親征準噶爾期間給皇太子胤礽上諭選》中記載:“皇太子所問,甚周密而詳盡,凡事皆欲明悉之意,正與朕心相同,朕不勝喜悅。且汝居京師,辦理政務,如泰山之固,故朕在邊外,心意舒暢,事無煩擾,多日優閒。”可見,對胤礽多麼放心。

其三,恭敬孝順。

胤礽由於從小就得康熙親自撫養,因此和康熙極為親近,父子之情也非常深厚。

康熙每次出巡或征戰,胤礽對他都頗為掛念,勤以書信問候。

據《清實錄》記載:“臣從來依戀膝下,習以為常。今自三月二十一日,奏章近二十日未畿回示,臣心寢食不寧。”

如此書信在《清史稿》和《清實錄》中頗多,無不彰顯了胤礽為臣為子的恭順孝順。

因此,優秀的胤礽,不光成為康熙的驕傲,還得到朝臣的誇讚。就連外國使臣也給他很高的評價,甚至斷定他將成為繼康熙之後又一偉大的皇帝。

九子奪嫡)

那麼,胤礽又是怎麼把這一手好牌打爛的呢?

一、黨羽眾多。

胤礽從康熙十四年到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廢黜太子之位,做了33年太子。

由於胤礽是明立太子,因此朝臣們都知道他將來早晚都要做皇帝,所以很多大臣為了圖個錦繡前程,紛紛依附於胤礽。再加上後來康熙又讓胤礽監國,代掌國政,於是擅長投機的大臣們,更是趨之若鶩。這樣一來,胤礽的勢力非常強大。

身為最高統治者的康熙,雖說以胤礽為傲,但當皇權受到威脅時,矛盾也就難以避免了。

二、僭越禮制。

胤礽是諸皇子中最為受寵的一個。

早在康熙十八年,京師發生地震,朝臣認為是宮中大興土木引發天怒,所以上奏請求停止正在建設的宮殿。康熙同意將其他宮殿的修建停止,唯獨東宮建設繼續進行。

康熙二十五年,康熙命大臣逢節日,必須對胤礽行二跪六叩拜大禮,同時下旨,要求對太子名諱要避諱。

康熙對胤礽的特殊對待,讓胤礽漸漸養成了不可一世,傲慢無禮的性格。

康熙是位主張節儉的皇帝,出巡住的行宮亦很簡陋,但胤礽卻挑三揀四,對所住常常報怨不止。

除此外,胤礽鋪張奢侈,宮中例行儉省,就連康熙也把用度縮了又縮,但胤礽卻揮霍如故,每月所用都超過康熙。

另外,胤礽違禮僭制,常常將本該是皇帝才能享用的東西據為己用。

三、被眾孤立。

胤礽由於從小身份就是太子,其他皇子對他心裡充滿了妒忌和不滿。雖說皇太子之位只有一個,也應該是大家公平競爭才是,現在由於胤礽的原因,導致大家都沒有機會搏一搏,換誰能高興呢?

所以,皇子們對胤礽的一舉一動,都盯得很緊,只要胤礽說了不恰當的話或者有不合適的行為,他們立刻就向康熙報告,並極力醜化和誣陷胤礽。

四、皇子分權。

康熙不光只精心栽培皇太子胤礽,對皇子們的教育也非常上心。所以,皇子們從小都受到極好的教育,長大後,還得到了很多政務實踐,在政事上有著很強的處理能力。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給成年皇子們進行了冊封,同時將內務府和中央六部的職務,分別交給成年皇子們。

康熙的本意,是希望這些成年皇子能成為胤礽的輔佐大臣。但這樣做的結果,卻是分解了胤礽的權力。

眾皇子手握權力後,並不滿足於做個忠心的大臣。他們結黨營私,暗中與胤礽作對,並常在康熙面前說胤礽的不是。

這樣一來,胤礽就感覺受到了威脅,只好求助於舅舅索額圖。於是康熙大怒,將索額圖拘禁餓死。

被剪除了勢力的胤礽愈發不安,唯恐太子之位不保。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圍場打獵時,他最寵愛的皇十八子胤祄重病。當時,胤礽不僅毫無關心之意,反而還在夜間鬼鬼祟祟,靠近康熙行宮帳外偷窺。

在皇子們的推波助瀾下,本就矛盾重重的康熙和胤礽,終於父子反目,導致本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胤礽,最終遭到廢黜。

雖然後來康熙為了平息九子奪嫡之亂,又恢復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可是破鏡怎能重圓,胤礽擔心再次被廢,於是結黨逼宮,最終讓憤怒的康熙再次廢黜了他的太子之位。


生命最大值


不用舉太多例子,古往今來,能忍的太太少太少,僅此而已。跟品德無關。康熙只是活的太久了。


滿天海


前期過於優秀,後期難免夭折。

前期:聰慧好學,文武兼備,代為祭祀,監國,頗具令名,權力極大,殊榮之高,加之康熙的重視和寵愛,下一位皇帝就是他。

後期:康熙渾噩,黨爭紛亂,導致皇太子兩立兩費,落差太大,最終幽死禁宮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