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結婚一年分隔兩地,60年後再見,妻子終身未嫁,丈夫兒孫滿堂


夫妻結婚一年分隔兩地,60年後再見,妻子終身未嫁,丈夫兒孫滿堂


孫奶奶的名字叫孫巧娥,是村裡的孤寡老人,一輩子無兒無女,她倒不是沒嫁過人,17歲那一年家裡把她嫁給了同村的王貴,王貴念過幾年書,後來在村裡做了一個教書先生,知道的事比村裡的人多,小夥子長的一表人才,好多姑娘們都偷偷喜歡他。可他偏偏看上了孫巧娥,巧娥也覺得王貴很好,兩人情投意合,兩家人也都沒什麼意見,就讓倆人結婚了。


孫奶奶的名字叫孫巧娥,是村裡的孤寡老人,一輩子無兒無女,她倒不是沒嫁過人,17歲那一年家裡把她嫁給了同村的王貴,王貴念過幾年書,後來在村裡做了一個教書先生,知道的事比村裡的人多,小夥子長的一表人才,好多姑娘們都偷偷喜歡他。可他偏偏看上了孫巧娥,巧娥也覺得王貴很好,兩人情投意合,兩家人也都沒什麼意見,就讓倆人結婚了。

當時正值戰亂的年月,日子不太平,老百姓的日子都挺艱難的,還好巧娥賢惠,粗茶淡飯也不嫌淡薄,日子雖然窮了些,但是巧娥從沒有因為窮苦就自暴自棄,王貴的衣裳都被她漿洗的乾乾淨淨,當老師的一定不能失了體面。

可惜兩人的婚姻只維持了一年多,一次機緣巧合,王貴竟然去當了兵,巧娥沒什麼文化,雖然她不理解丈夫為什麼這麼做,但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老觀念讓她支持王貴,臨行前,她把家裡所有的錢都給了王貴,怕他趕路磨破了腳,還給她做了好幾雙鞋子。

王貴跟巧娥說:“你在家等著我,等戰爭結束了我就回來了。”

巧娥說:“你放心吧,家裡有我呢,你別惦記著,你在外面一定要小心,你平安無事我就放心了。”

“有時間我會給家裡寫信的,我走了,你回去吧。”

巧娥一直到看不見王貴的影子才抹著眼淚回了家,王貴剛走的那兩年偶爾還能給巧娥寫幾封信,無非就是報平安,可是後來聽說戰敗,他隨部隊去了海的那一邊,從此就音信全無。巧娥就一直守著,她始終相信王貴一定會回來的,所以即便有人勸她改嫁,她也不聽。

她孃家媽說:“妮啊,別守著了,再往前走一步吧,那王貴他回不來了,沒準早就死了呢。你老這麼一個人過日子哪成,萬一你有個病有個災的,你說你也沒兒沒女的,到時候身邊連個伺候的人都沒有。將來我們沒了,剩你一個可怎麼辦啊!”

可惜巧娥就是不答應,說:“媽,你別說了,王貴一定會回來的,他讓我在家裡等著他,他不會說話不算話,我是有丈夫的人,怎麼能改嫁嗎。”

巧娥她媽不死心,接著說:“你怎麼那麼死心眼啊,他要回來早就回來了,還用等到現在。你自己一個人過日子,平時還好,到了過年過節的時候,別人家都熱熱鬧鬧的,就你自己清鍋冷灶的,你心裡不難受?快別死犟了,聽媽的話,改嫁吧啊。”

奈何巧娥是個死心眼,任憑她媽磨破了嘴皮子,她卻吃了秤砣鐵了心,就是不答應,她媽也拿她沒輒只能隨她去。

不單單孃家人來勸說,就連巧娥的公婆,也就是王貴的父母也讓她嫁人,她婆婆說:“兒媳婦啊,我那兒子怕是回不來了,我們老兩口不能耽誤你的終身,你趁著年輕還是嫁人吧。”

巧娥說:“我嫁人了,你們怎麼辦?誰給你們養老送終,我哪也不去,這裡就是我的家。”

大家誰勸都沒有用,後來人們見她意志堅定,也就沒人再說什麼了。這一守就守了60年,巧娥從一個標誌的大姑娘熬成了白髮蒼蒼、滿臉皺紋的老太太,父母和公婆也都亡故了。幸好還有孃家的兄弟和侄子侄女常來看她,巧娥年紀大了,侄子想把她接到自己身邊,方便照顧,可惜她不去,問她為什麼,她說她還要等王貴,說他就快回來了。守著老屋不肯離開。

突然有一天,村裡來了兩輛小轎車,車上下來的人穿著打扮都特別體面,言談舉止也是文質彬彬的樣子,跟村裡人打聽可否有一位叫孫巧娥的老人,原來來人正是離家60年的王貴和他的兒孫們,他後來又娶妻生子,繁衍了一個大家庭,老伴前年去世了,他突然覺得自己時日無多,特別想回老家看看,也不知道當年的巧娥怎麼樣了,是不是還活著,也許跟他一樣,早就兒孫滿堂了吧。要是沒有那場戰爭,他們也會有好多的子女的。

王貴沒想到的是,巧娥一直守著家,一輩子都沒有嫁人,只等著他回來。巧娥見到王貴的那一刻,她看著眼前的老人,不敢相信是真的,直到王貴叫了一聲她的名字,“巧娥,我是王貴,我回來了,你還好嗎?”

巧娥的眼淚止不住的掉了下來,從無聲的流淚,一直到嚎啕大哭,兩隻手使勁的拍打王貴,“你怎麼才回來呀,我等了你一輩子,你再不回來就見不到我了。。。”王貴也很傷感,兩位老人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好不容易才止住悲聲。

王貴給巧娥介紹他的孩子們,“這是我的大兒子,這是我的二兒子,這幾個是我的孫子和孫女,還有一個女兒沒有跟來。”又跟孩子們說:“過來叫阿姨叫奶奶。”巧娥心裡五味雜陳,既安慰又心酸。她有點惶恐,孩子們這麼乖,她卻沒有像樣的見面禮。王貴說:“不用客氣,他們什麼都不缺。”

王貴表示要留下來陪著巧娥度過餘生,畢竟這麼多年虧欠她太多了,孩子們也表示理解,安頓好父親,就都離開了,希望他們餘生幸福安樂。故事完。

當時正值戰亂的年月,日子不太平,老百姓的日子都挺艱難的,還好巧娥賢惠,粗茶淡飯也不嫌淡薄,日子雖然窮了些,但是巧娥從沒有因為窮苦就自暴自棄,王貴的衣裳都被她漿洗的乾乾淨淨,當老師的一定不能失了體面。

可惜兩人的婚姻只維持了一年多,一次機緣巧合,王貴竟然去當了兵,巧娥沒什麼文化,雖然她不理解丈夫為什麼這麼做,但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老觀念讓她支持王貴,臨行前,她把家裡所有的錢都給了王貴,怕他趕路磨破了腳,還給她做了好幾雙鞋子。

王貴跟巧娥說:“你在家等著我,等戰爭結束了我就回來了。”

巧娥說:“你放心吧,家裡有我呢,你別惦記著,你在外面一定要小心,你平安無事我就放心了。”

“有時間我會給家裡寫信的,我走了,你回去吧。”


夫妻結婚一年分隔兩地,60年後再見,妻子終身未嫁,丈夫兒孫滿堂


巧娥一直到看不見王貴的影子才抹著眼淚回了家,王貴剛走的那兩年偶爾還能給巧娥寫幾封信,無非就是報平安,可是後來聽說戰敗,他隨部隊去了海的那一邊,從此就音信全無。巧娥就一直守著,她始終相信王貴一定會回來的,所以即便有人勸她改嫁,她也不聽。

她孃家媽說:“妮啊,別守著了,再往前走一步吧,那王貴他回不來了,沒準早就死了呢。你老這麼一個人過日子哪成,萬一你有個病有個災的,你說你也沒兒沒女的,到時候身邊連個伺候的人都沒有。將來我們沒了,剩你一個可怎麼辦啊!”

可惜巧娥就是不答應,說:“媽,你別說了,王貴一定會回來的,他讓我在家裡等著他,他不會說話不算話,我是有丈夫的人,怎麼能改嫁嗎。”

巧娥她媽不死心,接著說:“你怎麼那麼死心眼啊,他要回來早就回來了,還用等到現在。你自己一個人過日子,平時還好,到了過年過節的時候,別人家都熱熱鬧鬧的,就你自己清鍋冷灶的,你心裡不難受?快別死犟了,聽媽的話,改嫁吧啊。”

奈何巧娥是個死心眼,任憑她媽磨破了嘴皮子,她卻吃了秤砣鐵了心,就是不答應,她媽也拿她沒輒只能隨她去。

不單單孃家人來勸說,就連巧娥的公婆,也就是王貴的父母也讓她嫁人,她婆婆說:“兒媳婦啊,我那兒子怕是回不來了,我們老兩口不能耽誤你的終身,你趁著年輕還是嫁人吧。”

巧娥說:“我嫁人了,你們怎麼辦?誰給你們養老送終,我哪也不去,這裡就是我的家。”


夫妻結婚一年分隔兩地,60年後再見,妻子終身未嫁,丈夫兒孫滿堂


大家誰勸都沒有用,後來人們見她意志堅定,也就沒人再說什麼了。這一守就守了60年,巧娥從一個標誌的大姑娘熬成了白髮蒼蒼、滿臉皺紋的老太太,父母和公婆也都亡故了。幸好還有孃家的兄弟和侄子侄女常來看她,巧娥年紀大了,侄子想把她接到自己身邊,方便照顧,可惜她不去,問她為什麼,她說她還要等王貴,說他就快回來了。守著老屋不肯離開。

突然有一天,村裡來了兩輛小轎車,車上下來的人穿著打扮都特別體面,言談舉止也是文質彬彬的樣子,跟村裡人打聽可否有一位叫孫巧娥的老人,原來來人正是離家60年的王貴和他的兒孫們,他後來又娶妻生子,繁衍了一個大家庭,老伴前年去世了,他突然覺得自己時日無多,特別想回老家看看,也不知道當年的巧娥怎麼樣了,是不是還活著,也許跟他一樣,早就兒孫滿堂了吧。要是沒有那場戰爭,他們也會有好多的子女的。

王貴沒想到的是,巧娥一直守著家,一輩子都沒有嫁人,只等著他回來。巧娥見到王貴的那一刻,她看著眼前的老人,不敢相信是真的,直到王貴叫了一聲她的名字,“巧娥,我是王貴,我回來了,你還好嗎?”


夫妻結婚一年分隔兩地,60年後再見,妻子終身未嫁,丈夫兒孫滿堂


巧娥的眼淚止不住的掉了下來,從無聲的流淚,一直到嚎啕大哭,兩隻手使勁的拍打王貴,“你怎麼才回來呀,我等了你一輩子,你再不回來就見不到我了。。。”王貴也很傷感,兩位老人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好不容易才止住悲聲。

王貴給巧娥介紹他的孩子們,“這是我的大兒子,這是我的二兒子,這幾個是我的孫子和孫女,還有一個女兒沒有跟來。”又跟孩子們說:“過來叫阿姨叫奶奶。”巧娥心裡五味雜陳,既安慰又心酸。她有點惶恐,孩子們這麼乖,她卻沒有像樣的見面禮。王貴說:“不用客氣,他們什麼都不缺。”

王貴表示要留下來陪著巧娥度過餘生,畢竟這麼多年虧欠她太多了,孩子們也表示理解,安頓好父親,就都離開了,希望他們餘生幸福安樂。故事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