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職場:不要當雷鋒

企業需要雷鋒,可雷鋒對企業意味著什麼?

無私奉獻,如果企業的所有員工都是雷鋒,特別是雷鋒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樣的企業將會如何?!

我們之所以希望員工能成為雷鋒,是因為我們沒有善待員工,總期望少付出就會有大回報,甚至期望沒有付出就會有回報、而且還期望是大回報!

《呂氏春秋·察微篇》中有一篇記載了子貢贖人的故事: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而讓其金。

孔子曰:" 賜失之矣!夫聖人之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施於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

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曰:" 魯人必拯溺者矣。" 孔子見之以細,觀化遠也。

人在職場:不要當雷鋒

如果現實一點:子貢用自己的錢去贖人,而不用去" 公司" 報銷,應該是活雷鋒,是大家學習的榜樣!

子路見義勇為去救了一個落水者,本來是屬於" 英雄" 行為,也應列為大家學習的榜樣,可子路卻收了被救者的一頭牛,這讓他的英雄行為大打折扣!

可對於一個公司而言,公司可能更歡迎子貢式的員工,可企業真正需要的則是子路式的員工。

厲以寧教授也曾分析過這兩個案例:孔子對一種道德行為的評價,重點不在於細究好人好事背後是否有純粹的道德心,而在於看此種行為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如果一味地強調道德的高尚性,而忽視了好人好事應有的社會回報,那麼道德行為就有難以為繼的危險。不求任何回報的道德標準固然高尚,但並非人人可為,也並非長久可行。

企業委實需要雷鋒,可讓雷鋒存在下去的關鍵:企業不能讓雷鋒吃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