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前30年结实基础,奠定后40年辉煌


人民公社,在实践中发展,在认识中进步!

很多半桶水学者,把致力于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人民公社,描述成一种不可能实现的乌邦托,言语之间充满蔑视与嘲讽。

人民公社:前30年结实基础,奠定后40年辉煌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既缺乏辩证思维也缺失创新精神的腐朽言论,占据了社会大部分空间,让人民公社时期的奋斗者感到窒息压抑。

而同时期的更多年轻人,却心安理得地坦然接受,从此也蒙蔽了双眼,不知晓中国农业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人民公社:前30年结实基础,奠定后40年辉煌


世界任何伟大而光辉的成就,都源于人类的积极探索与勇敢实践。

人类社会,从来都是一步又一步向前发展过来的,从低级走向高级,从草创走向完善,从粗犷走向精细。

例如,人类最早的劳动工具,都是用石头和树枝做成的,慢慢才有了青铜器、铁器。如今,有各种钢材,各种特种材料,材料变得越来越丰富,工具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智能化。包括粮食、文学、哲学、音乐、科技、建筑等等,世界万事万物都发生变化,都在一步一步地前进发展。

难道农业,就应该一成不变吗?难道农业生产,原地踏步走才算是进步?

肯定不是,农业也需要勇敢向前探索。

只有不断实践,农业才会在认识中进步。不去实践,永远没有进步,不进步就意味着落后,落后意味着要挨打。

人民公社:前30年结实基础,奠定后40年辉煌


中国的农业生产模式,从过去的漫长的陈旧的单干形式,发展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人民公社集体模式,顺应了世界向发展的规律,符合世界运动的客观规律。

从哲学层面讲,人民公社符合农业从低级向高级形式发展的历史趋势,是进步的,是科学的,是先进的。毕竟单干这种农业生产形式,在中国历史上发展了2000年左右,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突破。

直到上世纪50年代,在伟大领袖的领导下,农民开始了全新的农业革命,开始农业合作化运动,组建了集体劳动共同富裕的人民公社,中国农业生产翻开了划时代的新篇章。

人民公社:前30年结实基础,奠定后40年辉煌


任何新事物,任何人间真理,都有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甚至是一个反复实践与认识的过程。

世界上所有的真理,几乎都是以波浪式或曲折形式来实现的,很少有直来直去的线条。

黄河、长江、伏尔加河、多瑙河、密西西比湖河、亚马逊河,都是弯弯曲曲地才汇入大海。飞机、卫星、手机、互联网,都是经历了无数次不为人知的弯曲,即反复否定、调整、修改、优化,才有今日成熟完善的状态。

世界上,没有笔直的河流,也没有笔直的高山,甚至连天上的白云都是弯曲的。

人民公社亦然,她不能超脱世界的范畴。


人民公社:前30年结实基础,奠定后40年辉煌


人民公社,是社会科学探索。

初期就经历了“G产风”“F夸风”两道大坎,跌跌撞撞,歪歪扭扭地走上了正轨。

后来,在发展中又遭遇了劳动管理、财富分配、生产效率等诸多问题。世界在发展,人民公社在进步,旧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浮现了。

面对新事物,遇到发展所带来的各种问题,都需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遇到问题,只会无限制地抱怨,都是没有担当的软骨头,或者是自私自利的低能儿。

要相信阴阳之道,矛盾的辩证法思维,困难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发现问题不算本事,发现问题还能解决问题才算真本事。

伟大领袖,善于发现问题,更善于解决问题。

人民公社:前30年结实基础,奠定后40年辉煌


人民公社,一直在追求进步,在努力解决问题,在想法设法让自己变得更好。

而很多半截子学者,吃里爬外的公知,只看到人民公社的曲折部分,却没有看到弧线背后也打开了一个新领域。一方面故意放大她的失误和弊端,另一方面又刻意掩盖她成绩和优点,没有尊重历史事实。

人民公社,修了近十万座大小水库、数万千米河堤,为国家工业提供几千亿原始积累,为工业提供消费市场,为农村基础教育、基础卫生医疗等公共事业提供大量投入。

前30年结实基础,奠定后40年辉煌。

人民公社:前30年结实基础,奠定后40年辉煌



大自然,自有它的定数与法则。

乌云密布,终究还是遮不住太阳的光辉。谎言成堆,终究还是掩埋不住真理的气息。

人民公社,给农业这条船,带来咸涩的味道,也指明了洋流与灯塔的方向。

人民公社:前30年结实基础,奠定后40年辉煌


辨证地看待人民公社。

农业发展与创新,光喊喊口号还是不行,要勇敢地实践,要敢于迎难而上。

踏着旧路向前走,普通农民也知道怎么走,但是路越走越窄。

在创新中不断完善,是社会精英们做的事,正确看待前人走过的路,好好总结,好好完善,才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出路……


人民公社:前30年结实基础,奠定后40年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