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意识方式演化



生命意识在地球上的出现和存在,并不是一开始就包容一切可能地以一种完成形态出现而一成不变的。生命意识方式和生命体形态一样,在地球生命史的漫长历史中不断发生进化和演化,绽出不同的生命意识方式。

达尔文进化论和现代科学基因理论揭示,地球上无限多样的生命体形态都是在基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主客关系变动中发生进化。与此相关,生命意识方式亦先后经历了它的生物性进化和文化性演化的经验历史。

谈到意识,什么是意识呢?有见解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外部对象的觉察。这样的见解把意识限定于人脑的功能,似乎除此外就没有意识的地盘了。动物也有大脑,动物的大脑有没有对外部对象的察觉呢?例如,非洲草原上的狮子在捕猎一头野牛时,有没有对外部对象的察觉呢?对于只有微型脑的生物,如蜘蛛、蚂蚁等有没有对外部对象的察觉呢?再如,菌类有没有对外部对象的觉察,植物有没有对外部对象的察觉呢?等等。我以为,意识并不局限于人脑。意识的本质是生命体自主生存的察觉行为,这种自主生存的觉察行为既有大脑的感知方式,也有神经节或细胞群的感应方式,它们显现了不同的生命意识方式。

亘古以来,地球生命史演化出了三种不同的意识方式:

第一种是低级生物以感应细胞为基础的刺激感应意识。

这是一切生命体的共有。无论微生物、植物、动物,以及人类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具有感应细胞为基础的刺激感应意识。

刺激感应意识是最为原初的生命意识方式,这种原初意识方式大体对应于微生物、植物和昆虫等低级生物。

第二种是高级动物以多元感官、神经回路和大脑中枢组成的感知系统为基础的感知判断意识。

感知判断意识是刺激感应意识生物性进化的发展。刺激感应意识是生命体的感应细胞造就,感知判断意识则是生命体的多元感官、神经回路和大脑中枢组成的感知系统造就。

感知判断意识和刺激感应意识的重大区别是,刺激感应意识是感应细胞的察觉方式,它生成各种专项的营养摄取行为,但不造就外部刺激的直观表象。感知判断意识则造就外部刺激的直观表象,生成直观表象的感知对象。感知判断意识对应于高级动物,亦为人类拥有。人类和动物一样,在身体方式上同样有着多元感官、神经回路和大脑中枢组成的感知系统。

第三种是人类的以符号指称抽象构造为加入的概念认知意识。

刺激感应意识和感知判断意识都是建立在身体方式基础上的,前者是感应细胞的意识方式,后者是多元感官、神经回路和大脑中枢组成的感知系统的意识方式,两者可同归为身体意识。

概念认知意识则不同,人类大脑除了身体意识外,还有指称抽象构造的概念意识,这种指称抽象构造的概念意识方式,既不是生物进化的成果,也不是身体方式的导致,而是由符号指称文化的经验历史产生的。其实在是,通过符号指称的制作和使用,指称和感知对象的联结,生成名称规定和定义规定的抽象构造,使得身体意识直观表象制作的感知对象,在人类大脑中再制作为了抽象构造的认知事物,由此在人类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抽象构造的概念意识。

概念意识和身体意识的区别是:身体意识是直观表象的,概念意识是抽象构造的。

概念意识和身体意识的关系是:身体意识为概念意识提供直观表象的感知对象;概念意识把直观表象的感知对象制作为抽象构造的认知事物。

概念认知意识的出现使得人种动物的意识活动发生了一种结构性的改变,造就了一种身体意识和概念意识联结,直观表象和抽象构造联结,感知对象和认知事物联结的人类意识结构。



勘察地球上的生命意识方式:

一,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意识。

自然世界有两种不同的物体反应:一种是非生命体的反应,另一种是生命体的反应。我把非生命体的反应称之为客体反应,生命体的反应称之为主体感应。

客体反应:一块陨石撞击地面造成一个“陨石坑”,这个“陨石坑”是地面对陨石撞击的客体反应;岩浆注入海水,海水发生了沸腾,这个“沸腾”是海水对岩浆的客体反应。当然,反过来亦有岩浆对海水的客体反应,陨石对地面的客体反应。

主体感应:种子在适合的温度和水分中发芽;细胞在适合的条件中分裂繁殖,细菌在适合的宿体中复制扩散;蜘蛛在蛛网发生振动时出击捕食,等等,都是主体感应。

主体感应和客体反应的不同是:主体感应是有自主生存的觉察行为的;客体反应是没有自主生存的觉察行为的。

人类的认识把自然世界划分为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两大部分,由此划分了主体和客体。需要指出的是,当两个主体把对方互为对象,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则会把对方互指为客体。

刺激感应意识的基本特点是:

1、它是生命体自主生存的求取行为;

2、它以感应细胞或感应细胞群为根基;

3、它是初始的生命意识方式。

4、一般而言,刺激感应意识存在于微生物、植物和昆虫等低等生物圈。

二,高等动物的感知判断意识。

刺激感应意识是建立在低等生物感应细胞或感应细胞群基础上的;感知判断意识则是建立在高等动物多元感官、神经回路和大脑中枢组成的感知系统基础上的。

在数十亿年漫长的地球生命史演化中,生命体的感应细胞群逐渐进化成为多元感官。

在达尔文《物种起源》中,生命体的视觉开始于最为简单的感光细胞群,这样的感光细胞能区分明暗,但不能生成直观表象的形状和色彩。感光细胞群在进化中,先是生成了一条视神经的简单装置,后是升级到了一种完善的视觉器官,使得生命体的视觉不仅能够区分明暗,而且能够产生直观表象的形状和色彩。

在漫长的身体进化中,生命体的感应细胞逐渐发展出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多元感官、神经回路和大脑中枢。随着多元感官、神经回路和大脑中枢的出现,生命体的进化相应生成了一种感知判断的感知系统。这样的过程,一方面,使得低等生物进化为了高等动物;另一方面,使得生命体的身体意识在刺激感应的基础上,从初级到高级进化出了一种感知判断意识。

感知判断意识出现,使得生命体的身体意识,出现了一个飞跃,从低级生物刺激感应的察觉行为上升到了高级动物感知判断的察觉行为。如,形状的察觉判断、色彩的察觉判断、大小的察觉判断、位置的察觉判断、距离的察觉判断、速度的察觉判断、风向的察觉判断、环境的察觉判断、声音的察觉判断、气味的察觉判断、味觉的察觉判断,冷热的察觉判断、软硬的察觉判断、异同的察觉判断、安危的察觉判断、强弱的察觉判断、同伴的察觉判断、敌害的察觉判断、配偶的察觉判断、繁殖的察觉判断、食物的察觉判断,水源的察觉判断,等等,以及种种察觉判断在大脑中的记忆存储和调配合成。

感知判断意识与刺激感应意识有共性亦有区别:

共性是,感知判断意识与刺激感应意识都是身体意识,是身体意识的两个不同发展程度。

区别是,刺激感应意识是建立在感应细胞或感应细胞群基础上的,感知判断意识则是建立多元感官、神经回路和大脑中枢组成的感知系统基础上的。

多元感官、神经回路和大脑中枢组成的感知系统是感知判断意识的生物性标志。不同的感官,如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肢体在和外部刺激的联结中生成不同的电化信号,经神经系统传递给大脑中枢,在大脑中枢合成种种直观表象的感知对象和感知判断,一方面,存入大脑记忆,养成大脑记忆调配合成的身体本能;另一方面,把调配合成的感知对象和感知判断的电化信号,通过神经回路,操控感官和肢体的运动。

在刺激感应意识和感知判断意识之间有没有其它的过渡形态呢?以及在刺激感应意识和感知判断意识之间能不能再加以A、B、C、D的细分呢?我以为这是完全可以深入探讨的,我的论述只是一种基本的大体划分。

感知判断意识的基本特征是:

1、感知判断意识的生物性基础是多元感官、神经回路和大脑中枢组成的感知系统。

2、感知判断意识生成外部刺激直观表象的感知对象。

3、感知判断意识通过大脑记忆存储和调配合成,生成感知判断的身体意识察觉行为和本能。

对于微生物、植物、昆虫等低等生物来说,它们的意识行为是建立在感应细胞或感应细胞群的专项摄取功能上的。对于高等动物来说,在广阔的森林和原野,水域和天空中进行猎物的捕获、食物的采集、领地的占有、配偶的追求、种群的繁殖、群体的协同、安危的警戒、生存的迁移等等,它们的意识行为是建立在多元感官、神经回路和大脑中枢组成的感知系统的基础上的。

在动物世界的勘察中,许许多多的动物,发展和积累了各具特色的感知判断的察觉能力,这种感知判断的察觉能力包括:捕猎技能、采集技能、协同技能、筑巢技能、迁移技能、生育技能、利用技能,等等。

在自然世界中,我们观察到许许多多动物在长期的生存环境中,形成了它们各自感知判断的身体本能。例如,鸟类会利用树枝草叶制作巢窝;河狸会利用树木、石块营造洞穴;猴子会利用石块击碎坚果,取食果壳里的核肉,甚至利用石块从高处砸向追赶的猛兽;猩猩会利用草梗伸入蚁洞粘吃蚂蚁,还会利用树枝探测水深;城市中生活的乌鸦,会把坚硬的核果丢在路面上,利用行驶的车辆碾碎和红灯停车的间歇飞到路面上啄食被碾碎的果实。如此等等。身体意识的感知判断为生命体带来了直观表象感知和判断的身体行为本能。这种直观表象感知和判断的身体行为本能为人类抽象构造的概念意识,奠定了上升的基础。

三,人类的概念认知意识。

人类的概念认知意识是生物进化基础上的文化演化成果。

概念本质上是一种意识方式,一种符号指称抽象构造的概念意识方式。

概念意识起源于符号的制作和使用,即声符和图符的制作和使用。声符和图符的制作,用于指称对象,具有指称和抽象的双重特质。

人类意识活动通过声符和图符的指称,生成语言和图形的抽象构造,把身体意识直观表象提供的感知对象,进一步制作为符号指称抽象构造的认知事物。

概念意识的能动:

一是概念认知的能动。如,面对一个对象,即身体意识直观表象制作的感知对象,当我们用“鹿”这样一个语词符号指称命名它;进而用“鹿是一种哺乳动物,反刍类,种类很多,四肢细长,尾巴短,一般雄的头上有角,个别种类雌的也有角,毛多为褐色,有的有花斑或条纹,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的一个语组符号指称定义它,由此给出这个直观表象的感知对象“叫什么”名称的规定和“是什么”定义的规定,即生成了一个“鹿”指称抽象构造的事物认知概念。概念认知使得一切感知对象都有了名称和性状的指称规定的抽象构造。

二是概念虚构的能动。概念意识抽象构造的进一步是,在概念认识提供的认识单元基础上,运用种种认识单元制作种种抽象之抽象的概念虚构。如,通过概念统摄,制作种种共性的和共相的概念虚构;通过概念组合,制作种种神话、想象、艺术、宗教、信仰、理想、至善的想象、设计和复制的概念虚构;通过概念进阶,制作种种个别的、特殊的、普遍的概念阶乘,以及对立统一进阶的概念虚构;通过归纳和推论,制作种种或然的和必然的概念虚构;通过自我意识,制作自我统觉的欲望、目标等等的概念虚构。

三是概念创造的能动。即将种种抽象之抽象的概念虚构反馈于经验实证的制作和求取,造就概念制导的,抽象和经验统一的概念之物创造。如,工具的、农耕的、工业的、科技的、建筑的、交通的、艺术的、社会组织的等等概念之物创造。使人类的智能从适应自然生存的身体本能转向了文化世界创造的概念智能。

概念认知意识是至今为止地球生命意识活动和意识方式的最为灿烂一页,如同一颗耀眼星辰,在生命意识中显现了它的独特光环和神采。

概念认知意识的特征是:

1、概念认知意识是以身体意识为根基的加入、联结和制导。

2、概念是一种符号指称抽象构造的认知意识。

3、概念的制作和使用造就了人类的概念认识、概念虚构、概念创造和自我意识的能动。

在地球生命圈中,概念认知意识至今为止为人类独具。正是这种独一无二,使得无数学者感到迷惑:为什么和动物同处于生命起源进化链条上的人类,能够独一无二地拥有地球上所有动物都不具有的符号指称、抽象构造、概念认识、概念虚构、概念创造和自我意识呢?

对此:

有人把答案投向了上帝的宠爱和眷顾,认为是上帝把他的智慧植入了人类心灵。

有人希翼茫茫太空,有一种宇宙智慧的播种。

有人认为在人类基因中隐藏着一种语言和智能的基因。

亦有人力求从人类文化的经验历史实在中探寻人类语言和智能的来源。

而我以为:

人类的概念意识既不是上帝的植入,也不是太空的降落。人类智慧当从可以勘察的人类符号指称文化的经验历史中,找到实在的根源和原理。

人类有过久远的人种动物历史,曾和动物一样在丛林和原野中求取生存,只有身体意识直观表象的感知而没有概念意识抽象构造的认知。人类获得和拥有概念意识是从远古时代群体狩猎采集的食物分享生活的分配指称中,经验历史地发生、生成和发展出来的。

其经验历史和逻辑必然统一的实在是:

1、群体食物分享生活产生了分配指称需要,即食品、份额、协同分工、分享者、用具等等指称需要,为符号指称的制作和使用提供了经验历史的实在驱动。

2、符号指称最为简便的、直接的和随身携带的方式就是人人喉咙里都能发出和耳朵都能听见的声音。人种动物喉咙里发出的声音在分配指称中逐渐由生物性的指向叫唤嬗变为了文化性的指称声符,并由声符的组合造就了人类语言。与声符制作和使用同时,另一种由肢体绘制,眼球视观的图符指称也发生了起来。

人种动物和动物一样,在自然生活中发展出了生物性的喉咙指向叫唤,生物性的喉咙指向叫唤的意义是,它为文化性指称声符的发生提供了发音的生理器官。

叫唤和语言的界分是:叫唤是指向、信号的,它不能赋予对象“叫什么”和“是什么”的指称抽象构造;语言是指称的、意义的,它能赋予对象“叫什么”和“是什么”的指称抽象构造。

为何现在世界上所有动物的指向叫唤不能转变为指称声符的语言呢?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动物世界的生物指向叫唤,经历了几十亿年的进化固化,这样进化固化已是根深蒂固了;另一方面,人类之外的所有动物在它们远古进化的历史链条上缺失了一个符号指称的文化环节,这个缺失使得动物世界的集体原型、刺激机制和行为模式,在数十亿年世世代代经验历史的铸就中,造成喉咙里发出的指向叫唤固化了,现有生存环境也使得它们的指向叫唤不再需要转移为指称声符的语言了。



以上,我对地球生命意识方式的进化和演化进行了大略的主体清理。这种主体清理在于勘察和揭示:

1、生命意识方式是一个进化和演化的历史进程。

2、生命意识有生物性进化和文化性演化的两种过程方式。

3、从古至今,地球上的生命意识生成和发展出了三种意识方式,即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意识、高级动物的感知判断意识和人类的概念认知意识。这三种意识方式,又可进一步归结为身体意识和概念意识的两种基本方式。

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个重大思考是:

既然生命意识方式是一个进化和演化的历史进程,那么,生命意识方式的进化和演化,在今天是否已经终结和到此为止了呢?或者它的未来将走向何方呢?

生命意识方式在走向未来中,会不会继续进化和演化,发展出新的生命意识方式呢?

对此,我们难以作出具体的回答,但哲学地深信,生命意识方式进化和演化的历史进程不会终结。

第一,在浩瀚的宇宙深处,是否存在和地球相同的生命意识方式,或者完全不同的意识方式,或者更为高等的意识方式,是我们尚不知道的和不可断然排除的。

第二,当代电子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显现一种可能,即一旦电子人工智能从人类智能的外挂,融入概念逻辑的内嵌,完全有可能造就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统觉的类人和超人的电子智能,并由此改写生命、意识和智能的定义。

一方面,在感知和认知上,更优越于肉体生命的人类。如,通过置入人类不具备的识别设置,获得人类感官没有的直观表象感知和抽象构造认知;通过芯片集成,获得每秒数百亿次的数据处理能力;通过超大规模的记忆存储和调配合成,获得远远超越人类大脑的记忆能力和合成能力;通过电磁的、液压的、气体的、离子的、核能的能源配置,造就强大的运动肢体等等。

另一方面,以电子生命的方式打破肉体生命的短暂寿限和对空气、食物、水分、温度、压力、重力、辐射等地球环境条件的依赖,使生命的存在方式由硅基取代碳基获得长久的生存和摆脱地球的依赖,走向浩瀚的宇宙太空生存。

电子生命、意识和智能时代的到来,完全可能是人类文化演化的新的历史飞跃。如果说人类文化演化的第一次飞跃是以符号指称抽象构造的“认知革命”为开端,那么人类文化演化的第二次飞跃则将以电子智能技术为载体的“智能革命”开端。可以预前,今天我们正站在了人类文化演化第二次飞跃的起跑线上。

对生命意识方式演化的哲学思考,将有助于我们在哲学理论的创立上,把握生命、意识和智能的本质,把握人类主体的历史进程和未来命运,就哲学智慧而言,这是一项更为深刻的主体发掘和清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