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今年13歲,爭吵沒有忍住脾氣打了她,她要拿刀砍我,這樣的女兒怎樣管理才好呢?

用戶87442844497


說起拿刀砍人這個事,令我想起了我跟我哥的一個事,那時候我讀初一我哥初三,我哥那時候剛剛是叛逆期,經常跟我們村那些小混混一起,然後一天晚上我媽就教育他,兩個火爆的人就吵起來了,然後我就去護我媽跟我哥吵起來了,大概忘記吵什麼了,然後他竟然拿菜刀架著我脖子,當然最後他是沒有傷到我,然而我們感情到現在依然很好。

其實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你會發現他的脾氣也會漸長,動不動就會大喊大叫,甚至咬人、打人。心理學家經過大量的研究證實,合適地表達自己憤怒情緒的能力是人格成熟的重要因素。如果成人忽視了這一點,對兒童的憤怒給予過分的壓制或者過分的遷就,兒童表達憤怒情緒的能力就得不到順利的發展,甚至造成人格的偏離和扭曲。

不過,在我們談論兒童種種“攻擊”行為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動機和想表達的情緒,這樣我們才能在評價時做到公正合理,在教育時做到事半功倍。就像題主的女兒一樣,她拿刀這行為的背後想表達什麼樣的情緒。

(1)表達情緒。兒童對外部世界有了一定的認識和分辨的能力之後,但其語言表達能力尚有欠缺。還不能準確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感,所以,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兒童也只會用喊叫、咬和打來表示不滿、憤怒等的情緒。

(2)自我防禦。處於建立自我意識時期的兒童,非常看重對所有權的保護,這時的敵意和攻擊行為很多時候其實是出於自我防禦。例如,有時和同伴爭搶玩具,有的幼兒會用咬人來告訴同伴:這是我的!這是兒童在語言或力量上輸於他人的時候,才會爆發出來的行為。

(3)釋放壓力。兒童有時也會因為敏感地接收到周圍環境、父母情緒的變化,出於釋放壓力,表現為外在的攻擊行為。

(4)模仿行為。社會性模仿是兒童學習的一個重要媒介,當他看到其他小朋友喊叫、打人時,有時也會嘗試著去這樣處理問題和情緒。當然,還有時候可能是兒童在模仿成人解決問題的方式。

作為成人,你應該在兒童發脾氣的第一時間,通過快速觀察、耐心詢問、冷靜分析來推測其根本原因。而不是怒氣衝衝地質問他,因為兒童當時常常回答不上來也不願意回答,那樣只會引發你與他之間的衝突。找到原因之後,還要進行認真的教育,如果不及時阻止他的攻擊行為,那麼他就傾向於經常出現這種行為,從而向不良的行為習慣轉化。


育兒充電樁


13歲的孩子,正是青春叛逆期。大多數父母對自己十幾歲孩子的叛逆非常擔心,但事實上,如果孩子在這個時期不叛逆,反而不正常。

叛逆是指反叛的思想和行為,比如孩子違背父母的本意,常做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把青春期孩子這段時期的表現定性為叛逆,其實是過於主觀的,我們應該賦予這個詞以特別的含義。

從動物本能來說,幼體逐漸成熟後,終將獨立於母體,這是生物得以繁衍生息的保證。而叛逆,本質上是為了獲取與家庭分離的能力。就像胎兒成熟,會在子宮踢打,急切地想到來到新的世界一樣,叛逆期的孩子,他們也會以某種方式反抗父母,脫離掌控,以奔赴自己的人生。

這樣說會令很多父母感到悲傷,同時也非常困惑,孩子還這麼小,完全沒有在險惡人世間生存的能力,怎能放心呢?

我們要知道,人類近百年來的文明發展進程實在是太快了,生物進化的步伐已遠遠落在後面。在遠古部落時代,我們的祖先到了十幾歲的時候,如果仍要父母養育照顧,會嚴重削弱群體的生存能力。雖然我們現在的孩子,至少要到十八歲以後能正式步入社會,但這些,還沒來得及寫入我們的基因。因此孩子到了十二三歲,無一例外地會進入青春叛逆期。

如果一個孩子,在十幾歲時不被允許叛逆,那麼他們就可能在今後的某個人生階段表現出來。到那時候,在別人眼中他是個成年人,但其行為又顯示出特別的不成熟——害怕風險、自我否定、被他人的評價左右,容易患得患失,等等。

這樣的話,難道我們要縱容孩子為所欲為,甚至打罵父母?

不是的,孩子叛逆,正常情況下,並不是想要跟父母對著幹,而是自身發展需要。之所以總容易與父母發生衝突,是因為大多數中國家長都是控制型父母,習慣以批評、責罵、否定、說教、盤問、貶低等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如果我們改變教育孩子的方法,定位自己為孩子人生的支持者和引導者的身份,而不是處處限制孩子的成長,也許孩子的青春叛逆期,就不會以與父母衝突為表徵,而是表現為對生活的好奇和積極探索,以及個性的充分發展。

家長可以嘗試這些方面的改變:

1、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場看問題。孩子為什麼對你不滿?這時候總是他們不對嗎?家長雖然有更豐富的人生經驗,但不代表做什麼都是對的。也許從孩子的角度看,你會有新的發現。

有一位父親總是限制自己十三歲的女兒,不許她與同學交往,無非是擔心女兒早戀。放學回家晚一點兒,就會以不信任的語氣反覆追問。偷偷潛入女兒的同學QQ群,看到女兒和誰互動密切,就私下警告對方。終於有一天女兒忍無可忍,跟父親大吵之後,離家出走。

事後這位父親反思管教女兒的整個過程,發現自己確實做得過分了,已經使女兒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站在女兒的角度看,自己簡直是個面目憎的爸爸。

2、要耐心傾聽孩子的聲音。傳統型的家長和事業有成的家長,最容易犯這種錯誤。簡單粗暴地告訴孩子,應該怎樣,不能怎樣,從不願意蹲下身來,聽孩子想說什麼。“不許把頭髮剪成這樣!”“不許穿破洞的牛仔褲!”“不許看這些烏七八糟的書!”家長這樣說的時候,只基於自己的價值判斷,從未想過傾聽孩子的理由,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當然不能違反學校的規定,但奇裝異服的判斷實在太主觀,也許孩子只是在追逐流行而已,何必要當做洪水猛獸?誰不曾年少輕狂,誰不曾狂熱追捧過自己的偶像?為什麼當自己成了家長,就無法再接受孩子這樣的行為呢?

耐心聽他們的聲音吧,他們會告訴你一些你久違的生命飛揚的故事,你應該保持孩子一樣的好奇心,而不總是刻板嚴肅。

3、用鼓勵代替羞辱。“不要異想天開了,好好讀書,才是你當下應該做的事!”“以你的智商和天賦,樹立這麼高的目標是不現實的。”“為什麼考得這麼差?你總是給我丟臉!”“看看人家小明……”

很多家長仍然在用這樣的方式激勵自己的孩子,其實這是在羞辱。“知恥而後勇”是個好詞,但也僅是個好詞而已,現實生活中發生的概率並不高。大多數情況下,是孩子的夢想被摁熄,失去自信,最終的發展,離你的預期目標更遠。

少年心事當拿雲。永遠不要嘲笑孩子的夢想,而要用鼓勵給孩子的夢想插上翅膀。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能成為一個梗?因為我們有很多父母,他們不知不覺就會說出這樣的話。十幾歲的孩子,他們尚未經生活的磨礪,他們的意志,沒我們想象中那麼堅強。只有鼓勵才能給他們力量,羞辱只會令他們逆反,然後走向與我們期待相反的方向。

4、讓孩子知道你有多愛他。中國人總是吝於說愛的,即使在孩子面前,也那麼含蓄。我們總以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可孩子不但不領情,還會脫口而出“我恨你!”這實在太令人傷心了。

我們不能以愛的名義傷害孩子,但也應該讓孩子知道,你有多愛他。在這樣的前提下,你的行為,更能得到他們的理解。深沉而含蓄的父愛,總在文學作品中被歌頌,我卻認為是不可取的。愛要說出來,不要像一個謎底一樣到最後才被揭曉。那樣除了在某個特定時刻能產生煽情的效果以外,並沒有太多益處,卻可能錯失許多相互理解的機會,甚至導致激烈衝突,造成無法彌補的過錯。

不要總是試圖控制你的孩子。這樣也許會讓你暫時產生一種成功的幻覺,但唯有在愛與信任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才更可能發育出健全的人格,以及獲得終生受益的能力。


毫米


我女兒二十一歲了,上大二,也是很不聽,我和他老公是做苦力的,每次禮拜天她在家裡,要是喊她洗哈碗也要甩臉,只有我自己洗了,都二十歲了,我又不能吼她,她非得從學校弄只貓回來喂,一個月喂貓也得二百塊吧,貓糧貓砂的,一年也得二千多吧,她也曉得我們都是幹苦力,每天一身灰的回家,可就是要養,不許養就對我說要死要活的,說自己憂鬱症來了的,反正就是高興就和你說幾句話,不高興就甩臉,或者躺沙發和同學朋友手機微信,去年買的房子,本來想著寫她的名字,後來寫我自己的名字的,幸好沒有寫她名字,要是我老了, 她也這樣對我,我就哭不完了


yyclz


這種情況孩子是想占上位,若不能妥善管教,孩子很難懂事、知足、感恩。要讓孩子明白,幸福不在於擁有什麼,而在於是否知足

我大姑娘初中了還捱了幾次打,現在上班了,基本不與大人犟嘴,偶爾脾氣不好說了氣話,自己主動馬上道歉說對不起。我小姑娘十八歲高三了,還捱了一次打,現在大二了,說話學乖了。她爸說以後大了不會再打了。

覺得孩子還是得管教,打的不還手了,再給孩子講道理,讓她知道不尊重大人是她錯了,恐嚇大人更是大錯特錯。人,不同於披毛帶角的,沒大沒小跟父母翻臉。

人有人道,做人當行人道,尊老愛幼講道德。家長對孩子是愛護。孩子對家長當是尊敬。讓孩子從小就應該懂得什麼是孝順,教孩子要知恩,懂感恩,因為只有常懷感恩之心才能無怨無悔,知足常樂。

孝順首先要做到不頂嘴,覺得有道理可以說,但不能恐嚇大人。個人覺得教育孩子應、恩威並施。即有恩慈讓孩子感覺到大人在愛護她,說話又有威嚴。個人愚見


愛家mxx566


小時候不管教,嬌生慣養,長大了禍害你那是活該。我閨蜜就是,生個二胎女兒慣的無法無天,別家孩子出門這個逗那個哄,她女兒出門都沒人理,我們這些朋友見面就沒人逗逗她女兒,看都懶得多看一眼,她還不自知,整抱著女兒嘀咕著我家女兒好可愛,我家女兒咋這麼漂亮[捂臉]兩歲多,我閨蜜跟我們說已經管不了了,我說兩歲你都管不了長大豈不是更是女大王了,她說這樣沒人欺負,我也是醉了。我們在一塊聊天,她女兒就在那哭,歇斯底里的哭,邊哭邊喊媽媽抱,可是她媽媽不是一直抱著嗎?一個不小心,我們手機放茶几上,她就拿起手機摔,朋友iPad放包裡,不知道啥時候拿出來擱地下踩,雙腳上去跳,我閨蜜看見了一聲不吭。吃飯的時候,手在你碗裡抓,是雙手十指全部進去抓,她自己的碗,她媽的碗,抓完自己的碗開始抓中間的菜盤,我們把盤子挪開,我閨蜜說讓她抓我,不抓我吃不了飯,哎呀,反正太煩人了,我都想把她拉犄角旮旯 我閨蜜看不見的地方好好揍她一頓。沒生的時候我還說給我做乾女兒,我以後幫你帶,現在一想到她女兒長得那樣,我就覺得再木有比這更醜的更討厭的孩子了。因為她,我現在對所以小女孩都喜歡不起來了


M鑰匙鏈鏈M


我女兒今年十三歲,小的時候說什麼她都聽,自從今年上了初中之後,孩子就變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你說什麼她開始反駁,都說到了叛逆期了,有時候我問她為什麼和我頂嘴,她說她需要尊嚴呵呵,不能隨便說她,特別是有人的時候,想想也是都是在那個年齡過來的,我那時候也特討厭我媽說我嘮叨我,換位思考一下,這也說明孩子長大了!


一隻愛吃肉的灰兔子


我兒子馬上就十四了,很懶,心寬,學習懶散不操心,既便知道眀天要考試,今天也不會拿起書補救一下。那怕明知今天晚上作業沒寫完,也照樣安心的睡覺。很多網上的都說家長沒帶好頭,每天的作業,閱讀複習押著做,一樣一樣安排,總覺得他越來越像電腦,你指定他幹什麼他就做,不說就玩,做也不認真。真的很累,再怎麼用勁拉也拉不住手腳都不用的人。好多時候真的覺得人生為什麼越來越沒有希望,我在這裡沒有親戚朋友,我教育他,語重心長的告誡他,掏心掏肺的跟他溝通,他給我的感覺是雖然跟你坐在一起,實際上與你有千山萬水的阻隔,拉不起他也摸不到他。


海棠樹下新華門


我兒子今年13歲,在一所很牛的中學初一讀重點班,生源都是來自全市優中選優,但是班主任開學就講了:這個班到初三(實際是高一,就2+4模式,2年初中4年高中)只有60%的學生能留下,競爭可想而知,一分可以拉開很遠距離,期中考試一完已經2名學生轉班,這回期末考試估計轉班的不會少於這個數。兒子是班長,期中排名前五,期未排名二十多,她媽媽崩潰了,生孩子的氣,生我的氣(主要是我比較寵溺他),孩子嚇得哭,要知道我的兒子178cm,64Kg,哀求他媽給他一個寒假追趕,我也主動承認錯誤承諾以後對孩子決不姑息。我這裡不是炫耀什麼,我要說的是養兒方知父母恩,各家都有各家的難,還是多點耐心,多點愛,不求顯貴,平安順利就好!!!


老滕王閣735


叛逆期?扯蛋的叛逆期!我和弟弟小時候,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只要一大聲喊,馬上老實了,不聽話就得捱揍。淘氣肯定是有的,知道那些是不能做的做了怎可能會被很揍的。現在孩子新聞電視看多了,叛逆期說多了都是給了孩子暗示:恩,我該到叛逆期了!我和我弟弟家都有了孩子,就沒有敢叛逆的,從小就教育他,那些是不能做的!犯錯是要捱揍的!不管你多大錯了就是要捱揍的!現在孩子也知道我們的底線,平時也和我們開玩笑,犯錯了他還是很怕的。

那些所謂的叛逆,都是溺愛慣的!你天天管著他有一天他覺得你不慣他了他受不了了,他就要你必須管著他!真要是從小就教育,錯了就是要懲罰,大錯大罰,小錯小罰!怎麼也不會叛逆!

我鄰居家,哥幾個從小就和他爸媽頂嘴,在他們十五六歲的時候老大和他爸爸對著打,後來他弟弟也學老大和他爸爸對著打!現在他孩子也大了,也學著他們小時候和他們對著打!因為他們都學會了叛逆!


騎驢驢流浪


還拿刀開砍了?唉喲,我給你說,我這個暴脾氣!還是打輕了,我女兒今年三歲,她十三歲的時候,也要這麼幹,我打不死她,兔崽子,從生下來一直寶貝到這麼大,不聽話打了一巴掌,就敢砍我了?一下就讓她知道她媽永遠是她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