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處清道光年間農家院落,距今170年,是傅作義將軍故居


抗日名將傅作義將軍故居位於山西省臨猗縣孫吉鎮。從臨猗縣向西行,約三十多公里到達黃河邊的安昌村,在村西頭,有一處清道光年間的院子,這就是傅作義將軍出生和童年生活的地方。傅作義故居由傅家院、舊居屋和部分附屬景點組成,坐北朝南,東西寬6.1米,南北長24.1米,距今已有170餘年。傅作義在這裡同祖父母、父母生活了十多個年頭。

在故居東側,有一處綠植蔥蘢的小花園,為村子於近兩年所修建。花園兩側的牆上展示著傅作義將軍生平大事紀要,及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宋慶齡等多位國家領導人對他的評價。讀著這些記載,傅作義將軍的一生在眼前鋪展開來,“寧做戰死鬼,不作亡國奴”的口號,猶在耳邊。

故居由傅作義的祖父傅文鼎修建,屬於典型的清末北方普通農家院落。大門上有磚雕“福臨”二字,古樸而滄桑。目前,大門兩側懸掛著黑底金字的對聯,上寫著“功勳彪炳千秋史、品德傳承萬代人”,彰顯著傅作義將軍的高尚品德。該故居目前屬於臨猗縣文化旅遊景區,同時也是臨猗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從故居門廳向東,有三間西房,這裡是傅作義父母居住的房間。1895年6月27日,傅作義便出生在這間屋裡。傅作義,字宜生,從小在本村小學堂讀書,後去太原上陸軍小學。1911年響應辛亥革命,參加了太原反清起義,任學生軍排長,到娘子關一帶作戰。民國成立後,他被保送至北京清河陸軍中學,後升入保定陸軍軍官軍校。

傅作義將軍從陸軍軍官軍校畢業後,帶軍作戰英勇殺敵,迅速成為一代名將。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36歲的傅作義高呼“誓死保國土,以盡責任,不惜犧牲,以雪恥辱”的口號,緊急操練軍隊,隨時準備奔赴抗日前線。1932年3月,日軍進抵長城一線,傅作義率59軍防守獨石口、鎮嶺口、懷柔一線,負責掩護長城一線中國軍隊北翼。圖為傅作義將軍出生時的房間土炕。

1949年1月底,天津解放後,傅作義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條件,在當年1月22日率25萬北平守軍起義,同年1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進入北京。這一舉動獲得毛澤東高度評價:“和平解放北平,宜生功勞很大,人民永遠不會忘掉你。”圖為故居內懸掛的傅作義將軍青年時期的照片。


故居東邊新近修建了傅作義生平展室,講述了將軍一生的輝煌業績,同時還展出了傅作義和毛澤東、葉劍英等國家領導人的書信。作為中外聞名的抗日愛國名將和著名愛國人士,傅作義家學淵源崇尚儉樸,對子女要求嚴苛,他的長女傅冬也曾為和平解放北平做出突出貢獻。圖為展室內展出的珍貴照片。

走出故居,有一顆百年老槐,夕陽下樹幹蒼虯有力,這棵樹是傅作義幼年親手所栽,有其立志成才、長大報國之意,此樹被後人稱為“報國樹”。1938年,日寇進安昌村時,曾揮舞戰刀在挺拔健壯的樹身狂砍數刀,至今刀痕依稀可見。鄉親們為了銘記日寇血洗安昌村的歷史,把“報國樹”更名為“抗戰樹”。1957年4月中旬,傅作義回到安昌村,曾在這顆“抗戰樹”前沉默許久。

為進一步傳承將軍的光榮傳統,銘記將軍的豐功偉績,2012年5月,臨猗縣委、縣政府對故居進行搶救性保護修復,並對“仁義巷””、“銅鑄像”、“報國樹”、“杏林園”、“荷花池”等景點進行了開發。圖為一片綠色掩映中的傅作義將軍半身銅像。


現如今的安昌村,還生活著傅家的後人。今年46歲的傅敏傑,他的家就住在故居旁邊,據他介紹,他的爺爺叫傅作讓,是傅作義的堂弟。在傅氏家族中,他的爺爺輩是“作”字輩,分別起名為“仁”“義”“禮”“智”“信”“溫”“良”“謙”“恭”“讓”,傅敏傑的爺爺排行老八。圖為傅敏傑在介紹傅家家族情況。

傅作義故居所在的巷子名為“仁義巷”,巷子的牌坊是民國十七年所建,牌坊上的對聯寫著“為中華民族建奇功,在歷史關頭擔大義”,這也是將軍一生的寫照,在此敬仰將軍的英勇智慧,緬懷將軍豐功偉績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