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投資理財的道路上交過多少學費,踩過多少坑?

明明是我2020


我2014年,開始買基金的吧?當時跟著一個同事學習的,當時也不懂嘛,他買了兩千塊錢呢的 沒多久他說賺了八百塊錢 要說八百 塊錢。也不多。但是你算一下那個收益率可是40%啊。當時我就跟他一塊兒慢慢的學嗎?當時也不懂。因為那時行情比較好嗎 我買一萬塊錢的 最後最多時 賺了四五千塊。但是這1萬塊錢是借我堂弟的。 他要用錢要用錢啦,結果那一段又賠了,最後賠了1000多塊了。 最近這幾年都沒有買。 完了19年才開始買吧。我投資的有時間買1萬,有的買兩萬,最後賺了六七千塊吧,那個收益率有百分之三四十啊。我相信只要我們慢慢的學習的,就一定能賺到錢的 最後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我剛剛寫了一篇文章,就是關於買基金的一些心得的。我明天就把它發出來。現在已經修改完畢了。


用戶小光哥哥


大約交了5萬左右吧。第一次大規模參與投資理財是2005年底,那年股市啟動,第一隻股票我記得買的是三環股份,買了差不多一萬塊錢的,印象中跌4%左右的時候買的,為啥買這個股呢,因為本人剛畢業的時候,工作單位是這家公司下面的一個分公司,做汽車零部件的,那時汽車行業市場處於上升期,產品很有市場。買了大約幾個小時,下午看的時候漲到5%了!一下賺了快900塊,那時一個月基本工資才1500,開心啊!第二天一開盤就盯著看,誰知大盤跳水,直接低開,一路殺跌,眼看昨天賺的900塊不到200了,馬上賣了!扣除手續費還有100多,渾身是汗,真刺激!然後受第一次買股就賺到錢鼓勵,後面天天買,第二天賣,由於行情好,竟然總體上賺了20%!心想,是條賺錢的好路子啊!然後這樣到了06年有一天,600137這個歷史上的一妖股登場了,它本來叫ST長孔,賣殼給浪莎襪業,當天無漲跌限制,本來7塊左右,當天一下最高漲到85塊!足足10倍多!一天10倍多!我在大約30塊的時候開始買,總是買不到,一直追到40多中午買到了,還是全倉!然後一路漲啊漲,看著賬戶上的盈利不停蹭蹭上去,大約到了100%的時候,感覺快要暈倒了!快兩萬盈利,不到兩個小時,然後股吧裡不停說,能到100!然後最高到85的時候,被證監會臨時停牌!大約20分鐘後又可以交易了,這會是直線下跌,不停地往下砸!砸到60多的時候,又被停盤了!當天再也沒有開盤!然後一路13個跌停!!!!10%的跌停!連續13天!不對,中間有休息日,那個時候嚇呆了!打電話給證券公司問怎麼樣才能早點跑出來,股吧裡有人說,0點0分證券公司交割完畢馬上掛賣單能派在前面!天天跑股吧裡看別人的評論,其中有個哥們是拿了買房的10多萬首付款買的,哭爹叫孃的!然並卵,沒啥用!每天零點起來掛賣單,有一天終於賣掉了!當天跌停價賣的?然後10分鐘不到拉到漲停!20%漲幅!真的是欲哭無淚!40多買的,10幾塊賣的,整整兩年省吃儉用的積蓄,全交給股市了!我記得好像8000多塊跑出來的,中間把每月的工資都填進去了,這一把虧的只剩3成本金,我沒記錯的話。影響太深刻了,那時我們這個二線城市首付才1成就可以買房子的,偏僻的地方也才1000多一平方,我基本上虧掉了兩套房的首付吧!現在我們這房價5萬左右的房子到處都是!想起這事恨不得抽自己幾耳刮子!!!這樣過了幾年沒碰股了,基金也沒買。突然有一天,我一個同事打新股中了幾籤,賺了好像幾萬,又心動了,那時打新還不要底倉,又籌了大幾萬開始打新股,只要一有,就去打,那個時候錢越多的人,中籤的幾率越大,要先把錢放進去的,要凍結的,這樣折騰的大半年,一簽都沒中,手又癢癢了,終於又虧了大約6萬塊,大部分本金沒了!這年是2015年,大盤最高到過5178點!!!從此以後,沒怎麼買股票了,最多買個逆回購了。最後勸各位一句,如果你沒有幾把刷子,珍惜生命,遠離A股[呲牙]





東吳龍抓手


從最開始的理財到現在有10年多了,最早的時候是銀行推薦,自己另外瞭解做了點相關功課,從銀行網站上開始買貨幣和債券基金。這兩類風險都低,貨幣基金都沒有虧損的,債券買的是封閉式運營的,也沒有虧損過。這兩類算是最適合理財小白的投資品種了。雖然想嘗試其它的,但自己不懂得怎麼去學習,不懂的東西我不敢碰,不願意承擔太大的風險,所以一直沒去碰,前7年都只投這兩個品種。

3年前,踩了我理財路上的第一個坑,在眾多同事的推薦下,入了P2P的坑,當時純屬被收益吸引,在被推薦N個月後還是沒能控制住自己入坑了。當然開始的收益是OK的,但很快就演變成了現在的窘境。在還沒有出現P2P爆雷事件,只是剛開始出現不好的徵兆時其實我覺察到了,當時已經認為該全部退出比較好。如果當時就馬上行動的話,資金就完全不會被套了,當時提現雖然慢了,但一週內是可以到賬的。可惜當時剛轉行,為了在新行業同樣做得優秀,每天忙得連睡覺都是件奢侈的事情,所以就沒有重視這個事。等我稍微空點想起要處理這個事時,提現已經變得很漫長了。至今,資金都還在被套中😣😣😣這件事給了我慘痛的教訓:不懂的東西絕對不能碰。

理財上踩的第二個坑是去年發生的。當時剛系統學完基金和股票初級課程,正好碰上2,3月行情大好之時。雖然上課的時候已經被各種提醒過,資金要分批入場以降低風險,投資切記不可貪婪,要留有後路之類的,但當時投入的第一小筆錢賺了很多,看著基金股票一路高升,最終還是沒忍住把剩下的80%的資金1次過全部投入了進去,剛好買在最高位。結果沒兩天就迎來了大跌,之後資金全部被套,即使大跌也沒錢可以補倉了。而這一套就套到了年底才迎來了曙光。但這曙光已經不屬於我,因為在這之前因為突發事件急需用錢,買入的基金股票基本上全部在虧損20%多的情況下清倉了。這1次損失慘重,把我前幾年投貨幣和債券的收入全部虧完都不夠😩😩有了這次慘痛的教訓,後續再也不敢這麼操作了😂😂也算是富貴經驗吧,現在高位時都會尤其謹慎,理性追漲,合理追漲或不追漲。市場火熱時也會馬上心生警惕,算是有點領會到了股神巴菲特的“別人貪婪我恐懼”吧👻👻👻

雖然現在還不能平靜看待錯過收益,也會偶爾後悔沒有多買點,特別是看到買入1個月就上漲30%多的基金時,但是已經在學著明白“錢是賺不完的,但是虧得完”這句話了。

剛開始理財很多人都會踩坑,但是這些坑都會讓自己成長,讓自己以後能夠賺得更多,所以不要怕踩坑。只要不冒進,大膽學習,謹慎嘗試,踩坑虧損的總會在以後賺回來的。我不後悔踩過的坑,唯一後悔的是沒有更早地去系統學習理財。理財真的應該成為每個人的必修課。如果以後我有小孩了,我一定從小培養他的理財意識😏

年初給自己定了今年的理財目標,目前已經有一部分目標實現了,雖然因為現在經濟緊張沒有什麼錢可用來投資,離賺回虧損還有很長的路,但我有信心能夠在這條路上越走越好。


windystorylian


我在投資理財路上踩過的坑就是某租寶,當時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還有10%左右的年化收益率吧,入手5000元,那還是2015年。

後來暴雷跑路了,入坑了,損失了5000元,後來經過幾次登記,今年返還了1750元。總的來說還是交學費了。不再相信p2p平臺。

另外交學費就是股票市場,沒有學習相關技能,即使賺了一點也守不住,最後倒虧幾千塊錢。

去年深入學習理財,這幾千塊是好的支出,通過學習,掌握理財技能,以後的路會越走越好。

交學費有壞支出和好支出,希望大家都有好的支出。


我是Jin


“理財”二字自帶光芒,也給了無數普通人改變命運的希望,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在理財路上交過哪些“學費”,令人印象深刻:

1、在銀行買“高息理財”

初入職場,感覺工資只有存到銀行最安全。某日,準備將辛辛苦苦積攢的一萬塊錢去銀行存起來,排隊等待時被銀行大廳的一個人盯上洗腦:“你看你現在這麼年輕,一定要攢錢,你這一萬塊錢存個定期利息太低了,不划算。銀行有個產品,年利率XXX,還有分紅,還能限制你們年輕人亂花錢……”

後來我才知道我買的是銀保產品。猶豫期已過,退保得不償失,沒辦法,硬著頭皮繼續存下去。

各位小夥伴們一定要擦亮眼睛!銀行賣的高息理財產品中,有的是保險產品,大部分還是分紅型保險產品。要買保險還是要選擇消費型保險,如果有儲蓄需要,可以選擇流動性更強的其他產品。

2、為了禮品辦信用卡

在同事的推薦下,辦理了某銀行的信用卡,說好的每月刷夠500以上,可以領取禮品,連續幾個月去銀行要,一直說沒有。

而且該行的積分是有期限的,有效期為兩年。經過多次刷信用卡,積分也才7000多分,點擊積分換禮,發現10000分以下,什麼都換不了。

辦信用卡之前要綜合考慮銀行特色和自身需求,因為信用卡最大的用處是免息期的利用,而非禮品。

3、基金定投不知道止盈

秉承著專家“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忠告,被基金定投的宣傳標語吸引:“傻傻的買,傻傻的賣”,之後又聽了一個專家講座,被忽悠著定投了兩隻基金。

有一個基金投入一年後自動終止定投,加上那段時間經濟告急,賣了。當時正好趕上牛市,盈利率30%多。後來看著指數不斷攀升,大盤不斷飆紅,後悔賣了上一隻基金。而剩下的那隻基金盈利率都達到120%了,也不捨得賣,一直到股市大跌,之後大盤逐漸回落才趕緊賣出,盈利率50%,生生錯過了賣出的最佳時機。

基金定投是放長線釣大魚,需要聰明的買,更要聰明的賣。既要止損,又要止盈。

如今總結出來不禁反問自己:為何我會踏入這些陷阱?以後我應該怎樣做才能避免再次入坑?

1、缺乏系統的學習

閱讀經典理財書,相信“書中自有黃金屋”的道理,打好基礎才能蓋起“投資理財”的大廈。2、缺乏恆久的耐心

理財路上不能抱有一種“速成”的心理。

理財不是發橫財,沒有所謂的短期內低投入高回報,要講究細水長流,從心理上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3、缺乏清醒的認識

被貪念矇蔽了雙眼,只看到了利,忽視了風險。巴菲特說過“投資最重要的是保住本金,第二是記住上一條。”投資要搞清楚錢的去向,關注收益率,也關注產品本身是否安全,能否按時回收等。面對誘惑,更應該捂住錢包,理性對待!

4、缺乏自己的思考這是最最根本的原因。聽說信用卡好就跑去辦信用卡,聽說基金定投賺錢就去投資基金,自始至終都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沒有自己的見解。別人用著好,真的適合自己嗎?靠人不如靠己,聽別人說不如自己懂。如醫生開藥方一樣,理財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方案,用自己的理財知識綜合分析研判,只買對的,不買貴的!


鐵鈞筆記


建議按照下圖做好合理資產配置才是最穩健的,至於如何選擇具體產品我可以幫您出謀劃策



對沖之王創始人


大家好,我是碰碰狐,從事金融行業近十年,關於投資理財這一塊我想簡單說一下我自己的經驗,作為投資者如果你想高收益,那麼請一定注意,基金理財或許會適合你,但是基金理財是有賠有賺,好的基金一年收益率可能達到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民間的房產抵押項目,前提是你需要找到一家負責任的公司,那樣在出了問題後會幫你處理掉,讓你的資金回籠。當然還有很多方式,但是說到底一定要有底線,莫名其妙的高息產品一定不要參與,一定記住一句話:你看到的是人家的利息,別人看到的是你的本金!


碰碰狐


我經常會和朋友講,投資理財中需要關注長期規劃和風險管理,本次疫情其實就是對家庭財務安全的一次全面體檢。

建議大家未來可以關注幾個方面:第一,加強風險管理:配置適當的保險產品。補充社保之外的健康醫療缺口。第二,現金規劃:準備3-6個月的備用金。以家庭每月固定支出為計算標準,包含生活支出以及貸款支出。第三,關注家庭負債比是否健康,提高抗風險能力。一般而言,高負債的家庭財務是非常脆弱的,35%左右是比較均衡的狀態,也就是說,100塊可支配收入對應35塊的負債是相對均衡穩定的。在這裡,需要提示的是:不同人生階段,負債率的健康標準不同。比如,在年輕時,可以適當提高,年紀大時,就需要考慮降低負債率,才不會影響生活。

�F�IR%�


風險管理師李虹


這麼多年來的經歷,投資一定要在可承受範圍之內,把自己的閒錢產生流動性,從而保持增值。

在八十年代經濟開放,全國興起了收藏熱,父輩人爭先恐後的收藏各式各樣的錢幣、郵票、古幣銀元等等,到處交易甚至把自己手中的鈔票花完之後還要借錢買,當時還沒有統一的標準,並不知道哪部分是賺錢的,導致很多人收集的東西不能增值,甚至一文不值。

到了九十年代前期盛行買國債,因為利息高,但變現流通性差,對於家中急用錢的人來說不得不損失利息,甚至是本金。

九十年代中後期流行炒股票,當時股票形式大好,可謂是“祖國山河一片紅”,一天一個價,都爭先恐後的入場,賣國債、賣房產,反正只要能賣掉的都賣掉,有的不惜借錢炒股,大家不是追漲,就是正在追漲的道路上。一段時間後,沒有想到的是,股票還會下跌,這就是第一批“韭菜”,緊接著就是第二批、第三批……,更有甚者至今還未解套。

現在的花樣更多了炒房子、車子、球鞋、手機、電子貨幣、期貨、外匯、各種空氣幣,變著花樣收割“韭菜”,很不幸我也是其中的一員,並且炒了好幾種[捂臉][捂臉][捂臉]

投資人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態,掙得起也賠得起,十人之中,一人賺錢,二人保本,七人賠錢。

最後願莊家善良的對待“韭菜”,天下無“韭菜”。



紅花1983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首先我想說明的是現在交學費的人大部分是投機,而並非投資。因為資金量不大,小資金就沒有什投資可言了,沒有發言權沒有決策權,更沒有公司運作情況的彙報,如何談投資,就是純粹的投機。

小資金投機有投機的優勢,就是進出容易,可以從大資金嘴裡奪肉,但這是一個危險也是高收益的方式,很多遊資大佬都是利用這個成長起來的。多肉就要快準狠,利用自己的小身板讓大資金拿你沒辦法,但這種高風險高收益的手段需要交學費,需要不斷研究,這期間就要看每個人的悟性,努力,交的學費多不一定行,交的時間長得也大有人在,但有幾人稱為著名遊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