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二月赛罕好人榜发布


十一月、十二月赛罕好人榜发布

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营造“发现身边好人 崇尚良好品行”的浓厚氛围,赛罕区文明办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系列活动,以讲故事的方式,宣传“赛罕好人榜”上榜人物的先进事迹和高尚精神,与广大市民朋友一起走近好人、分享感悟,积极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将十一月、十二月份“赛罕好人”发布如下。

敬业奉献——崔德峰

十一月、十二月赛罕好人榜发布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赛罕区分局东瓦窑批发市场派出所教导员——崔德峰

崔德峰,男,汉族,中共党员,出生于1976年1月,现任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赛罕区分局东瓦窑批发市场派出所教导员。

1997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人民警察学校,1998年到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公安分局工作至今。从警21年来,他一直扎根基层派出所,工作中,他恪尽职守,为警清廉,不畏权势,不徇私情,他所办各类案件均无败诉,无复议,无上访;因工作突出,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九次,多次受到市局、分局表彰奖励。崔德峰现任东瓦窑批发市场派出所教导员,他所在的东瓦窑批发市场派出所管理着赛罕区最大的三个农贸批发市场,光固定摊位就有两千多个,工作压力可想而知。除了日常的防火、防盗,消防检查,还要排查是否存在欺行罢市的“菜霸”,人多、事杂、隐患大是所有批发市场的“通病”。可就是这样一个高风险的场所,崔德峰和他的同事相互配合,将批发市场治理的井井有条,从未发生过违纪及群众投诉案(事)件。

十一月、十二月赛罕好人榜发布

崔德峰积极主动地开展网上在逃人员的研判、抓捕工作。近三年来,共抓获近百名网上在逃人员,他近三年抓获的网上在逃人员数占全市公安机关近三年抓逃总数的7%,占同时期赛罕分局抓逃总数的20%。
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作为“扫黑除恶”线索核查组成员的崔德峰同志一边带领民警进行“扫黑除恶”线索摸排及案件办理,一边积极研判涉黑涉恶网上在逃人员,仅今年上半年,就抓获5名涉黑涉恶网上在逃人员。

十一月、十二月赛罕好人榜发布

因为追逃工作的特殊性,加班加点、连续作战是常态。每次抓捕,他都身先士卒,第一个冲在前面,在一次执行抓捕任务的过程中,崔德峰和同志们遭到嫌疑人的反抗,导致右手肌腱断裂,可他一天也没有休息,坚持工作,直到受伤的右手严重变形,他才在医生的一再要求下接受了手术,因为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他的右手直到现在不能完全伸直,不能提重物,落下了残疾。崔德峰扎根基层21年,屡破公安部、公安厅挂牌督办案件,他以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警察职业的无比热爱,书写着自己的无悔人生。(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赛罕区分局)

敬业奉献——孙延贵

十一月、十二月赛罕好人榜发布

赛罕区科技局科技特派员——孙延贵

孙延贵,男,汉族,群众,出生于1955年4月,现任赛罕区科技局科技特派员,

已是年近70岁的他,从文明全国的山东寿光蔬菜基地一路出发,在北京、辽宁、河北、安徽、河南、宁夏、山西、陕西、内蒙、临河、五原、张北、沽源等省、市、县,留下的是厚实的脚印,收获的是冬天里的绿色希望。凡是他走过的地方,人们都把他当做家乡人、知心人,提到他总有讲不完的故事,点不完的大拇指。赛罕区蔬菜技术员孙延贵就是这么一位热爱蔬菜事业发展,并为之奉献的人。

十一月、十二月赛罕好人榜发布

2007年7月,金河镇响应呼市政府实施菜篮子工程号召,投入巨资,率先在根堡村、舍必崖村打造厚墙体日光温室大棚,全面优化产业布局,可习惯了大田种植和奶牛养殖的农民,对蔬菜大棚种植两眼一抹黑,经验不足,技术更是空白,让他们种大棚可谓是心中无底,一旦失败,事关今后金河镇、全区、全市蔬菜大棚的推广。此时,赛罕区蔬菜局聘请了多年、多地从事蔬菜种植,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孙延贵技术员指导当地蔬菜种植这一新型产业发展。

十一月、十二月赛罕好人榜发布

从事了蔬菜产业的孙延贵可不是一般的“土专家”,他虽然不是科班毕业,但他阅历广泛、经验丰富。他1996年至今,他先后在全国多地各省、市、县为基地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培训农民,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每到一处都为当地农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得到了广大农户的积极好评。几十年的打拼,让他理论与实践集于一身。因具有过硬的技术、平易近人的服务态度,富有远见的种植方向指导,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便印证了他过硬的本领,成为了远近知名的一流技术员。

功夫不负有心人。根堡村是他来呼的首站,当时已年届六十的孙延贵,已快到退休年龄,本可以享受在家的天伦之乐,可对蔬菜事业的热爱,儿女的劝阻没能阻挡他塞北之行的脚步,带着他相濡以沫的老伴,落脚呼和浩特的第一天,便住进了简易的大棚房内,开启了他新的蔬菜事业奋斗历程。

蔬菜生产光有技术是不够的,想要收获就离不开辛勤的付出。因为大多数蔬菜生产周期长,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均可能前功尽弃。为此他专门建了一个小本子,本子上详细记录着每家每户大棚的种植情况,比如什么时候育苗,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追肥,什么时候用药和价格等一个不落。有时发现个别农户自作主张,不按他的要求做,凭着经验私自浇水用肥等,这时他往往一改往日的和气,大发脾气,有的农民受不了顶几句,他更是大发雷霆。可事实胜于雄辩,凡是没按他的要求做的,或多或少总不那么理想。2008年,当农民在春寒料峭中拿着一沓沓现金,收到第一桶金时,他在农民心中已不亚于财神爷了,同时他刻在脸上深深的皱纹也舒展开来。

随着呼市菜篮子工程的做大做强,金河镇已成为全市万亩蔬菜园区的核心产业园区,到2012年已拥有蔬菜基地21500亩,仅后墙体日光温室大棚就达7000多座,一时间孙延贵成了各村争抢的技术员。一边是当地百姓不让走的恳求,一边是政府部门大战略调整的需求。为了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决定给他派专车,以此提高服务效率,扩大服务范围,可他讲了:在哪里不重要,只要农民有需求,哪里叫随时到。就这样,舍必崖村、羊盖板村等几个主要蔬菜基地也成了他的家,而他的身影却活跃在全镇甚至其他乡镇的蔬菜基地,蔬菜基地成了他的家,成了他奉献的土地。

如今,金河镇蔬菜产业已成为全镇继奶业之后的新型产业,农民经过实地指导和办班培训,常规技能已基本具备,此时他已把主要精力放在新品种的开发列入主要服务上,如育苗种植的普及、瓜果类、菌类的上市等。不懈的努力来自孙延贵对事业的热爱与成功,给予他力量的是朴实农民炕头上那杯温暖的酒。(供稿:赛罕区科技局)

敬业奉献——徐建飞

十一月、十二月赛罕好人榜发布

赛罕区环卫所道路环境卫生监察员——徐建飞


徐建飞,男,汉族,中共党员,出生于1962年五月,现任赛罕区环卫所道路环境卫生监察员。

清晨微曦,冬日的严寒中,沉睡一夜的青城开始苏醒,在东万达商圈的几条巷子里,他骑着自行车,缓缓而行,时而停下捡起路边杂物,时而和工作中的清洁工交流问好,他就是将一生献给青城的清洁事业,现在已年过五旬依然孜孜不倦,晨起暮归,依然在环卫一线发光发热的赛罕区环卫所道路环境卫生监察员徐建飞。

十一月、十二月赛罕好人榜发布

1998年,服役十五年的徐建飞同志转业到呼市城建局的下属单位(清洁事业管理处)成为了一名清掏厕所和下水道的清运车驾驶员,走上工作岗位的他发现自己真的成了时传祥一样的掏粪工人,每天开着粪罐车,将城市粪便和污水抽走、倒掉。面对工作环境的脏、乱、差,他没有一丝抱怨和退缩,他秉持着“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信念,毅然坚守工作岗位。

2000年因单位分流,到赛罕区环局工作,由过去的粪罐车司机成为一名垃圾清运车司机,新单位工作环境更差,每天和垃圾打交道,车辆设备的特殊性操作难度大,垃圾污染严重,面对现实和困难,只能迎难而上。旧式的垃圾清运车,需要人工装填垃圾,他既是司机也是垃圾装填工人;夏天车内没有空调,他就用塑料桶接上自来水浇湿了毛巾给自己降温;冬天没有车库,汽车低温无法启动,他需要凌晨3点冒着零下30度的低温,爬在车底点火烧机油底。长期坚守在一线的他,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新式垃圾清运车,车里有了暖风和空调,不用挨冻受热了,但新的难题也来了,新式车复杂的操控让大家望而却步,但是他没有丝毫退缩,硬是凭着过硬的驾驶技术和对机械的操控技术,率先掌握了新车的驾驶和使用技术,成为单位第一个熟练掌握新式垃圾清运车技术的司机。

2003年,一场突出其来的危机席卷全国,国人进入了人人自危的惊恐之中,非典病毒在呼和浩特市四虐漫行,在这个危机的时刻,单位领导交给他一项异常危险且艰巨的任务——清运非典医疗垃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当组织找他谈话的时候,他没有丝毫犹豫和退缩的接受了任务。在任务期间,为了防止被感染后传染扩散,两个多月时间坚持隔离工作,不能回家。作为一名受党多年培养、部队教育的老党员、老战士,他以异于常人的坚持和付出,出色的完成了这项任务。

二十年走过来,徐建飞依然没有忘记入党时的誓言,没有忘记接受危险任务时的果断,没有忘记面对家庭的责任,最重要的是,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基层环卫工人的使命,始终秉承“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

已经不再是垃圾清运车驾驶员的他依然坚守在美丽青城的环卫一线岗位上,现在,他巡查的区域内清洁工,都愿意喊他一声老徐,随身为道路环境卫生监察员,其实他内心里就是一名普通的清洁工,大家一起在寒冬里互相温暖、责任共担,清洁一域,美丽青城。(供稿:赛罕区环卫所)

(赛罕区文明办 李俊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