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熙生物:称王玻尿酸后再出手,志在一统上下游?

华熙生物:称王玻尿酸后再出手,志在一统上下游?

经典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的情节是常人难以企及的梦想:比如人类可以逆向发育,返老还童。

返老还童并不可能,但在现实中,科创板上市公司华熙生物(688363)致力于帮助普通人对抗衰老与病痛。

其核心产品是“透明质酸”,也叫“玻尿酸”,因为其生物特性,被广泛用于医疗、化妆品、食品领域,大众最为耳熟能详的下游产品就是“面膜”。

同时,华熙生物也是全球“玻尿酸大王”。Frost Sullivan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华熙生物透明质酸原料产品产量近180吨,全球市占率约36%,透明质酸原料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玻尿酸大王”过于出众的原料生产能力,掩盖了其强大的终端产品力和品牌力,而后者才是华熙生物未来成长性的关键:疫情刚刚开始,华熙生物就在天猫旗舰店上架了防疫相关产品——透明质酸医用免洗消毒凝胶,两周时间销售破百万。

身处上游寡头垄断地位,并不意味着倨傲和迟钝,华熙生物此次出招展示了敏锐的市场嗅觉和灵活的生产能力,以及一统整条产业链的野心。

四道护城河拱卫的世界第一

华熙生物能成为世界最大的透明质酸生产及销售企业并登陆科创板,背后是持续了二十几年的研发投入。

2000年,创业第三年的华熙生物就实现了利用微生物发酵法来制备透明质酸,替代了传统的动物提取法,实现透明质酸的规模化生产,这种全国首创的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是华熙生物的第一条护城河。

其次,华熙生物是唯一的医药级产品供货商,在国内唯一同时拥有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钠原料药和药用辅料批准文号,并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企业。

它的原料产率是同行两倍,透明质酸发酵产率达到10-13g/L,远高于文献报道的行业最优水平6-7g/L。

2011年,华熙生物采用大规模生产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及寡聚透明质酸,该技术已获6项发明专利(其中2项中国专利、4项国外专利)。

这是华熙生物的第二条护城河。

再次,分子量控制技术直接影响毛利率,中国医药级透明质酸的出口价格为2700-5万美元/公斤,而其他级别则为150-500 美元/公斤。

2006年,华熙生物开始研发交联技术,对分子进行结构性修饰。

这是华熙生物的第三条护城河。

最后,依托该技术,华熙生物开发的“润百颜”,利用透明质酸钠凝胶来注射,这种创新打破了国外的垄断。

华熙生物率先采用终端湿热灭菌的方式,并被CFDA规定为该类产品的标准灭菌方式。

这是华熙生物的第四条护城河。

事实上,华熙生物本身就是标准的制定者,华熙生物曾主导和参与建立四项国家行业标准,并参与修订欧洲药典及中国药典透明质酸标准。

除此之外,华熙生物作为行业龙头的直接体现主要在业绩上,根据最新发布的2019年度业绩快报,2019年华熙生物实现收入18.78亿元,相比较2018年的12.6亿元,同比增 长48.66%。归母净利5.85 亿元,同比增长38.09%。

探究业绩高增长的背后原因,不仅因为市场空间巨大,还和华熙生物的产业布局密切相关。

悄然布局整条产业链

原料、医疗终端产品、功能性护肤品,透明质酸整条产业链自上而下,华熙生物皆有覆盖。

其中,在市占率第一的原料市场,2018年创造了超过一半的营收,原料业务实现收入6.5 亿元。从利润率看,滴眼液级、注射级毛利率高达90.2%、88.3%、化妆品级74.6%。

值得注意,营收与净利的增长,和终端产品业务的扩张密不可分。 2018 年全部营收12.63亿元,其中原料、医疗终端、功能性护肤品分别占比51%、25%、23%。医疗终端和功能性护肤品营收分别同比增长59%和205%。

华熙生物:称王玻尿酸后再出手,志在一统上下游?

对于华熙生物而言,医疗终端产品的市场潜力和毛利率是未来业绩增长的保证。

2018年华熙生物医疗终端业务实现收入3.1 亿元,皮肤类医疗产品占比78%,同比增速 45%,骨科注射液占比19%,同比增速 144%,发展迅猛。而“海力达”骨关节腔注射液进入市场相对较晚,但2018年末已进入20个省份。

华熙生物产品的市场空间也十分广阔。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诸如白内障、关节炎等老年人相关疾病的诊疗需求势必上升,所以用透明质酸对抗疾病大有用武之地。

医美的前景更是广阔,中国医美渗透率较低,不及美国、日韩等发达国家,也不及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

2017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接近1000 亿元,2014年以来复合增速23.9%。参考Frost& Sullivan预测,2023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有望超过3500亿元。

除了前景广阔,华熙生物的透明质酸填充剂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同样是透明质酸填充注射剂,韩国LG的“伊婉Volumnplus”价格区间在3000-6000元/ml,而华熙生物的“润致”价格区间仅为2500-4000元/ml。

价格优势下,加速了进口替代的可能。如2018年中国透明质酸填充注射剂,销售额前四均为国外生产商:韩国LG、美国艾尔建、韩国Humedix、瑞典Q-Med,合计占比超70%。

玻尿酸大王的野心

没有哪个女孩子不爱美丽。

这是一个超过四千亿的蛋糕,2018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4102亿元,近三年增长率不断提升,2018年同比13.5%。细分市场中,护肤品是中国国化妆品市场第一大品类,市场容量为1871亿元。彩妆消费快速爆发,2018年市场规模增速24.3%。

华熙生物主品牌润百颜于2014 年推出能够改善细纹、补水保湿的次抛原液,从而正式进入护肤品领域。

如今,华熙生物基于透明质酸打造的护肤品(次抛液、面膜)、彩妆品(口红)已经成型。

随着中国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化妆品势必消费升级并向年轻群体渗透。以面膜为例,凯度消费者针对中国消费者研究指出,在2017年至2018年两年时间内,20至35岁的年轻女性平均每周使用面膜的渗透率从16%增长至19%。

那么,护肤、美妆产品到底有多赚钱?市占率第一的欧莱雅最有话语权。

根据欧莱雅集团发布2019年度财报,全年录得销售额2286亿元,营业利润录得424亿元。

翻开欧莱雅化妆品百年历史,华熙生物对其方法借鉴一目了然。

1909年欧莱雅推出第一款爆品Oreal 染发剂,美发领域打响名号;随后在产品上推陈出新,营销上与化妆品杂志、宫廷美发师等合作推广,扩大影响力,形成品牌力;研发+并购并举,拓展业务线,进入护肤、彩妆、香氛等多领域,形成多元产品矩阵,引领时尚潮流,化妆品帝国就此形成。

因此,以爆款单品切入细分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消费记忆点,待站稳脚跟后再行持续的品类扩张。一百年前的欧莱雅之路,华熙生物正在复制。

2018年12月,华熙生物一则人事变动引发了关注。六神、 佰草集的缔造者、前上海家化技术总监李慧良先生加入华熙生物,任职首席技术官,负责产品技术与卖点创新。

同样是2018年底,在美妆圈刷屏的“故宫口红”是华熙生物打造的第一个爆款。华熙生物的商业能力初露锋芒:与故宫博物院合作打造强IP。借力IP,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营销渠道迅速扩散。

品类扩张也在开始,以华熙生物打造的主品牌润百颜为例,如今就推出了次抛液系列、护肤系列、底妆系列,至2019年营收规模在3亿元左右。2019年又陆续培育出米蓓尔、BM肌活等过亿销售规模品牌。

2019年上半年,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营收同比增长122%,营收占比增长至32%。2020年1-2月(截止至2月27日)天猫旗舰店销售额同比增长59%。

更为关键的是,加上最近刚推出的防疫产品——透明质酸医用免洗消毒凝胶,华熙生物正在多点开花、深挖红利。透过其商业和品牌能力,它的业务布局徐徐铺开,呈现眼前:基于原料强势搭建医疗、护肤品平台。

基于华熙生物当前发展阶段,一则商业故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洞悉其成长性:

2007年,乔布斯在一场关于iPhone的路演上,被一位投资经理质疑:“虽然你把触摸屏做得很酷炫,但如何避免陷入价格战呢?你的竞争对手难道不是个个都能做触摸屏? ”

乔布斯回答说:“我们是一家软件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