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不讓打,不讓罵,嬌慣成性,任其自由生長,能學好嗎?家長該如何教育?

平凡家務事


打罵不成才!需要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

現在的孩子大多任性嬌慣,自以為是,有的還好吃懶做,自私冷漠。個人認為原因有三:一是隔代撫養,從小溺寵,不自立,不吃苦,沒有感恩的心;二是與父母聚少離多,缺乏父愛母愛的陪伴和呵護,心裡不平衡,產生報復心理;三是回到家裡學習或做作業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監督、輔導和幫助,放任自流,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不佳,對學習失去信心,沒有人生目標,破罐子破摔!


花仙子何老師


我是園丁小妹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咱們現在有許多孩子,罵不得、說不得、批評不得,一點挫折就接受不了,動不動離家出走,尋死覓活!

從小父母對我就要求很嚴,在原則問題上從未退步,所以我沒少捱揍。當然,也有懲戒過我的老師,但至今我都非常感激他。在我看來,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他們訓斥我,指正我,是本著對我負責的態度。

而現在我們崇尚國外的快樂教育!對孩子一味表揚,一味退讓!我們所提倡的的素質教育、快樂學習完全是被誤導的口號。難道我們不應該告訴孩子,這個社會是殘酷的、不公平的,要準備受到很多委屈的!早受到委屈,就可以早得到鍛鍊。

對於一個孩子的教育,必須有懲戒,甚至是嚴厲的懲戒,尤其是面對獨生子女的一代。不打不罵不罰的教育那就是不負責。我認為真正的教育:

1.要從善意出發;

2.是要讓孩子明白犯錯就要付出代價;

3.懲前毖後,不再犯類似錯誤,達到目的。

這才是老師和家長應該所為。

以上回答僅是我個人看法,不當之處望海涵。期待您的關注,謝謝!


園丁小妹


這樣問題,得說什麼樣的家庭,有一少步分家庭孩子不讓打,不讓罵,孩子自由生長,我們家的孩子就是這種情況,我一兒一女倆個孩子,我們成天出去放牛不管孩子!孩子隨便想怎樣怎樣!現在孩子大了!都知道過日子,因為我家條件不好兒子唸書唸到初中就退學了!女兒大學畢業!孩子學好學壞就是家庭的問題!俗話說的好,樹大自直,我兒子嫁出去了現在有倆個兒子!我女兒現在再張家口滑雪!這是我家孩子從小長到大就是自由長大。我自已覺得也挺好的!


我愛我家9412817982996


不讓打、不讓罵、嬌慣成性、自由生長,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問題多多。下面舉兩個例子。

嬌慣成性“自由”生長的典型事例

  1. 一個女孩的故事

一個女孩,長相蠻可愛,出生在農村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由於她是大家庭中唯一的女孩,從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到叔叔嬸嬸、舅舅舅媽,全都寵溺著她,爸媽當然也不例外。好吃的、好玩的、漂亮衣服,所有長輩一起無條件滿足。大家庭聚會時,從這個懷裡跳到那個身上,即使長輩身上被弄髒了、碰痛了,仍然笑呵呵地開心著。如果哪個哥哥弟弟不小心惹到她,不僅受到她的反擊,還會受到一眾長輩的責罵。爸媽有時實在是受不了看不慣,準備實施管教時,立馬先會受到爺爺奶奶的“管教”,小女孩也會很“聰明”地跑到爺爺奶奶面前尋求保護。

到初中時,“後遺症”集中爆發了。容不得批評建議是致命的軟肋。與同學有矛盾衝突了,從不認為自己有錯。老師批評指正時,咬著嘴唇,拉長著臉,淚水直流,委屈而憤懣。把家長找來三方談心時,家長笑呵呵的,孩子突然有種“被保護”的感覺,變得不以為然。更為麻煩的是,女孩經常偷拿別人的東西和錢,然後買吃的。有一次偷拿200元,一天就花光了。多次教育無果,甚至以出走相威脅。思想性格的問題難以解決,成績也一落千丈,最後沒能升入高中

2. 一個男孩的故事

第二例子是一個男孩。爺爺去世得早,奶奶獨自把爸爸撫養長大,後來爸爸做工程發了財,娶了一個家庭富有的媳婦。這小夫妻倆第三胎終於生出了個男孩。集兩個家庭的希望和寵愛於一身啊,就是一個字:慣。經常對著長輩發號施令,訓起人來有板有眼,大人們樂壞了,直誇有才。

想玩誰的手機,直接從口袋拿,脾氣上來了,衝奶奶或者外婆吐唾沫。“哎呀,你不知道他好機靈,好聰明哦!”奶奶誇讚中帶著幾絲炫耀。


孩子上學了,可是貪念遊戲。上課好動,聽不進去。作業寫得橫七豎八,就像天書。有一次偷拿了一千多元錢,誰喊一聲“老大”就發一百元。串聯一撥問題孩子,把學校監控用東西糊起來,攝像頭扭轉方向。有天老師生氣發火,偷偷地用手機錄像,發到網上

整蠱老師。老師將跟家長說明情況反映問題後,父母批評教育,奶奶要拼命。結果是,初中畢業即完成學業。

嬌慣任性、放任自由生長,結局往往很糟糕。一個個反面教材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家長如何教育才能防止糟糕結局呢?

家長該如何做?

要注意孩子思想品德教育。“原則上堅持,細節上寬容”。涉及到思想、品德不良問題,一定要嚴肅、不遷就,要教育孩子分清是非,知道對錯。

要讓孩子有所“畏”。要畏懼規則,要尊敬長輩,要聽從老師教導。家長要明白:嚴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愛,是深愛!

要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注意良好行為習慣培養,比如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學習習慣、安全習慣、文明用語習慣等。

要跟孩子建立良好情感。情感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事實經驗告訴我們,親子間有良好健康的情感,孩子更樂於傾聽父母建議、接受家長批評。


致思遠達


任其自由生長,肯定學不好,我也是個急脾氣,孩子不聽話有時候氣急了也打兩下子,打完也挺心疼,感覺孩子並沒有因為一頓打下次就記住了,而且還越來越不聽話了,索性就不打她了,有的孩子打一下以後就再也不敢犯,有的孩子打反而起相反的作用。

現在的孩子都是在爸爸媽媽的手心裡長大的,自然會嬌慣成性,作為家長應該張弛有度,孩子小難免犯錯,作為大人我們應該告訴孩子錯與對,犯了錯誤自然要孩子承認錯誤,知錯不改自然得適當的給予懲罰,孩子做的對的地方要及時的給予誇讚和鼓勵,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肯定會慢慢體會到爸媽的用心良苦,等真正懂事的時候差不多也該長大了,作為家長第一回當爸爸媽媽,遇到無法處理的事情要學會冷靜與剋制。

教育孩子也是一門學問,一個聰明懂事的孩子少不了爸爸媽媽的千叮嚀萬囑咐,當然家長也會從中體會到養孩子教育孩子的艱辛與幸福,跟著孩子一起慢慢的成長吧!


寶媽暖暖


不打罵孩子,確實有道理,尤其是孩子小的時候,打罵只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但不打不罵,並不代表就是要嬌慣成性,任其自由生長。如果家長在教育孩子上不作為,“養不教,父之過”,就是嚴重失職。

那麼,作為家長,該如何教育孩子呢?或者說,教育孩子有什麼方法呢?

各位家長不妨嘗試下面幾點,一家之言,意在拋磚引玉。

第一. 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出榜樣,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家長先不做。

如要孩子不玩手機、不打遊戲,按時作息,規定時間內做完該做的事,控制好情緒等等,家長就應該先做到。

第二. 真正關心、理解、陪伴孩子,時常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交流,詢問孩子需要哪些幫助,並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

孩子聽課做作業時,家長最好也讀讀書,而不是埋頭玩手機。要知道,家長是讀書還是看手機,對孩子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

第三. 同孩子訂立“君子協定”,家長和孩子都要遵守,誰違背了,都要自覺接受懲戒。

家長和孩子用同一標準,孩子才會心服口服,並心甘情願地做好自己的事,才不會事事都與家長對著幹。

第四. 家長認真學點東西,才能真正幫到孩子,也才能讓孩子從內心認同家長。

如果家長一問三不知,遇到問題毫無方法和思路,只知打罵孩子,那效果可想而知。

有句話說,“教育就是拼爹媽,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意思就是,父母的水準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發展,父母提升了自己,也就能教育好孩子。


未來的召喚


我是珊姐,作為兩個孩子的家長,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首先,不打,不罵,嬌慣成性,我個人認為這不是“自由生長”,而是“野蠻生長”。孩子如同和世界的一個“絕緣體”,對他們來說,善與惡,對與錯,甚者最基本的禮貌和尊重都不明白,如果沒有我們的引導和教育孩子如何去分辨呢?當我們把本身錯誤的事情肆無忌憚的讓他們做下去的話,這件本該錯誤的行為在他們的眼裡就變成了“正確的行為“,這樣孩子如何健康的成長下去呢?我個人認為適度的懲罰是有必要的,當然如果孩子的行為已經觸及道德底線,我認為打又未嘗不可呢?循序漸進的引導,以理為先,以罰為輔。


另外,這裡所提到的“嬌慣成性”,我個人認為是非常不好的行為。但我們反思一下,孩子的嬌慣基本來自於家長本身。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言不合就打滾,家長一味的滿足,一味的容忍,試問,這樣的孩子最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呢?太多的真實故事已經給我們敲醒了教育的警鐘。成長需要時間,定性需要過程。在家被嬌慣,請問社會會嬌慣我們的孩子嗎?在家沒有學到的,沒有做的到,沒有教到的,社會一定會教會他。這就是現實。嬌慣需適度,但不可無度。


至於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我想每個家長心裡都有一個標尺,沒有完全正確的教育,也沒有完全錯誤的教育,只有適合的教育。孩子的性格,孩子的特質,包括原生態家庭的情況等等,各有千秋,希望每個家長都能為孩子量身定製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我們要做的就是和孩子們一起成長,在不斷的學習優秀教育方法時,不盲從,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本該有不一樣的成長軌跡。

我是珊姐,一個為了孩子上學絞盡腦汁不斷研究升學政策的兩個孩子媽媽,希望我的回答能給到你一點幫助。


珊姐談擇校


家長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教育孩子的方法並不只是有打罵或任由其自由生長。

見過太多的家長在孩子做出錯誤行為的時候使用暴力讓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也見過一些家長為了不讓孩子鬧彆扭、圖清淨而對孩子有求必應,這兩者都是典型的錯誤行為。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能夠積極、正面地引導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才是教育中最重要的。

1、正確關心孩子,瞭解到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是什麼,給予孩子陪伴、關心、關注,不要讓孩子沉迷在電子設備的世界裡。

2、當孩子犯錯時,家長需要給予耐心正面引導,跟孩子解釋這件事哪裡做得不對、為什麼不能這樣做、以後該怎麼做,為孩子樹立良好的三觀。

3、家長應當以身作則,建立良好的行為品德。孩子善於觀察、學習、模仿,細心觀察會發現,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從身邊長輩、父母那裡學來的。

4、如果孩子做了值得讚揚的事,請家長一定不要吝嗇自己的讚美,告訴孩子做得好,並且要告訴他具體是哪裡做得到,這樣他就會意識到這樣做是對的,是一個良好的品行,從而堅持下去。



小美姐姐尋找你


打罵和任其自由生長不加管教這兩種方法都是教育的極端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失敗的教育。無數事實證明,對孩子溺愛與棍棒教育的後果是一樣的,都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的表現。棍棒教育傷害孩子的途徑是從肉體到心靈,而溺愛的途徑是從心靈到肉體。

溺愛孩子等於毀滅孩子!溺愛是家庭教育的頭號敵人!溺愛猛於虎!各位家長千萬要引起重視,提高警惕。

溺愛的溺是溺水而亡的溺,顧名思義就是愛過了頭就會把孩子淹死。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越,幾代人眾星捧月,精心呵護,含在嘴裡怕化,捧在手心怕摔,真可謂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啊!

正因為家庭里長輩們的過度寵愛,造就了孩子心理和性格上的許多缺陷,比如自私,嬌縱,任性,野蠻,反叛,唯我獨尊,沒有責任心,只知享受索取,不懂感恩和孝順等等。

正如盧梭所說:你知道用什麼方法能使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中國家庭的父母,大多數甘願無怨無悔為孩子奉獻一生,他們從不計較得失,唯孩子是從。從孩子一出生到孩子成家立業,家長們始終圍繞著孩子團團轉,真可謂無私到了極點。正是這種無原則的愛,無數家庭培養出了白眼狼、啃老族。這種愛就是糊塗的愛、放縱的愛。百害而無一利。

真正愛孩子不僅需要有寬闊的胸懷,還要有理智的頭腦,做到有原則有分寸,適度而不過度。家長怎樣做才合理呢,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提幾個小小的建議供參考:

1、原則問題一定不讓步。

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對於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超出分寸的無理條件,家長一定要把握原則,不能心慈手軟,遷就姑息。有了一次放縱,就會有更多可乘之機。

2、教育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從小要讓孩子懂得,做每件事要先考慮清楚,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信守承諾,言出必行。同時與人交往,要講究禮節,文明謙讓。

3、家長是孩子的榜樣。

能受到孩子尊重的父母是優秀的父母,能讓孩子為自己行為負責的父母是傑出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一言一行都是鏡子,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薰染作用。所以家長們要給孩子做示範,自律自強,只有風清氣正才能有良好的家風家教,才能培養出品學兼優的孩子。

4、孩子能做的事自己做,不包辦代替。

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舉止言談習慣對孩子的成長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家長們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從小學會自立,從整理自己的房間,書包等小事做起,有自理能力。

5、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實踐證明,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能促進孩子自覺主動地學習,而且會使他們終身受益。

學習習慣形成的標準有幾個方面:其一是動作的速度,指經過反覆練習,動作的敏捷性日益提高。其二是動作的質量,指協調性不斷提高。其三是學習者的體力消耗和腦力消耗要不斷維持相對的平衡。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活動順利進行的保證,也是自我約束能力的保證。

6、讓孩子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父母要打破家庭封閉的小環境,鼓勵孩子與同伴交往,多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培養孩子的集體榮辱觀,防止他們產生冷漠、不合群、自私、孤僻等性格缺陷。

結語:小洞不補,大洞受苦。父母要以身作則,再教育孩子的方法上要有長遠的目標和打算,做到不放縱、不溺愛,不能助長孩子依賴、好逸惡勞的不良個性發展。堅決杜絕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教養方式。從小培養孩子要有責任心和自立自強自信的品質,體會感受父母的艱辛,懂得感恩。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


妍奇老師


作為一名老師,我認為任他自由生長下去,孩子不能學好。

孩子的成長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知識的增長,二是“三觀”的養成。

大家都知道,知識的學習是枯燥無味的,沒有外在的壓力,90%的孩子都學不好。與學習知識相比,“三觀”的養成更重要。當孩子思想上犯錯時,我們不能縱容,要及時教育。否則,一到養成惡習,再改就難了。


那我們家長該怎麼辦呢?

一、制定一套獎懲措施。

完成任務,要及時的表揚;落後就要懲罰。口頭說教為主,輔以輕微的體罰。

二、家長之間要分工配合。男家長可以扮黑臉,女家長可以唱紅臉。

三、參加體力勞動。

拖地、洗衣等家務活動,讓孩子動手鍛鍊,體會父母的不易;外出撿垃圾、小區門口站崗等社會勞動,體會體力老勞動的辛苦。這些活動不僅有利於孩子增長體力,還能鍛鍊心智。

四、親子活動,瞭解孩子。

家長要放下身子,傾聽孩子的呼聲,接納孩子合理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