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特殊”值班表


烏奴耳鎮 | 一份“特殊”值班表


烏奴耳鎮

一份“特殊”值班表


早上六點半,寂靜的小鎮還未復甦,在疫情防控期間,街巷更加空曠寧靜。每天這個時候,一個瘦削的身影都會從鎮政府宿舍出發,前往林業局老家屬樓。她就是烏奴耳鎮烏東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朱鳳珍。


七點鐘之前,登記本、測溫儀、簽字筆都準備就緒,朱鳳珍開始了小區出入人員登記監控工作。到了八點鐘,上午值班的同志來接班,朱鳳珍返回鎮政府食堂,匆忙的早飯後,開始一上午的疫情防控工作。


烏奴耳鎮 | 一份“特殊”值班表


中午吃過午飯,朱鳳珍從不午休,放下碗筷後,還是從鎮政府出發,前往林業局老家屬樓接替上午值班的同志。詢問、登記、測體溫……工作到兩點鐘,下午值班的同志到崗,她返回社區服務大廳,繼續下午的常規工作。


晚飯過後大約是五點四十,朱鳳珍再次前往樓區,接替下午值班的同志,開始值晚班。直到晚上鎖上樓區大門,將登記表整理好,她才伴著月色回到單位。


自小區開始封閉化管理,朱鳳珍每天重複著這樣的軌跡,早、中、晚三個時段在小區門口值守,上午和下午工作時間照常工作,這就是這位社區幹部特殊的值班表。

烏奴耳鎮 | 一份“特殊”值班表

“其他的同志在小區門口一站就是半天,下班還要回家做飯,特別辛苦。我在政府食堂能吃到現成飯,吃完飯去換下他們,早中晚三個時段我去最合適。”對於自己一天“連軸轉”的辛勞,她總是輕描淡寫。


朱鳳珍的愛人和孩子都在市區,自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以來,愛人和孩子已經一個多月沒見到她的人影了。愛人的工作是輪休制,每當工作時就要全天把讀高中的兒子自己留在家中。“媽,我已經會自己做一些簡單的飯了,因為曾經最愛的泡麵現在真的吃不下去了。”兒子視頻中半開玩笑的話,卻讓這位堅強的媽媽心中充滿愧疚。

烏奴耳鎮 | 一份“特殊”值班表

對家人的掛牽總是被繁雜的工作擠走。入戶排查、為返鄉人員建檔立卡、簽訂疫情防控承諾書、發放宣傳單、粘貼宣傳板、張貼公告、為符合條件的返程人員開具登記表、發放通行證、教會居民使用登記碼……每一項工作任務朱鳳珍都嚴謹對待。社區服務大廳的燈經常亮到深夜,那是她在小區值晚班結束後,又回到了辦公桌前繼續工作。

並非生而堅強,而是在疫情面前,初心不改,責任使然。朱鳳珍和像她一樣的廣大社區工作者,舍小我、為大家,不畏風險,勇往直前,猶如樸素的花朵,在戰“疫”一線綻放出最美的色彩。


烏奴耳鎮 | 一份“特殊”值班表

▌撰稿:莊凱嵐

監審:張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