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攻城失利,教訓:80門炮四面開火,看起來非常凶,實際非常鬆

德惠戰鬥,是東北民主聯軍首次大規模集中炮兵部隊實施的多兵種攻堅作戰,給各級指揮員上了一堂深刻的步炮協同攻堅戰鬥課。

此次戰鬥,民主聯軍在兵力上有四比一的優勢,火力上有八比一的優勢,卻不僅沒有如期殲滅守軍,自身反而遭受很大損失,教訓深刻。輕敵的思想,部隊缺乏大規模城市攻堅戰經驗,都對戰鬥進程和結果影響巨大。特別是實施步、炮、坦協同作戰所暴露出的問題,引起東北民主聯軍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回師江北後,從總部到機關,都對德惠戰鬥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總結。

東北攻城失利,教訓:80門炮四面開火,看起來非常兇,實際非常松

6縱總結出的教訓主要有:

一是過於輕敵。

戰前認為德惠是孤立之敵,可能一打就跑,沒想到他會堅守。新1軍是蔣軍的王牌主力,抗戰時多次參戰,老兵成分多,軍官有一定戰鬥經驗,尤其擅長組織防禦作戰。而6縱是第一次有炮兵配合作戰,過去也沒有打過城市攻堅戰。本應認真分析敵情,周密偵察,再商定細緻的戰術,抓住敵軍的弱點開刀。

但6縱在輕敵思想的支配下,採取了莽撞的打法。既沒有詳細偵察地形,也沒有充分做好準備,總部要求遲至3月1日總攻,6縱急於在2月28日就進攻。連隊攻城需要的梯子和炸藥都沒來得及準備。戰鬥中也沒有選擇好突擊方向,就按原來對敵包圍的態勢,倉促發起攻擊,想象敵人一衝就垮。結果在敵軍頑強抵抗下,又沒有形成統一指揮,部隊你打我停,攻擊受阻。

二是主攻方向選擇不當,平分兵力火力,是進攻失利的主要原因。

德惠戰鬥以車站敵軍師部為突擊重點,恰巧是碰到硬釘子。這裡地形開闊,工事堅固,在周圍的街道建築和郊外的村落,構成許多據點,形成了以車站為中心的環形防禦體系。17師在開闊地進攻沒有良好的地形掩護,造成很多傷亡,未能突破敵軍的主陣地。

6縱在進攻時將4個師分成四面圍攻,各師又各打幾個點,互不靠攏。雖然進攻聲勢很大,但不能形成一把強有力的尖刀。而且部隊全上了第一線,沒有強大的預備隊,打開口子不能連續突破,擴張戰果。

林彪在1947年4月19日師以上幹部會議總結時特別指出:“德惠戰鬥是典型,原定4把尖刀,結果變成8把尖刀、16把尖刀、32把尖刀。德惠如果用一把尖刀的打法一定能打開。”

東北攻城失利,教訓:80門炮四面開火,看起來非常兇,實際非常松

三是炮兵使用不當。

由於炮兵是第一次參戰,各級指揮員對指揮步、炮協同作戰顯然缺乏經驗。他們認為有了炮兵就能解決問題,於是把80門大炮平均分配。

6縱首長給炮兵的命令是:2月28日15時開始試射,16時壓制射擊,奏效後開始總攻。但壓制哪些地區,摧毀敵人哪些火力點,打多少炮彈,打到什麼程度算奏效?都沒有具體說明。戰鬥發起前,各級沒有組織步炮分隊指揮員共同勘察地形,沒有明確炮兵射擊與步兵衝擊的目標,沒有提出炮兵射擊時間與步兵接敵運動,衝擊時機如何協調一致的要求,更沒有進行協同作戰的圖上作業,沒有確定具體的步炮協同計劃。炮兵們就這樣打了一個情況不清、任務不明的糊塗仗。

由於首次擁有強大的炮兵部隊,步兵普遍存在等待和依賴心理。有的步兵指揮員認為有了炮火準備,就萬事大吉了,乾脆將小口徑火炮、炸藥都棄而不用。而炮兵指揮員則將命令理解為步兵要求向哪裡射擊,就向哪裡射擊,至於“那些目標轟多長時間,轟到什麼程度都不清楚”。這就造成了炮火支援與步兵運動嚴重脫節。炮兵進行效力射時,

步兵沒有乘機接敵運動。直到炮兵打光炮彈,停止射擊後才發起衝擊,結果守軍火力復活,部隊遭受很大傷亡卻無法完成突破。

東北攻城失利,教訓:80門炮四面開火,看起來非常兇,實際非常松

戰鬥發起後,步炮指揮員各在各的指揮位置,彼此也沒有架通電話,無法互相通報情況,又沒有確定協同程式。一些步兵指揮員簡單地將守軍前沿的碉堡、工事統統指定給炮兵作射擊目標,要求炮兵哪裡出現敵人火力點就向哪裡射擊。因此在整個戰鬥過程中,火炮射擊目標和炮火壓制區域始終不明確。步兵、炮兵各自為戰,火炮射擊目標和時間並不是步兵最需要的壓制地點和支援時機。

突破是城市攻堅戰的重點,但在掃清外圍作戰時炮兵已經發射了7000發炮彈。當步兵接近城垣或突破進城,最需要炮火支援時,炮兵卻已經將炮彈消耗殆盡,以致步兵部隊遭守軍密集炮火壓制,寸步難行,只得停止進攻或退出戰鬥。

開始射擊時,80門火炮四面開火,“看起來非常兇,實際上非常松”。在外圍作戰中,炮兵不停地轟,打了12個村落,消耗了六七千發炮彈。但是,步兵沒有及時跟上,停止打炮才開始衝鋒,蔣軍爬起來開火,給民主聯軍造成很大傷亡。到攻擊城裡主陣地的關鍵時刻,炮兵沒有炮彈了。守軍的炮彈卻不斷轟擊,迫使攻進城裡的部隊又退了出來。

東北攻城失利,教訓:80門炮四面開火,看起來非常兇,實際非常松

德惠戰鬥,給民主聯軍指揮員上了一課:要打現代戰爭,要打敗訓練有素的強敵,僅靠人多和勇猛是不夠的,必須堅持集中兵力的原則,必須認真細緻地作好戰前準備,以戰鬥中的任何細節、可能發生的不利情況,要有充分的估計和對策。

正如林彪在戰鬥結束後致電6縱指出的:“德惠戰鬥表現你們在攻擊重點上集中絕對優勢的火力、兵力,對一點兩面戰術強調集中主力攻敵一弱點了解不夠。平分兵力分路突擊的打法,對於打弱敵、要逃之敵、敗敵還可使用,而對於決心守而有陣地之敵,則一定自己吃虧。”

參戰的炮兵部隊也進行了深刻總結。他們認為,在德惠戰鬥前,民主聯軍主要進行帶有野戰性能的進攻作戰,陣地進攻雖然也有,但基本是對孤立之敵或小據點守軍實施進攻。在這種戰鬥中,步兵是惟一的突擊力量,炮兵的使用是分散的、小規模的,依舊採用抗日戰爭時期攻打日軍碉堡時所採用的單炮直接瞄準和摧毀點目標的方式,進行戰術支援。只要能把守軍的工事打爛,就算完成了任務,無所謂支援突破,更談不上步炮協同。

一下江南的城子街戰鬥,雖然投入了大量炮兵,採取了集中使用的方式,但在實際戰鬥中,炮兵依舊是單炮射擊,以摧毀守軍工事為主要任務。但從德惠戰鬥開始,“大兵團、正規化、攻堅戰”已成為民主聯軍新的作戰要求。炮兵的角色與任務因此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分散使用轉為集中使用;由配屬步兵作戰轉為支援步兵作戰;由單打一式的孤立分散行動,轉為統一計劃指揮下的協同作戰。炮兵不僅需要解決自身的火力集中、準確等問題,切實為步兵掃清進攻障礙,而且要依據協同作戰的要求,為步兵進攻提供不間斷、密切的火力支援。對於當時組建不久,缺乏嚴格技戰術訓練的民主聯軍炮兵部隊來說,這種轉變來得非常突然。

到1947年3月,民主聯軍炮兵部隊雖然發展到160個連(預備炮兵100個連,隊屬炮兵60個連),擁有各種火炮760多門,但大部分炮兵部隊組建不久,有的連隊剛成立兩三個星期,戰士們只學會了裝炮彈、拉火繩和瞄準,缺乏技術骨幹和精通專業的指揮員,很難滿足戰鬥要求。

東北攻城失利,教訓:80門炮四面開火,看起來非常兇,實際非常松

火炮使用上則是有“面”無“點”。炮兵指揮員將集中火力理解為集中所有火炮射擊,而不是集中火力於重點目標,特別是突破口。加之操炮人員技戰術水平較差,造成火炮使用上缺乏統一計劃和指揮。首先是配屬給步兵部隊的各炮兵連各自為戰,無法集中火力;其次是各炮兵連雖然將火炮集中在同一陣地,多炮一起發射,但實際上炮兵連的齊射極少,基本上是多炮集中的單炮射擊,根本無法達成最大限度集中火力於突破地域的要求。因此,炮火準備開始後,各部隊配屬的山炮、野炮、榴彈炮一齊開火,隊屬60、82迫擊炮也同時射擊,各種火炮沒有統一計劃和區分目標,炮彈打了許多,場面雖然壯觀,但效果卻非常有限。

1947年4月,東總在雙城召開了師以上幹部會議。同月,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司令部在雙城召開第一屆炮兵會議。兩次會議的主要議題都是總結三下江南作戰的經驗教訓,德惠戰鬥成為重點研究的戰例。朱瑞總結提出了炮兵作戰的四項基本原則。

東北攻城失利,教訓:80門炮四面開火,看起來非常兇,實際非常松

第一,集中火力。

極大限度地集中兵力並集中火力,擊破蔣軍守軍一點,從而擴展勝利,是民主聯軍作戰的鐵則。為此,必須反對將炮兵部隊分散配屬步兵部隊,而要集中十之八九的火炮於守軍致命的,要害的一點,而以少數火炮盆其他幾點箍制敵人;糾正集中火力就是“集中一切射擊一個地方,窮打一陣”的觀念。火力集中的一點,是戰術上的一點,不是幾何上的一點。它的大小、深淺、寬窄應視兵力火力、突破意圖、守軍防禦程度等條件來決定。

炮兵應以無數單炮或炮兵連均有“點射”具體目標的連續發射,來達到集中火力的效果;適當分散放列,統一分配目標,集中火力指揮;火力集中,在時間上強調“短促、連續、猛烈”,以使集中火力效率倍增。在種類上則是大小輕重火炮有機的集中與配合,遠近疏密火力的互相結合,構成整體的火網。

第二,近迫作戰。

民主聯軍炮兵部隊技術水平低,指揮經驗少,觀察通訊設備缺乏,但指戰員政治素質高。因此在作戰中,應根據敵情和地形、戰術要求,在有效保存自身的條件下,以一部分大口徑火炮在步兵排斥和其他炮兵支援下,有組織地實施抵近作戰。

這種戰法的優點是“快”、“準”、“猛”,可有效彌補部隊裝備和訓練的弱點,最大程度地發揮炮兵的作用。同時指出:抵近射擊,在使用上採取“近戰及直接射擊為主,遠戰與間接射擊為輔”的原則。在戰術上則儘量採取抵近直射的方法。一般選擇夜間、黃昏或拂曉,或有利地形進行作戰;採取單炮作戰,至多是連的放列;不區分試射和效力射,而採取突然猛烈的連續射擊,步兵隨即衝鋒。

東北攻城失利,教訓:80門炮四面開火,看起來非常兇,實際非常松

第三,攻堅作戰。

攻堅突破作戰,已經成為民主聯軍主要作戰樣式。支援步兵實施攻堅突破,是當前炮兵作戰的主要戰鬥和戰術要求。炮兵攻堅作戰的作戰原則是:“支援步兵為主,壓制敵炮兵為輔”;“點射碉堡及地堡為主,面的摧毀射擊為輔”。因此,在攻堅突破中,炮兵的首要作戰任務是摧毀和壓制步兵前進道路上一切障礙中最直接的、最主要的目標,如碉堡、地堡,掩護步兵實現突破。

第四,協同作戰。

炮兵是獨立兵種,但從作戰目的上講,又是個從屬步兵的兵種。它的一切作戰在於“支援步兵取得勝利”。因此,步炮協同成為炮兵如何有效支援步兵和步兵如何正確使用炮兵的關鍵。正確的協同應是火力與運動的配全,即炮兵依步兵首長指定轟擊目標,步兵充分利用轟擊效果發起衝鋒,佔領守軍陣地,並在炮兵的排斥下鞏固陣地。為此,步炮指揮員應該通曉彼此的一般戰術和技術常識,確定協同作戰計劃,實施協同指揮。在戰鬥過程中,“首長在一起,陣地在一起,指揮在一起”;在協同態度上“互相尊重、互相瞭解、互相幫助”。要徹底糾正炮兵不瞭解步兵作戰任務,機械地指東打東,指西打西,做不用動的“打炮匠”的問題。

通過對德惠戰鬥失利教訓的深刻剖析,成為東北民主聯軍步兵、炮兵部隊攻堅作戰戰術使用和步炮協同作戰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對民主聯軍攻堅能力的提高產生了深遠影響。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