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这些“礼儿”丢了


别让这些“礼儿”丢了

今儿不忙,得空儿写点儿,简单聊聊“礼儿”。别让这些“礼儿”丢了。

北京的“礼儿”很多,之前聊到过问路的事。在以前,出门到一个不熟的地方,问路(打听道儿)是常有的事,不过问路有问路的“礼儿”。求人帮忙,总是要客气些,问路第一句,先学会叫人。如果对方岁数大,是长辈,叫一声大爷或大妈(叫叔叫姨也行,不过以前很少这么叫),岁数再大些,可以叫声老爷子(仅限男性)。遇到和自己岁数差不多的平辈,可以叫声大哥或大姐(后来流行该叫师傅了)。如果遇到岁数小的,男孩子可以叫声爷们儿,女孩子可以叫声小姑娘。要问路,先叫人,如果头一句上来就是“哎……”,后边说话再客气,估计也没人搭理你。这就是为什么电影《老炮儿》里面的问路情节,“六爷”会这么回答。叫完人,说声“劳驾”,再说“跟您打听个道儿”或者说“跟您问个路”,最后再说你要打听的地方,这样下来,“礼儿”到了,路也能问出来了。跟晚辈问路,可以不称“您”,但跟长辈或平辈问路,还是要称“您”,这个很重要,北京人很看重这个“您”字。道理很简单,这是表示尊重。现在问路的情况少了,主要是科技发达了,有了手机导航,去哪跟着导航就行了。而且,你还不用跟导航客气,指错了路还可以“投诉”。原来问路的是求人帮忙,现在是享受服务,地位变了。偶尔问个路,还拿自己当“上帝”,那些“礼儿”也被抛诸脑后了。科技在进步,礼仪在倒退,真有些无奈。

别让这些“礼儿”丢了


问路的事说完了,再说说另外一件事,一桌人吃饭,你应该坐哪里?我感觉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不清楚,或者说根本就没拿这个当回事儿,成了一种普遍现象。这个不光是北京的“礼儿”,我觉得有华人的地方都有这个“礼儿”,因为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各地可能略有不同,但大方向还是一致的。朋友吃饭,同学聚餐,或者说级别、年龄相仿的同事一起吃饭,大家算是平起平坐,吃饭时坐没有太多的讲究,大家随意,开心就好。但是,如果一起吃饭的有长辈,有领导,那就不一样了,坐哪里是有“礼儿”的。我不是太懂,因为家里祖辈的人去世较早,没有细问过,父辈的人,懂的也不是太多,因此我只能简单说一说,希望懂的前辈能指教一下。大桌吃饭有主座,主座是留给最尊贵的人的,同事吃饭,这个座位是领导的,没有领导,这个座位是长者前辈的。然后的次序,应该是以主座人为中心,主座左手位置为第二,右手为第三,然后再是左,然后右,依次排下去。那如何确定主座呢?一般的,面对门的位置是主座。如果是在饭店大厅,面对服务员上菜的方向是主座了。确定了主座的位置,其他位置就清楚了,在这个饭局中,琢磨一下自己的“份量”,那大概坐哪,心里就该有数了。这里说的顺序是不带“陪客”的那种,如果带“陪客”,主座位置确定,其他位置顺序有些不同,具体怎么个排法,我也没太搞明白。网上查了一下,觉得都不太对。希望能有明白人讲讲。

除了“主座”,还有“主桌”,“主桌”和“主座”意思差不多,主座是这一桌上最尊贵的人,主桌是这一场宴会中最尊贵的一桌。坐在主桌上的主座的人=VIP中P。

为什么讲这些,还是因为有些年轻人不懂。在家里乱坐可能没什么,但在外面乱坐,更有甚者抢了主座,那会让人觉得“不懂事”,如果是在职场,碰到懂“礼儿”的领导,很有可能影响前途。退一步讲,不知道顺序没关系,只要知道主座是哪个,别去“抢”那个座也行。

我曾遇到这样的一件事,十多年前了,部门领导请吃饭,其他同事先到,我和领导后到。进了包间,同事们都坐好了,还剩俩空座,挨着,很明显这是给领导和我留的。这俩座的位置背对着门,领导有些尴尬,我看出领导的尴尬了,想缓解一下,就说了一句:“给我们俩留的这座还不错……”话没说完,坐在主座的一个同事说话了,“特意给你们留的,离上菜的地方近,吃着方便。”说的让人听着还挺有道理的。领导没说什么就坐下了,我也没再多说。确实,上的菜都是领导和我先吃,因为服务员一直从我俩中间上菜。打那之后的几天,说话的那个同事就一直被重点“关照”,但他自己还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在我来看,并不是领导小心眼儿,而是想让他学学“礼儿”。

说到吃饭,就不得不说说北京人最讨厌的“bia(一声)唧嘴儿”了。什么是“bia唧嘴儿”?就是吃东西的时候,嘴里发出类似“”bia唧bia唧”的声音,具体的可以自己体会一下。北京人打小家里大人就强调,吃饭bia唧,这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所以吃饭时不能bia唧。平时吃饭,稍不注意,bia唧出来,大人肯定会提醒,如果再不注意,那就要挨说了。经过经年累月的提醒,北京人都会注意这一点的,吃饭时不bia唧嘴儿,而且还很“反感、鄙视”这种行为。在北京,如果你在吃饭时,有人提醒你别bia唧嘴儿,那对你来说是一件很丢人的事。这个应该算是北京独有的“礼儿”了。

其实北京的“礼儿”还有很多,我也只懂个大概,就不在这显眼了,有行家可以聊一聊,大家学习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