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真的落伍了嗎?一文讀懂銀行理財

銀行儲蓄,是人們開啟理財的第一步。


我們用得最多的金融工具,當屬銀行的金融產品了。幾乎每個人都有銀行卡,也都用過銀行的儲蓄產品。


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的金融市場還不發達,大家並沒有投資理財的意識。每個月發到手的錢,很多人習慣用現金的方式存著,甚至會仔細包好,放在隱蔽的地方,需要用的時候再取。


直到銀行開始興起,大家才意識到,原來手裡的現金還可以存到銀行,不僅更加安全保險,還可以獲得利息,願意接受新事物的人開始嘗試把錢存到銀行。


到九十年代,銀行已經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很多人把積蓄變成儲蓄放在銀行裡。不過習慣的力量還是非常強大的,一部分人仍然無法接受銀行這一新事物,堅持把現金存在家裡。所以時不時能看到新聞說某老人家埋在自家後院的現金被老鼠啃食。


後來大家就有了將錢存銀行的意識了。


因為錢存在銀行,還能讓錢增加一點。


銀行理財真的落伍了嗎?一文讀懂銀行理財


對任何一家銀行來說,儲蓄都是銀行的根本。銀行業也有一句話,“存款立行,貸款興行”。如何攬儲,是銀行發展的重中之重。


銀行的儲蓄產品主要分為活期定期。其實我們開通銀行卡之後,卡里只要有錢,就會自動享受活期儲蓄的收益,而定期是需要我們手動開通的。


在定期儲蓄中,就有一類,個人零存整取業務。


個人零存整取業務,是指儲戶跟銀行簽訂零存整取協議,儲戶自己設定一個金額,每個月定期存入一筆資金。中間如果有遺漏,下個月可以補上。如果連續兩個月沒有補,就被視為違約。零存整取協議就自動解除。


這種零存整取協議,就是一份非常標準的定投計劃,只不過是圍繞銀行產品來的。


零存整取業務,也有一些衍生的品種。教育儲蓄就是一個典型。


其實,教育儲蓄也是以銀行儲蓄為核心,但是在執行的時候帶入了一個具體的應用場景,即為孩子的教育做一個長期的定投。


所以作為投資者,道理我們都懂,但心裡最關心的還是那個最質樸的問題:那這種銀行的零存整取業務,收益高嗎?


其實銀行儲蓄無論是活期還是定期,主要是安全穩定,幾乎不會虧損,所以收益不會太高。


銀行理財真的落伍了嗎?一文讀懂銀行理財


以2019年2月1日,國內央行基準利率為例。


活期儲蓄,利率為0.35%。

3個月定期存款,利率為1.1%。

6個月定期存款,利率為1.3%。

1年定期存款,利率為1.5%。

3年定期存款,利率為2.75%


不同銀行可能會在這個基礎上有所浮動,例如中小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通常會比基準利率高一些,但也高得有限。


雖然收益率不高,但銀行儲蓄的定投,是許多投資者做的第一筆定投。甚至許多人在上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做基於儲蓄的定投了。雖然收益率低,但也是一個完整的定投策略。


01

長遠來看

把錢存在銀行不划算


長遠來看,儲蓄無法幫助一個家庭的資產得到較多增值。我們看一下日本儲蓄的案例。


日本跟國內有一個非常大的區別,因為日本市場實行的是負利率。


銀行理財真的落伍了嗎?一文讀懂銀行理財


這個負利率並不是說個人存在銀行的錢一點兒利息都沒有,而是銀行機構存在國家銀行的一部分資金是負利率的,以此推進銀行多放貸、多做業務。刺激經濟,是這個政策的初衷。


個人在日本將錢存在銀行,還是正利率的。


不過就算有利率,也沒多少錢。2015年,日本活期存款利率從0.02%降到了0.001%,幾乎是沒有收益的。也就是,存100萬元,一年利息只有10元。


銀行理財真的落伍了嗎?一文讀懂銀行理財


所以在日本,存款是很不划算的事情,幾乎跟持有現金沒有區別。


中國目前還沒到這一步。但是從長期看,儲蓄的利率確實是會逐漸降低的。所以僅僅是儲蓄,對家庭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不過遺憾的是,國內確實有相當數量的家庭,每個月獲得的收入,就是放在銀行的活期儲蓄裡。相當於按月定投活期儲蓄。這是一個收益很低的定投。對這些家庭來說,還是要儘早改變觀念。


02

銀行理財產品的優缺點


除了儲蓄產品,銀行理財產品也是一類經常接觸到的投資品種。


銀行理財產品看起來跟定期儲蓄很相似,不過也有幾個不同的特點:


(1)銀行理財產品的門檻比較高。


儲蓄類通常門檻比較低,而銀行理財產品的門檻要高一些。


早期銀行理財產品的門檻普遍是5萬元。後來出臺了新規,部分銀行理財產品的門檻降到1萬元。


(2)銀行理財產品在特殊時點收益高。


銀行理財產品在部分特殊時間點,收益會高一些。例如季末、年中、年末,這些考核的時點。


在這些時點,一方面市場本身資金面可能會緊張一些,另一方面銀行也有自己的考核要求,員工也有業務量的要求。所以在這些時點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會比較高,以此來吸引客戶投資。


(3)小銀行的收益率一般比大銀行高。


這個很好理解。規模越大的銀行大家越信賴,越不愁客戶,獲客成本低。小銀行如果不提高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就很難吸引客戶了。


具體哪家銀行的收益率高不好確定,有的地方某家銀行比較強勢,換一個地方就比較弱勢,沒有統一的排名。一般銀行的收益率從低到高可按:國有銀行,不過風險也是越來越高。


到城商行級別就有一定風險了。


城商行往往跟當地機關、國有企業聯繫緊密,如果這些企業出現問題,城商行還是挺有壓力的。不過大城市的城商行,如北京銀行、上海銀行,風險相對較小。如果本地的城商行不太靠譜,還是從國有銀行和商業銀行中選擇。


大多數人不可能親自去每家銀行了解,可以在網上搜索每家銀行最新的存款利率表。一般存款利率高的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高。


(4)即使同樣的產品,客戶在銀行的級別不同,獲得的收益率也不同。


很多銀行會給客戶評級,高等級客戶可以享受更好的產品,得到更多的信息。


銀行內部也會根據客戶的資產量,來劃分不同的客戶級別。高資產量的客戶,接觸到的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通常也會更高一些。


不同銀行的客戶等級升級難度不同,甚至同一家銀行不同網點也不同。之前有一張普通卡,某個網點要求存入資金才能升級,而另一個網點沒有任何要求就可以升級了,所以可以多試試。


升級為高等級客戶,銀行會提供收益率更高的產品、更多的信息、更好的服務。除了收益率高,還會贈送洗車、機場貴賓廳、飯店優惠、航空里程等服務。


不過這不是無條件的,一般會要求客戶存入一定金額的資金,保留一定的時間。


有的朋友會把錢存在多家銀行,其實不如集中優勢兵力逐個擊破,在一家銀行把等級提升起來,這樣可以獲取更多的權益。


(5)一般期限越長,收益率越高。


銀行理財產品是一個資產大類,既有類似貨幣基金這樣隨取隨用的品種,也有類似定期儲蓄這樣半年期、一年期的品種。目前,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還是主要集中在一年期以下。


隨時申購隨時贖回的品種,流動性好,適合作為現金替代品,當然收益率也最低。


另外還有以一週、一月、一季度、半年、一年等作為週期的理財產品。隨著期限的增長,收益率也會增加。


例如,有10萬元大約4個月後會用到,但不知道確切的日子。我們就可以先購買3個月期限的理財產品,再購買1個月期限的理財產品,最後換成7天期限的理財產品,臨近使用的時候換成貨幣基金。這樣可以獲取最高的收益。


(6)其他方面的優惠。


其他的一些優惠主要是跟銀行的其他產品構成的。


現在銀行都講聯動營銷,意思就是多個產品一起推廣。例如對辦理了住房貸款的客戶,銀行往往再會推薦裝修貸這樣的消費貸款。


理財產品也是一樣。如果在一家銀行有大額理財產品,之後在同一家銀行辦理大額信用卡、銀行貸款等都會更容易一些。很多銀行卡有不錯的活動或優惠,貸款如果利率有優惠也是很不錯的。


不過從整體來看,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投資的是債券類品種,本身的長期收益率在4%~6%,比銀行儲蓄的收益率高,但也不會高太多。


銀行儲蓄和銀行理財產品,是我們最常用的銀行系理財工具。大部分朋友可能沒有買過基金和股票,但是銀行儲蓄和理財產品應該都接觸過。


不過銀行儲蓄和理財產品都是主要投資債券類品種,安全性不錯,但長期收益是比較低的,單靠銀行儲蓄和理財產品,比較難跑贏通貨膨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