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王莊有個英雄群體孫家軍(作者 王以太)

紅色王莊有個英雄群體孫家軍(作者 王以太)

​邳州八義集鎮王莊村由東、西兩個自然村組成,村裡絕大多數為王氏家族聚居,故稱王莊村。也有吳、馬、孫、陳等少數族人居住。許多人都知道,王莊村在轟轟烈烈的革命武裝鬥爭年代裡,王氏家族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兒女,為革命事業出生入死、流血犧牲,做出了很大貢獻;也許有人並不瞭解在王莊村裡,即使為數不多的孫氐家族也同樣為革命南征北戰,赴湯蹈火,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建立了功勳。當你來到山青水秀的王莊村,翻開硝煙迷漫的歷史畫卷,你會驚訝發現 : 孫養真、孫洪英、孫紅雲、孫洪勳、孫成德……,一連串閃亮的名字,組成的一支威武雄壯的孫家軍;你會高興地聽到一組戰鬥的音符,奏響了一曲遼亮悲壯的英雄戰歌……

孫養真,是王莊村的一位教書育人的地方鄉賢,他是人民教師,他是學校校長,一腔熱血、滿腹經論,懷揣家國情懷,登上杏壇縱論天下,手握教鞭指點江山。蓄鴻鴣之志,懷民主之心,銜馬列之命,走革命道路;教化鄉風民俗,培育國家人才。在他的教鞭下,走出了時代精英,鍛造了國家棟梁,抨擊了封建社會,開創了文明新風。

真金在哪裡都閃光,孫養真作為占城小學校長,雖身無刀槍劍砲,但一身正氣猶如一道彩虹,那就是鄉賢的力量!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同樣為革命事業出力,為教育後代運籌,為人民大眾服務,為家鄉樹立楷模,為子孫做出了榜樣。這位教書育人的方家,雖然沒有屹立於血與火的戰場上,但他的正義、他的教誨、他的執著、他的堅持,東風化雨般的滋潤著這片熱土,為王莊、為人民做出了貢獻,為革命立下了功勞。翻開《邳州市政協志》,孫養真的名字赫然在列。概由於他堅持黨的無產階級教育路線,堅決執行黨的教方方針,教學成績突出、育人有方,才被推舉為邳州市政協會議代表,並被選為邳州政協第一、二、三、四、五屆委員會委員,第二、三、四、五屆政協付主席,在新中國的和平建設年代裡,不遺餘力地做出了自已的貢獻。

孫洪英、孫洪雲是胞兄弟倆,從小就相依為命,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飢寒交迫的日子,在兵荒馬亂、走頭無路的窘境裡,又遇上了抓壯丁這樣的倒楣事。蔣介石失道寡助,無人願去當國軍,氣急敗壞的反動派只好強拉硬拽年輕人去當砲灰,這就上演了臭名昭著的”抓壯丁”鬧劇。抓壯丁也有學問,豪門富戶是不會被抓的,被抓對象都是無權無勢窮苦的勞動大眾。孫家人少,勢單力薄,向來被人欺凌,國民黨的地方勢力,便把抓壯丁的目標集中到年輕的孫洪英、孫洪雲身上。兄弟倆聞到風聲,哪敢呆在家裡,便離家出走,意欲遠走高飛消災避禍。天下烏鴉一般黑,走到哪裡都一樣,萬般無奈之下,兄弟倆毅然走向了自已的隊伍,投進了革命懷抱,為王莊地區的革命鬥爭增添了新的力量。這就叫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兄弟倆參加了自已的隊伍,接受革命教育,武裝自己的頭惱,不怕吃苦耐勞、不懼流血犧牲,為人民革命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九四六年,國民黨撕毀和平協定,大舉向解放區進攻,我睢邳銅老解放區為保存實力、避其鋒芒,便”東撤”北上山東,以便集中力量,尋機各個擊破、殲滅敵人有生力量,再圖發展,奪取全國的革命勝利。孫洪英、孫洪雲兄弟在革命受挫時,沒有退縮、沒有動搖,抱著不怕犧牲、決死必勝的信心,毫不猶豫地踏上了”東撤”之路。一路餐風飲露,日夜兼程,突破敵人阻撓,闖過層層關卡,克服種種困難,東渡運河,越過隴海,向著山東老解放區趕去,最後來到黃河口、濱海地區,在那裡休整補充,積蓄力量,不久就又打了回來,建立了人民政權。孫洪英同志時任八集區公安特派員,為剿滅敵特殘餘勢力、鎮壓反革命份子,鞏固新生的紅色政權,不怕流血倆性、艱苦卓絕地戰鬥在第一線,不計報酬,不講價錢,以後又到薛集等基層單位任書記等職務,猶如一頭奮進不息的黃牛,為革命不怕犧牲,為人民出力流汗。

孫供雲同志東撤返回後,服從組織分配,叫幹什麼就幹什麼,指到哪裡就打到哪裡,為革命貢獻了自已的青春,為人民建立了功勳。像一棵革命的鑼絲訂,放在哪裡都閃光,為了工作須要,曾任沛縣宣傳部長,公社書記,而後又調回邳州任農業局局長,退二線後仍不休息,來到邳縣棉花辦公室工作,繼續為人民發揮餘熱。像一隻不老的春蠶,永遠為革命吐絲織錦,為人民建功立業。

再說孫家軍中的孫成德、孫洪勳兩位老革命,也同樣有著革命的人生,有著傳奇的故事,至今說起來,王莊人民仍津津樂道。他們把最好的青春獻給了革命,為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勞,也為孫家爭得了無尚榮耀。

孫成德同志,住在村子最北頭的三間草屋裡,因家裡貧窮沒有上過學,但這位大“老粗”很早就參加了革命,做黨的地下交通工作,負責睢邳銅地下工委和洪澤湖上級黨組織之間的聯略工作,整天穿稜於解放區與敵佔區之間,他膽大心細、滿腔革命熱情,沒有他送不到的情報,也沒有他完不成的任務。看上去他是一個樸實的農民,一身破舊的衣服,肩膀上挎著個糞箕子,就是這身裝束,就是這個糞箕子,邦助他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一次他要把一份十分機密的信件送給上級黨組織,藏在哪裡才能帶出去呢?口袋裡是不行的,過關越卡會被翻個底朝天;放在帽子裡也不行,目標太大!怎麼辦?突然看到了他的糞箕子,這不是一個極好的道具嗎?他立即行動起來,拾來半糞箕子驢屎糞,掰開其中一個糞蛋子,將信件裹了幾層藏於其中,外表看根本沒人懷疑這是一個驢屎蛋。經過關卡時,敵人也絕不會一個個去掰開驢屎蛋檢查的,用這種辦法,完成了許多次送信任務;有一回連子彈軍火都被藏於驢屎糞中間闖過了關卡呢。

由於孫成德同志機智勇敢,出色完成了各項任務,為革命做出了貢獻,組織上提升他為銅山縣芭湖鄉鄉長。但是他沒有文化,是大老粗,一次鄉里開群眾大會,要他當鄉長的講話,他又不會念稿子,競然不敢上臺,不過他也有辦法,拉上是當地人的飲事員,要他上臺邦助自已講話,一時傳為笑活,這就是我們可愛可敬的孫成德同志。解放後他的兒子孫茂軍小學畢業後,積極服兵役,成了第一批義務兵戰士,退伍後在煤礦工作,已經退休,是一個光榮的革命家庭。

孫洪勳也是我地下黨員,一位老革命,剛解放我很小的時候就見過他,高大的身材,在村裡忙忙彔彔的,為建設鞏固基層政權努力工作,農業合作化時,他是愛民四社第一任社長,積極領導村裡農民組織起來,走上農業合作化道路,邦助農民撈好生產、發展經濟,在村裡建立學校,搞好教育,為國家培養人材,扶助貧窮學生。1955年吧,正在八集中學上初中的王毅同學生活遇到了困難,他因父母雙亡,哥嫂也生活困難,有心無力助其解決學雜費等問題,無奈之下便向合作社求助,社長孫洪勳急群眾所急,破天荒的第一次批准救助5元,邦助解決了學習困難。那時的5元可不是個小數目,對學生王毅來說可是雪裡送炭了,直到現在仍念念不忘呢。

是的,怎麼能忘呢!滴水之恩,自當湧泉相報。為革命流了血,為人民出了力,人民群眾自然不會忘記的,你看群眾嘴裡說的、村裡傳的、縣誌裡記的,那可是千金買不到的頌歌呀,正所謂”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杯”!王莊村孫家軍的革命人生和英雄事蹟,將永遠銘記在王莊村的土地上,永遠鐫刻在中國革命的歷史豐碑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