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古國——向國,莒國的獵物,虎視兩個世紀,陰謀取向

先秦《世本》記載:“許、州、向、申,姜姓也,炎帝后。

”據說西周初武王大赦天下時,追封先聖後裔而立國。不過西周向國是在商代向方的基礎上重建的,卜辭中有“田向”的記載,可見商代時向方是商王朝的田獵地,卜辭:“王其迺於向,亡災。” 商王經常出入向地,一起要出巡的還有附近的喪地,之前介紹過喪國,在殷東,推測商代向方也在山東境內。那麼西周向國的地理位置又在哪?《左傳·隱公二年》載:“夏五月,莒人入向。”這裡西晉杜預有注:“向,小國也,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龍亢縣,在今安徽懷遠縣龍亢鎮。按杜預的說法西周向國在安徽懷遠縣,但是莒國在山東莒縣,兩地相距甚遠,莒國在諸侯林立的東周初期不知要越過多少國家才能將向國據為己有,似乎有點不切實際。後來杜預又在《左傳·宣公四年》“公伐莒,取向”處再注:“向,莒邑。東海承縣東南有向城。”承縣,在今山東棗莊市嶧城區。宋代《太平寰宇記》說:“向城,春秋時向邑,故城在今莒縣南七十五里。”兩處向城故址大致接近,故西周向國的地理位置在山東莒南、臨沂一帶較為可信。


西周古國——向國,莒國的獵物,虎視兩個世紀,陰謀取向


但是《左傳》中還有一個以“向”命名的地方,在今河南濟原以南一帶。《詩經·十月之交》:“皇父孔聖,作都於向。”作為皇父孔聖的采邑。公元前705年夏天,盟邑、向邑先是投靠鄭國,不久又背叛,鄭莊公非常生氣。便聯合齊衛兩國發兵攻打,周桓公將向、盟兩邑的百姓遷到郟地。這個郟地應該在今河南平頂山境內,《國語·鄭語》載鄭史伯向鄭桓公談起就鄭國東遷之事時提到過“謝、郟之間”之郟,即為此地。

“向”的甲骨文看上去像一座房子,有窗戶之形,《說文解字》釋為“北出牖(yǒu)”,即朝北的窗戶,不過它的本義極有可能來自一種類似帳篷的臨時居室,特點就是可流動性,不但方便流浪,還可避免洪水、風暴等自然災害。到了金文時代,“向”字的寫法更接近這種特性。這種簡易居室應該是遠古向氏部落的族人們在遊牧時期根據需要創造的傑作。因為可移動性,所以“向”字引申出一層“朝某方位(移動)”的含義。不管如何,“向”字的來歷跟早期向氏部族居家習俗的傳統有關,向氏部族的這種習俗最後演變成了向族族徽。


西周古國——向國,莒國的獵物,虎視兩個世紀,陰謀取向

向的甲骨文


提起西周向國,不得不說 ,史書上記載的有限向國曆史基本離不開莒國。莒國堪稱東夷強國,向來不大安分,儘管時常受到齊魯壓制。莒國向來以“膽大包天”著稱,它既敢與齊國為敵,拒不參加齊桓公的諸侯會盟,也敢對東夷大家長的魯國下黑手,比如《左傳·襄公十年》記載莒國趁魯國與各諸侯之間的戰事應接不暇之際偷襲魯國東部領土。莒國的名聲可以說是臭名昭著。西周向國的歷史缺載,但從《左傳》記載的東周初年“莒人入向,得而不居”來看,向國在整個西周時期的日子是好過不到哪去的。莒國佔領了向國,但並不居為己有,“不居”並不表示向國恢復自由。東周之初由於周天子的餘威尚在,很多強國在兼併的進程中都採取這種“明松暗緊”的策略,比如鄭莊公攻下許國後不佔領許都,而是令心腹遷居許都附近加以監視。

莒國為何入侵向國?原來向國弱小,以聯姻的方式結交莒國,少個敵人,也好多個靠山。於是莒國君順利娶了向國公主,但向女因“不安”而逃回國內。這給了莒國出兵向國的理由,向國不得已將向女交還莒國。兩國聯姻,本是優勢互補互相利用,為何向女會“不安”?左史官的筆法很值得玩味。很有可能這是一場莒國策劃的驚天陰謀。莒子為了控制向國,導演了一場逼迫向女出逃母國的戲碼,於是名正言順的入侵向國,魯國也不得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西周古國——向國,莒國的獵物,虎視兩個世紀,陰謀取向


到公元前634年,向國再次出現在《左傳》中時,已經成了莒國的一個邑,而且頻繁作為諸侯大國的會盟之地。這一年,魯僖公與莒子在向地結盟。《春秋·宣公四年》記載:“春,王正月,公及齊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

”前605年春,魯宣公和齊侯讓莒國跟郯國講和,莒人不聽,於是魯宣公攻打莒國,攻取了莒國的向邑。向邑最終落入了魯國囊中,公元前556年,又有多國諸侯在向地會盟。向國之後有向氏,是後世向姓的主要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