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古塔|一塔一树的扬州石塔

华夏古塔|一塔一树的扬州石塔

涂哥小知识

你的5分钟知识充电站


华夏古塔|一塔一树的扬州石塔

银装素裹的瘦西湖


扬州,古称广陵,该名字始于秦汉。在此之前的春秋时期,为“(音:寒)”。春秋晚期,邗国于今扬州西北部建立,这里是著名铸剑师干将的祖国,后被吴国吞并,所以许多人认为干将是吴国人。


华夏古塔|一塔一树的扬州石塔

吴王夫差开邗沟


身处战事频繁、局势动荡的春秋,谁都希望自己是笑到最后的那一个,吴王夫差自然也有君临天下之心。


华夏古塔|一塔一树的扬州石塔

华夏古塔|一塔一树的扬州石塔


通往称霸中原的道路上,齐国是不得不除的一个障碍。但吴在南、齐在北,相聚700多公里!就现在的交通条件,从苏州到临淄,开车走高速也得9小时打底,何况既没有车也没有高速的2500年前?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粮运输的超长周期必然会影响伐齐。


华夏古塔|一塔一树的扬州石塔

华夏古塔|一塔一树的扬州石塔


好在吴国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开河技术,并且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军。公元前486年,夫差命人在邗国附近开凿了中国大运河中最早的河道——邗沟,利用水路解决了粮草运输的难题。这邗沟便是南临长江北接淮水的“淮扬运河”。它孕育出两座历史文化名城:

淮安与扬州


华夏古塔|一塔一树的扬州石塔

华夏古塔|一塔一树的扬州石塔

三丁包子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心位置,以三丁包子、千层油糕、双麻酥饼、翡翠烧卖等美食享誉全球,是江苏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环节。在这座古朴与时尚并存的城市中,遇见千年的印迹并不是一件难事。今天,涂哥就和大家来分享一座矗立文昌路中心绿化带上的古木兰院石塔!


华夏古塔|一塔一树的扬州石塔

石塔旧照


古木兰院是一座始建于晋代的寺庙,原名蒙因显庆禅院。公元440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位期间,禅院易名为惠昭寺,又称高公寺。272年后又称安国寺,直到唐肃宗乾元年间才得名“木兰院”。然而,此时的木兰院内并没有这座石塔。


华夏古塔|一塔一树的扬州石塔

“饭后钟”故事


这座几经更名的古寺因各种原因如今早已不复存在。但关于它的一则故事“饭后钟”却流传至今。


故事的主人公是唐朝长庆年间的宰相王播。王播本是山西太原人,年少时举家迁移到了扬州。朝不保夕的生活导致双亲早早地离开了人世。无依无靠的王播希望能借宿在木兰院内。僧人们本不愿留宿他,但看在王播读过几年书,日后可能会发达的份上,经过商议,最终接纳了王播。


华夏古塔|一塔一树的扬州石塔

寄人篱下的日子


一开始,众僧对王播还是蛮热情的,告诉他每天开饭前会敲钟通知。但随着日子的推移,本以为会给寺庙带来好处的王播依旧还是个穷小子的模样,这笔投资似乎很不划算,所以大家就看他不顺眼了……


有一天,早已饥肠辘辘的王播等待着钟声的响起,眼看日落西山寺院里却依旧毫无动静,于是他便以看书来分散注意力,继续等待着。


终于,悠长的钟声在漫长的等候中响起。饿得两眼昏花的王播来到食堂,却发现饭菜早已被吃得干干净净,众僧脸上则是个个显露出幸灾乐祸的表情。这时,王播才恍然大悟。受到屈辱的他明白自己终究是个寄人篱下的孤儿。于是收拾行李,在寺院墙上留下半首诗“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阇黎意为僧人)就转身离去。


华夏古塔|一塔一树的扬州石塔

《题木兰院二首》——唐 王播


时光转瞬,30年后的某一天,淮南节度使(相当于今天省长级别)在前呼后拥中来到木兰院视察。不为别的,就是想来看看自己落魄时住过的地方。没错,这位省长就是王播。当年受辱后,王播奋发图强,考中进士踏上仕途,凭借出众的能力一路高升,位极人臣。众僧事先得知了此消息后,吓得赶紧将他当年住的屋子精心修缮一番,然后又认真擦去墙上诗句的浮尘,并用碧纱小心翼翼罩起来。


寺院还是那个寺院,墙上的诗句也依然存在,只是人早已不是那时的穷书生了。30年前连吃一口饭都要遭人白眼,如今却众心捧月被视若神明。王播拿起笔写下那诗的后两句:“三十年来尘扑面,而今始得碧纱笼”。比起莫测的官场风云,此情此情想必让王播更加感慨万千。


华夏古塔|一塔一树的扬州石塔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三点。


一是,有些施舍久的恩惠一旦停止,受恩一方就会心有不平。话说这个王播在寺院里只读圣贤书,不做苦力活,也不诵经念佛,僧人凭什么要这么一直养着你?


二是,世态炎凉的故事历朝历代都有,“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所以也请各位放宽心,不要过分在意自己过去或当下遭受过的不公,世道自古如是。立足眼前,放眼未来,扬眉吐气的日子会到来的。


三是,衣食无忧惯了,人就失去了奋斗的动力。适时地受点挫折,逼自己跳出舒适圈,说不定你也能有一番作为。


好啦,“饭后钟”的故事告一段落,我们继续讲讲石塔。


开成三年(公元838年),木兰院内发现古佛舍利,僧人建塔供奉之,寺庙因塔改名为“石塔寺”。先来一波石塔图片……

华夏古塔|一塔一树的扬州石塔

市级文物——古木兰院石塔


华夏古塔|一塔一树的扬州石塔

左为80年代的石塔


华夏古塔|一塔一树的扬州石塔

石塔夜景


华夏古塔|一塔一树的扬州石塔

华夏古塔|一塔一树的扬州石塔

华夏古塔|一塔一树的扬州石塔


这座石塔为五级六面的仿楼阁式塔,以青石构筑,通高10.09米,下为须弥座基,基座的石栏板雕刻龙、凤、牛、马等图案。塔身奇数层南北两面各辟拱形洞门,底层和顶层可对穿、第三层则为暗门,其他各层各面均凿以石龛,内有佛像浮雕。塔顶则为葫芦形塔刹。


南宋嘉熙年间石塔被移到如今的地点,明朝重修。清乾隆年间,时任的扬州知府再度派人对石塔进行修缮,同时将《藏舍利石塔记碑》砌入塔下。


可惜的是,在咸丰三年(1853年),除石塔、戒坛与明代楠木楼外,寺内建筑都毁于兵火。虽然之后僧人进行过重建,但在民国期间因建设需要,能拆的都拆了,独留石塔!

华夏古塔|一塔一树的扬州石塔

唐朝银杏树


可喜的是,石塔并不孤单。在塔的不远处有一棵千年银杏树。银杏树是扬州的市树,在扬州所有的银杏树中,石塔边的这棵是年代最为久远的。已故中共江苏省委文艺处长、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艾煊曾赞叹道:“它是扬州城史的载体”、“它是扬州文化的灵魂”、“它是一座有生命的扬州城的城标”。


华夏古塔|一塔一树的扬州石塔


如今,这一塔一树的千年奇观就立在繁华的文昌路上,无声地向来往路人诉说着古城的尘封往事。


往期阅读



喜欢就关注“涂哥小知识”吧,全网同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