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是庸才吗?

18876591485


李建成作为一个皇子,小编认为他在才学上绝对是不会差的,出生于名门望族的子弟,自幼就是会被安排学习各种东西的,在军事上李建成当初在河东一带召集了许多的兵马,在李渊攻打长安时他支援的力量也是很强大的,不然单靠李世民的那一支军队,怎么可能那么轻松的就将长安打下来,有一次李建成领兵出征讨伐敌人时,仅仅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将敌人全面的歼灭,获得了胜利,所以在军事之才上他完全可以与李世民相匹敌。



小金狮


这个我来回答下!

李建成还真不是庸才,能力是相当可以的,并没有历史书中说的那么不堪!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所以难免有点恶意诋毁的意思!

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渊的长子,在李渊刚刚起兵的时候,李建成和李世民就是李渊的左膀右臂。两人分别在河东和晋阳招募人才。魏征就是李自成太子府的人才。

在军事才能方面

李建成的能力完全不输给李世民,甚至比李世民还强不少,在李渊起兵那边李建成已经29岁了而李世民才19。那时候李建成就率军平定西河,初战告捷,后来又率军攻入关中,霍邑之战消灭隋军两万,潼关之战打败隋朝名将屈突通,长安之战又 李建成又是第一个攻入长安的。后来他又北上抵抗突厥,东征彻底平定刘黑闼势力。大唐的江山至少一半是李建成大下的。

在做太子时期,坚持均田制度。

为百姓谋利,待人也很好,正因为如此魏征等人才对他死心塌地。

而李世民野心太大,随着自己实力的崛起开始谋夺皇位。玄武门之变就是彻彻底底的血腥叛乱。

在李世民夺得皇位后,自然会在史书中刻意贬低李建成和李渊,这就是所谓的成王败寇!


登哥读历史


“斑斑青史俱在,千秋功罪难评”,多少雄才大略和才华横溢的英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蒙尘,甚至沦为后世的反面教材。公正的历史在此时又是何其的冷酷,何其的不公!

由于受到后世篡改和《隋唐演义》等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很多人都将大唐开国太子李建成当作是一个嫉贤妒能和荒淫无耻的败类。甚至于,就连和他相濡以沫的妻妾也被塑造成了心系李世民而被迫委身李建成的怨妇。

今天,本着努力还原真实历史的态度,文史不假带您走近李建成,走近这个传奇的唐朝皇太子,走近这个已经被钦定为“唐宗”的人选。如果没有李世民,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历史或许会改写。

李建成(589年——626年),唐国公李渊的嫡长子。在他出生的那年,当时的隋文帝终于消灭了南方的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彻底结束了南北朝以来长达两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

对于这个长子,李渊显得尤为器重,为他取名“建成”,有"建立功勋”“成就伟业"之意。而事实上,个人觉得李建成在自己短暂的三十七年生命中,也基本无愧于父亲的期望。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刚刚建立不久的隋朝,就因为他的好大喜功和刚愎自用而满目疮痍。虽然我并不认为杨广开凿大运河、发动军事征伐等举措有错,但的确显得太过操切了,以至于国家显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危机,甚至走上了不归路。

而作为关陇士族的代表和隋朝的外戚,唐国公李渊尽管被杨广一再猜忌,但还是委以了重任,统兵驻扎在北方的军事重镇太原。

眼见各地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和上层叛乱,李渊也有所心动。但是,缺乏果决力的李渊还是犹豫不决,顾虑重重,一直处于观望状态。

而此时的李建成却敏锐的意识到,隋朝的灭亡已经是板上钉钉,绝对无可挽回。如果李氏不能趁机崛起的话,势必要错失良机,眼见别人改朝换代。

虽然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关系历来不睦,但在太原起兵这件事上,两人却出奇的一致。在两兄弟,尤其是李建成的一再坚持下,李渊终于被说动,同意在太原起兵。但是,李渊起兵的同时,宣称只是靖难,宣称继续拥护隋朝的统治。

李氏父子在起兵后,采纳了文臣刘文静和裴寂等人的建议,决心向西扩张,先行攻入潼关并占据长安,以此为大本营号令天下。

攻入长安后,李渊拥立隋炀帝杨广之孙杨侑为新帝,而遥尊远在江都的杨广为太上皇,改年号义宁,延续着隋朝在名义上的统治。

李渊也同时受封为唐王,李建成作为长子,被授予尚书令的职务。而随着李氏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崛起,杨侑只得多次主动要求禅位,唐王李渊才假惺惺的同意受禅,在长安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武德,正式建立大唐,册封李建成为太子。

之前,虽然李建成和李世民一直都磕磕绊绊,存在矛盾,但在事关李氏崛起的征程中,两人倒也相安无事。

而作为父亲的李渊,尽管知道兄弟二人的矛盾,但本着“相互制约”的原则,并没有太过干涉,更没有进行积极疏导。

虽然,兄弟二人基本上能力相当,各有千秋,在大唐的建立过程中也都功绩赫赫。但是,本着中国封建传统的“立嫡立长”制,李渊选择李建成作为太子,本也无可厚非。

但是,野心勃勃的秦王李世民却对此心怀怨恨,联络自己帐下的文臣武将,悍然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将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斩杀,时年仅三十七岁的李建成就这样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此处,我们有必要总结一下李建成的一生,回顾他所取得的历史功绩,判断一下这位太子究竟是不是废柴一根,是不是庸才一个:

一、力主晋阳起兵

李渊对于起兵造反一事,虽然一直都有“贼心”,但却一直没有“贼胆”,表现得十分逶迤。

虽然说,作为陇西士族领袖和家庭首领,表现得谨慎一些并无不妥。但是,眼见各地起义不断,多种势力趁乱崛起,再多迟疑很可能就会坐失良机。为此,李建成多次对李渊进行形势分析,促使他终于下定决心率军起义。据《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

儿等早蒙弘训,禀教义方,奉以周旋,不敢失坠。

而且,当时的李世民还不满二十岁,政治上和思想上尚未真正成熟。因此,作为成年长子的李建成,在策动李渊下定决心起义方面,绝对是首功。

二、军事才能突出

在李渊起兵后,对于向东扩张还是向西扩张存在重大分歧,李建成旗帜鲜明的支持刘文静等人的主张,向西攻取长安立足。

统一思想之后,李建成率军先后攻取西河、绛县和永丰仓等地,剿灭隋军精锐数万人。进而,通过潼关后成功攻破长安,建立了赫赫的战功。

唐朝建立后,李建成作为太子,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协助李渊处理政务上。这样,作为秦王的李世民才掌握了更多的军权,先后攻取了东都洛阳,讨伐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

但是,到了唐朝完成统一的最后一战时,面对强大的刘黑闼,李世民接连吃到败仗,使得唐军士气受损。

武德五年,李建成亲自率部东征,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不断安抚河北,彻底将刘黑闼平定,完成了唐朝的彻底统一。

在李建成的军功面前,一向自诩军功卓著的李世民,反而显得非常干涩。

三、积极网罗人才

作为一名成功的政治人物,能够知人善任,网罗人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本领。在唐初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中,李建成就非常善于招贤纳士。

建国前后,李建成就招揽了许多人才为他出谋献策,比如后世闻名的魏征、冯立、马三宝、韦挺、王珪等人,都是李建成太子府的属臣,颇具韬晦之策。

在武德五年时,面对唐军在征讨刘黑闼时的困境,魏征、王珪力劝李建成优待俘虏,善待百姓,逐步瓦解了刘黑闼在河北的势力。据《新唐书·韦挺》记载:

隐太子遇之甚厚。

四、稳定政治局面

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后,开始以国家政务为重,尤其首要任务就是尽快恢复稳定局面。而与此同时,高祖李渊也对他悉心进行栽培。据《旧唐书》记载:

每令习时事,自非军国大务,悉委决之。

李渊在朝时,李建成协助他处理繁重的军国要务;李渊统兵在外,李建成负责坐镇“监国”,亲力亲为处理政务。

期间,李建成在制定律法、安抚百姓、改善民生、恢复农耕等方面,可谓是文治斐然。尤其是,李建成积极推行“均田令”,大幅度恢复农业,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一句话,对于唐初能够迅速稳定局面并恢复生产,李建成可谓是助益良多,居功至伟。

五、个人品行高贵

在遍布荧屏的宫斗剧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圣旨中有这样的语句“某某某,人品贵重,身肖朕躬,必能克成大统……”。

如果说非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李建成的话,那文史不假认为就是“人品贵重”。据《旧唐书·高祖本纪》记载:

任性真率,宽仁容众。

《资治通鉴》记载:

建成性颇仁厚。

在封建社会中,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对于一个君王而言,个人的能力都是第二位的,个人的品行才是第一位的。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率军进入到皇宫,表面是在请罪,实则是向父亲李渊逼宫。无奈之下的李渊,只得同意禅位于李世民,并在同年被尊为太上皇,彻底丧失了朝政大权。

李世民即位后,大肆篡改史书,空前提升个人形象的同时,不断丑化李建成。在抹杀其功绩的同时,还贬低其能力,甚至不惜污蔑其人格。

后来,李世民为表示自己对于兄长的愧疚之意,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曰“隐”,史称为“隐太子”。

感慨中华文明五千年,风云变幻数千载,许多历史人物都被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甚至,还被恶意的诋毁和抹黑,无辜背负着千古的骂名,李建成就是其中的一位。


文史不假


大家好,这里是说文。

李建成,唐高祖李渊的太子,死于玄武门之变。

无论是从民间广为流传的《说唐》还是《隋唐演义》,李建成的形象都十分不堪,表现的既无能又猥琐,似乎太子之位全是仗着长子的身份得来的。

然而真正历史上的李建成真的如此不堪吗?

翻阅唐史,李建成还是有很多成就的,在起事之时,有募兵河东,攻取河西,霍邑,攻克潼关,占领长安这些十分出色的战绩。

而在大唐建立后,李建成不但在内帮助李渊摄理朝政,在外多次击败突厥,而且出兵击败斩杀了刘黑闼。

可见,李建成虽然死的很窝囊,但绝非庸碌之辈。那为什么民间流传的李建成就如此不堪了呢?个人认为,除了唐朝官方对其的打压,更多是对他在史书中的贬低。

目前史学届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唐初时期的史书有过度美化李世民,贬低李渊和李建成的嫌疑。

当然这并非空穴来风,李世民时期,由宰相房玄龄修史。而宰相修史,不得不说是弊端百出。首先则是政治影响,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听命于皇帝同时,又要调节百官关系,中间关联错综复杂,这就往往会出现“为上者隐”这种史家大忌。

其次则是作为宰相,专业性和职业操守是值得怀疑的,李世民就曾向房玄龄提出观看国史(

历代为了防止皇帝干预史书的准确性,所以当朝记载的史书都不能让皇帝看),而李世民不但看了,而且对自己在玄武门所作所为更提出了自己的论调。

所以,就目前来看,说唐初历史完全不符合事实倒不至于,但多多少少是有违史官精神,给李世民杀兄篡位蒸媳(李世民在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后,不但将二人子女斩杀一干二净,还强娶了李元吉的遗孀)的暴行美化了不少,而且还编了瞎话。

譬如李建成下毒给李世民喝毒酒。如果真的想杀李世民,怎么会放李世民轻松回到秦王府?又怎么会毒不死呢?更何况短短数日之后李世民便生龙活虎的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还亲手射杀了李建成。


说文


大家好!我来谈一谈对李建成的评价。我认为李建成是一个合格的太子,只是比李世民稍微逊色,但此人绝不庸碌。

李建成的功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在军事上

李渊起兵之前,李建成奉父命在河东招募人才,而后李建成到太原助李渊起兵,随李渊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关,攻克长安。唐朝建立后被立为皇太子,协助李渊处理政事。李建成多次率军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斩与突厥勾结的刘黑闼,平定山东。

  • 至于政事上

《旧唐书.建成传》说建成当了皇太子后,“高祖忧其不娴政书,每令习时事,自非军国大务,悉委决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让建成主持日常工作,学习做皇帝。而史书即使按太宗李世民定的调子多作改窜,也找不到建成此时在政事上弄得如何糟的话。相反,倒可以知道李建成在这方面的经验至少要比李世民丰富得多。

  • 在人才管理上

李建成手下也有不少人才,只是没有李世民“豪华”罢了。李建成谋士有王珪、魏征、裴矩,武将有薛万彻、罗艺、李瑗、韦挺和冯立。

王夫之和陈寅恪对李建成的评价都是很积极的。

王夫之:太原之起,虽由秦王,而建成分将以响长安,功虽不逮,固协谋而戮力与偕矣。
陈寅恪:然高祖起兵太原,李建成即与太宗各领一军。及为太子,其所用官僚如王珪、魏徵之流即后来佐成贞观之治的名臣,可知李建成亦为才智之人。

综上所述,我认为李建成是一个合格的太子,此人绝不庸碌,能力与李世民是伯仲之间,只是各方面“资源”没有李世民多而已。



在史书上确实把当时的李建成地描写成是一个才能低下,好功恶劳的人。

但是大家别忘了,古代史书是胜利者写的,对当时的胜利者都带有褒义性,对失败者当然存在一定的贬义,当时的胜利者李世民当然存在从史书记载上贬低李建成的可能!从而抬高自己!这是一种套路罢了!

李建成当时是太子,而李世民统领的瓦岗寨部队也是战功赫赫,所以李世民的声望要高于李建成,但在这种情况下李建成仍为太子,难道唐高祖李渊不担心那些大将心中不平吗?唐高祖李渊也不是傻子,他这样做绝对不是仅仅为了所谓的长幼有序!这说明了什么?也就是李建成的才能一点不比李世民差,或者高于李世民!

虽然无法从史书上明确找出证据来证明李建成的才能,但也可以间接去窥探一二。但是大家知道魏征吗?魏征一开始是跟着李建成的,在玄武门之变后,才跟随李世民。魏征作为一一代名士,自然知道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

如果李建成是庸才,那他为什么要选择李建成呢?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Me兔九哥


真实的李建成并非庸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心里善良、十分仁慈、特别有才能,心中宽广。这些都是李建成的良好品德。

在能力上,李建成率兵一直跟随李渊从太原出发,一路杀伐,打到了长安,他从没有打过败仗,可见李建成军事才能不亚于李世民。

李建成当太子那段时间,他兢兢业业处理国家政务,在经济上采取了很多措施,恢复农业的发展,提高生产力,百姓生活服务,为兴盛的大唐崛起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其实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他就是何木风,何木风研究唐朝历史很久了,在这方面也有根深的见解,他写了一本书是《太子李建成:被弟弟扭曲的准皇帝》,这本书中说:

作为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在唐帝国未成时所立功勋是卓著的。可以这样讲,如果李渊没有建成,就很难成为唐高祖。也就是说,有了李建成才有了后来的唐帝国。大唐创业之初,他礼贤下士,温文尔雅,常能提出治国良策,。他一直得父皇赏识,被朝野上下爱戴,却因居安而不思危,终被他的弟弟所残杀……真正的王道,不掺半点虚伪的仁德,李世民永远缺少这些,而李建成天生就具备。不然,他也不会有君子之心而血洒玄武门。历史不能假设,所以我们只能叹息地说一声:可惜了一位仁者——太子李建成。



乐幽心屡止


历史上的李建成绝非庸才,而且不仅不是庸才,还是非常有能力的人,李建成之所以被认为是庸才,主要在于李世民夺位成功后篡改了史书,外加后世评书演义都是为胜利者谱写,大肆歌颂千古一帝李世民,所以对李建成抹黑比较严重。

李渊在登基称帝时已经五十多岁,李渊对李建成极其器重且爱护有加,其实李建成颇有军事能力,在李渊攻取长安前李建成和李世民是分率两路大军为李渊前锋攻取长安,而登上长安城的第一位唐军将士正是李建成麾下的将士雷永吉,所以说李建成有攻克长安的大功。

李建成在统军方面还是比较有能力,但是李渊出于对李建成的爱护,不忍李建成在外冒险征战,而且二儿子李世民又能征善战,所以李渊把征战的任务交给了李世民。

李建成则作为太子负责在中央处理政务,实际李渊在执政期间年事已高,他只负责决策一些大事,一般事务政务都是由李建成负责处理。

李渊本意是想让李世民统军在外征战,他最初没想过李世民会产生和李建成争位,因为李世民从小是被李建成拉扯长大,且在大唐建国以前,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感情还是非常深厚,所以李渊压根没想过李世民会夺位,他的本意是,他本身已经五十多岁,这在那个时代算是很高寿了,他怕自己随时挂掉,如果自己去世了,那么李建成在内处理朝政,李世民对外征讨,他们兄弟联手则能纵横天下。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李世民在立下军功以后,势力日趋丰满,已经不受李渊掌控,夺位也是理所当然。

但即便如此,李建成在大唐里政治资本依旧很高,他能拉拢到一大批人才,比如魏征比如幽州总管罗艺以及庆州都督杨文干和大将薛万彻、冯立等等,实际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争夺皇位期间,在政治资本上李建成占优势,李世民只有天策府的人才,而李建成毕竟是名正言顺的皇储,外加他能力也非常不错,所以很多朝臣也都比较臣服于李建成,像一些和李世民关系比较近一点的地方实权人物,比如李孝恭、李靖、徐世绩等大将,都是采取的中立政策,他们既不投靠李建成,也不投靠李世民,两边不得罪,保持中立态度,这也算是对李世民的一种帮助。

因为在当时的政治环境背景下,李建成占绝对优势,两不相帮其实还是有些偏于李世民,所以李世民继位后对这些像李靖、徐世绩这样的两不相帮的人也是感恩戴德,对他们委以重任,高官厚禄。

李建成失败在于他心慈手软,魏征多次劝谏李建成要心狠手辣,杀伐果断,置李世民于死地,但是李建成始终不肯下狠心处置李世民,但是李世民却处处对他下死手,最简单的例子莫过于庆州都督杨文干谋反一案。

杨文干是李建成的心腹爱将,手握一方兵权,李建成本意是想送给杨文干一些装备,巩固心腹的防御力量,应该是出于提防李世民的准备,结果杨文干被定为谋反,当时不明真相的李渊真以为李建成有谋反之心,痛斥李建成,并许诺李世民出兵讨伐杨文干,事成之后必立为太子。

本来杨文干没有谋反之心,被逼着被迫仓促起兵,李世民征讨大军还没出发,杨文干就被地方势力消灭了,这算是处心积虑谋反吗?

关于杨文干谋反一案历史上迷雾重重,主要在于李世民篡改了史书,我们后人很难看到真相,而从杨文干谋反一案最后结果我们能看出一些端倪。

最后结果是太子建成东宫这边一位幕僚受到处罚流放,更有意思的是李世民的天策府也有一位幕僚受到处罚流放,这个结果很明显是两边各打五十大板的意思,说明了杨文干谋反一案其中肯定是李世民一方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李渊最终幡然醒悟,也没有再谈立李世民为太子的说法,而李建成依旧受到李渊的信任和爱护。

李世民其实也很有能力,但是他的能力未必比哥哥李建成强很多,不过他比哥哥李建成更多一份杀伐果断,心狠手辣的决绝的心态。所以李世民最后成功了,李建成失败了,并且失败的很彻底,不止身死,全家子女都没得到保全,而且还留下了历史的污名,被后世人嘲弄,这就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历史。

套用一句电视剧《贞观长歌》中幽州都督罗艺的台词,当时罗艺为了替李建成复仇,在贞观元年从幽州举兵反唐,电视剧中罗艺怀念李建成说了一句台词“可怜了我那仁义无双的太子爷。”李建成可以说就是毁在了太过仁义宽厚的性格上了。

电视剧中罗艺反唐历史上确有其事,李世民继位后为了拉拢李建成生前心腹爱将罗艺,对他赐以高官厚禄,但是罗艺内心很不自安,因为罗艺是李建成的铁杆追随者,在李世民登基前,罗艺伤害李世民很深,不止与李世民本人结仇,他和秦王府的旧将结仇结的都很深,李世民麾下的人才侯君集、长孙无忌、杜如晦等人都遭受过罗艺的侮辱,甚至家人生命安全都被罗艺威胁过。

因此李世民登基后罗艺内心非常不自安,他非常害怕遭到李世民和他手下人的政治报复,所以他抢先在豳州(现今陕西咸阳东北部)举兵反唐,罗艺最初是幽州都督,后来回长安,又出任天节军都统制,所以他最后并不是在幽州起兵反唐,而是在距离长安很近的豳州起兵。


小岛知风


李建成不仅不是庸才,而且是个大大的人才。若是当了皇帝,应该也是个不错的皇帝。

李世民当了皇帝后,为了给自己涂脂抹粉,为了证明自己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合理性,拼命删改史书,将李渊和李建成写得非常不堪,好像大唐江山完全是李世民一个人打下来的。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虽然,留存于世的史书中,关于李建成的记载,非常模糊,是一个脸谱化的形象:无能,没有主见,不为李渊所喜。但是,有一件关于李建成的功绩,李世尼无法抹去。那就是平定刘黑闼。

621年七月,窦建德部下刘黑闼起兵反唐,李世民带兵镇压,失利。唐朝换上李建成作为统帅。建成先是采用正确的战术打败刘黑闼,平定山东。随后,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整顿安抚山东,稳定了唐朝在山东的统治。

从这一事件,不难看出,李建成既有军事才干,又有政活手段,怎么可能是庸才?只是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身为政治斗争的失败者,想要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不是很难吗?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92400076890574235"} --}

金十七


回答李建成是否庸才前,要对正史和野史有一個辩证的看法,被誉为民国新文化运动先驱,左派作家鲁迅曾说过,读正史时还要读野史,野史有时更接近史实!

因此评价李建成应从战功,用人,谋略等方面分析:

第一战功方面:

李建成,甘肃临洮人,唐高祖李渊嫡长子,当时唐王朝的太子。

当李渊任太原太守时,李建成在河东老家替李渊看家护院,镇守河东多次击退突厥保护了家人及当地百姓,己初有成绩!

其父李渊对起义举棋不定时,李建成的建议是李渊造反的最好催化剂,李建成首次移兵进西河,九天时间夺西河要地,李渊高兴说,如此速度,夺天下快矣!

为配合李渊的行动,李建成举兵进关中,据潼关,夺长安,为李氏家族立下汗马功劳!

随后平山东,破刘武周,剿刘黑闼战功显著!

第二用人方面:

李建成文有王硅,魏征,武有冯立,薛万彻等名将,还有一個兄弟李元吉支持,至于李元霸史书未有其人。

第三谋略方面:

李渊起义多人劝进,未果,是李建成的建议让李渊下最后决心,在很多时候李建建多在后方,为李氏家族做管理方面工作,治理地方,为前方筹略粮草兵马,类似汉朝萧何的角色,其能力和重要性可想而知!

至于后来,因玄武门兵变,而失太子之位,以招杀身之祸,由此各种描述都有:淫亂后宫,谋害二弟诸如此类,未必可信。

当朝太子缺少美人吗?

己成为法定继承人有必要谋害二弟吗?

何况自己有三弟支持及父皇爱戴,同时自己团队文武都有且才智过人。

历史被成功者所记述,难免被修饰和篡改,这样的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所以李建成应該是一個很有能力,雄才大略的人,至少不象有些史书记载那样利令智昏的庸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