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退伍“老兵”的爱心冲锋

他是一名退伍“老兵”

他是一名铁路工人

在疫情袭来之时

更是一名具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奉献者

他就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

三棵树车辆段绥化运用车间

一名普通的车辆钳工聂龙


一名退伍“老兵”的爱心冲锋


“我是老兵,是战斗就得冲锋在前!”


疫情初期,听说单位为了减少人员聚集,要安排部分职工在家休息,其中就有自己。聂龙不干了:“我是老兵,是战斗就得冲锋在前!”他主动向车间递交了请战书,一个人把为客车检修库消毒的任务给包了下来。

一名退伍“老兵”的爱心冲锋

检修库是旅客列车整备检修的大本营,车辆乘务员、列车员出退乘和运送卧具、备品都要在检修库内进行,疫情期间这里是旅客列车出库的第一道和最后一道防线。绥化检修库面积10000多平方米,平时在里面走上一圈都需要十多分钟,而要对它进行全面消毒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聂龙在水磨石地面上、检修地沟里、风管水管的缝隙处等边牙死角都仔细地喷洒着消毒液,他心里知道消毒是抗击疫情的重要环节,事关重大,绝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一名退伍“老兵”的爱心冲锋

为了完成消毒任务,聂龙每天早上不到6点就来到单位,换上工作服,兑好消毒液,逐个地方地喷洒,同样的消毒流程,他每天中午和晚上还要再来上一遍。为了提高消毒效率,他还自费购买了背负式的消毒液喷雾器。30天的时间里,他的运动步数累计达到了500000步。

一名退伍“老兵”的爱心冲锋


“卖车的钱,咱们捐一些吧!”


“媳妇,卖车的钱咱们捐一些吧!”说这话时,聂龙心里其实也有些酸涩。去年年底,他把以前用来送孩子上学的汽车以三万块的价钱卖了,这笔钱跟妻子说好要作为女儿上大学期间的备用金,不遇到重大事情谁也不许动,但眼看着越来越严峻的疫情,全国上下都在捐款捐物,驰援武汉,聂龙还是忍不住跟妻子商量起来,想把这笔钱捐出去。


他怕妻子不理解,因为家里的经济情况也不宽裕,妻子没有固定工作,自己也只是一个普通工人,还要负担女儿上大学的学费、生活费,这笔钱对这个小家庭来说是个大数。

“我就估摸着你得这么说。”善解人意的妻子笑了,把银行卡塞到了聂龙手里:“早给你准备好了,家里钱紧咱想办法挣,这次疫情要不做点啥,我怕你一辈子都会遗憾。”

这笔钱可派上了大用场。聂龙先后分4次向绥化市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捐出了4600余元。随后,他托朋友千方百计买来口罩、消毒液等抗击疫情急需的物资,免费送到单位坚守在一线的职工和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手中,得知绥化市应急救援队经常忙的没时间吃饭,他又拿出3000元,买来方便面等食品给救援队送了过去。

一名退伍“老兵”的爱心冲锋

一名退伍“老兵”的爱心冲锋

一名退伍“老兵”的爱心冲锋

一名退伍“老兵”的爱心冲锋


捐款捐物的时候,他从没说过自己叫什么,只说是一名普通铁路职工。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也给“捐”了出去,加入绥化市爱心传递志愿者服务队和绥化应急救援队,成了一名志愿应急管控员,干起了上班时在单位抗击疫情,回家在社区抗击疫情的“兼职”。


一名退伍“老兵”的爱心冲锋

一名退伍“老兵”的爱心冲锋


(休班时,聂龙义务为货物积压、人手不足的快递站分拣快递)


“没啥说的,咱家人一直都这样!”


聂龙的无私奉献,源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他的母亲杨芬也是铁路职工,聂龙13岁那年,身为列车员的杨芬在列车终到打扫时,发现了一名被遗弃的女婴。那时候,各方面条件还很落后,经多方打探也没有找到女婴的家人,杨芬看着女婴很是心疼,就向主管部门申请领养了这个孩子。这一照顾就是29年,小丫头成了聂龙的亲妹妹。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日子过得紧,但平日里有什么好吃的都要让妹妹先吃,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了爱心的家庭里,“爱”的种子在聂龙的心中悄悄落地、生根发芽,最终成为了一种“爱”的本能。


一名退伍“老兵”的爱心冲锋

一名退伍“老兵”的爱心冲锋


对聂龙来说,在疫情期间献爱心很正常,不献爱心才难受,因为平日里他就是这样一个耿直而善良的人。去年年底,聂龙在上班的路上看见马路边有一位老人因为路滑摔倒了,躺在地上起不来。他二话不说就跑过去把老人扶起来,开车送到了医院,在医生检查老人伤势时,工长打来电话问他为什么还没到单位,这时他才想起来,还没来得及跟单位请假,他支支吾吾有些不好意思,跟工长说明了原委,就这样大家才知道了这件好事。

“那是我这么多年第一回迟到。”谈起这件事时,聂龙憨憨地笑着说道,他的脸上似乎由内而外散发着光芒,爆发出惊人的善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