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越宅越強,有人越宅越喪|這些年我們都誤解了“宅”

曾經有一個問題風靡全網:

給你一個房間、一部手機、足夠的食物和WIFI,還有最愛的人。請問,你能待多久?

許多人選擇了:永遠。

現在,這幫人都後悔了。

因為,宅在家裡的這一個月,與想象中太不一樣了!

想象中,省去上下班的通勤時間,躲開老闆的監視和同事的監督,不僅能在家高效辦公,還能餘下大把時間充電、休閒,提升自己,享受生活。

而事實上,真的宅在家裡才發現,每天的生活除了吃吃睡睡,還有做不完的家務,以及,怎麼都調動不起來的身體和積極心。

家是每個人最安全的港灣,但,長期宅家又是毀掉一個人,最快捷的方式。


時間感模糊


我曾經無比厭惡上班,厭惡與上班相關的一切死板規矩。

內心至少質疑了一萬次:為什麼非得定點上下班呢?為什麼非得每天出現在辦公室呢?完成工作不就行了嗎?

我總覺得,上班的形式感,無端端浪費了我大把青春。

直到——

我辭職了,宅在家裡。

原本想象的美好並沒有出現,相反,生活越來越混沌。

因為沒了約束,再不需要卡著時間生活,首先獲得了時間自由:一整天的24個小時都是自己的,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但是人類很奇怪,擁有得越多,就越容易不珍惜。

有人越宅越強,有人越宅越喪|這些年我們都誤解了“宅”

於是,宅家的日子就變成了:一會兒再起床、一會兒再吃飯、一會兒再工作……哎呀,怎麼這麼快天黑了!

久了之後,人的時間感就變得特別模糊,對時間沒有明確的感知。

時間感模糊之後,生活就變得特別無序。

起初,不知道現在幾點,後來,想不起今天周幾,再後來,連現在幾月、什麼季節,都要反應半天才能想起來。

宅家抗疫這一個多月,許多人不僅時間感變得模糊,連身體裡多年來培養出的生物鐘,也開始失效了。

人們為什麼開始期待上班?

因為,上班時場景的切換,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一種強大的儀式感。它將生活和工作明確分界,也保證了我們對時間的掌控。


效率低下


宅家最大的好處是放鬆,最大的壞處也是放鬆。

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有一些緊迫感,才能做得更好。這也是為什麼,越接近deadline,我們的效率越高。

可是在家裡,偏偏最缺的就是緊迫感。

有人越宅越強,有人越宅越喪|這些年我們都誤解了“宅”

準備開始一項工作時,總覺得自己還有的是時間,所以精神上就緊張不起來。再加上,宅在家裡,身邊每一事每一物,都是干擾。

我早上起床前,已經想好今天要寫的稿子,並且下定決心早點完成,而不是再次拖到晚上12點。

接著,我走進廚房想燒點水喝,發現昨天的碗還沒洗,就動手洗了起來。

洗到一半,發現本該在客廳抽屜的剪刀,居然擺在廚房,於是送了出去。

放好剪刀,發現茶几有點髒,就去衛生間取抹布,準備擦。

到了衛生間,發現地板上有頭髮絲,拖完之後,順便把洗衣機打開。

拿著抹布走出來,想起該澆花了。

去廚房取水,發現剛才的碗洗到了一半……

這還不算,等我忙活了兩個小時,終於坐下來開始寫稿時,才剛打出兩百字,洗衣機就響了。

起身晾衣服,開始晾衣服,然後做飯、吃飯。

家務活有兩個妙處:

1,每件事都沒什麼技術門檻,做起來不費時也不費力。

2,它永遠都幹不完!

這兩個特點結合起來,就意味著你雖然在家裡忙得團團轉,但是其實,什麼都沒做!

這僅僅是家務而已,如果你家裡還有隻寵物,或者孩子……

我們為什麼要去公司上班?

因為公司的環境裡,唯一的主題就是工作。

沒有干擾,效率才能得到保證。


社交能力退化


提到久宅,人們總是會有一個擔憂:會和社會脫節的!

但是凡是宅在家的,內心都對這句話有七分不服。

因為,信息已經如此發達了,不管發生在哪裡的事情,都能通過網絡傳遍全世界!又哪來的脫節?

有人越宅越強,有人越宅越喪|這些年我們都誤解了“宅”

但是,只有真的宅久了,才能理解:真正的與社會脫節,是社交能力的退化。

久宅家中,你沒了固定的社交對象,口頭表達的機會越來越少,能力也就逐漸退化了。

有時走出家門,發現自己甚至沒法跟別人正常溝通了,心裡明明有許多想法,可是偏偏茶壺裡煮餃子,倒不出來。

我以前是個寡言的人,我重視言語的質量,討厭沒營養的溝通。

可是,宅家七年之後,我逐漸有了自言自語的習慣,經常像現場直播似的,把自己在做的事情,口頭表達出來。

不這樣的話,動嘴的機會實在太少了。

在許多辦公室裡,同事都是一種不討喜的存在。可正是這些同事,構成了我們日常最重要的社交環境,越是勾心鬥角,社交能力越是提升。

擁有的時候不知道珍惜,不是因為犯賤。而是唯有失去,才能知其珍貴。


安全感缺失


作家畢淑敏說,安全感的實質是:一個人在社會交往中,有著穩定的內心世界和堅定的不懼怕感。

安全感像一棵植物,它的生命力,很大一部分要來源於環境。

而宅在家裡,首先就意味著,安全感的土壤是貧瘠的。收入、社交、做事效率,幾乎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能影響內心感受,而感受,又直接關聯內心安全感。

宅家越久,安全感越弱。

我們發現,許多人宅家久了之後,就陷入恐懼和自我懷疑。害怕自己再也做不到過去能做到的事,覺得沒有哪個公司會接收自己,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這就是因為,安全感缺失之後,自信心也隨之減弱。

宅,聽起來是一個很美好的詞,畢竟,它與家息息相關。

而且,宅經濟、宅文化這些詞的風行,也讓大家對這件事有了不切實際的憧憬。

可是其實,宅更是一種挑戰,沒有足夠的自律,還是去上班吧。

他律雖說有點痛,但是,比起混混沌沌,強出十萬八千倍。

請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