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毛入学率比几十年前大了那么多,为什么现在的中小学生压力反倒更大了?

旅行到宇宙边缘abc


大学录取率确实提高很多,但是别忘了有中考这个瓶颈在这卡着呢。很多中小学生学习压力大,恰在于小升初时要面临着择校,如果进不了好的学校,到了中考这一关时,五成的淘汰率,将会有近一半的孩子无法进入普高,只能被迫选择其他途径上学或走向社会。

一边是高校扩招,一边是过不了中考这根独木桥,这就是目前中小学生学业压力的根本原因所在。竞争并不是仅限于中考这一关,还有高考呢。跨过中考的孩子家长们,又开始紧盯着名校和重点校,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读上好大学。这样一来,从小学到高中,实际上很多家长都是紧紧盯着上大学,上好大学而去给孩子制造的压力。当然,这压力远不止家长,还有教育资源的竞争。

什么时候职业教育成了香饽饽,广大中小学生才会真正减少压力,因为那时职业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将和现在重点大学毕业的学生差不多,甚至远高于普通大学毕业生。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如今已经走到这一步,因此我们才会看到他们的中小学生,远没有我们国家中学小学生学业压力那么大。

好在,现在国家已经非常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逐步在形成两条腿走路,并且开始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力度。然而,距广大家长的观念改变,社会对职业技术工人的认可度,还有很大的差距,至少要在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后才能看到质的变化。在此之前,广大中小学生的学业竞争压力会一直很大。


寒石冷月


我觉得这是社会的一个进步。

我是80后,记得小时候身边那些干大事挣大钱的都是一些胆量大的人,都是一些敢吃螃蟹的人,特别是一些下海经商的人。那时候父母赶上下岗潮,很多头脑活的,胆量大的,无论你是否有知识,最后都发家致富了,但是现在的社会不一样了,不是胆量大就可以了,更多的是要有知识和能力。

就那买东西这个事来说吧,原来可能只能买到身边的东西,现在只要有钱,你想要啥都可以买到,这就是网络给大家带来的便利,更不用说现在的付款方式,已经很少见纸币了,支付宝都逼着银行改变了,超市都有无人的了,这些都说明社会在进步。

为什么我说中小学生压力大是社会的进步呢,虽说现在大学扩招,只要高中毕业的学生想上大学,差不多都可以上,不过差别就是你上的是什么大学了,大学与大学间的差别是很大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社会中关于分数的重要性不用强调,不可否认学习现在是一条相对来说公平的改变命运的途径。

所以说,无形中学生的压力就大了很多,压力一方面是来自社会,一方面是来自父母。最根本是来自现在的教育体制。


然规教育说


中小学生现在的压力为什么大了?说句实在话,不管是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还是考研,最后归根结底都要走到求职这一步,而能不能找到一个好工作,是决定多数人今后生活质量和发展前景的关键,最终的压力点在此。

不是流行一句话么?进不了好小学就考不上好中学,考不上好中学,就读不了好大学,读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这话可能有失偏颇,却也极符合现实。

大家心目中的那些能够数得过来的好单位,每年校招的时候,眼睛都盯住了985类高校,实在不足,转而求其次,211类学校也行,再往下,什么二本三本的,校招大概只有民营企业或者小微企业才会去,这样的企业前途在哪儿,究竟有没有发展,可能很多时候连企业自身都不知道。

如果全国范围平均算下来,每年985和211类高校的招生人数合起来不到大学生总数的十分之一,可能比这个数还要低。也就是说想要进入这样的学校,你得从小就挤进那最前面的百分之几,即便如此,985和211类高校里面的学生也未必都能找到好工作,你上了好大学仍旧要在那排名靠前的才有机会。

最近深圳中学招聘中学老师的公示让网友们看得炸了锅。一个中学校一年招聘那么多老师,最少是985高校的硕士生,还有许多博士生,虽然眼下大学的录取率可能已经高达百分之八十,但是,能走到这最前列的又能有几人?

这样的最终抉择,形成了一种将压力往下推的效应,让每一位家长都觉得自己输不起,得拉着孩子和自己一起死磕,一直死磕到最后找上好工作为止。

附表为2018年深圳中学招聘老师网上公示表,大家看看学校就明白了,不是名校、非硕士以上,根本就没你的份。这还只是中学老师,大学老师呢?其他好工作呢?


都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呗。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并转发分享!


苏小妮


一、什么是毛入学率

提起大学毛入学率,首先我们得了解什么叫“毛入学率”?毛入学率是指同年度入学学生在社会同龄孩子总人数中的占比。也就是说当年某一学龄段,在校的就读学生。大学毛入学率事实上就是指,当年大学生的就读率。


二、大学毛入学率升高与国家政策有关

提高国民文化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已经是我国教育刻不容缓的事情了,国家致力于让每位学生有书可读,延长就业年龄,开拓成年人的视野,并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这有利于国家的综合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鼓励办学,不同性质的大学已经开始不断拓展招生渠道,也因此放宽了录取条件,改变了传统观念下人们对上大学难的看法。

三、大学毛入学率升高导致就业率降低

受我国教育政策的影响,大学变得相对好上,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失去了上进心,在高考后随意选择一所大学,均不影响最终的学历水平。但这种现象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增多,企业对人才的招录量较少,就业和市场需求出现失衡状态,最终导致大学生失业率较高,就业率降低。


四、中小学生压力更大与家长对其的期许有关

为了使孩子能够在未来能够顺利就业,不出现毕业失业的问题,很多家长在中小学阶段就加强了对学生的学习教育,抱着不输在起跑线的心情显然孩子打好基础,好让孩子在未来能够有出人头低的机会。因此在大学毛入学率升高的影响下,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并相应增高是导致中小学生课业压力增大的主要原因。


筑梦驿站


大学毛入学率虽然提高了,但也代表含金量越来越低了,那么中小学生压力为什么大了呢?我来谈谈我的观点。

首先,我们把时间往前推看的话,国家刚开始改革开放,百业待兴,对于能有大学学历的人,可谓算是一种荣耀,而且都包分配工作,但是,现如今大学生入学率年年增高,还不包分配工作,可谓是含金量逐渐降低。


其次,对于现在的中小学生压力越来越大,主要在于家长都比较注重教育,所以都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补课和参加培训班正如火如荼的跟随着,而面对大学学历的含金量越来越低,社会竞争压力比较大,所以也就更严格要求孩子努力学习,考取更高的学历,以便对于孩子以后从业还是自我发展都有更好的前途。

最后,可以总结出虽然大学好考了,入学比较容易了,但是毕业竞争更为激烈了,从而到导致父母和老师对于中小学生要求更严格了,因为只有更早的严格要求,或许才会更早让学生融入这种激烈的社会竞争当中,适应社会需求,但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了!



小学音乐时老师


压力并不是现在才大的,它其实在哪一个时代都是巨大的。现在不过是因为网络媒体发达,放大了人们的焦虑而已。

我是中学老师,常年与学生接触,大部分学生并不像题主说的那样,感到压力山大!即使学生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业更是本着开明的心态,当然并非是说,他们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

即使现在上高三的课,课间他们追逐打闹,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光采,上课时每节课还有几分钟时间的课堂组织教学。他们也并非像你们想象的那样,争分夺秒,把每一分钟都用在学习上,如果学校延长10分钟晚自习时间,他们同样嗷嗷叫;如果某个星期天不休息、补课,他们会把电话打到教育主管部门!

许多家长同样本着顺其自然的心态。他们认为孩子进入大学,接受一个大学教育,能够谋得一个工作,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职业,就足矣了!

有一次,与一位家长聊天,聊起小孩子将来能否考上清华或者北大这样的名校时,那位家长笑了,说:“这要看他造化,不是我们能强求的!”

那么是谁感觉到压力大呢?其实是学校!学校是感觉到压力反而更大了。为什么呢?

第一,现在有高考GDP,有的地方出台政策,如果学校考倒数第一,校长就地免职。我们这里虽然没有这样不人道的政策,但是的确有县中校长因为高考优异被重用的先例。

第二,每个校长心中都有“衡水中学”这样的超级中学梦。学校通过高考一战成名,从而坐收名利。

第三,学校把高考这种压力传导给教师,再经过教师传导给学生,于是增加了高考压力反而更大的现象。

综上所述,中小学感到压力反而更大了,一切的祸根来自于评比,来自于学校利益需要。学生,在这些“考试工厂”的学校的眼里,只是汲取名利的工具,压根就不是鲜活的生命,是畸形的教育使中小学生觉得压力大的原因。


青衫李探花


自200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的毛入学率一路攀升,绝大部分省份的录取率超过了80%,部分省份甚至超过了90%。2019年,虽然高考人数超过了千万,但实际同比增长人数不过几十万,而在今年三月的两会上就已经宣布,高职院校扩招100万,可以预计,虽然高考人数增加,但是高考难度并不会有太大变化,高考录取率甚至可能进一步提升。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小学生的压力反而更大了?这主要是社会对985,211,双一流高校的追捧,以及这类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至少是不能满足所有人上名校的愿望),反映在中小学的学习上,就主要表现为竞争加剧,压力增大。以前考上大学就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现在要考上一流的好大学还不一定能觉得特别踏实。

社会对名校的追捧,倒逼中小学、家长甚至学生自己加大学习强度

首先,大学扩招,大学生人数增多,同龄人之间的竞争加剧。这种竞争既体现在学习考学上,也体现在未来的就业发展上。大学的毛录取率虽然很高,但是重点高校的录取率近年来并没有太大增长,985、211高校加在一起录取率只有15%左右,总人数50万左右,对比高考总人数,其难度可想而知,而且即便是985,211高校,也还有专业的冷热之争。

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就业门槛的提高,重点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明显更具有优势,不管是企业平台还是薪酬待遇等各方面,平均水平明显优于普通高校。

其次,社会就业环境的变化,高素质人才更受追捧,普通大学生往往面临就业困难。随着人工智能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运用越来越多,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减少,虽然各产业都在不断向前发展,但是就业岗位并没有明显增加,甚至有所减少。而企业对人才的渴求,越来越集中在高水平优秀人才上,反映在学历上就主要是名校毕业生以及优质的硕、博生。普通院校的本科生就业困难,有学校平台的原因,也有很多同学是因为大学虚度了光阴,没有学好专业知识,能力不足以胜任工作。

第三,名校情结。如果说以上两条是客观就业环境的变化,部分家长对名校的追捧则是一种主观上的情结。比如很多家长就认为,能上清北,就不会选择华东五校,能上华东五校,就不会考虑C9中的哈工大和西交,能上C9,就不一定会考虑其他985高校等,这样一味追求名校的结果,反映在中小学的学习上,必然就是提高对学生的要求。

第四,学校减负与家庭增压。中小学生减负已经实行了多年,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一直没有减下来,学生的负担似乎更重了。很大原因便在于学生在校时间缩短,给了家长个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但是这个空余时间没有用来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考学的压力让几乎所有学生都流向了课外辅导班,压力增加的不止是学生,还有家长,时间上的投入和经济上的压力,让很多普通家庭难以承受。

第五,中小学的剧场效应。更糟糕的是,这种风气一旦流传开来,便很难停下来。在这里不得不有说一下经典的“剧场效应”。人们在剧场里看戏,其中一位观众因为某种特殊原因(比如身高不足)不得不站起来看戏,这样他就必然会挡住他后面的人,后面的人为了更好的欣赏效果,就不得不跟着站起来,这样更多的人会被挡住,更多的人只好站起来看,直到最后,几乎所有人都只能站着看。欣赏的效果发生变化了吗?剧还是那部剧,演员还是那些演员,所有人没有不但没有得到更好的观剧效果,反而所有人都更加累了。

这个理论反映在中小学生补课上也是如此,原本大家起跑线一样,但是其中一部分学生开始补课,并可能取得了一定效果,竞相效仿的人就越来越多,而且没有人敢轻易停下来,一旦停下来就可能被别人抛下。

社会、学校和家长都有很多理由让孩子更加努力学习,但是中小学生却很难有理由拒绝来自各方的要求,而随着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小学生的压力必然越来越大。


象牙塔里讲故事


因为家庭的条件更丰厚了,对于孩子的期望更高了,所以说压力更大了。

如果说贫穷家长忙于自己的生计,没有时间去管理孩子,甚至孩子想上学的话,也没有条件去上学,肯定对于学习的期盼性就不是那么高了,许多现在的年轻人年龄在五十岁左右的人都会有一种感觉,就是当年很多学习比较优秀的孩子,由于家庭的原因最终没有读完书,甚至没有读到初中,就这样结束自己的一生学业了。

从这一点上我们就完全可以理解,家庭条件越丰厚,家庭收入越高,对于孩子的期望值也就越高,对于孩子期望值高的同时肯定就表现在对孩子的压力上,那么压力从何时开始就是一个爆发口,现在的压力就是从小学年级就开始了。

我们还会发现,即使孩子的成绩在某一段时间内不理想,但是孩子稍微表现出变得优秀的潜质的话,家长还是会积极主动的培养孩子的,也就是说家长对于孩子的期待基本上从来就没有丧失过,只要孩子努力,家庭就会拿出最大的精力来培养他,这就是我们现代社会中的家庭教育,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还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秀。

总之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需求,也是社会繁荣的一个标志,盛世学文,乱世习武就是这个道理。


义诚老师


这个主要有两个层面。

第一,大学的档次不同。教学质量不同。毕业的前途不同。好的大学,大学生毕业出来就业喜人,可以说学习改变命运。还有一部分低质大学,师资力量薄弱,学费负担很重,就业前景堪忧。所以说中小学甚至学习压力大,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都想往前赶,都想去读985和211的好大学。是因为竞争,尤其是家长的意识导致了中小学考学竞争的压力特别大。

第二,现在各类辅导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壮大。都看中了教学辅导这块蛋糕。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理论也导致了家长教育支出的严重透支。教育致贫现象屡见不鲜。希望我们家长理性看待,要把教书育人中的育人作为重点,因为学习能力有好坏,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考上清华北大,多做个性化选择,保证孩子在成人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合适的行业,一样可以出状元。


开心对联


我认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问题,而是个复杂社会问题,也与每个人对社会的心态有关。

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竞争加剧,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人们普遍变得比较焦虑。

二、教育依然是普通家庭实现阶层跃升的重要途径,家庭消费中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期待也越来越高。

三、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比以前大了,这种人才竞争的压力已经传导到了中小学。

所以说,很多人觉得现在中小学生压力比以前更大了,说明竞争感加剧了,家长心态更焦虑了。不仅仅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学,还希望能考一个名牌大学,才有可能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取得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